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中學語文是基礎學科,它在整個基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lián)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學生負學的責任。”陶行知的這段話,對于教學生學會語文,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提高
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結(jié)合平時的教學,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更新傳統(tǒng)觀念,樹立學習語文的新途徑
傳統(tǒng)語文課呈現(xiàn)的特點是“費、慢、差”,特別是學習見效最“慢”,而在課堂學習中總是“一言堂”的模式,以老師的獨角戲為主,充分體現(xiàn)了“費”:費時間,費工夫,成績差。針對這種局面,我改變課堂上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式學習的死板模式,變?yōu)閱l(fā)式教學、互動式學習。每學一篇課文先精心設計導語,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和老師一起學。老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一員,和他們一起討論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課內(nèi)帶動課外的理想效果。這樣為語文的第二課堂——課外語文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老師要利用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習總結(jié)出來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自學、自批、自畫,再寫出自己的感受去關(guān)注大語文——生活,鼓勵學生各自成為學習語文某一方面的專家,有的學生是“字詞專家”,有的學生是“描寫專家”,有的學生是“演講家”,有的學生是“作家”,這樣充分地調(diào)動了他們在課外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再加上一些評比制度和老師的激勵措施,為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學習語文找出了新途徑。
二、營造氛圍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保證
學生個性的形成是在共性的基礎上形成的。良好的氛圍是形成個性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證。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更需這樣。所以,我先從自身入手,利用課外各種條件為自己充電,力求達到能用自己廣博的知識、高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富于思辨的口才及嫻熟的教學藝術(shù),把學生引入文學藝術(shù)的殿堂,那時的身教比言傳更有感染力。學生被知識的魅力所陶醉,無疑激起了他們學習的動力。隨后趁熱打鐵,抓住學生求知欲強的特點,通過正確的方法開展活動,讓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去看書,去積累,習慣養(yǎng)成了,文學功底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
三、傳授方法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保證
品味語言,重視感悟。語文本身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篇文章都蘊含著美,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感悟品味語言的美。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寫父親買橘子時動作的語言:“父親爬上那邊月臺,微微探下身,把橘子散放在地上?!币粋€“探”字寫出了父親當時特有的什么感情?為什么不用“彎”字?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結(jié)合自己的父親作一對比。然后去感悟這種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凝練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出父子之間互愛互憐的真摯美。語言的意味深長,美妙無比,言有盡而意無窮,就被學生慢慢品味出來了。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也增強了語文素養(yǎng)中特有的悟性,再加上平時練筆,就把感和悟有機結(jié)合起來了。
結(jié)合日記,重視語言積累。寫日記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我利用每天寫日記的練筆方式,通過變換不同的要求和評比方法來促使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先從課堂上引出一課一記的“仿寫日記”,這樣容易寫,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任務。接著開始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由觀察身邊的同學、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寫起,使他們有人可看,有話可說,長短不限,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并鼓勵念給所寫的人聽,讓他們一起高興并修改。隨著寫作的日積月累逐漸過渡到“命題式日記”,這就是真正意義的練筆了。通過實施,同學們平時積累的字、詞、句有了用武之地,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和驗證。
重視思想修養(yǎng),提高人格魅力。語文的學習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最直接的載體,課文中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啟發(fā)學生除了欣賞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等之外,美不勝收的魅力是文章的思想主旨,一點點積累,慢慢地,人格中優(yōu)秀品德的種子就在孩子們的心田上萌發(fā),逐漸長成參天大樹。正義、善良、團結(jié),在孩子們的心中扎了根;愛自己、愛家人、愛集體、愛祖國,在思想中赫然而立。為了達到這樣的人格魅力,我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先醞釀出“大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奏,讓他們討論每篇文章給自己帶來的那些心靈震撼,例如《小蟹》一文,學生剛開始覺得很平常,不就是一只小蟹嗎?干嗎花費那么多筆墨去寫它呢?隨著學習的深入,問題討論的激烈,他們越來越認識到,原來小蟹和人一樣,也有愛,也有靈性,也渴望被人理解,最后作者終于被感動,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學生感悟到了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養(yǎng)成了熱愛生命,關(guān)愛小動物的習慣,從此他們的心中便長出了“愛心”這棵大樹。
因此,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從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著力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著重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促使素質(zhì)轉(zhuǎn)化,通過平時的點滴做法,日積月累,語文素養(yǎng)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這樣做,學生不但在學習語文上有了興趣,找到了有效的學習途徑,而且他們在提高自身的思想人格上也有了可喜的進步,為他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