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娟 才 讓
摘要 研究性學習已成為教育信息化中備受關注的一種學習方式。嘗試從活動視角考察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的相關問題,首先建立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模型,并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課程為例進行具體教學案例的設計,從而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項目;學習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21-0011-03
Design of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based on Project//Liu Sujuan, Cai Rang
Abstract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popular learning style in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 project-based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It establishes the process model of PBRL activity, and takes “the metho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udy”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the specific teaching case, thereb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conducting.
Key words 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 project; 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研究性學習成為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備受關注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1]。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使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項目”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其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研究,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判斷等高層次思維技能[2]。
眾所周知,當前教育信息化重點已經開始轉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的關注。具體表現(xiàn)為從關注學習資源建設轉向關注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從注重教育傳播過程的研究轉向注重學習過程的研究等方面。諸如JISC的E-Learning框架[3]、COLIS project[4]、教育描述語言(EML)、學習設計規(guī)范、學習活動管理系統(tǒng)[5]等大量的研究表明,知識獲取的關鍵在于有效的學習過程,學習者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行為起到主要的作用。上述研究從標準、系統(tǒng)和理論進行有益的研究,然而在將學習活動應用到研究性學習方面還沒有進行有效開展,缺乏具體的應用模型和案例。本文在對相關文獻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模型設計與研究,探討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方法和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驗證其有效性,對于教學效率、效果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對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設計進行研究,首先根據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實施模式;并針對特定的學習者特征及需求以及學習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序列,為模式開展奠定基礎;最后對此模式進行總結。
1 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模型設計
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和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學說”。根據學習理論、活動理論及學習設計理論,構建出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模式圖(圖1)。此學習模式以活動為中心,結合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特點展開。
該模型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應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引發(fā)學生思考,確定項目主題,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實驗平臺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學生則通過實驗平臺參與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因此,此模型的特點有:教師依托學習活動管理系統(tǒng)(learning activities management system,LAMS),以管理員的身份對學習者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學習活動管理系統(tǒng)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活動貫穿其中;評價過程中,活動中的各學習主體均參與進來,通過互評、自評及教師評價3種方式體現(xiàn)多元化評價思想。
2 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案例設計
根據上述分析,選擇“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課程,據此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yè)06級在校本科生進行教學實例的設計。
2.1 設計思想筆者以研究性學習作為指導思想,其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在研究性活動開展方面的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中,項目課題的提出是學習的起點,項目的探究是學生有效率學習的持久動力。
列昂節(jié)夫在其學習理論中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活動的結構及其意義,他認為在活動中發(fā)生著從客體向它的主觀形式即映像的轉化,并且在活動中也實現(xiàn)著向它的客觀產品的轉化。學習設計則是指終身學習背景下,學習者運用現(xiàn)代學習理論和學習技術,分析確定問題和需求,建立解決學習問題和項目探究的策略方案,確定學習方式,選擇學習資源,評價學習績效的系統(tǒng)過程。而教學設計的基本單位被確定為“學習活動”,應該圍繞學習活動的設計而展開。教學設計理論應該關注學習活動的任務設計、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以及學習活動的評價和監(jiān)管規(guī)則的設計[6]。
此設計依托LAMS平臺創(chuàng)建學習活動序列,使學習者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應用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完成其科研項目,充分利用LAMS系統(tǒng)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的跟蹤的優(yōu)勢,結合管理者對學習者的監(jiān)控功能。
2.2 學情分析本次研究對象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yè)06級學生,其特點如下。
1)從個性發(fā)展角度看,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已經能夠完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自我”和“現(xiàn)實的自我”2部分,從而形成行為上的主體性,產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體驗。
2)這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并且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技術,另外,大學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人際交往的需要。
3)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75%的大學生更喜歡自主學習的方式,希望能夠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新知識,并且希望在一個可以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中獲得教師的指引和監(jiān)督。
4)在本課程的學習中還會遇到困難和問題,諸如不熟悉LAMS平臺,對新的學習產生陌生感,獲取網絡資源的條件不夠充裕等。
5)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一個小組圍繞一個科研課題選取適當?shù)难芯糠椒?從需求分析、框架分析、概念設計、開發(fā)制作及實施5個階段來開展。
2.3 教學過程設計
1)課程導入。教師在課堂上將本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及學習內容介紹給學習者,并通過案例介紹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習者通過課前預習和瀏覽相關資料自行分組,確定項目主題并提交。
2)項目研究。首先,結合本課程的學科特點,參考ISO/IEC 19796-1過程模型的研究過程,通過對專家訪談確定出進行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和共性,設計活動序列(圖 2、圖3),并將其引入到LAMS平臺中,向學習者介紹平臺使用注意事項。
其次,按照學習活動序列中指定的各個步驟開展項目探究。在各步驟中,各小組成員及小組之間可以交流討論各自的活動進展。在中期階段,各小組選擇代表在課堂上進行中期成果展示,其他小組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其進行評價以促進本小組項目探究的順利進行。
最后,教師定時通過平臺的監(jiān)督功能對各小組進展情況進行了解,并對其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答。
3)學習效果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通過課堂展示、平臺上各小組之間的互評來進行,評價維度有研究設計方案、研究述評、研究成果、匯報表達清晰性與準確性以及討論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分優(yōu)、中、差三級??偨Y性評價則是教師按照各小組最終提交的研究報告的質量以及期末教育技術學研究能力測試來進行。
4)總結反思。通過整理分析以上數(shù)據,得出結論,驗證模型實施效果,并對教學過程和模型進行總結反思。
3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模型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基礎之上,強調活動的設計與應用;學生通過參加結構化排序的學習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此模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有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從而可以對學生能力進行全面測量。但也發(fā)現(xiàn)依托LAMS平臺設計教學活動難度稍大,在活動順序、粒度、耗時方面需著重考慮,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此模型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較高,如掌握相關平臺的使用來支撐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注重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和引導,這些問題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升,周志平.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68-174
[2]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9-20
[3]The e-learning framework(ELF)[EB/OL].http://www.elframework.org
[4]Dalziel J.Reflections on the COLIS demonstrator project and the “Learning Object lifecycle”[M].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COLIS) project:2002-2004 Book 2
[5]Dalziel J.Transforming Education through Learning Design and LAMS: Strategic Perspectives[M].Presentation for LAMS Open Source Pre-launch Workshop,2005
[6]楊開城.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教學設計理論新探索[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