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命漂泊的真實流露,宗教精神的傳奇消解

2009-06-17 06:48:20舒增付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消解許地山小說

關鍵詞:許地山 小說 漂泊意識 消解

摘 要:許地山的小說以對異域傳奇色彩的描繪和宗教精神的渲染,在五四時期獨樹一幟。作為一個五四時期有著豐富情感經(jīng)歷、熱心于社會改革的知識者來說,自小顛沛流離的生活、長大后為謀生的奔波、情感在熱切時的遽然放逐,都讓作家產生強烈的漂泊意識。在宗教精神的溫情關懷下,所有的悲感又被消解淡化。

在20世紀20年代繁星閃爍的青年作家中,許地山是具有特異光彩的一個。因為特別,人們往往喜歡從異域和宗教色彩兩方面來解讀許地山。而作為一個在五四時期有著豐富的情感經(jīng)歷、熱心于社會改革的知識者來說,自小的顛沛流離的生活、長大后為謀生而在外的奔波、情感在熱切時的遽然放逐……所有這一切,都讓作家情感和創(chuàng)作產生很大的漂泊感。在五四時期,由于中西文化的激烈撞擊,國家的分分合合,前途命運的渺茫,自身的渺小卑微,在大變動、大變遷面前的舉手無措,讓漂泊意識在此時期不是個別和單純的現(xiàn)象,不是個別作家的心靈顛簸,而是一大批在社會動蕩中失去方向的作家們共同的心靈歷程。

在“五四”時期,綿延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既加快了中國向現(xiàn)代文明轉換的步伐,也讓經(jīng)歷了文化震蕩、裂變后的一部分知識分子,產生新的困惑和不解。他們敏銳地感受到原有的思想觀念、價值標準已無法對新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加以認定、評點。文化的無依附感,促使他們去尋求新的價值取向和人生意義體系。但身處極度動蕩、變化的時代,他們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找到新的人生支點,更無法寄托自己掙扎的靈魂,四處飄零。“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生存困惑,反映出當時知識分子在沖決與回歸、劇變與僵固、激蕩與穩(wěn)定、躁亂與安寧、創(chuàng)新與懷舊等兩極之間的搖擺與彷徨。當時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表達了這種生命的體驗,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也由此出現(xiàn)一系列反映漂泊者形象的作品。表現(xiàn)十分明顯的有:蔣光慈的《少年漂泊者》、艾蕪的《南行記》、成仿吾的《流浪人的新年》等;而另外還有一類則表現(xiàn)為精神的漂泊,如魯迅的《故鄉(xiāng)》、郁達夫的《沉淪》、錢鐘書的《圍城》、柔石的《二月》、許地山的《商人婦》等。他們對于現(xiàn)實人生的切實感受往往比前述的作品更為深刻和發(fā)人深省。魯迅、郁達夫、許地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故鄉(xiāng)》的漂泊主題,幾十年來讓游子們嘆喟感傷;《沉淪》中弱國子民的凄絕呼喊,更是驚心動魄。而許地山,用自己特別的理解和表達來解讀漂泊的感傷,讀來別有一番情致和意趣,作品在文壇也別具一格。

一、漂泊的產生

許地山出生在臺灣省臺南府,因甲午戰(zhàn)敗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他父親激于民族大義率部奮力抵抗,不敵而敗,一家人在部屬的幫助下回歸大陸。許地山當時雖然年幼,對這國難家仇卻刻骨銘心?;貧w大陸后,因為父親的職務不斷變動,一家人又常在福建、廣東兩省不停地遷徙。變幻的國內時局、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家仇國恨的記憶,這讓早慧的許地山過早地感受到漂泊的艱辛,也讓他表現(xiàn)出了同齡人難有的沉穩(wěn)和成熟。

在1913年,由于父親賦閑,家境拮據(jù),許地山不得不遠去緬甸仰光中學任教。在仰光三年,遠離了故土和親人,獨自只好以研習梵文打發(fā)寂寞的時光。 1917年入燕京大學,1920年又入燕大宗教學院。1923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印度哲學和宗教比較學,1924年得文學碩士學位。是年離美赴英,進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印度宗教、哲學以及人類學,1926年獲牛津的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回國。1927年至1930年在燕大任教,1933年再赴印度研究宗教,一年后回國仍任教于燕京大學。由上可以看出許地山在成年后不斷變動、居無定所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此外,他一生中遭遇過許多創(chuàng)傷性事件,從民族的命運、家國的變遷到自己個人的坎坷與辛酸,可謂嘗盡了生活的悲苦:在他二十八歲那年,自燕京大學回福建漳州接夫人林月森母女去北京,林月森途中病重而客死上海。種種經(jīng)歷中,父親和妻子的死亡造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強烈震撼,情感的無所皈依讓許地山深感人生的悲哀與無奈。因此,他在《空山靈雨》的扉頁發(fā)出強烈的慨嘆:“生本不樂!”他的感慨與嘆唱、沉思和眼淚,大都與此相關。他對愛妻林月森之死尤其不能釋懷,愛情的甜蜜轉眼之間化為前塵往事,他只能在影只形單中苦苦地追憶。正因為這樣,他對生命脆弱、有限性的體驗,對于情感飄離的苦痛,才會如此的深刻。

