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 叢
為了獲得穩(wěn)定的報酬,降低投資的風險,許多投資者會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這是大家都了解的基本法則,但是要如何執(zhí)行呢?
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影響投資報酬與風險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
資產配置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經(jīng)由長期持有及持續(xù)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資產配置以系統(tǒng)化分散投資來降低投資風險,并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范圍內追求最大報酬。
投資專家都會將投資標的分散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借由不同金融工具的不一致性,也就是不會齊漲齊跌之特性,讓各投資經(jīng)過組合后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優(yōu)點。舉例如下:
投資者甲,投資10萬元,年復利為5%報酬,20年后總值為26.5萬。投資者乙,投資10萬元,但投資于5項不同資產類別,其中2萬元投資全數(shù)失利,最后金額:0;2萬元投資無獲利,最后金額:2萬元;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5%,最后金額:5萬元;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0%,最后金額:13萬元;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5%,最后金額:33萬元;20年后總值為53.4萬。
兩者投資額相同,20年后卻相差1倍多。
分析投資者乙,雖然將資金配置于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些造成虧損,但有些則給予可觀的報酬回報。由于可控制損失范圍,總績效反而比投資者甲好。這即是“資產配置”的八字箴言:“控制風險、掌握獲利”。
如何在可承受的風險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以下步驟可供參考:
1.分類。先將平常的理財標的簡單區(qū)分為“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帮L險性標的”有股票、基金、不動產、外匯、期貨、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而“無風險性標的”,則包括銀行存款、公債、國庫券、傳統(tǒng)型的儲蓄險、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等。
2.分配。依照自己的年齡、投資屬性、市場狀況等因素,決定將多少資金比例配置到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中。如30歲以下者,職業(yè)生活還很長,適合積極性的規(guī)劃(30%股票、20%基金、20%傳統(tǒng)保險、30%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而30歲以上、65歲以下者,介于保守與積極之間(20%股票、20%基金、20%定存、20%傳統(tǒng)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65歲以上者,因經(jīng)不起任何失敗的投資計劃,必須以保本為首要原則(10%股票、20%基金、20%定存、30%傳統(tǒng)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
有些人將“資產配置”予以簡單化,舉例如下:
1.“100-N”配置法:投資人在設定核心投資與衛(wèi)星投資時,可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來計算自己在風險性的投資比例。例如,20歲到30歲者資金較不足,可投資時間較限,因此核心比重約20%~30%即可,其余七八成資金可放在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產業(yè),以獲得較高的期望報酬。其中,核心投資適合將保守、穩(wěn)健的投資商品列入。
2.“226”配置法:20%以流動性資產形式保留在銀行存款或高變現(xiàn)性資產,20%資金買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其他60%資金買股票或股票型基金。
“資產配置”是讓投資者不至于因為某一次的投資失利而賠上所有心血,但絕不是成功獲利的保證。建議采“效率前緣”結合“資產配置”+“對的標的”,讓投資理財成為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