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課內(nèi)習作:不能大意

2009-08-27 07:05
關鍵詞:習作教材文章

命題、輔導、寫作、評改是傳統(tǒng)作文教學必備的幾個步驟,細細考察這幾步,輔導是老師們著力研究與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些年流行展示的公開課上,主要展示的也是輔導這一環(huán)。這一環(huán)操作的極致是將兩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時間花在其上,學生的寫作或于課堂草草收場,或干脆留到課外。這樣的兩節(jié)作文課實際上變成兩節(jié)輔導課,學生正常40分鐘的寫作被人為地拉長為120分鐘甚至更長。低效率成為作文課堂的潛規(guī)則。(妮子)

一、課內(nèi)習作教材的整體解讀

眾所周知,任何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都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課內(nèi)寫作。這些寫作教材,全部經(jīng)過教材編寫專家、一線老師使用打磨、反復研討才定稿的,是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雖然不能說這些教材絕對的完美并適應所有的學生、教師,但這些內(nèi)容的存在價值同樣是不可隨意否定的。教師應該尊重、讀懂、研究課內(nèi)習作教材,并根據(jù)學生實際先精心設計、使用,以至能進一步完善教材。假如中小學老師在這一過程中,非常隨意而馬虎,甚至想當然地否定,學生必然會隨意地亂寫。實際上,大多數(shù)中小學語文老師沒有按照這種方式行走,沒有好好地研究“課內(nèi)習作”,特別是好好地整體研究“課內(nèi)習作”教材。

2005年,我就將蘇教版三至六年級的58次習作教材全部解讀了一遍,每次習作教材我都做了千字以上的自主分析。2006年秋季,我開始教三年級,開始透明式寫作教學實驗,我又讀了58次習作教材,這一次是結合所教班級學生實際及一年來又讀到的新信息進行的解讀。待新課程標準修訂版出來,我肯定還會通過網(wǎng)絡、博客與更多的老師進行討論,完成第三次整體解讀習作教材任務。幾遍的整體教材解讀,讓我懂得了習作教材是一個整體,是由58次課內(nèi)習作構建起來的、引領學生愛寫的習作教學整體。

58個話題的解讀,讓我確定了每一次課內(nèi)習作該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作前指導;讓我清楚每一次習作該用哪些語言來喚醒學生對習作的熱愛;讓我清楚每一次習作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習作;讓我清楚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離不開對一次次的課內(nèi)外習作的喜愛,離不開教師一次次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

二、案例:三年級上冊教材解讀與教學實施

(一)整體解讀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一學段安排“寫話”,第二、三學段安排“習作”,第四學段安排“寫作”。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習作教學上用的時間最長。也就是說,學生的習作能力是通過四年八個學期的訓練完成的。四年期間,語文課程標準還用“15條”規(guī)范老師的教學行為,給學生一個底線標準。蘇教版第二、三年段的習作教材編寫,也就本著這個“長時間”、“底線”而編排,而編者還打破過去的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的教材模式,全方位轉移至話題作文。每一次習作,孩子不再陌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在習作中所處的位置,用好“我”進行個性習作。三年級第一學期,是第一學段寫話向習作教學的過渡時期,是整個習作訓練階段的起步。其實分析整套蘇教版習作教材,大致用以下幾種“我”來建構:

一是寫過去的“我” 每個孩子都經(jīng)歷過昨天,都在昨天有著自己的作為與不作為,在昨天中肯定有許多留在記憶中的信息。引領學生整合這些信息,他們一定有事可寫。習作1,編者不僅用每位兒童都能懂的話語給出作文的“定義”,還重點引領學生去“試”,試什么呢?就是試著把自己做過的事(起床、洗臉、刷牙、打電腦、招待客人、和小朋友玩……)寫下來。由此我還想到蘇教版一年級的第一篇課文是《人有兩個寶》(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第一次習作引導學生自己想,用自己的手來寫做過的事。不就是引導學生懂得習作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嗎?首篇課文與首次習作呼應相聯(lián),學生一定能夠享受到習作帶來的創(chuàng)造之樂,也一定會產(chǎn)生習作的那種興奮。自己做過的事很多,寫一篇不是本次習作的終結,多寫幾篇,用筆記下自己過去的所做所為,不就是引領學生奔跑起來了嗎?

二是寫現(xiàn)在的“我”與“他人” 這是一種正在進行時的寫作。習作2是《我的自畫像》,自己畫自己,自己寫自己。其實我們觀察過去一些學生的習作過程,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學生習作過程中缺少興奮點。而這一次習作,孩子們特別興奮,對著鏡子畫自己,多快樂呀!自己怎么畫就怎么寫,畫好、寫好后還要張貼在黑板上,全班同學都興奮地跳了起來,因為他們才三年級不可能畫得多么好,所以我認為這還是一次幽默性訓練,把自己畫成怪怪的樣子,小文章肯定也就有了個性。而三年級下冊的習作2是“為別人畫一張像”(可以畫同學、老師、爸媽,也可以畫想象中的人)。這種從起點奔跑起來的思維清晰可見。

