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敦煌佛教曲子詞之調(diào)名源流考辨

2009-09-25 07:48王志鵬
敦煌研究 2009年3期
關(guān)鍵詞:敦煌佛教

王志鵬

內(nèi)容摘要:本文對敦煌佛教曲子詞的幾種調(diào)名源流及其歌辭在敦煌寫卷中的保存狀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考辨,進而認為體制短小的民間曲子詞并不適合傳達佛教思想,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詞調(diào)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指出敦煌佛教曲子詞的主體是擬調(diào)名和失調(diào)名者。

關(guān)鍵詞:敦煌;曲子詞;佛教;調(diào)名

中圖分類號:K8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09)03-0073-07

敦煌曲子詞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在宋詞與樂府之間,唐代歌辭是承前啟后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這在某些方面打破了過去詞學(xué)研究的傳統(tǒng)觀點,對中國詞學(xué)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敦煌佛教曲子詞是指思想內(nèi)容方面帶有佛教色彩的敦煌曲子詞。粗略統(tǒng)計大致有350首左右。我國第一部以“曲子詞”命名的敦煌曲子詞專集是王重民所編的《敦煌曲子詞集》。陰法魯《敦煌曲子詞集序》云:

就音樂文學(xué)史上說:配雅樂的歌詞保存到現(xiàn)在的是《詩經(jīng)》;配清樂的歌辭是“樂府詩”,配唐代燕樂的歌詞是“曲詞”或“曲子詞”,或簡稱“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王重民選定敦煌曲子詞的標準。該集分3卷編排:上卷所收皆為長短句曲子詞,凡108首(其中10首殘);中卷所收為《云謠集雜曲子》,凡30首;下卷所收為大曲詞,凡24首,總計162首。這是我國第一部收錄作品最多、??币差H為謹嚴的敦煌曲子詞專集。

在敦煌曲子詞中,《云謠集雜曲子》最為引人注目。朱孝臧《云謠集雜曲子跋》稱:“其為詞樸拙可喜,洵倚聲中椎輪大輅,且為中土千余年來未睹之秘籍。”《云謠集雜曲子》歌辭計有30首,調(diào)名13種,為《鳳歸云》、《天仙子》、《竹枝子》、《洞仙歌》、《破陣子》、《浣溪沙》、《柳青娘》、《傾杯樂》、《內(nèi)家嬌》、《拜新月》、《拋球樂》、《漁歌子》和《喜秋天》。唐圭璋《云謠集雜曲子校釋》云:“集中所收詞,共30首,大率為唐代民間所流行之詞。所用詞調(diào)十三:除《內(nèi)家嬌》一調(diào)外,余十二調(diào)全見于崔令欽《教坊記》。”對于其題材內(nèi)容,唐圭璋云:“其間有懷念征夫之詞,有怨恨蕩子之詞,有描寫艷情之詞,與《花間》、《尊前》之內(nèi)容相較,亦無二致。即有俚俗之詞,尚不如當時民間流傳之《五更調(diào)》、《十二時》之甚,大抵已經(jīng)文士潤飾?!薄对浦{集》內(nèi)容廣泛,反映了比較廣闊的社會生活。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云:

今茲所獲,有邊客游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xué)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贊頌,醫(y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diào)。

然而,王重民此詞集所收錄的佛教曲子詞甚少。

敦煌佛教曲子詞大多數(shù)是任半塘所謂之擬調(diào)名和失調(diào)名者,這類歌辭當為釋門佛子所吟詠唱嘆,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幾乎一概不予收錄。敦煌歌辭中所保存的佛教曲子詞調(diào)名較少,僅有《楊柳枝》、《望月婆羅門》、《回波樂》、《行路難》、《歸去來》等幾種,歌辭約50首左右。下文擬對這幾種調(diào)名的源流及其歌辭在敦煌寫卷中的保存狀況進行考察。

