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榮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校的任務在于,把美感和許多世紀以來造就的美變?yōu)槊總€人心靈的財富,變?yōu)閭€人的審美素養(yǎng)。” 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把審美教育寓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教材中豐富的美育因素去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質(zhì)。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nèi)涵豐富,美不勝收。《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夠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币虼耍^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培養(yǎng)學生對詩文的鑒賞和審美能力,已成為眾多有識之士的共識。下面就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談一點自己的心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美
1、聽一聽 音樂和文學有著不解之緣?!按酥杏姓嬉?,欲辨已忘言”,古詩中的意境,有時的確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在課堂上適當采用音樂,或是聽他人的朗讀,或是加入古樂的配樂朗讀,通過聽,既能給學生帶來美感,使之心馳神往,把學生帶入音樂的天地、藝術(shù)的王國、美的境界中去,又能為再現(xiàn)意境創(chuàng)設氛圍,為情感交流架設起一座橋梁。如學習《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教師在教學時進行了這樣的處理:首先播放一段優(yōu)美抒情的曲調(diào),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景色之中,歡快的情緒便油然而生。這時,再學古詩,就能較快進入詩人的情境。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便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又如聽了孟浩然的《春曉》、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等配樂詩朗誦后,學生感情的琴弦會被撥動,或是春眠將曉,聽到了那風聲、雨聲、鳥叫聲;;或是體味出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在人生道路上歷盡坎坷而重返坦途的暢快心情。就如親歷華夏秀美風光,融進了那神州秀麗河山之中。學生在如癡如醉的藝術(shù)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發(fā)生共鳴,從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華,受到教育,在欣賞中感受了美。
2、看一看 美是形象之中的,別林斯基曾說:“詩歌的本質(zhì)就在這一點,給予無實體的概念以生動的感性的美麗形象?!苯處熢诮虒W中應設計多種的教學手段,如教學掛圖、插圖、實物、模型等,這些豐富經(jīng)驗表象、是引導入境的必要手段。有了這些足夠的經(jīng)驗表象積累,經(jīng)文字喚醒便如見其物,如睹其人,如臨其境,通過細細咀嚼,感受美,欣賞美,進而理解美。如《山行》的插圖,那蜿蜒的山路、過著悠閑生活的人家、飄渺的白云、蒼勁的樹木、停車觀賞楓林的詩人,暉映著漫山遍野的紅色楓葉,連畫中的落日也被紅葉染成紅色?!八~紅于二月花”在此圖中被充分地渲染,而詩人所要表達的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也在悄悄地滋潤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田。仔細觀看插圖,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古詩意境之中。又如教《示兒》,教者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陸游生平介紹掛出一幅自繪的圖畫。圖上,白發(fā)蒼蒼的老詩人形貌憔悴,斜臥病榻,正借著明滅不定的殘燭,悲憤滿腔,執(zhí)筆寫下《示兒》遺囑。觀看此圖,如睹實景,似聞黑夜沉沉的窗外那呼嘯而過的愁慘寒風,似見抱病掙扎而起的詩人執(zhí)筆顫抖的動作。透過詩人的面部表情,更能感受到詩人彌留之際憂心如焚、肝膽欲碎的悲憤心情。這幅圖再現(xiàn)了詩人寫作本詩時的情景,一下縮短了歷史距離,把學生帶入“氣氛”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3、想一想 魏書生曾指出:“課要上得有趣,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nèi)容也是一種辦法”。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進行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審美啟導、示范和熏陶,培養(yǎng)他們通過語言文字而幻化出完美的形象和接近教材旨意的能力。啟發(fā)學生通過想象,進入古詩的境界,找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能更完整地鑒賞古詩。讀白居易的《暮江吟》能想象出“半江瑟瑟半江紅、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綺麗景象,以而體會作者那種愉悅的心情。在此基礎(chǔ)上反復誦讀,仔細玩味,對古詩的理解自然更深 。讀《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想象一個個畫面:蒼翠的松林,皎潔的明月,斑駁的月影,碧綠的荷葉,洗衣歸來的歡笑著的少女,下河捕魚的小船上的漁民——好一派清幽動人的旖旎風光,好一種敦厚淳樸的山鄉(xiāng)民風。這樣就能更深切地理解詩人“王孫自可留”的感慨,體會他隱居生活的滿足;讀《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當時的船帆、晴空、樓臺、江水——名滿天下的孟浩然乘船漂流而去,豪放多情的李太白獨自佇立江邊,凝望著漸去漸遠的小船消逝在天地盡頭,感受著千里長江的煙波浩渺,懷戀著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無限的留戀、無盡的惆悵,不知不覺間就充溢心間。
二、加強訓練,欣賞美
1多誦讀,欣賞語言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古詩則是用最精粹的語言寫成的。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對于理 解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藝術(shù),以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習古詩文關(guān)鍵就是誦讀,漢語具有別的語系的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瑯瑯上口,韻味無窮。入選初中的古詩文又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這些詩文含義雋永,言簡意賅,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誦讀,如:范讀、個別讀、小組讀、自由讀、分角色朗讀、背誦等。使學生從形式各異的多種閱讀中感受到古詩文的語言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弄清楚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以及應重讀的音節(jié),從而增強語言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古詩中的律詩和絕句,除了有相對固定的節(jié)奏劃分外,還有聲律方面的嚴格要求,不但要求押韻,而且講究平仄協(xié)調(diào),對仗工整。如唐朝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边@首詩中平仄兩類聲調(diào)的交錯使用,使全詩音節(jié)和諧而有變化,中間兩聯(lián)又都是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全詩押i韻,韻腳為西、低、泥、蹄、堤,加上詩歌本身的起轉(zhuǎn)承合的特點,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通過課堂上多種方式的誦讀,學生既感受了律詩的語言美,又能當堂學會背誦。
