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清
摘要:多媒體以其巨大的容量、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直觀的感受,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但是,有的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直觀性和課堂的繽紛華麗,導致多媒體的使用與教學效果不能同步相生。本文就此深入反思,并結合教學實際,對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進行了實踐性分析和探索,使多媒體運用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智能,提升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整合;語文
隨著農村遠程教育的普及,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已經進入了小學語文課堂,它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小學生初步掌握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習語文的方法,是我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必須著重研究和思考的大課題,也是當今世界教育學習母語課程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大趨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fā)展打基礎。
一、 利用多媒體聲情并茂的特點,激發(fā)閱讀欲望
多媒體技術具有“光、聲、色、形、動畫”等多種特點,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何不
失時機地把CAI優(yōu)勢所激發(fā)起來的學習興趣及時誘導到研讀文字教材上來,誘發(fā)學生較高層次的閱讀愿望呢?為了突破語文教學的“瓶頸”,教師必須加強導向、調控作用,結合畫面形象適時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研讀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如在教學《全神貫注》一課,利用多媒體,首先在屏幕上出示茨威格的話:“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里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里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只要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比缓笞寣W生反復誦讀,并讓學生根據(jù)這段話提出問題,在課件上輸入。老師通過網絡監(jiān)看,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告訴學生,可以通過讀課文和查閱老師提供的資料庫尋找答案,于是把學生引到反復研讀課文中來。由于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當然就有強烈的探究精神,學生經過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時的那種喜形于色的愉悅感,就是教學成功的最好見證。
二、 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情感
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可見的圖像,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田,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并從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情自景生、“不啟自發(fā)”的效果。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讓學生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圖片,讓學生知道了小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物產豐富;教學《海底世界》時又和學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知道了海底是豐富多彩的,還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風土人情,再加上優(yōu)美的樂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借助多媒體手段,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圖像顯示情境,使抽象的文字變得逼真、具體,更富有感染力。于是情從境生,學生的心弦被撥動了,他們自然地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理解和回味之中。
三、 發(fā)揮計算機儲存信息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體教室網絡具備大量儲存信息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并能使資源共享,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資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說的是太陽、北極星、大樹和溝渠里的積雪是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針,能幫助我們準確辨別方向。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將課文內容延伸——除了課文上介紹的,你還知道哪幾種天然指南針?學生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材料,讓大家了解了向日葵、樹的年輪、樹皮、螞蟻穴的洞口這些天然指南針的特點,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是一種以挖掘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自覺完成學習過程為特點的教學方式,也是我們追求的一種教育境界。在學生已經掌握OFFICE中的“Word”處理軟件使用方法后,教師可趁機向學生展示大量的以往學生留下的作業(yè)精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欲望,讓他們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出精美的作業(yè)。
如在教學《張家界》一課時,我在課前下載“中國張家界”的精美網站的全部網頁,學生在上課時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脫機瀏覽進行查閱,從而對張家界的秀美風光有了比較全面具體的感知。課間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在計算機中完成:“如果你是一個導游,如何寫一篇導游詞,介紹張家界最突出的一個景區(qū)?”完成后,將學生的作業(yè)復制在教師用機的共享文件夾中,供同學們閱讀及討論,最后還選擇公認優(yōu)秀的作業(yè),用噴墨打印機將其打印出彩色的作業(yè)來,粘貼在“學習園地”上,這就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培養(yǎng)。
總之,多媒體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不能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講究實際效果。通過實踐與探索,我們深深感受到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課整合的優(yōu)勢以及美好的前景,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培養(yǎng)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的學習,多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3.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趙建華,李克東.《多媒體技術教育應用的理論與模式研究》.《多媒體教育應用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5.張良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熱”中的“冷”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4年第12期.
6.彭劍廷.《網絡多媒體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小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