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需要層次理論與網絡心理需求關系探討

2009-09-11 08:25劉亞麗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9年4期
關鍵詞:虛擬心理需求網絡

劉亞麗

摘要:網絡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和本身具有的特征,在給^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人們自身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更大。用需要的層次理論對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心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獲得基本生理需求、渴望交往、尋求尊重及自我實現需要是青少年網絡行為的主要心理原因.對需要層次理論與網絡心理需求關系進行探討,從心理的角度,更人性化地幫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虛擬;需要層次;心理需求

中國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12009)04-0113-04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突破了時空限制和社會限制,標志著人類信息時代的真正到來,它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對人們自身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其不可抵擋的優(yōu)勢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人數約6800萬;2005年7月,統(tǒng)計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0300萬;截至2007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1.62億,僅次于美國2.11億的網民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二。與2006年末相比,新增網民2500萬;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2.98億人,較2007年增長41.9%。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繼2008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后,中國的互聯網普及再次實現飛躍,趕上并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

而截至2006年7月,網民中18~24歲的網民所占比例最高(38.9%),其次是25~30歲的網民(18.4%)和18歲以下的網民(14.9%),30歲以上的網民所占的比例比較低,31~35歲的占10.1%,36~40歲的占到7.5%,41~50歲的為7%,還有3.2%的網民在50歲以上。30歲以下(含30歲)的網民占72.2%,30歲以上的網民占27.8%。

網絡如此快速的發(fā)展,青少年群體用戶的劇增,是本文探討需要層次理論和青少年網民心理需求之間關系的出發(fā)點。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在《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需要是有層次的。人類從低到高有5種基本需要。人的行為是由優(yōu)勢需要所決定的。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后就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

第一層次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包括人類維持基本生存和種族延續(xù)的各種需要,即人們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等維持人們基本生存和種族能夠延續(xù)的需要。這種需要雖然是最低級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基本需要。正如馬斯洛所說:“一個人如果同時缺乏事物、安全、愛情與價值觀,則其最強烈的需要,當推對食物的需要?!?/p>

第二層次是安全的需要,是指人們尋求依賴和保護,免除危險和威脅,希望有穩(wěn)定安全的生活保證,并且能夠受到保護,有效地避免焦慮和恐怖,維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第三層次是愛與歸屬的需要。人的基礎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后,就會產生高一層次的社會需要,即歸屬與愛的感情需要。這種需要希望自己有好的人際關系,得到愛與愛他人,有友情、親情和愛情,希望與人融洽相處,感情上有一定的寄托,屬于某個團體組織,得到群體的認可、接納和尊重等。

第四層次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受到別人的尊重的需要。人們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給予承認和較高的評價,希望自己有一定的聲譽和威望,從而得到別人的尊重并發(fā)揮—定的影響力。

最高一級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指促使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的趨勢。馬斯洛認為,人們在以上幾種需要得到滿足后,個體還會有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出現,還要追求最高層次的自我理想的實現,即發(fā)揮自己全部能力的需要。也就是通過努力,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使自己的能力和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

人的這5種需要是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只有最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只有當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后,對高層次的需要才有激勵作用。對于不同的個體而言。不同層次的需要作為潛在能力是同時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和處境下,各種需要對行為動機的激發(fā)程度、對行為的支配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激發(fā)力最大的需要就是優(yōu)勢需要。而當一種需要成為優(yōu)勢需要時,其他需要就相應地處于潛在的狀態(tài)或次要的狀態(tài)。人的需要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系統(tǒng),人的各種需要的強度不是絕對不變的。而對于各層次的需要來說,只是存在著優(yōu)勢需要的更替,而不是需要的更替。