《楊柳枝》

任二北云:“《楊柳枝》,即隋曲之《柳枝》,七言絕句也?!薄栋资祥L慶集》卷70《醉吟先生傳》云:“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過,必為之先拂酒縣,次開篋詩。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宮聲,弄《秋思》一遍。若興發(fā),命家僮調(diào)法部絲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歡甚,又命小妓歌《楊柳枝》新詞十數(shù)章,放情自娛,酩酊而后已?!苯翊鎰⒂礤a《楊柳枝詞》九首,其一云: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白居易《楊柳枝詞》云:

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目無人屬阿誰。

兩詞均為七言絕句。張炎《詞源》卷1云:“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薄恫虒挿蛟娫挕吩疲骸按蟮痔迫烁枨静浑S聲為長短句,多是五言或七言詩,歌者取其辭與和聲相疊成音耳。予家有古《涼州》、《伊州》辭,與今遍數(shù)悉同,而皆絕句詩也,豈非當時人之辭為一時所稱者,皆為歌人竊取而播之曲調(diào)乎?”王灼《碧雞漫志》云:“唐時古意亦未全喪,《竹枝(詞)》、《浪淘沙》、《拋球樂》、《楊柳枝》,乃詩中絕句,而定為歌曲。故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章皆絕句。元、白諸詩,亦為知音者協(xié)律作歌?!源酥钐屏婕巳‘敃r名士詩詞人歌曲,蓋常俗也?!庇纱丝芍?,唐人所唱,除了句式長短不齊的詞以外,還有齊言的詩和絕句,即聲詩。

敦煌曲子詞《楊柳枝》乃長短句,而非七言四甸聲詩,其辭云:

春去春來春復(fù)春,寒暑來頻。月生月盡月還新,又被老催人。只見庭前千歲月,長在長存。不見堂上百年人,盡總化微塵。

(P.2809,敦煌詞掇)

此調(diào)名在敦煌歌辭中僅存一首。任二北認為歌辭內(nèi)容乃宣揚佛家之“無?!?,風(fēng)格清新別致,佛教色彩淺淡。

《望月婆羅門》

凡4首,歌辭見于敦煌P.4578、P.1589和P.2702。P.4578卷原題作“詠月婆羅門”。按:每首歌辭第一句開始都冠以“望月”二字,任二北據(jù)《教坊記》改名為“望月婆羅門”,今從。任二北據(jù)歌辭內(nèi)容推斷為玄宗開元間作品,云:“望月是眾婆羅門之一項功課,彼此關(guān)系密切?!逼帕_門以初生之月為進學(xué)漸滿之象,望月乃其常課。《增一阿含經(jīng)》卷8《安般品》云:“世尊告曰:猶如婆羅門,月末之末,晝夜周旋。但有其損,未有其盈。彼以減損,或復(fù)有時,而月不現(xiàn),無有見者。此亦如是。……猶如婆羅門,月初生時,隨所經(jīng)過日夜,光明漸增,稍稍盛滿,便于十五日具足盛滿。一切眾生,靡不見者?!狈鸾桃渤R栽轮鲀魜肀扔魃私湫袊烂骰蛐牡孛鞒?。如《佛說月喻經(jīng)》云:“是時世尊,告諸菇芻(比丘)言:如世所見,皎月圓滿,行于虛空,清凈無礙。而諸茁芻,不破威儀,常如初臘者,具足慚愧,若身若心,曾無散亂。如其法儀,人日衣舍,清凈無染,亦復(fù)如是。”《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5也有云:“戒師云:心源湛寂,法海淵深。迷之者永劫沈淪,悟之者當處解脫。欲傳妙道,無越出家。放曠喻如虛空,清凈同于皎月。修行緣具,道果非遙?!?/p>

