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奎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的學生大多處在13到16歲,是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初中歷史教材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思想陣地。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突出愛國主義主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 愛國主義
一、充分利用中國近現代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初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學習中國的近現代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中國近代史記載著中國人民災難深重的苦難歷程;中國現代史記載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的斗爭業(yè)績和自強不息的探索歷程。這兩段歷史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更重要的是激勵青少年學生不斷努力學習。因此,這兩段歷史教材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最好的歷史素材,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歷史,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近代的歷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帶來了東西方的列強分割,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中華民族是酷愛自由,富有革命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的民族。外國侵略者雖然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但是未能摧垮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面對東西方的霸占與分割,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斗爭從未間斷過。林則徐虎門硝煙運動、關天培鎮(zhèn)守虎門炮臺、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黃海戰(zhàn)役、三元里人民自發(fā)的抗英斗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運動、五四運動等等。這些運動中涌現了無數愛國人士。他們有的為了保衛(wèi)祖國而獻出自己寶貴而年輕的生命,有的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有的畢生憂國憂民……譬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他在禁煙運動中,為了民族的利益,堅決抵制西方的鴉片進入中國,他作出了巨大犧牲。另外還有為國捐軀的清國將領關天培、葛云飛、鄧世昌,有收復邊疆的左宗棠、天下為公的孫中山等等。正是這些人,才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前進的強大推動力量。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了解這些愛國的史實,以起到潛移默化、振奮學生的愛國心的效果。
在愛國主義教學中,中國現代史更要充分利用,因為這段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歷史。這段歷史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振奮民族精神。江澤民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是重要的素質,不斷加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敝袊F代史這段歷史素材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可以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滋潤和升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面對國家困難局面,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共渡難關。有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有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還有心系百姓,甘當公仆,為人民利益而獻出生命的黨的好干部焦裕祿……他們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撐共
和國大廈的根基和砥柱。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史實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感受和啟發(fā)。
二、歷史教學中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歷史教學中光僅僅依靠教師講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要運
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受到教育。教師主動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填鴨式”教學,學生本來收到的效果就甚微,就更不要說接受深層次的情感教育了。因此,歷史教師應根據歷史學科、歷史內容和學生自身的年齡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1.討論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接受愛國教育。如我在教學《大運河的開鑿》這課后,就讓學生對“大運河的開鑿,罪在當代,功在千秋?!边@句話展開討論。討論的結果雖然不盡一致,但是大多數學生討論后都能認識到大運河的開鑿有利于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學生在討論中無形中就會產生對祖國的熱愛,達到了教育效果。
2.角色表演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愛憎分明中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時,讓一位學生扮演日軍,要盡可能的把日軍屠殺中國人民時的丑惡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另一位學生扮演被日軍捕獲的愛國軍人,寧愿受盡各種酷刑也不屈服。通過角色的對比表演,學生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熾熱之情就會油然而生了。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歷史圖片和相關歷史資料對學生加強教育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將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會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們對侵略者的憤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了。當然在教學中不僅僅只是以上幾種方法,另外還有利用多媒體展示法、播放歷史影片法等等??傊跉v史教學中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只要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培養(yǎng)愛國情感,教師就可以大膽地去使用。
三、要進行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教育
初中歷史教學要對學生進行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教育。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上雖然有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爭雄,有過魏、蜀、吳三國鼎立,但最終都實現了統(tǒng)一,由此可見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是必然的,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敗的。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7世紀荷蘭殖民者曾占領過它,最后鄭成功將它收復;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的失敗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又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到二戰(zhàn)的結束,日本的投降,臺灣又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些史實充分證明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生通過這些歷史內容的學習,就能清醒的認識到,當今任何制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必將受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把臺灣同胞的利益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對立起來的任何圖謀都是不會得逞的,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歷史進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將來,臺灣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每個歷史教師都要合理利用歷史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