三是寫合作中的“我” 人是生存于社會中的,合作是未來孩子生存必備的素養(yǎng)。而合作團隊其實也是每位個體的興趣表現(xiàn)。習作3,編者為學生提供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樹的黑白線條畫,很明顯這幅畫缺少好多東西,孩子們也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比如畫中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缺少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看到這些,想到這些,話題不就有了嗎?學生是習作的主人,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把自己的喜愛加到這幅畫中,在畫的過程中孩子的習作興奮點就自動產(chǎn)生了。而這幅畫,是編者與學生共同合作,由老師引導著,讓學生站在編者的肩上行走,寫出自己為什么要加上這些動物,不就是讓孩子的興趣得以更充分地展現(xiàn)嗎?不就是讓學生在習作中享受自己的發(fā)展嗎?沿著他人成就的起點奔跑起來,孩子省力,更能體現(xiàn)出發(fā)展。

四是寫玩中“我的發(fā)現(xiàn)” 任何一個孩子都喜歡玩,因為玩屬于孩子。在教室里坐得久的孩子更喜歡玩,更喜歡出去。習作4,就是讓孩子主動走出校園,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然后選擇一處景色寫下來。孩子的眼睛是非常明亮的,他們發(fā)現(xiàn)的世界與成人不同,因為是他們的發(fā)現(xiàn),所以他們會高興地叫起來,會默不作聲地收藏,會邀請同伴來觀看……習作的興奮點在玩中產(chǎn)生,寫起來自然輕松、快樂。蘇教版每冊中都有要求寫“我的發(fā)現(xiàn)”:三年級下冊習作3是寫自己玩耍中的發(fā)現(xiàn);四年級上冊習作7讓學生寫“在平時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畫面進入我們的視線,打動我們的心靈。假如我們能及時地用文字或照片,把這些真實的情景和當時的想法記錄下來,打動的就不僅僅是你自己……”發(fā)現(xiàn)同樣是沒有終點的,學生有了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喜悅,肯定就會有接踵而來的發(fā)現(xiàn),就會有用文字表達發(fā)現(xiàn)的欲望。

五是用好“我的資料獲得與積累”進行“我的研究” 習作5是讓學生通過查資料的方式為自己喜愛的動物設計名片。以前的作文教學,很少有人重視資料的正確使用。有些老師甚至認為把一些材料直接用到文章中屬于抄襲。其實借助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使用資料,明白自己手中的資料或者以后所獲得的資料如何使用。習作8是讓學生寫研究報告。編者先出示學生早已經(jīng)會背的詩句并且給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話題情境,比如這些詩句是出自哪首詩?誰寫的?哪個朝代的?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通過自己的研究,結果是怎樣的?三年級上冊教材,已經(jīng)在全國多個實驗區(qū)使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孩子們特別喜歡這次習作,他們非常興奮,原因就在于他們喜歡“研究”一詞。孩子不是我們認為的那么小,他們渴望著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資料積累,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對于西方的許多國家來說,研究報告這種寫作方式實際是從孩子上小學一年就開始了,教師引導他們走進圖書館去讀書研究?,F(xiàn)在第二、三學段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每個年級都有這種簡單而快樂的習作方式。

六是書寫“我的童話世界” 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讓孩子生活在屬于自己的童話世界中,讓孩子與萬物對話,這能讓孩子永遠保持“想象”。習作6、習作7就是引導學生用第一人稱寫寫小小說明文、編童話、編故事。實踐證明這是孩子愿意做的開心事。四上習作6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編自己喜歡的卡通故事,或者自己設計、自己創(chuàng)造卡通人物。六年級上習作4是讓學生對中國的剪紙展開想象。值得學生想象的事物多了,有了這些教材的引領,他們在這些起點中奔跑起來,想象力肯定會變成每位學生的素養(yǎng)。

七是“我的應用文” 三年級上冊還編寫了兩次應用文,不是作為習作教材,而是放在練習4、練習8的“說說寫寫”中,分別為留言條、請假條。

在研討教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8次習作均為學生習作訓練的起點,也就是說每一次習作結束,不是一種完結,而是一種喚醒,即喚醒孩子沿著這個起點奔跑,因為自己的世界太豐富了,自己要做的事太多了,世界許多東西需要我們?nèi)パ芯俊l(fā)現(xiàn)。如果學生能從八次習作訓練及多次小練筆中,獲得這個靈感,習作起步訓練的任務就完成了。學生對習作的興奮感、喜愛感就會自發(fā)地得以延續(xù)。

(二)學情分析

大多數(shù)老師認為三年級學生太小,缺少生活經(jīng)驗,并認為這也是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在寫作教學中,引用較多的一句話就是“寫作源自生活,孩子生活貧乏,難以寫好”。我認為,這是成人以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這種片面認識與理解,會無形地帶入課堂,變成教師對學生的不相信、不信任,這種潛在的影響,使得學生縮手縮腳、放不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寫作產(chǎn)生厭倦情緒。孩子不缺少生活,孩子不小,三年級的孩子就是三年級的孩子,怎么能說其小呢?從教材的編排、教材的內(nèi)容選擇來看,編者充分肯定了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與孩子的年齡是相匹配的,根本不存在生活經(jīng)驗的缺少。所以,我認為,第一學期的習作教學,首先要打破這一傳統(tǒng)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什么樣的生活積累?我們可以從已經(jīng)學完的四冊語文教材來尋找。一是識字與寫字:蘇教版編排了1428個字讓學生認識,會寫的字是958個字。我們常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孩子認識了這么多的字,就是在自己的頭腦中儲存了接近1500幅畫,孩子有了這么多的畫,我們還能說他們?nèi)鄙偕顔?二是閱讀:僅僅課文就學習了84篇。我常說,每篇文章都是一個起點,每篇文章都會有精彩走進學生的心靈,每篇文章都會給學生留下沖動,每篇文章都會把學生的那扇窗打開。84次打開,84個起點,學生肯定早已奔跑,從這一點,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是豐富的。三是寫話:主要安排在“學用字詞句”(這也是第一學段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共30次。四是口語交際:共30次。兩年30次的寫話與口語交際,內(nèi)容相當廣泛,一定涉及到孩子生活的諸多方面,孩子在這么多次的對話中,“生活”一詞肯定不再陌生。另外,教材還安排了30次“讀讀背背”,有成語、兒歌、古詩、名言警句。從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三年級孩子不缺少生活,他們知道的世界不少,大腦中儲存的信息不小。另外,現(xiàn)在好多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寫話,比如我校一二年級學生,每周都有三節(jié)專門的讀寫課,也就是有獨立的寫話時間。一個學年下來,每位學生最少寫了100篇自己的話。我們還引導父母將自己孩子的寫話裝訂成“書”。有著寫話的成就感,對于三年級習作的熱愛,也會在教師更深一層的引導中、學生進一步地實踐中形成。