又,因玄宗生于八月五日,從開元十七年起,是日定為千秋節(jié),王公以下,獻鏡及承露囊,天下宴樂,樂曲所奏有《千秋樂》大曲及《千秋子》等。天寶二年起,改名天長節(jié)?!锻ǖ洹芳靶?、舊《唐書》、《唐會要》均言之甚詳。贊寧《大宋僧史略》卷中“生日道場附”條云:“生日為節(jié)名,自唐玄宗始也。”游月宮之說,起于玄宗之《望女兒山》、《三鄉(xiāng)陌》,發(fā)興求仙,本為道家得意之事。辭中有云;“水精宮里樂轟轟,兩邊仙人常瞻仰。鸞舞鶴彈箏,鳳凰說法昕”,即帶有明顯的道家色彩。然此歌辭題名“婆羅門”,其辭又云“錫杖撥天門,雙林禮世尊”、“隨佛逍遙登上界”等,當是釋門僧人所作。呂瀲《敦煌佛教歌辭校本》云:“曲文謂游月宮之以后,隨佛逍遙上界,‘千秋似萬秋云云,似指

玄宗之死而言,則此曲作時,應(yīng)在玄宗死后?!比味睂Υ藙t持異議,云:“玄宗在世之時,即有人藉《婆羅門》曲子,歌詠其游月宮之神話,于當時之人情世故,實絲毫無忤?!边M而認為玄宗游月宮之神話,在其生前已在民間流傳?!侗屉u漫志》卷3備載《異人錄》、《逸史》、《鹿革事類》、《開元傳信記》、《楊妃外傳》、《明皇雜錄》、《仙傳拾遺》、《幽怪錄》諸書所記游月宮之事。

又,《婆羅門大曲》一說乃開元中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所進。陳旸《樂書》卷184“婆羅門”條下云:“《婆羅門》舞,衣緋紫色衣,執(zhí)錫鑷杖。唐太和初,有康乃、米禾稼、米萬槌,后有李百媚、曹觸新、石寅山,皆善弄《婆羅門》者也。后改為《霓裳羽衣》矣。其曲開元中西涼府節(jié)度楊敬述所進也?!比味痹疲骸翱夹诔?,實先有《婆羅門》大曲,其調(diào)名上確無‘望月二字。后從大曲內(nèi),摘遍為雜曲?!比凰婆c敦煌之《望月婆羅門》不同。敦煌《望月婆羅門》其辭云:

望月婆羅門,青霄現(xiàn)金身。面帶黑色齒如銀,處處分身千萬億。錫杖撥天門,雙林禮世尊。

望月隴西生,光明天下行。水精宮里樂轟轟,兩邊仙人常瞻仰。鸞舞鶴彈箏,鳳凰說法聽。

望月曲彎彎,初生似玉環(huán)。漸漸團圓在東邊,銀城周回星流遍。錫杖奪天關(guān),明珠四畔懸。

望月在邊州,江東海北頭。自從親向月中游,隨佛逍遙登上界。端坐寶花樓,千秋以萬秋。

四首砰是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先寫望月,天空化現(xiàn)世尊,禮佛。次述游月,看到水精宮里聲樂轟鳴,歌舞翩翩,仙人聚會,感得鸞鶴起舞、鳳凰聽法。然后由月宮內(nèi)的喧鬧轉(zhuǎn)到月宮外的寧靜:一彎新月漸漸變成一團明月,慢慢上升到東方天際。此時月宮象銀城一樣潔凈,繁星如明珠般布滿四周。最后以想象中的永恒作結(jié),“端坐寶花樓,千秋以萬秋”,令人回味無窮。歌辭在內(nèi)容上佛道雜糅,藝術(shù)構(gòu)思別具特色,寫天界有動有靜,時間、空間在這里自由變化。想象豐富,比喻奇特,散發(fā)著清新的民間氣息。

《回波樂》

計7首,原題為“王梵志回波樂”。據(jù)《北史·爾朱榮傳》云:“(爾朱榮)見臨淮王或從容閑雅,愛尚風(fēng)素,固令為《敕勒舞》。日暮罷歸,便與左右,連手蹋地,唱《回波樂》而出?!笨梢姟痘夭贰氛{(diào)北朝時就很流行,而且可作踏歌用。

《回波樂》之調(diào)名也見于崔令欽《教坊記》,其云:

凡欲出戲,所司先進曲名。上以墨點即舞,不點者即否?!洞故至_》、《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

據(jù)此,《回波樂》當是舞曲。

《樂府詩集》第80卷“近代曲辭二”收有李景伯《回波樂》辭,題下注云:

《回波樂》,商調(diào)曲。唐中宗時造,蓋出于曲水引流泛觴也?!侗臼略姟吩唬骸爸凶谥?,嘗因內(nèi)宴,群臣皆歌《回波樂》,撰辭起舞。時沈儉期以罪流嶺表,恩還舊官,而未復(fù)朱紱。儉期乃歌《回波樂》辭以見意,中宗即以緋魚賜之,自是多求遷擢?!薄短茣吩唬骸熬褒堉?,中宗宴侍臣,酒酣,令各為《回波樂》,眾皆為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諫議大夫李景伯,乃歌此辭。后亦為舞曲。”其辭云:

回波爾時酒卮,微臣職在箴規(guī)。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儀。

《太平御覽》卷844所記與此大致相同,略有出入。值得注意的是,敦煌王梵志《回波樂》與《樂府詩集》所載李景伯之《回波樂》,同是六言體,都以“回波爾時”開頭。敦煌寫卷中王梵志《回波樂》辭云:

回波爾時六賊,不如持心斷惑。縱使誦經(jīng)千卷,眼里見經(jīng)不識。不解佛法大意,徒勞排文數(shù)黑。頭陀蘭若精進,希望后世功德。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魁。若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皆息。

法性大海如如,風(fēng)吹波浪溝渠。我今不生不滅,于中不覺愚夫。憎惡若為是惡,無始流浪三途。迷人失路但坐,不見六道清虛。

心本無雙無只,深難到底淵洪。無來無去不住,猶如法性虛空。復(fù)能出生諸法,不遲不疾容容(融融)。幸愿諸人思持,自然法性通同。

但令但貪但呼,波若法水不枯。醉時安眠大道,誰能向我停居。八苦變成甘露,解脫更欲何須。萬法歸依一相,安然獨坐四衢。

凡夫有喜有慮,少樂終日懷愁。一朝不報明冥,常作千歲遮頭。財口口緣不足,盡夜棲榍歸求。如水流向東海,不知何時可休。

不語諦觀如來,逍遙獨脫塵埃。合眼任心樹下,跏趺端坐花臺。不懼前后二際,豈著水火三災(zāi)。只遣榮樂靜坐,莫戀妻子錢財。稱體寶衣三事,等身錫杖一枚。常持智慧刀劍,逢者眼目即開。

法性本來常存,茫茫無有邊畔。安身取舍之中,被他二境回換。斂念定想坐禪,攝意安心覺觀。木人機關(guān)修道,何時可到彼岸。忽悟諸法體空,欲似熱病得汗。無智人前莫說,打破君頭萬段。

(俄藏第1456號卷)

任二北云:“七首皆六言,惟其中四首各作十二句,三首作八句,無定格?!眱?nèi)容都是宣講佛理,充滿說教氣息。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未予收錄。從“我今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住,猶如法性虛空”等句看,其主要是宣揚大乘“空觀”思想?!度撚我饬x》卷1云:“二諦者,不生不滅乃至無來無去也。”《法華經(jīng)安樂行義》卷1云:“善男子,空法不來不去,空法即是佛。無生法無來無去,無生法即是佛。無滅法無來無去,無滅法即是佛。是故當知:眼界空故,空者即是常。眼空常故,眼即是佛。眼無貪愛,愛者即是流,流者即是生眼。無貪愛即無流動,若無流動,即無有生眼。不生故無來無去,無生即是佛眼。既無生即無有滅,滅者名為盡。眼既無滅,當知無盡眼既非盡。無來無去亦無住處,眼無盡即是佛?!备柁o主要宣揚“諸法體空”的佛教思想。

