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娟
摘要本文從解釋“越軌”開始,分析越軌的特點,并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視角,特別是從社會學視角解釋越軌,并分析這些理論的優(yōu)缺點,總結越軌理論并指出這些理論在解釋和預防越軌行為上的效力。
關鍵詞越軌理論視角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06-02
一、越軌的定義
所謂的越軌,包括社會成員(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違反法律、規(guī)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習俗的所有行為。按照著名社會學家鄭航生教授的劃分,越軌行為可分為違法行為,違警行為和違規(guī)行為,三者在表現(xiàn)方式,危害程度上各有不同。這個劃分也明確的告訴我們,越軌行為并不等違法行為,甚至越軌行為并不總是負向的,但肯定的是越軌是對主流的一種違反,在大多數(shù)情景下,越軌行為會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二、越軌的特點
越軌行為具有相對性,即它總是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才成為越軌行為。某一社會或群體中的越軌行為,在另一社會或群體中可能是正常或正當行為。越軌行為必須是違反了重要的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越軌行為是多數(shù)人所不贊成的行為,任何社會或群體的大多數(shù)成員在其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發(fā)生某種越軌行為。但是,只要人們不一再重復此種行為,就不會被視為越軌行為者。越軌行為不完全等同于社會問題。只有當某種越軌行為頻繁地發(fā)生且對社會造成危害,使相當數(shù)量的人受到威脅時,才會轉化為社會問題。行為越軌的程度以及此種行為受到懲罰的程度取決于該種行為所觸犯的規(guī)范的重要性,即取決于該規(guī)范在維系社會與群體上所處的地位位。
三、對越軌研究的二個主要歷史階段
關于幾西方越軌社會學研究的歷史.日前流行兩種一分法。國外(主要是美國)流行的一分法以20世紀60年代為分水嶺.將其劃分為正統(tǒng)階段和新越軌社會學階段。國內(nèi)流行的分法,以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為分水嶺.將其劃分為占典階段和現(xiàn)代階段。將整個西方越軌社會學研究劃分為二個主要歷史階段,即:以迪爾凱姆為代表的開創(chuàng)階段,以默頓為代表的正統(tǒng)越軌社會學階段,以萊默特西考爾和昆內(nèi)等為代表的新越軌社會學階段。也可以說對越軌的理論研究經(jīng)歷了以生物學,心理學為主導到社會學視角越軌理論的轉變。在六十年代以前,對越軌的研究,主要是關于越軌行為的性質和根源,以及有關越軌者的特征;研究的重點放在“社會病理學”以及解決犯罪和少年犯罪、吸毒成癮、賣淫、流浪、不合法的性行為等社會問題上,并且很多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左右越軌理論的發(fā)展。六十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特別是社會學者的加入后,開始轉向研究越軌的社會根源以及越軌的相對性以及越軌的正面作用上,社會學者也開始用社會學的視角從原始的理論中脫離出來去研究越軌。
四、關于越軌的理論視角
由于越軌行為的形式包括了從不向鄰居打招呼到終生職業(yè)犯罪很寬的范圍,而且形式也多重多樣,沒有哪一個單一理論觀點能解釋所有形式的越軌。心理學者強調(diào)心理因素對越軌的影響,而社會學家則強調(diào)社會因素的作用。他們努力解釋為什么越軌行為會發(fā)生,而不是某個特定的人為什么會采取某一特殊的越軌行為。各個學科試圖從自己的學科角度去研究越軌,用自己的專業(yè)方法去實驗和檢驗結論,并對越軌做出自己的解釋。
(一)生物學視角中的越軌
生物學者認為,生物學因素可以解釋越軌,特別是犯罪型越軌。罪犯有多方面的遺傳和生理缺陷。而且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謝爾登(WilliamSheldon,1949)主張,體型可能有與犯罪有關:他將肌肉發(fā)達、筋骨健壯的身體結構稱之為斗士體型,在他研究的罪犯中有這類體型的人占很大的比重。
20世紀60年代后期,科學家發(fā)現(xiàn)許多男性暴力犯罪者多了一個雄性染色體,其性染色體的構造為XYY(史密爾和伯曼,1970)。但是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是這種情況導致了暴力行為,而且多數(shù)暴力犯罪并沒有這種反?;?沙賓和米勒,1970)。在20世紀80年代的醫(yī)藥專家大會上,幾位研究者陳述了他們的觀點,近90%的極端暴力犯罪個人有大腦缺陷(《紐約時報》,1985年9月17日)。最近的一項研究也認為在暴力犯罪和甜點心(特別是過量地使用糖的點心)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但證據(jù)不足。還有人認為攻擊行為,也許還有犯罪,很可能受體內(nèi)男性荷爾蒙激素水平的影響。僅從生物學視角來解釋越軌行為是不科學并且不公平的,它完全忽視了后天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對人的影響,沒有意識到人作為社會人應具備的社會屬性和本質。這種視角在當代逐漸淡出,人們更多的關注起了社會因素對越軌的影響。