三年級的學生,缺少什么?我認為,一是缺少思考,二是缺少興奮,三是缺少對自己的認識。

低年級所學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簡單,需要孩子獨立思考的地方很少。而三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同樣也不復雜,現(xiàn)在三年級的閱讀教學,學生讀了很多遍,教師設計一些問題,學生讀讀課文就能夠解答,幾乎不需要多少屬于三年級學生的深入思考。閱讀教學中的這種狀況必然影響著習作。習作是離不開思考的,尤其是用自己的大腦深入思考。

在興奮方面,三年級的學生缺很多。低年級的訓練,沒有把“興奮”納入到課堂,因為孩子本身好玩、好動,老師要專門組織教學,抑制孩子那種不屬于課堂學習的興奮。所以到了三年級,大多數(shù)學生在這種長時間的抑制下興奮點少了。興奮點少了,習作教學也變得難了,因為只有產(chǎn)生了興奮,才會有著習作中“山洪式的爆發(fā)”。什么樣的信息能夠讓三年級學生興奮起來?是有意義的素材還是有意思的素材?當然答案應該是有意思。但是,我國各個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在選文上,多數(shù)是“有意義的內(nèi)容”,嚴重缺少“有意思的內(nèi)容”。可以說,閱讀教材中的有意思內(nèi)容太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奮產(chǎn)生。蘇教版在習作教材的編排上,比較重視“有意思的話題”,讓他們在“有意思”中興奮起來。

我們常說“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但實踐中,這些“我”并未成為“真我”。這也是三年級學生非常典型的問題。不僅僅是孩子,我們許多成人也存在著“把寫作游離于‘真我之外”的意識,即認為寫作不是自己的需要,認為寫作是人的一種附庸。其實世界上任何一部世界名著,任何一篇美文,都在寫著“真我”,或用“真我”來寫。所以,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認識到孩子的這種缺陷,應該引導他們?nèi)轿坏卣J識“自己的存在”,初步認識“自己的價值”,讓“我”飛翔于每篇文章之中,達到這一點,任何害怕都不復存在。

(三)教學目標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習作的總的目標要求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边@是迄今為止國家對小學到初中階段寫作教學目標定位最低,要求最簡單、最明確的表述。中小學寫作教學是打基礎的習作階段,定位過高,貪大求全,是不利于學生入門的。課程標準中的目標定位,最值得注意的特點是重基礎,小而實。抓住最基本的寫作要素,制定最起碼的要求,旨在培養(yǎng)學生起碼的寫作技能:一是對習作內(nèi)容只要求“具體明確”;二是對語言運用只要求“文從字順”;三是對表達技巧只要求根據(jù)“日?!毙枰?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這就是說,只需具備最基本的認識基本功、語文基本功、應對基本功,不設任何多余的限制障礙,不提任何盲目拔高的要求。另外,還有三點值得我們關注:一是重情感態(tài)度,把懂得為什么而作,培養(yǎng)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過程,強調(diào)學生自我的觀察、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重視取材、構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環(huán)節(jié);三是提倡自主寫作,減少束縛,鼓勵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四)整體構思與習作課堂設計

對于三年級習作,我個人認為要“開好頭、走好路、收好尾”。

1.站在整個小學四年習作教學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開好頭”

三上第一次習作非常重要,這是第一次習作,這是引導學生正式習作的指導文。我一直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害怕作文,與老師的第一次引導是相關的。三年級語文老師一定要想盡辦法讓全體學生而不是大多數(shù)學生成功。

一是“引文”突出藝術性。老師要用自己的語言魅力與學生進行溝通、對話?!皬慕裉炱?我們就要學習寫作文了。寫作文并不難,只要你把做過的、看見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學上學期的寫話,就已經(jīng)是作文了?!边@段話應該讓小學生有豁然開朗之感,有頓悟之效,有成就之舉。

二是兩篇范文的教學不是課文教學,要用簡單的思維來教,讓學生讀、思之后與自己過去的所做、所想、所見、所聽產(chǎn)生共鳴。所以,我認為這兩篇范文有兩種作用:一是與孩子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二是蘇教版的又一創(chuàng)造,即過去的范文用的是電腦中的正楷字,現(xiàn)在改為上一屆學生寫的鋼筆字,這會增加學生寫好文章中字的目標感。