二、網絡的特點

網絡本身有其鮮明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網絡具有開放性。它沒有邊界,沒有時空限制,人們可以隨意傳播自己的觀點和理念,同時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和內容。二是網絡具有平等性。在網絡組織中,成員彼此是平等的,大家在這里交流的只是信息和思想,不問身份和地位,即這里無所謂權威、富貴貧賤、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所以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話,“在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三是網絡具有豐富性。在網絡上,不管生活、工作、學習、交往、娛樂等方面的內容,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而且方便快捷。四是網絡的虛擬性。這里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也就是說,網絡的存在狀態(tài)是無形的,是一個充滿幻想的虛擬世界。人們看到的和聽到的文字、形象和聲音都變成了數字的終端顯現,形成了另外一個時空概念,你無從知道所交流的信息的真實性。凱爾奇曾這樣描述:“互聯網通向千家萬戶,人們將在虛擬的現實世界中攀登珠峰,跨越冰川,甚至漫游侏羅紀的恐龍世界,一切可感的世界在網絡上都可以模塑,網絡世界亦是真實的世界?!蔽迨蔷W絡的互動性。網絡改變了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的關系,任何人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樣也可以是接收者,克服了以前交往中點對點的交往局限,實現了一對多、多對多、多對一的多種交流互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使人們的參與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六是網絡的便利性。你可以坐在家里足不出戶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購物、查資料、娛樂,還可以瀏覽全世界各地的信息等。

正是由于網絡的獨有特征,吸引了眾多青少年迷戀網絡。據統(tǒng)計,大部分青少年在網上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獲取信息、查尋資料、網上交往、追尋刺激、休閑娛樂、商務活動。通過這些網絡活動,基本可以反映出他們內在的心理需求。

三、需要層次理論與青少年心理需求的關系分析

從以上網絡本身的特殊性和青少年的網絡活動,可以折射出其使用網絡時的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與馬斯洛需要層次之間的內在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的生理需要

青少年身心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經歷了身體和心理變化

的“狂風暴雨”,在自我意識方面主要表現在性的成熟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他們對自身生理的變化充滿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性意識增強。他們一方面受到現代社會新思想和新潮流的沖擊,對于性的問題有較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各種道德觀念和社會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他們性的宣泄和感情的表達。為了得到最基本的生理滿足,他們就很容易被網絡上的色情內容,如文字描述、音樂、圖片、動畫、電影、色情聊天或者虛擬的性愛所吸引。因此,他們平常無法從正常渠道獲得的信息和不能發(fā)泄的感情,就可以在網絡提供的虛擬空間里找到寄托,獲得生理及情感需求的滿足。鄭州原點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的3000多名大學生中,有46%的人曾光顧過色情網站。有人曾對湖南長沙等地高校的800名學生上網情況進行調查,結果有41%的學生點擊過色情網站。香港大學一項調查發(fā)現,在169名使用ICQ的青少年受訪者中,有80%的人表示曾與ICQ異性網友約會,當中更有10.8%的人曾與對方發(fā)生性行為。

性的意識和需要在馬斯洛的理論中雖然是最低級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但也是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基本需要。所以,從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看,他們正處于性的生理成熟之后性滿足的延遲期,極易因為網絡色情內容的誘惑而導致網絡色情成癮。“如《勁舞團》游戲中,華麗的服飾和優(yōu)美的舞步,而且該款游戲推出的結婚設置更是以‘愛情吸引了大批的網民。一些網絡色情成癮者沉溺于色情網站或網上虛擬的性愛?,F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意志薄弱者和網絡成癮者無法自控地進入色情網站,借以滿足自己的性需要??梢哉f,網絡上的色情內容對于青少年來說是21世紀的性炸彈?!?/p>

2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安全的心理需求

由于網絡虛擬性的特點,人們可以很好地隱藏自己真實的身份。大家不必見面,就可以盡情地和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交流,并且可以談對人生的不同理解,談感情和心理隱私,可以暢所欲言盡情傾訴自己心中的苦悶和煩惱。在這里不必自卑,不必自慚形穢,更不必害怕被人看不起?!艾F實中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滿懷失意。他們在網上尋找的是自己的理想,尋求的是一種虛擬的價值實現和幻想的成功?!彼麄儭霸诰W絡世界里不顧一切地宣泄,展現出現實中壓抑著的自己”。心理學家認為,人在社會中需要一定程度的“撒謊”行為,即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人需要有一定的角色面具來掩飾自己,因為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和面對社會時的外部表現并不都是一致的。而網絡上的語言或情感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不能或不敢抒發(fā)的。所以,在網絡上,說謊和口是心非的現象比比皆是。香港小童群益會的調查顯示,網友承認在網絡上曾向朋友撒慌,或用另一身份結交朋友?!癘lCQ(網上聊天)”使用者在網上說慌的理由,包括保護隱私、保護自己或美化自己去吸引朋友等。