(二)心理學視角中的越軌
心理學家提出某些類型的個性常常與越軌行為有關,持這種觀點的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是英國心理學家漢斯·艾森克,他的理論將生物學和心理學視角結合起來。他認為一種特別可能產(chǎn)生越軌的個性類型就是“外向性格”(extrovert)——有這種個性的人善交際,但也好沖動,他們對豐富多彩和刺激有強烈的需要。與其相反的個性是“內(nèi)向性格”(introvert),一種長于自我控制的安靜型性格。艾森克指出,性格外向的人,其行為很可能逾越人們可接受的范圍,因為這些人具有對刺激和冒險的生理需要。他們是否會成為越軌者,主要取決于他們是怎樣被社會化的。
社會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了“習得理論”,即使并沒有真正從事過攻擊行為的人也會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攻擊行為。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學會了怎樣行使暴力(例如,如何打槍),即使他們在實際中并未采取過他們所學到的行為。但現(xiàn)實中不是所有越軌者都經(jīng)歷過學習越軌的過程,也不是所有人在目睹了別人的越軌行為就一定越軌。
(三)社會學視角中的越軌
社會學者更關注的是越軌產(chǎn)生的普遍性的,社會性的,本質性的根源,他們更傾向于從外在的和穩(wěn)定性的因素中去研究越軌。
1.社會失范理論:早期一個特別有影響的關于越軌的社會學理論是由羅伯特·默頓于1938年提出的。默頓的理論建立在迪爾凱姆的古典的失范概念(anomie)基礎上。所謂失范,是指規(guī)范和價值相互沖突或者規(guī)范與價值相對脆弱、闕如的一種社會狀況。默頓指出,當社會的文化與結構之間存在緊張或沖突時,越軌就可能產(chǎn)生。特定文化都提出了作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標,也明確指出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合法手段或社會認可的手段。但是由于屬于某些群體的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沒有機會通過合法的途徑去實現(xiàn)文化上的成功目標。社會結構限制了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
默頓的理論遭到幾個方面的批評。首先,某些越軌行為,例如搶劫,并不能簡單地由這套理論加以解釋。而且,這一理論解釋的僅僅是那些成功機會非常有限的群體中的越軌成員;它無助于解釋社會上有特權的成員中存在的越軌行為。最后,它無助于我們預測當某一特定個人面臨失落時將作何反應。默頓的失范理論對于預防越軌是有積極意義的,它啟示社會要有合理的結構,有合理的制度手段讓社會成員實現(xiàn)目標是預防越軌的行為的有效方式。
2.文化傳遞理論:越軌,像遵從一樣,是從一個人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中習得的。這一觀點得到由克利福特·肖和亨利·麥凱的一項研究的支持,他們的研究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個高犯罪率的地區(qū)進行。肖和麥凱(1929)指出,雖然,這一地區(qū)的民族構成發(fā)生了幾次大的變化,但高犯罪率在這些鄰近地區(qū)持續(xù)了20多年。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指出,新來者向已經(jīng)居住在此的人,主要是通過孩子的游戲群體和青少年團伙學習越軌行為。
社會學家指出,在某些企圖糾正越軌行為的地方實際上卻在傳授越軌行為。在監(jiān)獄,新來的犯人完全暴露在同一監(jiān)獄內(nèi)老慣犯的影響之下。老囚犯常常向年輕的同監(jiān)犯人傳授更多更有效的犯罪方法。在精神治療機構,通過機構的亞文化環(huán)境,越軌行為趨向于相互強化。
沒有一個人只是單一地受到越軌的影響。那些犯罪團伙的成員,在聽老成員教唆他們怎樣偷車的同時,其他人也教導他們說,偷車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是錯誤的。埃德文·薩瑟蘭嘗試提出了一套可能是最系統(tǒng)的理論,薩瑟蘭的差異性聯(lián)合理論(theoryofdifferentialassociation)認為,每個人都受到了遵從和越軌行為的雙重影響。這些影響在個人的思想中展開斗爭,哪個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風,哪個方面就會去引導人們的行為。如果走向越軌的社會化強度超過走向遵從的社會化程度,一個人就會變?yōu)樵杰壵?。薩瑟蘭指出,有幾個不同因素打破平衡偏向越軌:與教唆越軌的人聯(lián)系越密切,與之交往的次數(shù)越多、越頻繁和越持久,且接觸時的年齡越小,當事人變?yōu)樵杰壵叩目赡苄栽酱蟆?/p>