三是降低習作門檻,給每位學生自信。這從兩篇范文后的導語中可以看出:這就是作文!讀了這兩篇作文有什么感覺?(一個感嘆號,一個問題,就是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你一定會說:“這樣的作文我也會寫,說不定寫得比這還好呢!(這是自信與超越)”我們應該把這種自信與超越還給學生。在教學這個地方時,一定要讓學生牢牢記住這句話,在以后歷次習作前有著這句話,即把這句話用在所有的習作中。只有自信與超越的參與,學生才能形成寫作素養(yǎng)。

四是引導學生大膽地嘗試。在蘇教版的第一次習作訓練中就把“試一試”引進來了。有了這個試,我們應該理解“試”的價值,要用試的心理引導學生試,這同樣也屬于降低門檻。所以在引導學生試上,一定要引導學生理解寫什么?即起床啦,洗臉啦,刷牙啦,打電腦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寫,即什么都可“試”。教學中,建議語文老師最好用一些自己童年的話語與學生交流,這樣孩子就能夠感受“試”的存在。

五是“不過,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滿意了,再謄寫到作文簿上?!边@句話,我們要理解先打草稿。什么時候打草稿?在老師引導學生必須馬上動筆時立即打草稿。第一次習作訓練,不要把上面的內(nèi)容教成一課時,而是快速完成,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興奮點并立即進入打草稿階段。打草稿是最重要的習作階段,是孩子快速思維的表現(xiàn)。

2.“走好路”就是以后的每一次習作都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每位學生產(chǎn)生習作的興奮點,師生共同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

比如習作2《我的自畫像》,如果這一課孩子的興奮點沒有產(chǎn)生,孩子不愿意畫,不愿意寫自己,肯定影響三年級下以及四、五年級的習作,因為三年級下的習作2就是為同學、老師、父母畫像,并寫成小文章。像習作5為動物設計名片,如果這次習作查資料的問題沒有讓學生產(chǎn)生查的興趣,感受到設計的快樂,肯定影響三年級下冊習作5查找每年節(jié)日資料,并介紹節(jié)日的習作。所以,走好每一條路,成功走起來,需要我們細致研究教材,不可隨意對待每一次習作,把每一次訓練的教學設計當做一次高樓大廈的設計,科學對待,全面思索,重視細節(jié),這樣做了,師生才能享受到路中的一切幸福。

3.“收好尾”就是三年級下最后一次教學

每一個學期的最后一次習作,其實也是本學期的一個總結。一是可以檢驗出孩子一個學期的變化;二是告訴學生這次習作的結束,意味著一個學期自己有著許多成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收好尾,把成就感還給每位學生,鼓勵他們繼續(xù)行走;三是三年級上冊的最后一次習作,是研究報告,這個尾如果沒有收好,“研究”一詞沒有真正走進孩子,讓全體學生愛上習作肯定要大打折扣。事實上,每個學期的最后一次習作還有著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為下個學期提供好的方法。三年級上最后一次習作是“研究”;三年級下最后一次習作是“寫好一定要讀,養(yǎng)成良好的讀自己作品的習慣”;四年級上的最后一次習作是“及時用文字與照片的方式記錄打動人的事”;四年級下的最后一次習作是“體驗”……

4.下面,我把三年級上冊頭與尾的兩次習作課展現(xiàn)在此。

今天我們寫作文啦!

——習作1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寫作文啦!請跟著我大聲說兩遍“今天我們寫作文啦”!

生(齊說):今天我們寫作文啦!

師(出示一首詩):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敗/不錯/你一定會被打敗/如果你認為自己未被打敗/你就不會被打敗/如果你希望勝利/卻又勝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會勝利/生活的戰(zhàn)斗并不一定/由強壯或速度快的人獲勝/但最后獲勝的/一定是自信必然勝利的人。

(因為這首詩,是三年級時就讓學生背誦的,所以學生會大聲背起來。)

師:我們馬上要開始寫作文啦,想想寫作文,想想這首詩,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有信心把文章寫好!

生:我不怕寫作文!

生:我一定能寫好文章。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習作自信心有著具體的要求。這首詩,整個三年級階段每天都要用心背誦的,因為重復是一種美麗,重復是一種強刺激,重復是一種喚醒。這一設計,就是讓孩子從一開始就不畏懼習作。】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二年級“出版”的寫話集,再次翻看一下。

(學生翻開自己的寫話集,有的學生輕松讀起了自己的“書”。)

師:其實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就是作文。

(師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話:“寫作文并不難,只要你把做過的、看見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學上學期的寫話,就已經(jīng)是作文了?!?

【用孩子已有的世界,引入作文,孩子們自會得意洋洋,自然感覺到今天的習作并非新玩意,二年級時已經(jīng)做了。與學生原有狀態(tài)建立聯(lián)系,就是自動降低習作門檻,讓學生一走進習作大門,就感覺到輕松、快樂?!?/p>

(老師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話:“今天我們就來試一試。寫什么呢?起床啦,洗臉啦,刷牙啦,用電腦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寫?!?

師:你知道“什么都可以寫”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自己做過的事都可以寫。

生:只要自己看到過的東西都可以寫。

生:我與爸媽在一起玩,也可以寫。

……

師:哪些同學愿意寫“我的起床”?“我的洗臉”?“我的刷牙”?……

(學生舉手,分組討論怎么去寫,老師也選擇幾組參與討論。)

(下面是我參與“起床組”的討論)

師:你們準備怎么寫起床?

