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瑋
特級教師孫雙金先生曾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課應當上得讓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贝_實是如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當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力爭把課上得有情有味,充滿智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成為快樂語文的學習者和發(fā)現者。
一、抓住情感主線,創(chuàng)設寬松快樂的語文課堂氛圍
要建立一個快樂的課堂,首先,教師要心平氣和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學生難教、教師難當的局面。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的價值由他所教學生的考分來衡量。這勢必把教師的時間精力和價值觀念都推向惡性競爭之中,教師不能心平氣和地教書,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不能與學生平等對話,因而導致了課堂沉悶,師生快樂不起來。因此,教師更應該心平氣和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讓我們的課堂氛圍始終保持在一種溫馨和諧的狀態(tài)。
其次,教師的授課必須要感染學生,讓學生愛聽你的課。教師在授課中應盡可能通過面部表情、姿態(tài)動作等外在儀態(tài)來引領學生感受喜怒哀樂,體會文章的感情。語文教師具有得天獨厚的話語優(yōu)勢。用的是語言,教的也是語言,在課堂上若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再次,教師應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感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師生情、作者情互通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
二、運用教學機智,營構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
教學是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是師生共同走過的一段生命歷程。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但很多教師仍舊按自己預設的教案進行教學,使大多數學生被動地被牽引著理解課文。我們的語文課堂要吸引學生,應當摒棄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沉悶乏味說教,運用教學機智,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給學生以真正的平等、自由,讓他們能說他們想說的話、能充分表達他們的見解和思想。特級教師支玉桓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為了使學生的認識與情感再上一個層面,在課堂結束部分,他帶領學生開展模擬“實話實說”節(jié)目活動,機智地將課內與課外教學融合起來,激活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在角色換位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心。
三、追求幽默生動、親切自然的課堂語言風格
許多特級教師的課能深深地吸引學生,這和他們的授課藝術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的課堂語言大多十分凝煉、優(yōu)美如散文詩一般,即使用到了口語,也都十分幽默生動、輕松自然。說句親切的話語,打個生動的比方,開個詼諧的玩笑,不知不覺間就把難以理解的問題深入淺出地講清,使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在愉悅中得到啟迪。如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小稻秧脫險記》教學中,教師指名讀“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睂W生讀的聲音較大,于老師馬上說道:“你沒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強,要么我的化學除草劑是偽劣產品。我再噴灑一點?!闭f完,老師又朝該生身上“嗤嗤”地“噴”了幾下。這幽默的語言,幽默的動作,引得學生朗朗的笑聲。這樣妙趣橫生的課堂,怎叫學生不喜歡?
四、巧用教學評語,豐富和諧自然的課堂情境
閱讀是帶有明顯個性化色彩的行為,我們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多元感受,呵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閃現的智慧火花,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學中,課堂評價語要因人而異,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只是用幾句簡單的“好”、“正確”、“真棒”等來評價課堂,課堂互動效果必定非常一般。而教師的語言充滿激勵、充滿賞識、充滿尊重、充滿期待,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所以,教師在豐富課堂情境的教學過程中,應體現多元化、多層次和多角度的評價模式。即使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評價也應“小心為上”,機智地替學生圓場,讓錯誤也發(fā)出動人的光彩,千萬不能一味求全責備,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如“你很有創(chuàng)見,這非??少F,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好嗎”“老師知道你心里明白,但是嘴上不說,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然后再請你說一遍”。這些親切自然的評價語猶如春風拂面,能使學生都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都樂于回答問題,樂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會得到極大的張揚,繼而進入閱讀的佳境。
快樂語文課堂追求的是一種情感的交融,語言的詩意,思維的靈動。個性的張揚。讓我們的孩子都跟著語文老師走進快樂語文課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