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好
看到這樣一個教學案例:一次上課,課文中有一個字“霾”,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讀到這個字的時候老師故意稍作停頓,讀為“里”音,然后稍作思考狀。這時有位學生小聲地說:“老師讀錯了,這個字應該讀作‘埋?!崩蠋煿首黧@訝地說:“讀‘埋這個音嗎?老師還真不是太清楚呢。要不你們查一查字典?”于是學生動手查字典,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以自己的“無知”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讓學生主動查字典,從而牢牢地記住生字的讀音,這位老師稱其為課堂的教育機智,一種教育的藝術。對此,筆者卻并不贊同。誠然,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行為的確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獲得卻是以教師設置的圈套換來的,是以教師的虛假與不誠信為代價的,為了一個字的正確讀音,這位教師的做法真的值得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處煵粌H要教給學生以知識,而且還應當教給學生做人的方法。教師讓學生做個真人,自己首先須要求真。在學生眼里,教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甚至于超過自己的父親母親。然而這位老師卻無視學生的這種信任,給學生一個虛假的讀音,如若學生知道事情的真相,會原諒老師的這種行為嗎?還會對老師從前一樣的信任嗎?
從教學層面來看,這種詐術也是不可取的。首先,如果班里的學生沒有一個人指出老師的錯誤,教師又如何進行下面的教學過程呢?難道會這樣問:“同學們,老師剛才讀錯了一個字,難道你們沒有發(fā)現(xiàn)嗎?”這是否會有弄巧成拙之嫌呢?其次,教師將“霾”讀成“里”是以形定音,是否會給學生一個錯誤的信息,有些字可以靠字形猜測字音,老師都可如此,而自己為什么不能夠呢?這樣做會不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呢?從而出現(xiàn)更多的“白字先生”呢?再次,教師在課堂上讀錯字,必然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連一個生字都能讀錯,學生對其信任度以及崇敬之感難免會大打折扣,這對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勢必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當然,這位教師實施這種教學方案的初衷是好的,旨在提醒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并且養(yǎng)成隨手查字典的習慣。只是方式方法上出現(xiàn)了問題,以致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那么,對于這個教學細節(jié),教師如何處理才算得上真正的機智呢?需要我們語文教師三思。筆者認為,教師不妨這樣設計。當教師讀到“霾”字時稍作停頓,然后向同學說道:“同學們,這個字筆畫真多,老師讀書的時候真被難住了,查了字典才知道這個字的讀音。你們知道這個字的讀音嗎?告訴老師?!比绻袑W生回答正確,可以當眾表揚一下,并詢問其掌握字音的方法,從而引導全班學生學會查字典;如果學生答錯了也沒關系,可以教育學生不可以形定音,須要以字典幫助,學習也不可大而化之,而應一絲不茍。如果學生全部答不出來,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集體查字典,拜字典為師。這樣的處理不是很好嗎?一來教學難點可以得到充分的突顯。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三來教學巧妙滲透,沒有絲毫人工雕琢的痕跡。
課堂教學細節(jié),教師要以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為最高目標,對于技術層面的問題教師也應從學生的角度來充分考慮,對于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設計,教師應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