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在匿名狀態(tài)下更容易擺脫角色關系的束縛,容易個性化,從而產生與真實角色行為不相符合的社會行為,容易降低社會控制力。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情景中不愿意暴露出來的東西,如個人隱私、真實看法等,在虛擬的網絡中都可能輕易說出,以發(fā)泄在現實中所受的壓抑。因此,網絡行為在匿名狀態(tài)下容易不受社會環(huán)境、文化因素、社會角色的影響而表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更容易堅持己見,有個人安全感。所以,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人們在實際生活交往過程中的不平等性、焦慮感,滿足人們心理上的安全需要。

3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的歸屬和愛的需要

愛與歸屬需要,是指人們渴望得到友情、親情和愛情,與人融洽相處,得到群體的認可、接納和尊重。獲得這種需求就必須參與交往活動,建立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實現一定的交往行為。德國哲學家于爾根·哈貝馬斯(Habermas.Jttrgen)曾說:“從相互理解的角度來看,交往行為是用來傳播和更新文化知識的;從協(xié)調行動的角度來看,交往行為起著社會整體化和創(chuàng)造團結互助的功能;最后,從社會化的角度來看,交往行為是為了造成個人的獨有的特征和本質。”由此可見,通過交往行為建立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種建立在心理接觸上的社會關系,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人們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

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的交往受社會、環(huán)境、自身地位、外貌、性格缺陷、時空距離、功利性等因素影響,交往的過程中人們的擔心和顧慮就比較多,害怕自己的缺陷或不足暴露出來,難以被別人理解和接受。但網絡交往的平等性、互動性、安全隱蔽性及豐富與便利性,使青少年很容易被網絡交往所吸引。因為,在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廣泛、隱匿、安全的,不必見面。這里沒有傳統(tǒng)社會的法律、道德、輿論的約束,沒有“他人在場”的壓力,只有“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欲望,完全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或者是通過網絡間接進行,還可以在眾多交往對象中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對象。也許在真實社會生活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培養(yǎng)的朋友關系,在網絡社會中幾分鐘就可以建立,更不用害怕因泄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失面子或損害自己的利益。一位女生這樣說:“在網上,我會主動與我不認識的男生說話,這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而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鍵入兩個字母‘Hi?!币恍┭芯恳舶l(fā)現,互聯網使用會使社會聯系增加。也有研究發(fā)現,互聯網使用可以讓用戶感覺舒服(comfort)與具有力量感(competence)。而Sproull和Fami則認為。互聯網這種社會性技術可以給用戶以歸屬感和人性支持(humarl support)。

總之,在網絡世界里可以自由地與人交往,獲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時壓抑的情緒,毫無拘束地放縱自己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可以極大地滿足人們愛與歸屬的需要。

4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尊重需要

任何人都有自尊、自重和希望被別人尊重的需求,即自我尊重和獲得他人的肯定。在現實生活中,自卑感強的人一般無法找到這種感覺,但是網絡卻有“再造”和“掩蔽”的作用。它能夠把一個人的身份進行任意的修改、涂抹、設定、升級,可以把現實社會中得不到的尊重和問題放到神奇的網絡中尋找答案:通過玩游戲、指揮千軍萬馬砍砍殺殺、海聊、交友、網戀、“結婚”等,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自尊和尊重,為人們帶來一種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全新的感受。假如你是網絡游戲和電腦技術的高手,就會受到業(yè)內人士的尊敬和敬仰,擁有很高的自尊。例如,斯蒂文是一個沒有朋友、靦腆害羞、極不自信的大學生,但在網上玩游戲時,他的成績都是最好的,人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自己這樣說:“多用戶地牢游戲就像一種宗教,在那里我感覺就是萬能的上帝。”也有人這樣說:“聊天室里我是最棒的!”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青少年通過網絡使自己自尊與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5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自我實現的需要

關于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曾這樣描述:“一種想要變得越來越像人的本來樣子、實現人的全部潛力的欲望?!薄白晕?/p>

