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舒
摘要國際上對納稅人的權利并無一致的規(guī)定,但從立法情況來看,包括基本生活維持權、依法納稅權、接受服務權、知情權、隱私權、禮遇權一般被視為是納稅人的基本和重要的權利,本文主要針對納稅人的隱私權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隱私權現(xiàn)狀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191-01
一、納稅人隱私權利及保護的現(xiàn)狀
隱私權是指在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以及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受到非法侵擾,尋求救濟的權利。由于隱私權保護對象及其內容的特殊性,它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人格。結合法律的規(guī)定,我們認為隱私權主要包括四項權能:一是隱私保密權,二是隱私利用權,三是隱私支配權,四是隱私救濟權。2008年5月1日,我國實施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標志著政府信息公開開始步入“有法可依”的時代。在稅收征收管理過程中,需要掌握納稅人詳細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情況、收入情況、財產狀況等個人信息,以便于正確的處理計算納稅人所納稅額,這些信息屬于納稅人的隱私,應該受到保護。但是,目前我國對納稅人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護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對于納稅人個人隱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由于稅務人員的疏忽很可能獲取錯誤的個人信息,事后又不能做到及時的修正,這樣容易導致錯誤的行政行為,侵害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則也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另外對于采集來的信息又缺乏必要的保密措施,而致使信息被竊取,從而影響納稅人的權益;二是對于個人隱私信息的使用與公開。未經納稅人同意擅自將其信息使用或者公開,這都是對納稅人的權益侵害;三是對于納稅人權利保護問題還存在著缺少法律保護的問題,一旦納稅人的信息被竊取或者非法使用,又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該如何處置和應該受到什么樣的賠償。雖然在很多法律中如《民法通則》中提及了隱私權,但是也僅歸屬于名譽權,不周密,也不能夠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
二、納稅人隱私權利與稅收征管的沖突
稅收征管的實施必須以相關的經濟事實及其收益的存在等證據的查明作為前提。稅務機關在執(zhí)行公務過程中必然要在不同程度上侵入納稅人的私人生活領域中,這必然與強調保有個人生活權利空間的隱私權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沖突。稅收征管目的在于保證國家財政權利的實現(xiàn),而隱私權則是保證個人對其個人信息予以自決或控制的憲法性權利,這樣必然會造成二者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首先表現(xiàn)在:
(一)稅收征收權與隱私權的內在沖突
在稅收征管的過程中,稅務人員為了正確做出納稅金額,就必須要對納稅人的個人信息進行了解,包括收入及來源等等,但是這些恰巧是納稅人的隱私權,這樣便形成了一種內在的沖突,無法避免。
(二)稅收檢查權與隱私權的沖突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54條的規(guī)定,稅務機關有權對納稅主體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稅款義務的情況進行檢驗和核查。稅收檢查的目的在于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和方式的檢查,確定納稅人所承擔的納稅義務是否與其生產經營狀況相一致、是否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為此,《稅收征管法》中明因此,稅收檢查的實施,勢必觸及一定人群的私人空間,不僅對被檢查人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私人生活造成一定的干預和介入,與被檢查人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第三人同樣可能納入其檢查的范圍,其經營活動與場所同樣面臨被侵入的危險,納稅人視為隱私的生活空間受危及的程度即相應增加。加上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不僅使傳統(tǒng)的檢查措施可以借助于更有效的技術手段來完成,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發(fā)展也為稅務機關提供了新的檢查方式,而這也加劇了稅收檢查對隱私權侵害的可能性
三、對納稅人隱私權利保護的完善
實際工作中,稅務機關無論是在納稅人個人隱私信息的收集與保管、使用與公開,還是在個人隱私信息侵權救濟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納稅人隱私權被侵犯問題。雖然,我國近幾年來對于納稅人的隱私權的保護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更新,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好納稅人的權益。針對目前納稅人權利保護方面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一)構建完備的法律制度
“法”是保護納稅人權利的最基本也是最權威的工具。只有把納稅人的權利用法的形式規(guī)定下來,納稅人的權利才有可能落到實處。因此,我國應在各有關法律中追加或完善納稅人的權利。①首先應該在憲法中明文規(guī)定,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只要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對納稅人隱私權的保護,這就為其他的法律制定提供了依據,二是應修改各種稅法以充分體現(xiàn)稅收法制的公平、合理和合法性,為納稅人公平納稅提供公平的法律依據。三是應繼續(xù)修訂稅收征管法規(guī),使稅收征管法更能體現(xiàn)和明確納稅人的權利。四是應制訂政府特別是稅務機關的服務規(guī)范,將保障納稅人權利的措施蘊含于政府和稅務機關的服務規(guī)范中,以此來制約對納稅人權利的無意識侵犯。
(二)加強政府對納稅人的保護
政府對納稅人權利的保護是最有作為的。政府本身又是法律的執(zhí)行機關,他是最有力度的執(zhí)法者,稅務機關作為政府的直接職能征稅機關,政府對其稅收執(zhí)法行為應嚴格約束。政府對違規(guī)行政應加大處罰。政府對困難納稅人應酌情稅收減免。政府對破產納稅人可給予一定的“稅收返還”。政府對用稅應精打細算。政府對稅金用途和效用要實行公示制度,還納稅人知情權。政府用稅應依法接受納稅人的監(jiān)管。
(三)納稅人自我維權意識的提高
納稅人自我維權意識的提高是納稅人權利得以保障的重要一環(huán)。你有權利你把它放棄了,這項權利對你就沒有實在的意義。你有權利有人侵犯了,你自己不去維護,誰給你維護呢?因此,納稅人應自覺提高稅收維權意識,熟悉稅收法律,熟知自己的權利。一旦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要敢于和侵犯你的稅收權利的稅務機關對簿公堂。法院應秉公辦案,不應偏袒代表政府的稅務機關一方。社會新聞媒體要像宣傳消費者維權一樣來宣傳納稅人的維權,造就納稅人維權的良好態(tài)勢和社會氛圍。對弱勢納稅群體的維權要給予法律援助??傊?納稅人的隱私權的保護應該受到重視,并且要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制定周密的保護措施,不斷的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