生:以前是媽媽幫助我的,現(xiàn)在是自己起床。

生:我起床可慢了,媽媽老是在那里叫。

生:我起床時,先是一腳把被踢開,然后一件件穿衣服。

生:夏天起床,穿的衣服少,起床最快,冬天最麻煩。

……

師:你們把這些都寫入自己的文章吧?,F(xiàn)在想不想寫?那就趕緊拿起筆來寫。

【在討論中,孩子的習作興奮點最容易被激發(fā),一旦出現(xiàn)興奮點,老師應該立即引導他們寫起來。】

(同學們開始寫了,我也在講臺前寫了起來,我寫了自己用自制的釣魚竿釣魚的事。)

【老師在課堂中已經(jīng)習慣了巡視,老師說同學們可以寫了,老師隨機也就走了下去,左看看寫的是什么,右看看寫的是什么,不時還指手畫腳,讓學生馬上改掉??此七@是一種非常負責的教學行為,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習作的表現(xiàn)。我認為,學生進行獨立書寫狀態(tài)時,他們需要“靜”,不需要任何人、甚至拒絕任何外面信息。但長時間以來,老師們并沒有給學生真“靜”。此時,老師最好與學生同寫。如果老師不愿意寫,在講臺前休息也比巡視強。所以,在模塊備課中,我強調(diào)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p>

(十五分鐘的時間,孩子們就寫好了近一百多字的文章)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所寫的就是草稿(板書),那么就大聲讀自己“草稿”,自己先讀,然后讀給同桌聽,也可以同桌互換讀。

(學生們讀著自己的文章)

(師選擇三篇文章大聲朗讀,并且也把自己所寫的文章讀一讀。)

師:同學們!我很想讀讀我寫的小文章,你們愿意讓我讀嗎?

生(齊):愿意。

(師讀自己的文章)

師:我想讀了這幾遍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些小問題,那就改過來吧。

(生自改文章,我也改自己的文章。)

師:寫自己做過的事多快樂呀!我想同學們肯定想把自己的快樂保存下來。最后,請同學們把文章謄清寫到作文簿上。在謄寫之前,請同學們看看課本,看看以前的三年級小朋友錢鑫、朱夢月是怎么謄寫的。

(學生看書后,清楚自己該如何謄寫了。當然我也與學生一起譽寫。)

從此做個研究生!

——習作8教學設計

【課前閱讀設計】

三年級習作增加了研究報告,應該說是中國小學語文習作教材的一大創(chuàng)新與幸事,這不僅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自由表達之要求,最重要的是反映出寫作的核心訓練內(nèi)容——學會研究。從國外小學母語教育的大量實驗來看,研究報告其實比任何一個文體都好寫。但對于我國小學生來說,這可是第一次。從幾年的實驗來看,一些老師對這一內(nèi)容理解不透,并且認為這一內(nèi)容超出課程標準要求,甚至有人認為這根本不適應小學生。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習作訓練并沒有激發(fā)起學生習作的興奮點,“研究”的魅力當然也就難以真正地體現(xiàn)。因為這是前七次課程改革的小學語文教材所沒有的,為了讓全體學生有著研究的信心,愛上研究,所以本次習作教學之前,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在上課之前,我為學生提供了以下四個方面的資料:

資料一:1997年高剛寫的一篇題為《我所看到的美國小學教育》。本文講述了他9歲兒子如何寫研究報告。他的兒子一入學就開始寫《中國的昨天和今天》,接著研究《我怎么看人類文化》等。

資料二:黃全愈《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一書的片斷。片斷內(nèi)容是黃全愈的兒子在小學二年級是怎么研究“藍鯨”、“卡通畫”的。

資料三:10歲學生高冀寫的紀實作品——《“留學”瑞典》。文中講述著這位小留學生是如何研究的?

資料四:澳大利亞小學生是如何研究的?比如三年級的學生就開始研究“埃及金字塔”、“人的心臟”、“國家的管理研究”等。

[實踐表明,我班學生只讀完一遍上述材料,他們都有著驚訝,因為四篇資料的主人公與他們年齡相似。他們能做到,我們當然也能做到,即利用這些資料給孩子“研究”的信心。]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大聲地讀一讀“習作8”。

(一位小朋友大聲有感情地讀,我與其他同學邊看邊聽邊想。)

師:請同學們再靜靜地讀一讀習作8,讀完后想一想這次習作要求與上課前讀過的那四段資料有相似之處嗎?

(生靜靜地閱讀后,小組可以先互相說一說,然后舉手回答。)

生:我發(fā)現(xiàn)都是寫“研究報告”。

生: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在研究。

生:我發(fā)覺寫研究報告原來這么簡單。

…………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那四篇文章寫在外國讀書的中國小朋友從小學一二年級起就開始寫研究報告了,這次習作中的屈美生同學的研究報告告訴大家,我們也能寫研究報告了。(老師板書:研究報告)你們能說出屈美生的研究報告與你閱讀過的四篇資料有哪些不同嗎?小組間討論討論,可以在紙上列出一些不同。

(生討論并列出一些不同)

生:研究的內(nèi)容不一樣,那四篇文章中介紹的小朋友研究了好多東西,比如文化、藍鯨、中國、人的心臟,而屈美生研究的是詩句。

師:你感覺研究文化、中國、人的心臟難,還是研究詩句難?