3.文化沖突理論:這個理論強調(diào)這樣一個事實,復雜的社會包含許多的亞文化,每一亞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目標和價值。這些亞文化可能集中于種族、性、生活方式、地理位置或者其他因素為中心而形成。被一個群體視為越軌的行為對另一群體中來說可能是可接受的行為。然而,較為強大的亞文化能有效地將許多弱小的亞文化的價值界定為越軌。這一理論注重強權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影響,重視一種目標價值取向,也是一種力圖探究越軌本質和定義越軌的理論。
4.馬克思文化沖突理論:馬克思主義的沖突理論集中于社會階級的不同權力。根據(jù)馬克思主義沖突理論的觀點,我們社會大多數(shù)刑法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現(xiàn)狀,特別是在不惜損害窮人和無權者的情況下維護權貴的利益。馬克思主義的沖突理論家認為法律體系只是有助于教育、大眾傳媒和宗教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于下層階級越軌,特別是像街頭搶劫和小偷小摸之類的犯罪。結果,我們的注意力,從那些社會損失更大的富人和權貴犯罪上轉移開來,而忽視了最基本的越軌原因:美國社會生活的巨大不平等。
盡管有這樣一些區(qū)別,但是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沖突論者都同樣拒絕我們的法律體系中的兩個通常有效的觀點。他們說,法律不是為了平等地保護社會中的所有成員而制定出來的;而且法律也沒有必要反映全社會的道德思想。
5.標簽理論:一群以標簽理論家而知名的社會學家,吸收利用符號互動論的思想,集中探究了越軌的過程而非越軌的原因。標簽理論家們突出地強調(diào)越軌是相對的這一事實。一個行為及其違反者只有當被他人標簽為越軌時才變成了越軌。
埃德文·雷梅特是最先研究標簽理論的社會學家之一。雷梅特區(qū)分了兩種越軌:初級越軌(primarydeviance),即偶爾卷入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并未對個人的心理形象和社會角色扮演發(fā)生持續(xù)的影響;二級越軌(secondarydeviance),卷入違犯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并被其他人標簽為越軌者而且越軌者本人也這么接受了。在二級越軌中,越軌者必須圍繞越軌者的角色來認知他們的行為和自我觀念。他們可能以某種方式穿戴,使用一種特殊的、只有他們自己人才知道的俚語。他們越清楚地將自己界定為越軌者,他們就越可能被其他人當作越軌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即使那些對他們的名聲一無所知的人,由于他們呈現(xiàn)出來的形象就可能一眼看出他們是越軌者。
標簽理論家們曾將成為一名職業(yè)越軌者的過程分為三個主要步驟。第一步是權威者或關系密切的人對越軌行為的察覺;第二步是對越軌者的標簽;第三步是越軌群體或越軌亞文化為加入該群體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軌行為的社會支持。一旦經(jīng)歷了這三個步驟,他或她就放棄不了越軌的方式,并回到遵從上來。這樣個體就開始了他的越軌生涯(deviantcareer),也即接受了越軌亞文化中的越軌認同與生活方式。這個概念有助于理解越軌行為的階段——不僅包括越軌的步驟,而且包括一個人成為越軌者的程度和認同越軌的程度。
6.社會解組理論:社會解組理論是從社會結構角度來解釋個人越軌或犯罪。其基本觀點是:社會是一個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系統(tǒng),通常情況下,這個系統(tǒng)的各部分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協(xié)調(diào)的。一旦出現(xiàn)某事件改變了某部分功能,其他部分必須重新協(xié)調(diào)來適應這種變化。否則會使各部分彼此脫節(jié),喪失其功能。各部分之間缺乏適應或適應不良就會產(chǎn)生社會解組現(xiàn)象,進而造成個人越軌直至犯罪。一般而言,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會出現(xiàn)社會解組:a.缺乏足夠的社會規(guī)則來引導人們行為;b.各種社會規(guī)則相互矛盾以至于人們無所適從;c.傳統(tǒng)崩潰使社會失去控制力。
該理論認為,在社會發(fā)生巨變或是改革的時候,原有的社會規(guī)則被打破,新的規(guī)范還未建立,社會陷入混亂,在這個理論中,強調(diào)越軌產(chǎn)生的原因是社會規(guī)范的缺失,也就是常說的規(guī)范真空。這個理論強調(diào)去注意越軌產(chǎn)生的背景,強調(diào)有效力的社會規(guī)范對于預防社會越軌的重要性。
以上是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和理論視野對越軌行為進行的分析,在全球化極速的今天,對越軌的研究應該是多學科和多角度的,對越軌的研究也是有意義的,這對預防越軌行為和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