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華 劉晶華 黃子桐
[摘要] 《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在丸劑重量差異檢查項、水分測定法、栓劑融變時限檢查、中藥分散片檢查、中藥片劑脆碎度檢查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旨在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為《中國藥典》2010年版的完善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問題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7(a)-169-02
The problem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1
WANG Jihua, LIU Jinghua, HUANG Zitong
(Liaoya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Liaoyang 111000, China)
[Abstract] Pill weight variation check, moisture test, suppository melt time limit test, dispersible tablet of Chinese medicine test, tablets of Chinese medicine broke brittle test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1 had imperfect places, and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oping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10.
[Key words]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Problem
《中國藥典》2005版在凡例、品種的標準要求、附錄的制劑通則和檢驗方法等方面均有較大的變化和進步?!吨袊幍洹?005版一部共收載品種1 146種,其中,新增154種,修訂453種。本版藥典附錄較2000版進行了較大的增修訂,如農(nóng)藥殘留測定法中增訂了對12種有機磷和3種擬蟲菊酯類農(nóng)藥的測定方法,不溶性微粒檢查法中增訂了小容量注射劑的檢查,薄層色譜法中增訂了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微生物限度檢查修訂為按給藥途徑要求,并增加了方法驗證試驗?!吨袊幍洹?005版自2005年7月1日開始執(zhí)行至今已3年多,作為基層藥檢所,在執(zhí)行一部附錄過程中有些不明確的地方,本文參考相關(guān)文獻對此進行探討,希望2010版藥典能夠明確。
1 相關(guān)問題
1.1 附錄ⅠA丸劑“重量差異”檢查項規(guī)定
按丸數(shù)服用的照第一法檢查,按重量服用的照第二法檢查,但有的中成藥“用法用量”中規(guī)定既可按丸數(shù)服用又可按重量服用,這種情況照第幾法檢查應(yīng)予以明確。
1.2 “重量差異”項下第一法(按丸數(shù)服用)規(guī)定
以1次服用量最高丸數(shù)為1份(丸重1.5 g及1.5 g以上的丸劑以1丸為1份;丸重0.015 g以上的丸劑1次服用量最高丸數(shù)超過10丸的,或丸重0.015 g及以下的丸劑1次服用量最高丸數(shù)不足10丸的,以10丸為1份),進行檢查,但在檢驗過程中,遇到丸重0.015 g以上,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數(shù)超過10丸的,如《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收載的“安神補心丸”及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十六冊收載的“健腦補腎丸”規(guī)定:一次服用15丸,每15丸重2 g(0.133 g/丸)。按規(guī)定應(yīng)取10丸為1份進行檢查,但10丸的重量約1.333 g,不能作為標示重量,那么標準中規(guī)定的標示重量就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建議2010版藥典起草時加以考慮,如果標準中規(guī)定了服用丸數(shù)的標示量,就按服用丸數(shù)為一份進行檢查。
1.3 “重量差異”項下第二法(按重量服用)規(guī)定
以10丸為1份,分別稱定重量,與每份標示重量相比較(無標示重量的丸劑,與平均重量比較),但在檢驗過程中遇到《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收載的“牛黃上清丸”中規(guī)定:水丸1次3 g,每16粒重3 g;《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收載的“牛黃清心丸(局方)”規(guī)定:水丸1次1.5 g,每20粒重1.5 g。按規(guī)定應(yīng)取10丸為1份進行檢查,與上述情況相同,標準中規(guī)定的標示重量就沒有實際意義,建議2010版藥典起草時加以考慮,如果標準中規(guī)定了服用丸數(shù)的標示量,就按服用丸數(shù)為一份進行檢查。
1.4 附錄ⅨH水分測定法
共有4種方法:第一法烘干法、第二法甲苯法、第三法減壓干燥法、第四法氣相色譜法,這四種方法是否有同等效力,選擇的依據(jù)不明確,而大部分中成藥水分檢查都沒有規(guī)定采用哪一種方法, 2010版藥典應(yīng)明確出來。
1.5 附錄ⅫB融變時限檢查法中栓劑結(jié)果判斷
藥典中規(guī)定:脂肪性基質(zhì)30 min,水溶性基質(zhì)60 min,而沒有明確既有脂肪性基質(zhì)又有水溶性基質(zhì)的判斷結(jié)果,2010版藥典應(yīng)明確出來。
1.6 分散片
中藥目前分散片較多,而《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制劑通則未收載分散片,目前只能參照二部檢查,2010版藥典應(yīng)明確出來。
1.7 片劑
中藥有的片劑極易破碎,而《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制劑通則中未要求對片劑的脆碎度進行檢查,2010版藥典應(yīng)明確出來。
2 討論
《中國藥典》是國家監(jiān)督管理藥品質(zhì)量的法定技術(shù)標準,它的準確性、可行性是至關(guān)重要的。筆者在檢驗丸劑重量差異時,經(jīng)常因為判斷標準的可行性差而困惑,給檢驗帶來麻煩。
目前中藥分散片按《中國藥典》2005版二部檢查,二部要求做溶出度檢查,而中藥一般不檢查溶出度,這樣又給檢驗帶來問題,希望2010版藥典能夠完善。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2]衛(wèi)生部.中藥成方制劑(十六冊)[S].1998:131.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二部.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4]張麗穎,李蒙蒙.《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的幾點改進建議[J].中國藥品標準,2006,7(2):38-39.
[5]朱紅宏.對《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關(guān)問題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22):26-27.
[6]姚莉,靳龍文.《中國藥典》2005年版制劑通則幾點探討[J].淮海醫(yī)藥,2007,25(5):3.
(收稿日期: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