生:從這四篇文章及習作8中的內(nèi)容來看,都不難。

師:看來你的信心真足。

生:我覺得在外國讀書的那些小朋友研究的難,而屈美生的詩句研究較容易。

師:看來你今天一定能寫好這篇文章,一定能研究好詩句。

生:在外國讀書的小朋友研究的內(nèi)容很廣,都是特別大的問題,而詩句其實是個小問題。

師:你認為詩句的研究是個小問題,看來你一定能夠把這個小問題解決好。

…………

師:讀完這些材料后,你認為寫研究報告哪些地方最重要,不能少?

(因為這個問題較難,他們可能不知如何下手?同學們先是靜了一會,然后主動講了起來。)

生:我認為應該查資料。

生:沒有資料很難研究好。

生:我覺得應該找父母幫忙,有了父母的幫忙,解決問題就更容易一些了。

生:要到圖書館去借書。

生:老師要為學生推薦一些書。

生:從書中找到答案以后一定要寫成文章。

生:寫研究報告的時間很長,要多看書。

…………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認真,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多讀書,多搜集資料,請大人幫助等。

師:寫研究報告,首先要知道自己研究什么?然后通過查資料、閱讀、思考去研究。答案找到后,問題研究了,當然就要把研究報告寫出來。如果沒有研究出來,沒有找到答案,其實也可以把自己的尋找過程寫出來,也是很有意思的。當然,請大人幫助,也許能夠更好地解決。對于一個問題,的確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寫研究報告肯定與以前所寫的文章不一樣,以前寫文章,一兩節(jié)課就能完成,研究報告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今天,請同學們把自己會背的古詩拿出來,自己選擇一句詩想辦法研究研究。因為每位都背了許多詩,一定能夠研究好。有的詩雖然大家會背也理解詩句的意思,但關于詩的東西還多著呢。你知道要研究的詩句出自哪首詩?你知道詩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人們是怎么評價這些詩句的嗎?

師:我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研究并寫出報告。我也跟你們一樣,也研究幾句,和你們比一比。

【一個星期后匯總學生研究報告,以《研究詩句》為書名把每位學生的研究報告裝訂成書,每人一本。并且告訴學生,這只是一次小研究報告,我們可研究的東西多著呢,而每一天其實我們都能夠研究。】

(五)教學資源

1.三年級上冊的八次習作都能與學生原來的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用好他們自身原有的資源,首選的就是他們低年級的寫話集。引導他們重讀寫話集,與新的習作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后,有利于他們選擇素材用于新的習作之中。比如,為動物設計名片。大多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喜歡那個動物的資料。所以讀自己的寫話集,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積累原來現(xiàn)在就能用。

2.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為動物設計名片的要求比較高,例文的名片設計又是圖文并茂,這必然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繼續(xù)尋找。學生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到相同題目的文章,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與一些大家的文章對比,或者收藏,也有利于學生成長。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每一次習作后,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這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比如習作4“走出校園,到秋天中發(fā)現(xiàn)”的習作。我們以“發(fā)現(xiàn)秋天”作為關鍵詞,在百度中可以搜索到2000余條信息,學生閱讀后,也會產(chǎn)生興奮點,更好地寫起來。

3.在教學設計上,網(wǎng)絡資源非常豐富,蘇教版教材有自己專門的教學網(wǎng)站——鳳凰語文網(wǎng)(www.xxyw.com)。每一次習作怎么教,需要什么資源,那里會有全國各地的老師一齊來奉獻各自的教學資源。該網(wǎng)站上還有一些專家專門進行“蘇教版習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課題研究,他們針對每一次習作從“素材庫、攻玉坊、訓練館、錘煉廳”四個板塊收集資源,對習作過程中諸如選材、構思、修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大量的范例和指導,給師生提供一個自由、輕松、快樂的習作平臺。

三、四課時課內(nèi)習作教學模式

(一)什么是課內(nèi)習作?

“課內(nèi)習作”四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到當下語文課程標準繼續(xù)使用,這四個字已經(jīng)使用十幾年了。但查閱大量習作教學研究文章,“課內(nèi)習作”的研究與實踐仍然沒有多大的突破。什么是“課內(nèi)習作”?我個人認為是在課堂內(nèi)完成的習作。也就是說要在課堂內(nèi)完成作前指導、起草、修改、謄寫、批改、講評等。過去,我在近百場的教材培訓會上講這一解釋,幾乎所有的與會老師說:“不可能在幾課時完成!”我以“難道課程標準中仍然使用的‘課內(nèi)習作有問題?”問老師們,他們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二)四課時課內(nèi)習作的結構

在我多年的習作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我認為“課內(nèi)習作”的提法非常好,是減輕語文老師負擔的提法,是真正引領學生喜歡寫作的提法,是向寫作課堂要質(zhì)量的提法。每學期習作次數(shù)不少于8次,這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一個學期按20周每周兩課時計算,每次寫作平均使用四個課時,事實上我們一直隱蔽式地使用著這四個課時。這四個課時,怎么使用更為合理?在透明式寫作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課時,老師一定要在十分鐘內(nèi)把學生引入到習作中來,讓孩子產(chǎn)生習作的沖動,剩下三十多分鐘,孩子完全可以起草好。我曾經(jīng)聽過一位特級教師習作公開課,恰巧是寫前指導,應該屬于第一課時的任務。沒有想到這位老師足足指導了50分鐘,細細的指導獲得了許多掌聲,學生帶著激情的發(fā)言下課了,草稿只能回家寫了。孩子讀了一天的書,回到家中還要寫“課內(nèi)”習作,他們的心情能好嗎?文章質(zhì)量能高嗎?過去,學生寫作時,老師們非常喜歡巡視指導,我個人認為這是干擾,我喜歡坐在講臺前與學生同寫,在靜靜的教室里與學生同寫。

