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勤 劉際旋 金榮敏 趙典約
摘要綜合玉蒼山風景區(qū)景觀資源特點、森林植物景觀現狀及地帶植物類型因素,提出玉蒼山森林植物景觀優(yōu)化對策,即在保護好公園自然資源、自然環(huán)境和充分利用現有風光資源的基礎上,遵循森林群落演替規(guī)律,統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對蒼南縣森林景觀實行高質量高標準的規(guī)劃和建設,達到森林群落結構優(yōu)化、生態(tài)功能穩(wěn)定、景觀特色明顯、生物多樣性較高、生態(tài)環(huán)境服務功能可持續(xù)并方便市民休閑、健身、游覽和科普的目的。
關鍵詞玉蒼山風景區(qū);植物景觀;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S7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7-0069-02
玉蒼山風景區(qū),屬蒼南縣林場,該林場在縣城的西北,位于東經120°43′,北緯27°33′,全場屬低山丘陵地帶,海拔200~900m,經營總面積2 433hm2。玉蒼林區(qū)地勢較平,坡度在15~20°,成土母質有花崗巖、凝灰?guī)r、流紋巖等,土壤pH值在5~6,有機質含量在3%以下。玉蒼山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小氣候環(huán)境明顯,光照、水分充足。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部亞地帶,森林多為人工幼齡林和部分次生林。玉蒼山森林公園面積970hm2,森林覆蓋率達94.9%,森林蓄積量6.8萬立方米。
1玉蒼山風景區(qū)森林植物景觀現狀
玉蒼山風景區(qū)森林植被在浙江植被分區(qū)中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部亞熱帶。植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類型多樣,玉蒼山森林公園有維管束植物504種(含種下等級)隸屬于128科368屬,其中栽培植物59種,木本植物300種。主要有木蘭科的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樟科的沉水樟(Cinnamomun micranthum(Hayata)Hayata),鐘萼木科的針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冬青科的全緣冬青(Ilex integro Thunb.),山茶科的紫莖(Stewartia rostrata Spingberg.),安息香科的銀鐘樹(Halesia nacgerii Chun),馬鞭草科的海南石梓(苦梓)(Gmelina hainanensis oliv.),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禾木科的短穗竹(Semiarundinaria densiflora(Rendle)wen.),殼斗科的青鉤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松科的江南油松(Keteleeria cyelolepis Flous.),羅漢松科的竹柏(Negeia negi Kuntze.),紅豆杉科的南方紅豆杉(Taxusmairei(Lemmee.et Levl.)s.y.Hu)。
1.1馬尾松林
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是風景區(qū)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人工純林。林下植物以杜鵑花科的映山紅、馬銀花,金縷梅科的繼木,豆科的胡枝子,山螞蝗桃金娘科的赤楠、華南蒲桃,殼斗科的短柄 、白櫟,山茶科的柃,大戟科的算盤子、饅頭果,山礬科的山礬類、白檀、華山礬及蕨類植物芝莫、真蕨和禾木科、莎草科、菊科、薔薇科等成分為主,分別構成灌木層和草木層。