在敦煌佛教曲子詞中,現(xiàn)存調(diào)名的歌辭除王梵志《回波樂》外,其他歌辭的佛教色彩都很淺淡,多帶有民歌清新明快的特點。

從《望月婆羅門》和《回波樂》等調(diào)名看,敦煌曲子詞的內(nèi)容與調(diào)名往往有著某種關(guān)系。黃昇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奔o昀也云:“考花間諸集,往往調(diào)即是題,如《女冠子》則詠女道士,《河瀆神》則為送迎神曲,《虞美人》則詠虞姬之類。唐末五代諸詞,例原如是。后人題詠漸繁,題與調(diào)兩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則詞意俱不可詳?!碧乒玷霸疲骸肮旁~調(diào)即是題,題意與調(diào)名相合。后人填詞,始別具題意,與調(diào)名無關(guān)。此集(按:指《云謠集》)無題,正是初期詞體?!痘ㄩg》無題,則仍保存初期體制也?!辈⑴e敦煌歌辭《拜新月》、《天仙子》等16種歌辭調(diào)名為證。據(jù)任二北統(tǒng)計,敦煌曲中內(nèi)容與調(diào)名相符之辭例,共15調(diào)47首。15調(diào)為《臨江仙》、《贊普子》、《天仙子》、《拜新月》、《西江月》、《獻忠心》、《感皇恩》、《謁金門》、《定風(fēng)波》、《雀踏枝》、《別仙子》、《泛龍舟》、《散花樂》、《歸去來》和《斗百草》。可見,在唐代,調(diào)名與題意往往相符。

但也存在另一種情況,人們稱之為“借聲以擬辭”。如溫庭筠《黃曇子歌序》云:“凡歌辭,考之與事不合者,但因其聲而作歌爾。”其中謂“因其聲而作歌”,即不再顧及調(diào)名本義,只是依其聲而另填新詞。

《行路難》

敦煌寫卷保存有兩組《行路難》歌辭,內(nèi)容以勸人修道,闡釋佛理為主。按《樂府詩集》卷70《雜曲歌辭》錄《行路難》34首,其中以南朝鮑照所作18首歌辭為最早。這些作品大抵是七言,而雜以其他句式。題解引《樂府解題》云:“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庇忠蛾愇鋭e傳》云:“武常牧羊,諸家牧豎有知歌謠者,武遂學(xué)《行路難》。”《樂府詩集》卷41《相和歌辭》收《梁甫吟》5首,題下引《陳武別傳》云:“武常騎驢牧羊,諸家牧豎十數(shù)人,或有知歌謠者,武遂學(xué)《泰山梁甫吟》、《幽州馬客吟》及《行路難》之屬?!标愇洌筅w人。其事跡又見于《藝文類聚》卷19、《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和卷54<陸機傳》及《太平御覽》卷363等?!稌x書》卷83《顧和列傳》載:“山松,少有才名,博學(xué)有文章,著《后漢書》百篇。衿情秀遠,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疏質(zhì),山松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jié)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絕?!逼鋾r已稱之為舊歌,可見此時《行路難》曲調(diào)傳唱已久,據(jù)此有人認為早在公元321年以前,《行路難》就以歌謠的形式在民間流傳。

《行路難》發(fā)展到唐代,出現(xiàn)了許多文人的擬樂府之作,其間雖有一些變化,有的題為《變行路難》、《從軍中行路難》等,但不少題為《行路難》的作品仍有“君不見”、“行路難”等詞句,帶有《行路難》舊式歌辭的特點。同時《行路難》曲調(diào)尚在民間傳唱。據(jù)《太平廣記》卷489《冥音錄》載:太和初,隴西人李侃外婦崔氏為廣陵倡家,生二女,皆從其姨母學(xué)習(xí)箏藝。開成五年某日,長女夜夢已故姨母,知其在陰府簿籍教坊。隨后姨母授之以宮闈中新翻之曲,其十曲中即有《行路難》。此外,《行路難》也見于唐人歌詠。