第二課時,給學生二十分鐘時間,將自己的文章出聲讀那么六七遍,甚至更多遍(其實可以達到背誦的),自主批改應該說可以完成,剩下的二十分鐘可以認真謄寫完。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導孩子修改文章的方法非常好,就是讓孩子多遍朗讀自己的文章,直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為止。我聽了好多習作教學公開課,在修改文章上,老師讓學生讀自己的文章了,但遍數(shù)很少很少。教師忽視孩子對自己作品多遍出聲朗讀,應該說是中小學寫作課堂廣泛存在的。這么輕松、快樂、高效、簡單的指導方式我們不使用,真想不到還有什么方法會比這一種更好?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讀熟了,謄寫做到“認真”還會難嗎?

第三課時,前三十分鐘進行五分鐘一篇文章的現(xiàn)場批改,五六篇文章現(xiàn)場批改后,孩子肯定能夠產(chǎn)生修改自己文章的靈感,悟出該如何繼續(xù)修改自己的文章。后面的十分鐘讓孩子根據(jù)老師的現(xiàn)場批改修改自己的文章。(第一、二課時往往與第三、四課時相隔一周。這七天的時間,我往往集中精力將學生習作及簡短點評輸入電腦,三年級多是我與幾位學生母親來輸入,四年級之后大多是學生利用周末自己輸入。所以上課前,這本原生態(tài)的習作“書”,可以印裝并發(fā)至每位同學的手中。)

第四課時,前二十分鐘,進行本次習作的相互欣賞(我班有四十位同學,每次習作之書,也就一萬多字,在課堂上靜靜地讀讀這本小“書”,孩子們非常喜歡。)然后共讀老師寫的下水文。剩下的時間老師就本次習作進行激情演講,總評此次習作,再次喚醒孩子進入到新的訓練之中。

如果這樣使用四課時,自然、輕松、有效、高效的習作課堂不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嗎?我與學生所做的“書”每個人的原作品要貼在封二上,最后再寫的文章要貼在封三上。有人會說,對于每一次習作,都這樣折騰不值得,也不高效。實踐證明,就是因為我們的課內(nèi)習作沒有這么做,課內(nèi)課外不分,師生本來在課堂上可以完成的事放在了課外,課外時間被課內(nèi)習作占領,師生共同叫苦叫累才出現(xiàn)的,全體學生對習作的喜愛才難以養(yǎng)成。每一次課內(nèi)習作都不合格,其實也影響著課外習作的質(zhì)量。所以,我始終認為,這一負擔、質(zhì)量低、效率低與沒有研究、真正實踐“課內(nèi)習作”有關。

(三)四課時課內(nèi)習作案例(蘇教版三下習作3教學)

【寫什么】

我的發(fā)現(xiàn)——永遠記錄我眼中的精彩

【怎么寫】

1.清楚自己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清楚自己頭腦中有哪些保存下來的精彩發(fā)現(xiàn)。

2.從范文中明白,寫“我的發(fā)現(xiàn)”都是一些小事,把看到的小事,按照順序寫明白就行。

3.用自己積累的好詞,學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我的發(fā)現(xiàn)”寫得有意思。

【為什么寫】

到寫這篇文章之前,每個人都看了十多年世界,如果1天按1個發(fā)現(xiàn)來算,也應該有3000多個,按理說應該有無數(shù)個發(fā)現(xiàn)故事可以寫下來,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看到的東西,如果沒有用筆寫下來,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大多數(shù)的發(fā)現(xiàn)會快速遺忘,甚至永遠也想不起來,像范文《小草中的發(fā)現(xiàn)》都是非常小的發(fā)現(xiàn),如果不寫成有意思的文章,這些發(fā)現(xiàn)早就忘記了。寫下來,就永遠不會忘記了,這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認識兩千個漢字了,會寫1500多個字,完全有能力記下自己當天的發(fā)現(xiàn),通過這一次習作,旨在讓學生明白,記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如果每天都能如此記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四年級將要學習的“如何寫日記”。

第一課時 引導習作書寫草稿

1.速寫發(fā)現(xiàn)

師:按照要求快速回想,將答案立即寫在紙上。

(1)今天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能寫幾條寫幾條。

(2)昨天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不要說假話,想幾條寫幾條。

(3)前天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能想出一條就寫一條。

(4)一星期前有哪些發(fā)現(xiàn)?仔細想想看,想好了再寫。

(5)一個月前有哪些發(fā)現(xiàn)?動動腦,使勁地想,肯定能想出一二條來。

(6)一年前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拍拍腦袋,拼命地想,你肯定會高興地寫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看看自己所寫的一條條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這次快速回想的過程及孩子的快速反思,他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最近幾天的發(fā)現(xiàn)最多,過去的很多發(fā)現(xiàn)想不起來了,能夠想起來的,都是印象深刻的。這也有利于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進行自主選擇?!?/p>

2.小事變大

師:大家都有一雙眼睛,每天都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我看到你們今天、昨天、前天的發(fā)現(xiàn)最多,其實過不了幾天,這些發(fā)現(xiàn)都會被你們忘記的,因為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發(fā)現(xiàn)。像一星期前、一個月前、一年前的發(fā)現(xiàn),可能有意思一點,你們還記得,再過幾年,也會被你們忘記的,因為這些事,都是小事。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習作3,默讀一下教材。看完之后與自己所寫的發(fā)現(xiàn)比一比,然后討論。

【學生自讀教材。因為教材非常簡單,劉常寧寫自己在小河邊玩耍,發(fā)現(xiàn)了嫩綠的小草,一群螞蟻在造新家,離螞蟻洞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只甲蟲。最后寫下了這篇有意思的文章。學生看到這些內(nèi)容,再與自己所寫的那幾條發(fā)現(xiàn)一比,就明白劉常寧的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師:我覺得劉常寧的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變了,已經(jīng)從小事變成了大事了。你知道我為什么說變成大事了?