1.2杉木林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低海拔山地,是風景區(qū)內面積大、分布廣的人工純林,主要種類有桅木、映山紅、赤楠、馬銀花、鹽膚木及連片的芝、白芋等。
1.3柳杉林
分布在800m以下,基本上是純林結構。
1.4黃山松林
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灌木層和草林層主要種類有映山紅、華山礬、柃木、馬銀花、胡枝子及白芋、芝杭白、一枝黃花、蕨等,藤本植物少,以拔葜較為常見。
1.5山頂灌叢
分布在高海拔山頂附近,山頂灌叢高度矮、多萌生狀、種類組成較雜,主要的種類有山胡椒、小果南燭、豺樟、小葉青岡、化香、短柄、中華石楠、烏飯、胡枝子等,一般高度在1.8m以下,越近山頂高度越低,蓋度75%左右。此外,有較多的草本植物,以白芋、芝、蕨、澤蘭等為主,平均高70cm,蓋度50%。
1.6低山丘陵萌生灌木
分布在低海拔地區(qū),一般以鵝掌柴、映山紅、白櫟、毛葉石楠、山合歡、野桐、天仙果、狗骨柴、赤楠、黃連木、胡頹子、山礬、山茶子、野柿、小竹、冬青等種類為主,部分分布著山麓小型灌叢植被,以苦竹及短穗行為主,也有以若竹為主,成積不大。
1.7竹林
分布范圍廣,多為單層林,既有散生型竹林,如毛竹、剛竹,又有叢生型竹如青皮竹林、孝順竹林等,既有暖性竹林如水竹林、綠竹林,又有熱性竹林如麻竹林。
2存在的問題
由于歷史的原因玉蒼山風景區(qū)對次生天然森林群落破壞性大,地處700m以上的森林公園,全部為人工林,是由柳杉、黃山松、馬尾松、竹林等單一林種組成的森林群落。天然群落的常綠闊葉林已消失,但尚存有人工林與灌叢組成的景觀。主要特征是:樹種單一,色葉樹少,林相變化不大。無林緣植物和林木下層結構植被,層次單調。空間景觀效果平淡,花灌木貧乏,群體效果不夠豐富。總之,玉蒼山森林公園原始植被大部分被破壞,現大部分為次生林,另有小部分景觀林分及園林植物,植被類型、群落結構、樹種組成較差,景觀斑塊不明,森林景觀質量有待提高。
3森林植物景觀優(yōu)化對策
3.1萬景園區(qū)的植物景觀優(yōu)化
全區(qū)由觀景臺、法云寺、玉池、庵井、雅谷和迎賓園6個景區(qū)組成,該區(qū)風景視覺領域寬廣,可俯視、仰視其他各區(qū)景色,又具寺廟、摩崖石刻人文景觀,有形象逼真的巖石景觀35處,內容豐富的天象、水域景觀6個,更有鳥瞰多處的森林季相景觀35個,在人文、巖石景觀中有許多動人的民間傳說,給景區(qū)增添了情趣。該景區(qū)是整個玉蒼山風景區(qū)的游覽中心,森林景觀為針葉林景觀、針闊混交林景觀、灌叢景觀、竹林景觀、針闊交林景觀。對于現有大部分次生常綠闊葉林、闊混交林、灌叢林主要采取封育保護性措施,維護優(yōu)秀的樹種資源及鄉(xiāng)土植物群落,尤其是要保護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中的優(yōu)勢群落,通過自然演替提高森林植被景觀質量。對于部分針葉林景觀(主要為馬尾松、杉木純林),其森林植物層次結構較為簡單,病蟲害與林火風險等級較高。但其下層常伴有甜櫧、木荷、青岡櫟等雜闊樹種,主要采取管護措施,任其自然演替,逐漸演變?yōu)殚熁旖涣郑蕴岣呱鷳B(tài)穩(wěn)定性和觀賞性。對于部分以馬尾松、杉木為主的疏林地,將郁閉度控制在0.4~0.6,有目的地進行補植闊葉樹,以培育異齡復層林景觀。
3.2雅谷景區(qū)景觀優(yōu)化
地處雅谷景區(qū)谷底的柳杉幼林,可按自然庭園改造,留有林中空地,添置休息設備,建成封閉式森林景觀,濃綠素雅,具清靜感。雅谷景區(qū)南邊東北坡面的黃山松幼林,海拔700m以上,可改為松闊灌叢散塊狀混交,使夏秋季相突出;700m以下改為松闊散狀混交林,與秋季相突出,以綠色為基調,紅色斑駁,黃色單塊突出。
3.3觀景臺景區(qū)景觀優(yōu)化
觀景臺景區(qū)海拔800~830m處的85.67hm2柳杉幼林,可根據地段不同改造為不同類型的柳杉為主的風景林,其中又以培養(yǎng)大柳杉林為主。海拔825~850m處的33.87hm2風景林以黃山松、紅楓混交,配合觀日出,反映旭日生輝、紅霞普照情調。海拔825m以下,此處是多處視覺的交匯處,設計景觀時應多方位考慮效果,樹種配置、色彩渲染以外向型為主,應考慮春、夏、秋季的色彩,林內不宜升林窗。海拔800~900m處懸崖陡坡處的19.67hm2黃山松林,全境封山育林涵養(yǎng)水源。海拔90m以上山脊處的黃山松林應結合原巖石景觀,按其自然調整組合空間,組成流林灌木、稀樹草地、松灌地被等多種矮林景觀,此處具備組成春、夏、秋、冬各種景觀色彩的自然條件。