二、漂泊意識在作品中的顯與隱

審視許地山的全部小說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在《綴網(wǎng)勞蛛》和《危巢墜簡》兩個集子當中,共計26篇作品。從這些作品里,我們可以看到許地山文學思想的發(fā)展軌跡,結合許地山的人生歷程來審視這些作品,會發(fā)現(xiàn)漂泊意識或顯或隱地存在于他的多數(shù)小說中。

1.小說以寫死亡、悲哀來表現(xiàn)漂泊?!逗=堑坠滦恰分械囊粚Ψ蚱薷星楹V深,妻子患病去世后,丈夫也在懷念妻子的感傷中撒手人寰,傳達了“喪妻的悲哀是極神圣的悲哀”?!睹B》中,嘉陵雖然與敏明快樂攜手入水,其實他并不知道敏明的心意已經(jīng)改變了,所以敏明與嘉陵的愛情悲劇,不單是對不順利的愛情抗爭的結果,更可看做因佛教的誤導而使兩人情感隔膜的悲劇?!惰F魚的鰓》里,雷先生滿懷一腔報國志,但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并不給予支持,最終在擁擠的逃難船上,為救撈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跳入海中,死于非命。小說寫出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學無致用、報國無門的悲慘處境,這是舊中國知識分子無所歸依的人生悲哀??v觀許地山的小說創(chuàng)作,總共才26篇,而以悲劇性為主的作品達18篇?!吧钡耐纯嗯c“死”的悲哀成為許地山小說中表現(xiàn)人生悲苦的基本場面。如此多悲劇性的書寫,很難讓人相信不是他心靈感受的具體表現(xiàn),心靈的苦痛當然更離不開他情感的漂泊和體驗。

2.對亂世的截取是許地山構建其小說漂泊意識的一個主要取向。許地山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滿目瘡痍的社會為背景,選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斷,對人物的生存悲苦境況做客觀、冷靜的敘寫?!惰F魚底鰓》開篇首先介紹的是華南某城市的動蕩與混亂,而最終在雷先生死的渲染到達高潮?!杜畠盒摹烽_篇就寫道:“武昌豎起革命的旗幟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在廣州城里的駐防旗人個個都心驚膽戰(zhàn),因為殺滿洲人的謠言到處可以聽得見?!摈胫壕褪窃谶@樣多災多難的社會中,開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

3.對不健全、不和諧家庭畫面的剪切是許地山構建其小說漂泊意識的另一主要空間,并通過家庭成員的言行來維系情節(jié)和組織景象。《商人婦》中善良的惜官被丈夫拋棄后又被賣掉作妾,之后又不得不出逃,在漂泊中不再擁有個安穩(wěn)的家;《黃昏后》中只有承歡姊妹和其父親維持著一個并不完整的家,父親整日在感傷中度日;而《綴網(wǎng)勞蛛》《春桃》《東野先生》等作品中所描寫的家庭也都是不完整,甚至是灰色、畸形的,從而在家庭環(huán)境的描寫上就奠定了寫作的基調,渲染出一種感傷情調。

4.對女性悲哀的愛情與凄苦的婚姻的描述往往是許地山構思其小說漂泊意識的中心話題?!睹B》中敏明在情感誤解中投湖自盡,《換巢鸞鳳》中和鸞被迫私奔,《商人婦》《枯楊生花》中女主人公歷經(jīng)艱難險阻尋找丈夫、兒子,過著漂泊孤苦的生活。還有《春桃》中春桃謀生的艱辛,《玉官》中玉官的多難等。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會有漂泊不定的情節(jié),而心頭都籠罩著一層濃郁的憂傷。往往十分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那種漂泊無依,讓作品顯現(xiàn)出濃郁的悲劇色彩。

三、漂泊之消解:宗教精神的傳奇抒寫

在許地山看來,人生在世,由于世事紛擾、人心叵測,個體的正常行為往往受到變幻無常的阻撓、打擊。正當?shù)脑竿c需求往往不被人理解、接受,甚至有時陷入兩難的選擇。“事事都是痛苦”,生活給人造成的憂慮與悲涼成為世人不可逃脫的命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表達了漂泊孤苦的人生情愫,同時也往往表現(xiàn)出作者的宗教感化的傾向,試圖以宗教的感悟來消解塵世的苦難與困惑。

