吳再柱
說實在話,我能走上校長崗位,主要是靠作文。最初我?guī)蛯W校寫總結,幫領導寫報告,后來自己寫博客、論文,再后來便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當一些報刊陸續(xù)登載了我的一些文章后,我便有了一點名氣,得了一些小榮譽,于是便當上了副校長。
當校長要想不至于泯然眾人,自然不能僅僅依靠職權來行政,還要用人格來影響,用行為來表達,更要用作文來培植學校的學術氛圍——這是我所追求的一種管理風格。于是,我一邊寫著我的同步作文(我習慣于和學生一起寫作文),一邊寫著我的管理作文,有滋有味地當著副校長。
一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年輕班主任愛生怨氣,而年老的班主任又大多會產(chǎn)生倦怠。于是,我利用博客的形式,和班主任進行交流:
累,煩,苦,是班主任叫得最多的口頭禪。其實累是感覺,煩是感慨,苦是感受??梢?一切都決定于心態(tài)。累而快樂,煩而安心,苦而幸福,這樣的班主任才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學校姓學,教師姓教,班主任姓班。班主任只有把51%的心思放在班級管理上,才能掌控好班級。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教師,便注定默默無聞;既然當上了班主任,便要當好育花人。
學校實施“教學練”三位一體課題實驗,但實驗伊始,穿新鞋走老路者比比皆是,我便寫了篇關于“教學練”的文章和教師們一起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教學練”,重要的是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讀書做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逐漸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所以,“教學練”應遵循促進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閱讀的原則進行設計。
“教學練”,顧名思義,就是把教師的教與導、學生的學和練,四位一體地整合在一起,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生的學,即在教師設計好的“教學練”這個文本的引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的學。運用“教學練”進行學習的過程,既是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學習方法的形成過程,還是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過程。
教師們都怕寫,總認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我便把自己有關為什么寫不出來和如何寫出來的感悟形成文章,教師們看了后,一個個都輕松地笑了。
如果你什么也寫不出來,那是因為你太忙了。備課忙,上課忙,批閱忙,開會忙,飯局忙,娛樂忙;忙得忘記了自己,忘記了生活,忘記了職業(yè),忘記了你曾經(jīng)是一個喜歡寫點東西的人。
如果你什么也寫不出來,那是因為你太閑了。閑得把業(yè)余時間都用去看電視,玩游戲,瀏覽娛樂網(wǎng)頁。閑得慵懶地曬著太陽,閑得身子骨有點松散,閑得喪失了斗志和追求。
如果你什么也寫不出來,那是因為你不喜歡琢磨了。備課照抄舊本,上課照本宣科;上了一個學期的課還叫不出許多學生的名字,更不知學生們的個性特點;教書的生活只是一年又一年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而為啥要這樣重復,自己想都沒有去想。
如果你什么也寫不出來,那是因為你太喜歡琢磨了。琢磨著領導有什么喜好,琢磨著如何讓更多同事投你的票,琢磨著昨晚為啥輸了錢,琢磨著自己何去何從……如此這般,該琢磨的而不琢磨,不該琢磨的反倒要琢磨個透。
博客,通過網(wǎng)絡的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也拋開了身份和職位的顧忌,實現(xiàn)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我在博客里開設了“站講臺”“做教學”“品點滴”等欄目,把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管理發(fā)現(xiàn)和相關思考及時地寫了進去。
看了《漫談班主任》博文后,班主任萬老師告訴我,他原來每晚都要回家,但現(xiàn)在決定一周至少要在校住三個晚上,因為班主任的頭上有“三座大山”。楊老師笑著說:“我班每學期總有幾個學生輟學,我現(xiàn)在想明白了,是我投入的精力不夠,沒有用到51%的心思,所以難以管理好班級。”
寫好作文,做好博客,為我做、教、學和引領教師搭建了寬闊的平臺。
二
