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東
語文教學改革搞了許多年,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伯用怎樣體現(xiàn)、落實仍是個難題。素質教育三原則“面各全體,全面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發(fā)展”,以此為綱,盡力促學生主動發(fā)展。但效果并不明顯,語文教改還是不能突破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要特征的,相對封閉的教學模式,這也就越來越明顯地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筆者就語文素質教學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作幾點反思,以求引得同行關注。
遠離模式,慎用套式
以人為本,發(fā)展受教育主體的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是素質教育之“魂”。那么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如何鑄造素質教育之“魂”?于是語文教壇便熱鬧起來,單課堂教學模式就層出不窮。問題模式、發(fā)現(xiàn)模式、朗讀模式、背誦模式、訓練模式、討論模式、自學模式、網絡模式……各種新鮮面孔粉墨登場,叫人應接不暇,在公開課、研討課、優(yōu)質課上更是模式泛濫,似乎無模式便無創(chuàng)新,便是落伍,不合潮流。于是許多老師由此掉進了“模式”的套子里爬不出來,課堂教學模式于是演變?yōu)槎ㄊ脚c套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主觀上消解了教學主客體的個性差異,與教學百花齊放的原則背道而也。教學應該因材施教,課堂教學就要因地制宜,怎可以“套”了事?
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在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差異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充分滿足其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讓每個人教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都能地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和提高。所以,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慎待教學模式,遠離課堂套式,無論對模式的借鑒還是創(chuàng)新,都須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做到因材施教,以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課堂風格。
以己之長促教促學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專業(yè)技能與個人素養(yǎng)方面的要求都比其它科任教師要高,因為語文教材本身就涉及到了自然、社會、人文、科學等不同領域各個方面,那么說、學、逗、唱,琴、棋書、畫于適當時候不妨來展示一下,會令學生對你心生佩服,對你的課堂充滿興趣。所以我就想除了堅持“大語文”的教學觀,要想上好自己的語文課,做受學生歡迎的語文老師,是必須要具備一些一個人特長的。那么,發(fā)揮個人特長有機地融合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會取得顯著效果。
我自己的特長是善于“咬文嚼子”——揣摩、品味語言。一篇課文只讀一兩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須多揣摩、品味、學生必須捉住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來。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已的確死了”這一句,“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確鑿”是完全肯定的語氣。這有矛盾嗎?理解作者這樣說的用意,就必須引導學生細細揣摩。
課堂上,我告訴學生:“學文學得好,第一就是人生體驗,第二才是文學體驗?!边@生活體驗將幫助學生感受到人生的真諦,生命的意義。為此我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提供給我們的社會生活,以擴展人生經歷和閱歷,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要讓學生終生受用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什么?我一直在反問,也經常在反思。德國思想家雅斯貝斯說:“教育在本質上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知識的堆積?!笨梢娫诮逃碾p重功能中,人格塑造是占首位的。而在對人一生發(fā)展的影響上,與其它科目相比,語文學科本身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所以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念,在明確“文學”即“人學”,要把語文教學著眼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觀我們的教學現(xiàn)狀,廣大語文教師只著眼于有利于中考的知識、技能,累實際運用;只著力于有利于中考的讀寫,輕聽說;重智輕德,重分輕人,一句話,只著眼于有利于少數(shù)有希望升學的學生,這是我們急功近利搞“應試”,給自己畫定的圈子。這樣戴著鐐銬跳舞,片面地按綱施教,追求教學短期效應,非但語文素質無法提高,就連“應試”也成績平平,然后就把語文教學的低效歸咎于中考,這似乎有點自欺欺人。因為客觀地看中考的素質評價功能是基本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一份中考題不僅測試語文知識和能力,而且測試學習心理、態(tài)度、習慣,測試道德品質、觀歷年來的中考查學生的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能力,又要考查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以及學生的是非判斷力。它是從人的發(fā)展角度來命題的,是從讀書與做人著眼的??梢娭锌紱]錯,錯就錯在我們的功利性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虛空性。
1.語文教學應給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天地
要使學生真正起主體作用,就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把教師教,學生聽的單向模式變?yōu)椤半p向”、“多向”的交流模式。教師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尊重和保留現(xiàn)實條件下尚有爭議的意見,即使廖誤,也要給學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機會,而非一棍子打死。教師本身則要跳出那種“少講一點,自己就心虛”的思維怪圈,把信任更多地交給學生。語文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最深,急需要改革,要爭得學的主動權也最難;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最適合于學生自學,若真正把學生的主體作用民揮出來,也是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智力與能力的。
2.打開語文課堂之門,把流光溢彩的生活之水引進來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走的是書本——課堂——標準化習題(試卷)的老路,大量的文字游戲式的習題占據(jù)了學生的全部時間,學生根本不可能參與實踐,接觸生活,語文與現(xiàn)實嚴重脫節(jié)。為此我盡量選擇文質廉美,能在人生道路上給予哲理啟迪的文章,每天介紹一兩篇。諸如,為了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我讀了《有夢才有遠方》,介紹美國搖滾樂奠基人之一貝瑞的成功故事;為了讓學生懂得成功需要堅韌,我讀了網絡小說家趙美萍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講述了趙美萍遭遇了多次坎坷失敗、始終精神不倒,最終為《讀者》編輯的故事……我就是用這種辦法,從《讀者》、《青年文摘》、《課堂內外》《瘋狂閱讀》等上百種期刊內挑選最能震撼學生心靈,最能激勵學生心靈,最能激勵學生上進的文章,潛移默化塑造學生的靈魂,完善他們的人格,構筑他們強大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們理應探索一條傳播人類文明,教會學生做人的新路,我們義不容辭,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