3.4天湖區(qū)植物景觀優(yōu)化
全區(qū)可觀巖石景觀4處,水域景觀4處,可收攬森林景觀54處,由天湖、東湖、西湖、幽湖、天湖山莊、怡樂宮和觀海樓7個景區(qū)組成,同時有觀光果園、茶園、竹園等多處,并設有健身氣功場所,還有觀東海、看日出勝地,較平坦的山頂坡面,日光充足,環(huán)境幽雅,眾多的湖面決定了該區(qū)以幽雅曠野為特色而形成了理想的度假休養(yǎng)勝地?,F有湖區(qū)植物以針葉林為主,如馬尾松幼林、黃山松林、柳杉林等,林相結構單一,變化不明顯,缺乏層次感。在封山育林的前提下,為豐富森林植被景觀資源,滿足景觀多樣性要求,應以恢復自然植被為最終目標。對于松林中伴有一定數量的雜闊樹種的情況,可采取人工促天然更新的方法,增加葉色觀賞樹種比例,豐富層次與季相。湖區(qū)周圍稀疏地段及湖區(qū)邊緣應選擇葉色樹種進行嵌邊或塊狀化措施,強調林冠色彩。近水面坡地景觀改造時應注意水土保持,防止表土裸露,分地段重要性種植不同植被。如幽湖景區(qū)海拔625~800m處的柳杉幼林,樹種單一,可改為星散狀混交風景林;625m以下的柳杉林可改造為封閉式風景林,而馬尾松幼林可改造為封閉式的針灌群落,以增加觀賞效果。
3.5石海區(qū)植物景觀優(yōu)化
石海區(qū)奇石密布,似兔似犬似龜,故名“石?!?。石海區(qū)的植物景觀優(yōu)化主要體現在山頂花園景區(qū)。山頂花園在大玉蒼山頂,海拔921.5m,方圓數公頃為稀疏矮林草地。由于山頂效應,異齡稀松林高者逾3.33m,低者約0.33m,配以自然時令的野花草叢,更富野趣。此處稍加改造即成異年齡的短葉松灌叢矮林草地,野花遍地,野草叢生,蔚為美觀,散發(fā)著生機盎然的氣息。
3.6水鴨湖景區(qū)植物景觀優(yōu)化
水鴨湖處于林海區(qū)腹地,在玉蒼山第一高蜂下,四周茫茫林海,大柳杉林集中于此,11.27hm2的中齡柳杉林,體現林海區(qū)景觀特色處應封山育林,建立封閉式景觀,開辟林窗供游人用,營造成“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氛圍。而位于水鴨湖處21.27hm2的柳杉幼林,從整體考慮以培養(yǎng)各種類型的柳杉類型,以加強、加速林海區(qū)森林景觀的氣氛,讓游人體會山風起處濤聲陣陣的心曠神怡的感覺。海拔860~925m,近山頂的平緩地可改造成矮林景觀,組織開放型與封閉型相結合的群落,以春、夏、秋相為呼應的各種矮林景觀,而陡坡面以封山育林為主。
3.7玉蒼山風景區(qū)道路的景觀優(yōu)化
園區(qū)道路支線、游覽步道是公園的主要風景線,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能達到步移景換,體現鮮明的階段性和空間序列變化的節(jié)奏感,引人入勝。同時,這些地方往往是林區(qū)生態(tài)破壞較嚴重的地段,因此在景觀優(yōu)化時應關注水土保持,突出審美和保護兩大功能,喬、灌、草相結合,達到色彩和諧,層次鮮明,四季景色不同的效果。
4結論與建議
玉蒼山風景區(qū)地處浙江省最南端,屬中亞熱帶南部亞地帶氣候,地形復雜多變,地貌類型多樣。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境內植被類型不豐富,樹種組成、層次結構欠復雜,森林生產力不高。通過調查,摸清了玉蒼山風景區(qū)森林植被類型、分布現狀及特點,并對各植被類型進行分析,提出了改造、保護、開發(fā)利用意見。今后除加強封山育林外,應大力采用鄉(xiāng)土樹種造林,豐富森林樹種資源,形成多樣的植被類型。選擇優(yōu)良園林深化樹種,加強玉蒼山風景區(qū)的綠化美化工作,按不同的景觀要求進行林分改造和經營,培育多種多樣的風景林和觀賞林,提高森林景觀質量,豐富玉蒼山風景區(qū)森林景觀。
5參考文獻
[1] 劉惠明.廣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園森林景觀多樣性分析[J].生態(tài)科學,2003(1):30-33.
[2] 楊學軍.青云山風景區(qū)森林植物景觀優(yōu)化對策[J].林業(yè)科技,2003(4):57-60.
[3] 宋永昌,張紳,劉金林,等.浙江泰順縣烏巖嶺常綠闊葉林的群落分析[J].植物生態(tài)學與地植物學叢刊,1982,6(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