敦煌曲子詞《行路難》(共住修道),見于P.3017、P.3409,歌辭計8首,任二北將其定為普通聯(lián)章。辭前有小序,交代創(chuàng)作的起因,云:“貴賤等蒙禪師說偈,兼與《五更轉(zhuǎn)》。把得尋思,即愛慕禪師,不知為計,留得共住修道。貴賤等各自思維,各作《行路難》一首?!盤.3409所錄6首都有完全一致之4句(14字)和聲辭。歌辭系6人依次唱出,所用調(diào)名與和聲辭皆同。劉銘恕在《斯坦因劫經(jīng)錄》中云:“此為所謂第六禪師某與修道人眾所作詩文:前二種為禪師作,后一種為眾人作,但互相聯(lián)系,未可分割?!比味痹疲骸鞍宿o既與調(diào)名及和聲辭內(nèi)均著名為《行路難》,便是合樂歌唱之曲辭?!别堊陬U《敦煌曲》云:“伯3409‘弟子蒙師說偈,各作《行路難》一首,共七首(注:第六、七兩首原卷連為一首),最為完整?!庇衷疲骸八?017前半為《五更轉(zhuǎn)》之第五更(原注:接5996),后半為《行路難》四首,每首末句為‘行路路難難道上無蹤跡?!币缹懢沓瓕憫T例,末句應(yīng)為“行路難,行路難,道上無蹤跡”。其第一、第五如下:

丈夫恍忽憶家鄉(xiāng),歸去來。歸去從來無所住,來去百過空來去,不見一個舊住處。住處皆是枷鎖椏,勸君學(xué)道須避就。法界平等一如如,理中無有的親疏。君不見,行路難,路難道上無蹤跡。

(《行路難·共住修道》第一)

眾生常被色財纏縛,沒溺愛河。沉淪生死,處處經(jīng)過。八風(fēng)常動,六識昏波。常念五欲,不念彌陀。生天無分,地獄對門。循環(huán)六道,回換萬身。欲得學(xué)道,須舍怨親。君不見,行路難,路難道上無蹤跡。

(《行路難·共住修道》第五)

《行路難》(無心律),見敦煌P.6042和日本龍谷大學(xué)藏本。原作16首,每首皆有第號,第1至第4全缺,第5至第7首見于P.6042,唯第7尾部兼見日本龍谷大學(xué)藏本,殘損均嚴重。其余9首僅見于日本龍谷大學(xué)藏本,較完整。合兩本所有,得12首。任二北將其定為重句聯(lián)章。其第11首如下:

君不見,無心之大施,曠然忘懷絕衰利。隨緣聚散任五家,不計彼此之差二。開門任取不為限,緣起即主非關(guān)自。三事由來不預(yù)懷,豈簡福田之漸次。一切無求無所欲,任運無施無不施。無心之·心超世間,故得稱為施中至。無心之人通法界,法界平等非殊異。若能悟此一體檀,即是無體檀那地,行路難,路難無心甚奇特。不見福田之是非,深達無利無功德。

(《行路難·無心律》第十一)

兩組《行路難》都襲用古樂府,以聯(lián)章組曲形式,宣揚佛教思想。前組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君不見,行路難,路難道上無蹤跡”作結(jié)。體式上長短參差,以七言為主,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乃至十言,較多變化。在內(nèi)容上,因是八人分唱之曲,也有深有淺,重點對象不同,有對眾生凡夫的說教,有對釋門僧徒的立言,也有對佛家內(nèi)部的聲聞、緣覺、菩薩進行比較分析,內(nèi)容較為蕪雜。而且每首都相對獨立成章,結(jié)構(gòu)上聯(lián)系不夠緊密。任二北云:“《行路難》之佛唱并非一味鼓勵苦行,亦非一味哀嘆西方路上無人,較俗唱之感情復(fù)雜得多?!焙蠼M12首歌辭的主旨都在發(fā)明“無心”,主題相對集中。在體式上,12首歌辭大致都是由首、中、尾三部分構(gòu)成:1、首部三句,概以“君不見”三言起,次句五言,概以“無心”二字起,第三句七言,與次句葉韻,或平或仄。2、中部十四句,概為七言,七韻,或平或仄。3、尾部五句,概以“行路難”三字之疊句起,下接五言句,再次以“無心”二字開端,后接七言二句,與上五言句葉,或平或仄。首尾之韻一般獨立,不與中部韻貫。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僧人寶月擬樂府《行路難》,也分為三部分,開頭以“君不見”領(lǐng)起,中間部分為七言句,最后部分以“行路難”疊句領(lǐng)起,與敦煌《行路難》(無心律)在體式上近似。寶月《行路難》歌辭如下:

君不見,孤雁關(guān)外發(fā),酸嘶度越。空城客子心腸斷,幽閨思婦氣欲絕。凝霜夜下拂羅衣,浮云中斷開明月。夜夜遙遙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寄我匣中青銅鏡,倩人為君除白發(fā)。行路難,行路難,夜聞南城漢使度,使我流淚憶長安。

(《文苑英華》卷200"樂府”9;《樂府詩集》第70卷雜曲歌辭)

寶月為盛厝時人。同時,《樂府詩集》中收有此調(diào)名之下的唐五代擬樂府,有二十余首。據(jù)此,任二北認為敦煌《行路難》(無心律)也是擬樂府之作。

《歸去來》

“歸去來”一語,當源于陶潛《歸去來賦》?!稌x書》卷94《陶潛傳》云:

(陶潛)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其辭曰:“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p>

陶潛認為,人既是秉承天地之靈氣而生,就應(yīng)

努力擺脫世俗的襲擾。因此,隱居山林、躬耕田園最符合人的本性。該賦內(nèi)容鄙棄世俗名教禮法,崇尚自然,主張返樸歸真,追求天然自發(fā)的人生天倫之樂趣,受到后人的極大推崇,以致“歸去來”成為一種曲調(diào)形式,付諸詠唱。如梁《鼓角橫吹曲》有“逐郎歸去來”,梁武帝時童謠有“逐歡歸去來”,俱引“歸去來”人曲。到唐代,張熾有《歸去來引》,其辭云:

歸去來,歸期不可違,相見故明月,

浮云共我歸。

據(jù)題名中稱“引”,可知其當是用琴來伴奏而進行歌唱的,此詩為琴曲歌辭。

敦煌《歸去來》歌辭當是佛門僧侶利用或改造樂府歌曲而宣揚佛法,歌贊佛、菩薩以及西方凈土的曲辭。《歸去來》辭多以“歸去來”三字起句,體式有一定的變化,句數(shù)或多或少。有的歌辭為“三三七七三”,每首歌辭均以最后三字為和聲辭,如敦煌P.2066有法照《歸去來·寶門開》(6首)云:

歸去來,寶門開,正見彌陀升寶座。菩薩散花稱善哉,稱善哉。

寶林看,百花香,水鳥樹林念五會。哀婉慈聲贊法王,贊法王。

共命鳥,對鴛鴦,鸚鵡頻伽說妙法。恒嘆眾生住苦方,住苦方。

歸去來,離娑婆,常在如來聽妙法。指授西方是釋迦,是釋迦。

歸去來,見彌陀,今在西方現(xiàn)說法。拔脫眾生出愛河,出愛河。

歸去來,上金臺,勢至觀音來引路。百法明門應(yīng)自開,應(yīng)自開。

而P.2250等卷釋法照的《歸去來·歸西方贊》的歌辭體式為“三七七七”,或為“三七七七七七”,無和聲辭,如:

歸去來,誰能惡道受輪回。且共念彼彌陀佛,往生極樂坐花臺。

歸去來,娑婆世境苦難裁。急手專心念彼佛,彌陀凈土法門開。

歸去來,誰能此處受其災(zāi)。總勤同緣諸眾等,努力相將歸去來。且共往生安樂界,持花普獻彼如來。

歸去來,生老病死苦相催。晝夜須勤念彼佛,極樂逍遙坐寶臺。

歸去來,娑婆苦處哭哀哀。急須專念彌陀佛,長辭五濁見如來。

歸去來,彌陀凈剎法門開。但有虛心能念佛,臨終決定坐花臺。

歸去來,晝夜唯聞唱苦哉。努力回心歸凈土,摩尼殿上禮如來。

歸去來,娑婆穢境不堪停。急手須歸安樂國,見佛聞法悟無生。

歸去來,三途地獄實堪憐。千生萬死無休息,多劫常為猛焰燃。聲聲為念彌陀號,一時聞?wù)咦鹕彙?/p>

歸去來,刀山劍樹實難當。飲酒食肉貪財色,長劫將身入鑊湯。不如西方快樂處,永超生死離無常。

(又見北藏“文”字第89號;P.3373)

敦煌寫卷中“歸去來”三字也用于其它歌辭之中,如《行路難·共住修道》第一首云:

丈夫恍忽憶家鄉(xiāng),歸去來。歸去從來無所歸,來去百過空來去,不見一個舊住處。住處皆是枷鎖杠,勸君學(xué)道須避就。法界平等一如如,理中無有的親疏。(君不見,行路難,路難道上無蹤跡。)

(P.3017;P.3409)

由此可見,《歸去來》歌調(diào)在六朝、隋唐五代以至宋初傳唱非常普遍。

《歸去來》歌辭,除敦煌寫卷中的七言句外,也有五言體見于佛教史籍記載,如《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卷3云:

歸去來,魔鄉(xiāng)不可停。曠劫來流轉(zhuǎn),六道盡皆經(jīng)。到處無余樂,唯聞愁嘆聲。畢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到宋代,《歸去來》曲調(diào)又變?yōu)樵~調(diào)之一種,如柳永詞集中就收有《歸去來》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作為體制短小、語言淺直的民間曲子詞并不適合傳達佛教思想,而佛教曲子詞多用大曲或組曲的形式來表現(xiàn)佛教思想情感,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詞調(diào)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敦煌寫卷中佛教曲子詞多是任半塘在《敦煌歌辭總編》中之擬調(diào)名和失調(diào)名者,這類歌辭數(shù)量較多,大約在350首左右,而且多是當時釋門佛子所歌詠吟唱之作。釋門佛子所吟唱的這類歌辭與《云謠集雜曲子》、《尊前集》等曲子詞在體制規(guī)模、內(nèi)容唱腔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不同,定名為“佛曲”似乎更為確切。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基本不予收錄,故當置別論。

參考文獻:

[1]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0

[2]陳人之,顏廷亮,云謠集研究匯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1

[3]任二北,敦煌藍初探[M],上海: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54:109

[4]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16

[5]高楠順次郎,小野玄妙,等,大正藏:第2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83:584

[6]高楠順次郎,小野玄妙,等,大正藏:第48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83:1137

[7]李延壽,北史:第48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1762

[8]高楠順次郎,小野玄妙,等,大正藏:第45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83:116

[9]高楠順次郎,小野玄妙,等,大正藏:第46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83:699

[10]王小盾,行路難與魏晉南北朝的說唱藝術(shù)[J],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6):9

[11]高楠順次郎,小野玄妙,等,大正藏:第37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1983:263

猜你喜歡
敦煌佛教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佛教藝術(shù)
敦煌之行
徐日昇的中國佛教觀
亮麗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絕世敦煌
敦煌佛教疑僞經(jīng)疑難字詞考釋
昌都县| 上犹县| 绍兴县| 玛纳斯县| 天镇县| 平顶山市| 澄迈县| 望江县| 彝良县| 龙口市| 吐鲁番市| 靖远县| 武冈市| 南木林县| 大冶市| 康马县| 会宁县| 通州区| 息烽县| 特克斯县| 沙湾县| 银川市| 繁峙县| 平阳县| 江都市| 新建县| 黎城县| 康马县| 庆云县| 武城县| 新泰市| 庐江县| 甘南县| 阿城市| 彩票| 中超| 宁津县| 尼玛县| 长丰县| 黄陵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