實現也許可大致被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天資、能力、潛能等等,這樣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币簿褪峭ㄟ^自己的努力,實現理想和抱負,使自己的能力和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從而獲得一種強烈沉醉于成就的愉悅情緒中,使人能夠感受到自信和力量。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想達到這種狀態(tài),就必須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而在網絡上,只需要動動手敲擊鍵盤和挪動鼠標參與網絡游戲、網絡交往,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獲取的快樂和自我成就感遠比現實世界要多得多,可以快速地獲得勝利的喜悅,滿足自己的“高峰體驗”的需要。

根據榮格的理論,游戲使人們感到快樂是因為壓力(必須不斷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級別等)、動力(具有吸引力的目標、懸念、故事等)、壓力釋放(一個突然的解脫或體驗)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否平衡。一般來講,游戲動力較小時,參與者會感覺沒有價值感,壓力過大會讓人們看不到成就而放棄努力,壓力釋放過快會讓人覺得無聊,而不能充分獲得自我實現的愉快感。所以,游戲設計的恰到好處,會更容易使青少年在參與時充分體驗到愉快情緒。特別是在網絡游戲中,玩家每升一級或者打過一關,或者使對手甘拜下風,都會產生一種愉快感和“高峰體驗”。這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如癡如醉的快樂之極的感受?!拔医K于攻破了這個城堡!60級60級60級,我需要無數個60級。所以,美國學者祖勒(Suler)對人在網絡空間中的心理體驗進行總結時曾這樣描述自我實現的需要,“變化的夢幻般體驗”。

四、思考

網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滿足了青少年的多種心理需求。但是,如果青少年缺乏自制力,就容易過度使用網絡,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影響生活、學習、工作,并損害身心健康。如對資源的過分瀏覽甚至超過自己能夠處理的極限就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導致神經紊亂和心理問題;在網上過分放縱自己的情感,貪圖享受一時的快樂體驗而忘卻和淡化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甚至忽視道德觀念的約束,使道德意識弱化;過分使用網絡角色,就容易在現實社會中迷失自我,造成心理錯位;長時間與虛擬的世界交往,會逐漸適應虛擬的環(huán)境和虛擬的人群,在現實中可能不敢面對現實中的困難和挫折,形成比較強烈的孤獨感和自卑感,使社會適應能力下降,更加焦慮和萎靡。Kraut等的研究發(fā)現,過多的網絡使用導致用戶同家人的交流減少,社交圈子縮小,抑郁和孤獨感增加。他們的后繼研究還發(fā)現,更多的網絡使用對性格外向者或有較多社會支持者產生積極影響,而對性格內向者或缺乏社會支持者產生消極影響。

目前,對于網絡問題的研究很多。特別是對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心理分析和對策都提出了很多可以借鑒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其操作性較差,效果也不明顯。所以,面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網民,如何從心理的角度,更人性化地引導青少年適當地使用網絡,使成癮者有效地進行心理上的戒斷,依然是我們應該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l 1/index.htm

[2]李偉大,劉松燕.網絡論壇語言對夸張手法的運用及其語言心理[J].語言應用研究,2006,(10):78-79

[3]李曉臨.網絡對青少年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及對策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3):56-57

[4]弗蘭克·凱爾奇.信息媒體革命[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5]余杰,朱湘紅.當代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J].湘潭工學院學報,2003,(1):45-47

[6]吳正國.應對網絡世界的誘惑——青年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初探[J]舡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6):82-84

[7]陶然,應力,岳曉東,郝向宏.網絡成癮探析與干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8]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9]陳昌靈.青少年網絡交往行為分析及其引導[J].網絡交往與管理(專題研究),2003,(1):62-64

[10]吳正國.虛擬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特點初探[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7):40-42

[11][德]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第1卷)(洪佩郁等)[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12]李曉敏,趙連志,張雷.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初探[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4,(2):52-54

[13]李宏利,雷靂,王爭艷,張雷.互聯網對人的心理影響[J].心理學動態(tài),2001,(3):86-88

[14]江暢,周鴻雁.幸福與優(yōu)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陳俠,黃希庭,白綱.關于網絡成癮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65—67

猜你喜歡
虛擬心理需求網絡
滿足職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為與心理需求的居住區(qū)景觀設計初探
慧眼哲思對“虛擬”
與“虛擬”保持一定距離
老年電子產品中的人性化考慮
油氣集輸系統(tǒng)信息化發(fā)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構建物理模型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