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
2002年9月7日,我到印度工作剛好一個月時,應邀出席印度商人商會成立94周年慶典,慶典上有兩位主賓講話,一位是代表印度中央政府專程從新德里趕到孟買與會的印度公司事務部長,另一位是《印度時報》的一位著名編輯。那位部長說,中國為什么比印度發(fā)展快?這是因為中國全國一盤棋,印度則是一盤散沙。接下來是編輯發(fā)言,這位編輯一開口就明確聲明不同意部長閣下的觀點,說中國發(fā)展快是因為政策正確,印度落后了是因為政策錯誤,政策錯了,如果全國還要一盤棋,則會更加落后。一個報紙編輯居然敢于在正式的場合公開發(fā)表同中央部長不同的意見,敢于公開批評上面的政策是錯誤的,這是我從未經(jīng)歷也是不可能料到的事情。后來這樣的情況又碰到數(shù)次。我為此專門請教過印度朋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有什么奇怪嗎?難道可以以把你認為是紅的東西說成白的嗎?他們說,這是印度知識分子應有的特性,堅持操守,不說違心話。
我經(jīng)常接觸一批印度知識分子朋友,他們都有著不見風使舵、不昧良心、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可貴人格。印度最著名的外科大夫之一馬昌德博士,中印建交50多年來,不管兩國風云多么變幻,不管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人如何議論,他始終免費為中國駐孟買總領事館的外交官及其家屬看病,即使深更半夜,即使已70多歲了也隨叫隨到。曾留學海外的老科米卡先生,冒極大的風險,為中國駐孟買中資機構提供幫助。當駐孟買一家中資機構因1962年中印戰(zhàn)爭爆發(fā)不得不緊急關閉、人員緊急回國時,一些重要的資產(chǎn)資料委托老科米卡保管,30年后,當中國總領事館在孟買復館時,這些資產(chǎn)資料完璧歸趙,一份不少地交回中方。
我到印度快兩年了,從沒見過或聽說過哪個印度學者為趨炎附勢而濫招高官、人款為自己的“博士”、“碩士”弟子,沒有哪個印度知識分子為了金錢或其他私利而為不學無術的大款或權貴“著書立說”以“評定職稱”或樹碑立傳,沒見過哪個印度讀書人寫《厚黑學》、《怎樣拉關系》、《如何取悅你的領導》之類的暢銷書。也從未聽說有誰為了考上大學事先需拉拉關系,也沒有聽說哪個讀書人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順便說及,在印度市場上,基本上沒有盜版書,沒有盜版軟件和光盤。
來印度后不久,我專門到柯棣華大夫的妹妹家看望她們?,F(xiàn)在,柯棣華大夫家親戚、后人中至少有40人以行醫(yī)為生,他們大多有自己的診所,他們一方面在自己的診所里救死扶傷,另一方面定期到大醫(yī)院義務為病人看病,不收分文。他們告訴我,在印度,任何時候在私立醫(yī)院工作的醫(yī)生,或者是自己開有私人診所的醫(yī)生,每個禮拜都必須至少拿出一天時間,到公立醫(yī)院免費為病人看病。
在印度,一些知識分子還帶頭發(fā)起不買洋車、不穿洋布,不喝可口可樂的運動,以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yè)。印度知識分子一方面在口頭上為貧者、弱者呼號吶喊,另一方面在行動上盡其所能為貧者、弱者辦實事。在印度,除電影、馬戲外,觀看其他演出大多是免費的,參觀畫展和其他公立博物館也是免費的,許多藝術家經(jīng)常深入到農(nóng)村演出,科學家經(jīng)常免費舉行科技講座,科技館免費開放。
印度知識分子對工作態(tài)度的最大特點是扎扎實實,不急功近利,沒有浮躁之風,讓他研究什么課題,就研究什么課題,腦子里幾乎沒有“跳槽”、“下?!敝惖哪铑^。正因為如此,印度自獨立以來先后3次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醫(yī)學和經(jīng)濟學獎,軟件業(yè)的成就更是舉世矚目。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