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堅
當今社會,由于就業(yè)壓力嚴峻,導致一大批大學生失業(yè).學生倘若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來面對,不知會是什么樣.尤其是中學生,心理狀態(tài)處于發(fā)育階段,若不能及時地調節(jié)社會不良現象所造成的影響,隨時會誘發(fā)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就本校而言,學生的心理素質總體良好,但也有些學生依然存在著心理障礙.經調查,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自身四個方面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雖然這句話有些片面,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父母的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品德.有的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不能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被束縛得死死的,以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代溝一天天加深.
2.學校原因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場所,教育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這所中學是私立學校,為了不至于落后于其他學校,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十分嚴格,對德、智發(fā)展十分重視,但也忽視了學生在社會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盡管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但次數不多,也不太鼓勵學生參加此類活動.現在,學校在此方面雖有所改善,但未能本質地改變.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一言一行嚴重地影響著學生.
3.社會原因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中學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變化.中學生正處在從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時期,面對著社會上的種種奇言異事,心理不再那么單純.當他們接觸到社會上種種不良現象時,因畏懼而變得內向起來,有時甚至不敢與人接觸.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使中學生隨之也產生了復雜的心理.
4.自身原因
學生本身是心理的承受者,心理的好壞決定著個人的脾性.正所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只要自己主觀意愿想克服的,一切皆有希望.從上學一直到高中,學生接觸的人和事也逐漸增多.就拿筆者來說吧,小學的我,認識的人不過是方圓幾十里的同學,初中的我,認識的同學就有來自靈溪、水頭的,和他們接觸之后,筆者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現在的我視野更加寬廣.人的成長也會導致好奇心的增多,在這期間,會遇到一些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可能導致我們對社會失去信心.如,有畏懼心理,不愿與人交流,會變得內向、孤僻或極端,活在個人狹小的天地里.當我們真正遇到挫折時,而這挫折又超越了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在無外援的情況下,最終可能導致不良后果.個別學生性格偏激、內向、孤僻、處事能[HJ1.3mm]力低,因而使其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際出現空洞,內心壓力增大,使得內心無法承受,導致情緒低落.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身能力狀況對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影響是極大的,因此幫助學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的任務是刻不容緩的.經過不斷地探索,我們找到了以下幾種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
1.關于學校,我們無法改變一個學校的教育模式,但我們可以用良好的心態(tài)去適應這樣的教育方式.正所謂適而生存的自然規(guī)律,學生面對現狀應做適當的變通.如學業(yè)繁忙,是眾多學校的普遍現象,只要我們把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好,想辦法擠時間去鍛煉或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正如一句名言:“時間如海綿,只要肯擠就能擠得出來”,我們要盡量把學習和玩結合好.
2.關于家庭問題,首先我們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下工夫提高學習成績,平時遇到不會的一定要請教老師或同學,及時解決問題,絕不能累積問題.成績下降時,一定要用委婉的語氣跟他們交流,使家長信任你,并讓家長明白“學習不一定要用所有的時間,只要做到高效省時就行,勞逸結合是提高學習的重要措施”.讓父母放心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處理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解決的事,從而提高處事能力.
3.“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反對個人主義,盡可能地融入集體當中.當遇到挫折心理無法調節(jié)時,讓大家為你出謀劃策,或向最要好的朋友傾訴,宣泄出來之后,心理自然輕松許多.另外,還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調節(jié):音樂調節(jié)法、心理暗示法、情感宣泄法、注意轉移法.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才,需要全面協調發(fā)展自己,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或“速度至上”的社會中站穩(wěn)腳步,撐出一片藍天.
4.要交幾個知心朋友.有些事,無法對父母老師開口,那么朋友就是最好的選擇.要擁有樂觀開朗的性格.事情總是兩面性的,遇事請多想想,也許這件事發(fā)生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參加課外活動不僅是我們交朋友、開闊視野的機會,還能培養(yǎng)我們的綜合能力.
5.物理調理法:呼吸調節(jié)法、語言調節(jié)法、行為調節(jié)法、理智調節(jié)法、宣泄法、轉移法等.
中學生正處在從學校步入社會的過渡時期,應該坦率地與人交談,勇敢地面對生活.如果沒有信心去面對挫折,我們可以選擇暫時的“逃避”,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暫時不去注意它.我們要選擇對的朋友作為合作的伙伴,一起參加社交活動.同時我們要學會寬宏大量,適時地給對方機會.總的來說,我們要相信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把握今天和明天.
[責任編輯: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