在日常巡視和一些公開課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這個主體的重視,于是,我便寫了一篇文章,與他們一起就學生觀的問題進行商榷,并提出我的觀點:
眼中沒有學生,課堂紀律渙散,教學效率低下;心中沒有學生,師生形同陌路,彼此咫尺天涯;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不考慮學生,教者唾沫橫飛,學生昏昏欲睡??偠灾?不以學生為本,不按規(guī)律辦事,教學效果就很難收到成效。
只有眼睛盯著學生,心中裝著學生,教學中全方位地考慮學生的實際與興趣,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搖動一棵樹,進而搖動整片森林。
2008年11月上旬,我和本鎮(zhèn)一些教師到南京東廬中學考察,路上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回來后立即形成文字,做成演示文稿,讓教師們直觀而全面地分享了我們此行的收獲。
約取。即取其精華。我認為東廬的經(jīng)驗,不在于教學好,而在于一種學生觀。具體地說:一是“全體觀”——學生都是生命的人。二是“發(fā)展觀”——學生都是發(fā)展的人。三是“差異觀”——學生都是獨特的人。
有了這樣的學生觀,就能從學生成長的心理特征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的源頭動力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知識的習慣出發(fā),去教育學生、設計學案、實施教學。學東廬,首先應學習他們的現(xiàn)代學生觀。
學校召開教師大會,我不大習慣僅僅局限于一種工作安排,更不喜歡空口說教。更多的時候,我會利用難得的機會,進行一些校本培訓,而我做校本培訓的材料,主要是自己有關教育教學的一些實踐和思考。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會議不空洞、不縹緲,能讓與會者有更多思考,更多收獲。
三
2007年秋季,我剛到現(xiàn)任職的學校。學校幾乎沒有訂閱過教育專業(yè)報刊,信息十分閉塞,我便多方交涉多次爭取,終于在2008年教師們每人得到了一份公費報刊。新年第一期報刊送來之際,我便和教師們交流,期望教師們閱讀它、用好它。
讀書看報,最難的是進入狀態(tài)。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專業(yè)報刊并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單調和枯澀,因為每一位作者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種源于實踐的思考,每一種做法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所以,在我眼中教育報刊雜志更真實、更鮮活,讀后讓人更踏實、更充實。萬事開頭難,我相信,當教師們進入讀書狀態(tài)后,生活便有了一種目前還未想過的幸福感……
教師們把學校訂閱的報刊稱之為最有意思的福利。如果報刊遲到了,他們便會在我面前念叨著“我的××雜志還沒有到”。兩個學期下來,學校6人次在報刊發(fā)表論文、隨筆,3人在論文評比中獲得省級一、二等獎。這也許就是教師們進入“讀書狀態(tài)”的前奏吧。
2008年秋季開學,學校生源減少,教師們士氣低落。面對此情景,在教師節(jié)晚上的教師大會上,我讀了這篇作文:
——皈依桃花源,是一種無為,但不是不為,而是用一種隱忍去作為。桃花源同樣需要我們用心去耕耘,努力去建設,去耕耘那平曠的土地,去建設那儼然的屋舍,建設我們的心靈家園。
皈依桃花源,我們應牢記“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也許是“綠肥紅瘦”(差生多,優(yōu)生少),但那么多的綠照樣是活生生的生靈,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栽培,如果我們放棄了其中的任何一片綠葉,那我們心存的就不是小惡,而是大惡,放棄的就不是小善,而是大善……
我聲情并茂地讀著文章,教師們也屏著呼吸聆聽、思索,隨后不約而同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教師們說,這是學校有史以來最激動、最熱烈的掌聲。在此后的日子里,面對著“綠肥紅瘦”的現(xiàn)狀,教師們只顧埋頭耕耘,不管收獲多少。出人意料的是,學校學風空前高漲,課堂紀律好,學生流失少,家長的滿意度也高。
把思考變成文字,讓大腦深入思考。把思想變成文學,讓思想也有文學。用文學的形式來傳達思想,交流情感,聽眾專心而虛心,場面安靜而和諧,正所謂“潤物細無聲”。
我就這樣用作文的方式,做著教師,當著副校長。忙而充實著,累而快樂著。(作者單位: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濯港二中)
□實習編輯 劉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