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滕喜軍
[摘要] 目的:探討大面積燒傷并發(fā)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措施。方法:對36例燒傷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及文獻復習。結果:本組病例中治愈34例(94%),其中,藥物治療32例(89%),胃鏡下止血、手術治療各治愈1例,無合并急性穿孔,2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死亡(6%)。結論:大面積燒傷后積極防治休克,控制感染,早期進食,應用抑酸藥物,是防治燒傷后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燒傷;消化道;出血
[中圖分類號] R6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6(b)-166-01
現將36例燒傷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0~2008年,我院共收治燒傷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齡1~64歲,平均27.5歲。燒傷總面積22%~89%,其中Ⅲ度11%~57% TBSA。中度燒傷1例(2.8%),重度燒傷7例(19.4%),特重度燒傷28例(77.8%),其中伴有吸入性損傷8例,創(chuàng)面膿毒癥5例,中毒性休克2例,傷前均無潰瘍病史,傷后3~18 d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傷后1周內29例,1周后7例,首發(fā)表現為嘔咖啡樣液體15例,黑便17例,大便隱血試驗陽性2例,貧血及休克2例。血紅蛋白含量:51×108 g/L。
1.2 方法
在常規(guī)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采用止血、制酸、保護胃黏膜、輸血及營養(yǎng)支持等藥物治療;常規(guī)使用法莫替丁、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或巴曲酶(立止血);病情較重者使用奧美拉唑及生長抑素。19例配合冷的等滲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或云南白藥灌入胃中。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壁細胞的H+/K+和三磷酸腺苷(ATP)酶達到強力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藥理制酸作用比法莫替丁更強,且有保護胃黏膜細胞作用。生長抑素通過抑制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胃腸肽(如胰高糖素、血管活性肽、降鈣素等)、基因相關肽、P物質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擴張肽的產生和釋放而抑制胃酸、胃泌素、胃蛋白酶等物質的分泌,達到止血的目的。采用胃鏡下噴射凝血酶止血2例,采用手術治療1例,術式為潰瘍單純縫扎止血。
2 結果
本組治愈34例(94%),其中,藥物治療32例(89%),胃鏡下止血、手術治療各治愈1例,無合并急性穿孔,2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死亡(6%)。
3 討論
燒傷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燒傷后發(fā)生急性應激性潰瘍所致,因1842年由Curling首先報告了大面積燒傷患者出現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故又稱Curling潰瘍。應激性潰瘍的病因和發(fā)病原理目前尚未能完全闡明,近年的醫(yī)學研究認為,由于各種應激因素作用于中樞神經和胃腸道,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與消化系統(tǒng)相互作用,產生胃黏膜病變,主要表現為胃黏膜保護因子和攻擊因子的平衡失調,導致應激性潰瘍。重度燒傷和特重燒傷是嚴重的創(chuàng)傷,對傷者打擊很大,傷后機體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加上燒傷治療中的各種手術創(chuàng)傷,構成了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病基礎,發(fā)病率較高[1]。主要病理表現胃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和出血。臨床表現為黑便或柏油樣便,大便次數增加,或嘔吐咖啡色液體,而腹部癥狀如腹痛、腹脹等表現并不突出,大出血時往往表現為患者突然臉色蒼白、冒冷汗、脈搏加快,隨后嘔吐鮮紅色血液或解鮮紅色血便,或兩者兼具,短時間內嘔血或便血數次,血紅蛋白急劇下降,本組血紅蛋白最低僅為51 g/L,血壓下降至測不到,患者發(fā)生休克,如不能及時處理,死亡率很高。
本組資料顯示,燒傷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率與燒傷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上消化道出血一般發(fā)生在傷后1周內較多見,占80.6%,1周后僅占19.4%,說明預防和治療應激性潰瘍出血重點在早期,以預防性治療為主,尤其是在傷后1周。對于中度及中度以上燒傷,應常規(guī)使用制酸藥物1~2周,至患者飲食恢復正??赏K?,并且在燒傷治療中的各種手術前后應常規(guī)使用制酸藥物。并注意早期腸內營養(yǎng),不僅可為燒傷患者提供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還能促進腸道本身新陳代謝、結構和功能的恢復[2]。同時注重燒傷休克復蘇,防治感染,盡早封閉燒傷創(chuàng)面。
應激性潰瘍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是燒傷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一旦出現將增加燒傷的治療難度,死亡率隨之增高,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和治療應引起高度重視,采用止血、制酸、保護胃黏膜等藥物治療效果是滿意的,特別是生長抑素,它是一種多肽內分泌抑制劑,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對抗應激導致的損害,防止腐蝕的發(fā)生,有利于控制應激性潰瘍出血[3]。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應及時采用胃鏡下止血,具體方法有局部噴射凝血酶止血,黏膜下注射止血,鏡下結扎止血,高頻電凝或激光微波止血等,能明確出血部位,效果比較理想,并能迅速控制病情。應激性潰瘍出血雖屬廣泛胃潰瘍出血,但少部分患者仍可見胃腸道局灶性動脈出血,在藥物及內鏡下止血治療無效時,外科手術治療仍可取得較好效果,因術前胃鏡檢查,出血部位已明確,所以手術方法一般只作潰瘍單純縫扎止血,不作創(chuàng)傷較大的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急性應激性潰瘍病因去除,潰瘍多不復發(fā)。
[參考文獻]
[1]黎鰲.黎鰲燒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415-422.
[2]余朝恒,韓春茂.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改善重度燒傷患者腸道功能的臨床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03,19(6):49.
[3]張莉,林三仁.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8,18(22):17.
[4]于階平,沈志祥.實用消化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320-347.
(收稿日期: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