(通過多位學生的回答,他們肯定清楚明白,把小事寫下來,寫有趣一點,保存下來,發(fā)表了,知道的人多了,小事就變成大事了。)

師:那你們有沒有信心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一些小事,變成大事呢?

(教學至此,孩子們應該有了一些想法,想馬上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開始書寫

師:請同學把自己的一些發(fā)現(xiàn)寫下來。

【大多數(shù)的公開課,此時,老師走到學生面前,看學生習作并立即做指導。我個人認為,根據(jù)人的寫作習慣來看,此時,老師不適宜巡視,巡視會打斷一些孩子的思路。這時候,老師干什么?最好在前面默默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靜悄悄的課堂,只能聽到鋼筆行走的聲音,那是相當美的。因為三年級的文章不長,20多分鐘,都能夠完成草稿?!?/p>

第二課時 多遍朗讀修改謄寫

1.多遍朗讀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小發(fā)現(xiàn)變成大發(fā)現(xiàn)了。這就是自己的大腦與雙手剛剛生出的“小寶寶”,這個“小寶寶”太小了,也不漂亮,怕外面的吵吵鬧鬧的聲音,還需要吃、喝、穿。下面就請你們給自己的“小寶寶”吃好的,穿好的,喝好的。

(1)每位同學朗讀自己的文章,一定要到流利為止。

(2)覺得能讀給同桌聽了,再請同桌聽一遍,虛心聽聽同桌的意見。

【從葉圣陶先生那里,我知道了大聲朗讀修改作文法。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老師也讓學生讀了,但只是一遍兩遍,讀得不多,沒有達到流利這一地步。自己的文章讀到流利,大概要讀五六遍,自己文章讀流利了,就做到通順了?!?/p>

2.有意思修改

(1)請同學們再讀劉常寧的文章,把你認為劉常寧寫得有意思的地方畫下來。

(2)再讀自己的文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學學劉常寧?

【重點指導學生使用自己積累的好詞語以及使用打比方、擬人等手法,讓自己的文章變得有意思?!?/p>

3.規(guī)范謄寫

把修改好的文章工整地謄寫在作文本上。

4.自我確認

謄寫完之后,請大家完成自己對自己文章的確認。(見下表)

(1)本單元習作,出現(xiàn)的錯別字有

(2)不通順的句子,在句子前用“?”標出。

(3)自己說出哪些地方寫得新奇、有趣。

(4)用“紅色直線”畫出有新鮮感的句段。

【這一課時結束之后,學生的作文本可以上交至老師那兒,也可以讓學生直接帶回家輸入電腦,建議學生父母點評,并發(fā)送至老師手中,以便在下周上課前打印裝訂成書。老師拿到學生習作本后,可以批改,也可以不批改。因為第三課時,將重點批改。】

第三課時 現(xiàn)場批改共同確認

出示四至五位學生文章當堂批改、確認。

【略】

將打印裝訂好的作文“書”發(fā)給大家,請大家閱讀,并給同伴確認。

【每篇習作二三百字,全班四十多人,共一萬多字,一般情況下,20多分鐘的時間學生就可以讀一遍,并完成確認。因為學生的作文本全部在老師手中,老師此時也可以通過快速閱讀完成余下學生的文章確認。如此確認,每位學生都能夠明白這次習作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p>

第四課時 習作欣賞重點講評

1.大聲朗讀多位同學的文章,大家共同品評。

2.出示老師的下水文,朗讀后讓學生確認。

3.根據(jù)這次習作做重點講評。

(“我的發(fā)現(xiàn)”講評重點:通過這一次習作,同學們應該能夠感受到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是非常有趣的事,這次習作沒有結束。一天發(fā)現(xiàn)一件事,記下來,一年就可以記下365件事,堅持十年、二十年,那就是成千上萬的發(fā)現(xiàn)被你記下來了。到那時,你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老師說不清楚。如果你們從今天開始一個發(fā)現(xiàn)都不記,等你老了,恐怕就只剩下這次所寫的“我的發(fā)現(xiàn)”了。)■

猜你喜歡
習作教材文章
教材精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習作展示
小排經(jīng)“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房产| 额济纳旗| 格尔木市| 五大连池市| 长沙市| 宜州市| 静安区| 普安县| 凤城市| 华容县| 东丽区| 鸡西市| 灵山县| 滦南县| 宁化县| 齐河县| 广安市| 白水县| 五峰| 乌鲁木齐县| 虞城县| 洞口县| 泰安市| 婺源县| 时尚| 英德市| 利津县| 东宁县| 旅游| 剑阁县| 佳木斯市| 榆树市| 雅江县| 大田县| 黎平县| 长岭县| 茶陵县| 曲松县| 安西县| 托克托县|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