《綴網(wǎng)勞蛛》《商人婦》都是表現(xiàn)婦女的苦難遭遇以及她們最終求助于宗教信仰,以苦為樂的心理。實際上,這也是用佛家的“多苦觀”來考察人生和人性的問題?!毒Y網(wǎng)勞蛛》的主人公尚潔一生忍辱負重,她的言行寄寓著一種人生觀,即認為人的命運就如同殘破的蛛網(wǎng),人生意義在于不斷地補織這張網(wǎng)。這其中透視著一種達觀,人在命運面前還需要努力,“不曉得那網(wǎng)什么時候破和怎樣破法”,人“只能聽其自然而已”,但這其中也透出了作者的企圖:采取佛教文化中認同苦難、忍受苦難的態(tài)度,再以基督教中的寬恕罪孽、廣愛博愛的精神來化解,而其中又不乏道家“無為”思想文化的闡揚。如《枯楊生花》,七十歲孤苦無依的老嫗居然會在意外的機緣中重逢青年時代的情人,竟然枯楊開了花。這種傳奇的佛教因果和浪漫的幻想,更使得作品蒙上十分濃厚的宗教色彩。

許地山重智慧,這種智慧不是純粹的理性認知,而是帶有體悟色彩的確認和分辨。他能“把基督教的愛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與古舊情緒,糅合在一起,毫不牽強地融成一片”。各種宗教的“雜糅”是許地山小說與宗教發(fā)生關聯(lián)的總體趨向?!半s糅”意味著作者盡管對數(shù)種宗教頗有研究,卻并沒有固執(zhí)于某一種宗教,而是憑著心性和情致將各類宗教融會貫通,并“不自覺”地帶入文學寫作中。正如王富仁所說:“許地山要尋求的是生存對自我的意義,‘五四時期的多數(shù)知識分子,或追求的是一種歷史的目標,或追求的是一種現(xiàn)實的目標,許地山追求的則是一種精神的目標?!雹偎?,許地山的宗教思考與傳統(tǒng)的儒家、道家、道教和西方的基督教的人生觀都有所不同。許地山在宗教與文學間更愿意將文學視為安頓自己靈魂之所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單一的宗教說教,他從藝術審美的視角透視宗教,將宗教的色素經(jīng)過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審美意識的過濾凈化,在糅合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雙重因素的過程中,形成了小說的特色。一方面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大量的宗教情結和神奇浪漫的情調;另一方面又始終投以冷峻、深沉的現(xiàn)實主義的目光。這在更為深廣的層面顯現(xiàn)出宗教文化的溫情關懷與精神慰藉。

以濃郁的南國風光,獨特的異域情調為背景,在浪漫迷人的氛圍中,彌漫著人生的悲涼之霧。而堅忍、執(zhí)著、達觀,是許地山筆下漂泊者的形象,他們有追求,雖然還不明確知道目標是什么,有抗拒現(xiàn)實的想法并有抗拒現(xiàn)實的切實的行動,雖然像一片隨風飄落的樹葉,不能決定自己飄落在哪里和如何落地,但都在困難面前顯示那份堅忍與順應。宗教精神以它獨特的方式綻放著奇異的芳香,是許地山獨樹一幟的秘訣寶典。

四、結語

由于自身經(jīng)歷和特殊性格,許地山在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塑造了一批歷經(jīng)人世滄桑、帶有濃厚宗教氣息的漂泊者形象,他們往往有“避”與“順”的共性。他關注他們內心的悲哀與困惑,靈魂的掙扎與順應,追求著不被世人所理解的人生哲學。許地山塑造他們,同時又不斷地超越他們。在時代動蕩、現(xiàn)代文明變遷中所帶來的漂泊感,已深人們的靈魂,并與人們的生命意識水乳交融。許地山在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把流浪和漂泊當做一個嚴肅的人生命題來闡釋,并試圖在自己的人生體驗與理解中來找尋解脫之路。其作品中的漂泊者或始終處于追尋的狀態(tài),或以宗教來消解,絕不是消極的避世、厭世,他在作品中流露出漂泊感,往往能給人以思考、以追尋,在一個沉悶的境地里,試圖讓宗教之愛在潛移默化中慰藉孤獨的尋路者。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舒增付(1975-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

① 王富仁.益喬兄〈許地山傳〉序.見宋益喬.許地山傳.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 劉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心理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許地山.許地山文集(上、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3] 宋益喬.追求終極的靈魂——許地山傳[M].北京:海峽文藝出版社,1989.

[4] 張悅帥.人生·情感·寓言——論許地山的文學創(chuàng)作[D].內蒙古師大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5] 王芹.宗教精神與世俗的觀照[D].華中師范大學07年碩士學位論文.

猜你喜歡
消解許地山小說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許地山較真
許地山較真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試論索緒爾語言思維觀中客觀世界的消解
試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科教導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54:20
儋州市| 浮梁县| 名山县| 包头市| 安乡县| 上杭县| 明星| 东阳市| 吉木萨尔县| 闸北区| 红桥区| 洛阳市| 白沙| 富川| 丰台区| 潢川县| 亚东县| 滦南县| 稷山县| 宁武县| 二连浩特市| 剑河县| 曲松县| 仪陇县| 田东县| 东明县| 兰坪| 利川市| 黑山县| 石阡县| 吉水县| 中阳县| 从江县| 宜川县| 灵宝市| 饶阳县| 金门县| 万盛区| 色达县| 林周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