2、多品味,欣賞意境美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古詩的意境美,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刻意追求。就古詩而言,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寫的客觀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 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國家殘破,在詩人眼中,連盛開的花兒也會落淚,鳥兒的鳴囀也令詩人心悸??梢姂?zhàn)爭之亂給詩人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這兩句詩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構(gòu)成了風韻天成、含而不露的獨特的意境美。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也應該 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領(lǐng)悟詩中的意境美。如何引導學生領(lǐng)悟古詩的意境美呢?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 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痹娙恕扒閯佣o發(fā)”,詩中蘊含著強烈的感情。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lǐng)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領(lǐng)悟詩的意境美。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動之以情,并通過自己動情激發(fā)學生動情,使學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響,其次教師應根據(jù)每首詩的不同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fā),啟發(fā)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既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把握詩的感情,又要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感情色彩。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奔纫龑W生從整體上體會詩人如何借描寫江畔雪景,借歌詠垂釣“寒江”的漁翁,來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心情 ,又要抓住“絕”、“滅”、“孤舟”、“獨釣”、“寒江”等詞語仔細品味,體會詩人的感情和用詞之精妙 。
3、多探求,欣賞哲理美
文學作品的深刻性往往表現(xiàn)為形象及立意的含蓄、曲折,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边@是一首古 今傳誦的寫春景的名詩,它給人們以啟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 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壓制它都是不可能的。但許多作品的美學意味也并非一目了然的,詩人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繪之中,或給人以鼓舞,或給人以啟迪,因而詩中暗含深刻的哲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作深層次的挖掘、探索,以情披文,才能做到“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一文,乍一看,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句似乎是失意之人面對。時光的流逝作無奈的喟嘆,深入下去,方知詩的主調(diào)是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它雖慨嘆了時光易逝功業(yè)未就的現(xiàn)實,但沒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它更強化了作者招賢納土的急切心情和統(tǒng)一中國的宏偉理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使作品深邃的思想性與高超的藝術(shù)性深深地打動自己的靈魂,從而達到了共鳴。
三、鼓勵創(chuàng)造,表達美
欣賞是為了創(chuàng)造,我們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較強的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建各種機會,來拓寬視野,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更美的意境。
1、畫中創(chuàng)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苯處煵荒芎雎栽娋渌枥L的畫面,我們不能只讓學生理解了詩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認為把古詩教好了,如李白的《望天門山》,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nèi)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學習這首詩時,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中的插圖,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把詩中的美表現(xiàn)出來,然后引導學生說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通過繪畫,能有效地讓學生體會詩中的美麗景象和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2、演中創(chuàng)新 演,指演示、表演。有些古詩有一定的故事內(nèi)容,表演性強,讓學生把古詩表演成一段小品,能使他們理解詩意,充實內(nèi)容。如讓學生表演《尋隱者不遇》一詩詩人詢問童子師傅的去處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表現(xiàn)出了各種動作。有的拍打著腦袋,有的焦急萬分,有的抿嘴一笑,有的舉目遠眺……這不正是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嗎?求新,求異使學生塑造美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與表現(xiàn)。
3、寫中創(chuàng)新 詩的語言十分精煉,往往短短的一句就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古詩擴寫成文,啟發(fā)學生從美的欣賞者變成美的創(chuàng)造者,動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贊美外在的美景,抒發(fā)內(nèi)在的美情。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后,教師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肯定也有親人遠行,朋友離別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你的感受如何?在此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擴寫此文,通過寫作實踐,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中華古詩詞歷史悠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陶冶著中華兒女的思想情操。作為語文教師帶領(lǐng)學生走進古代藝術(shù)殿堂,去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領(lǐng)悟古詩的意境美,理解古詩的哲理美,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美的發(fā)源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