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宋玉 隱語 楚文化 辭賦
摘 要:宋玉辭賦創(chuàng)作首先深受楚文化的熏染:神話傳說使宋玉辭賦具有無窮的想象力、浪漫氣息和神異特色,楚文化中的感傷特色使宋玉辭賦具有凄婉的藝術氣質,輕靈超俗的審美情趣使宋玉作品在艷麗中透著拔俗的靈氣。其次又在繼承屈原楚辭體創(chuàng)作成就的基礎上,廣泛借鑒了春秋戰(zhàn)國諧隱藝術、荀子謎語般的小賦特點,汲取諸子文學和史傳文學的鋪敘手法,從而實現(xiàn)了騷辭向賦體的轉變。
生活在戰(zhàn)國后期的屈原與宋玉以其高超的創(chuàng)作藝術和不朽的傳世之作,奠定了他們各自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然而,因為與屈原生活在同一時代,宋玉更多是做了屈原的陪襯,有時為了顯示、突出屈原,他甚至被人們放在屈原的對立面而受到指責。
然而從文學發(fā)展史的角度,我們不能否認宋玉是繼屈原之后最有成就的楚辭創(chuàng)作者,也是第一個卓有成就的賦體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宋玉基于自己獨到的才情、超凡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借鑒屈原的文學成就,深受楚文化的熏染,“出入戰(zhàn)國諸子”①,汲取歷史散文的菁華,創(chuàng)造出《九辯》、《高唐賦》、《神女賦》、《風賦》、《對楚王問》等辭賦代表作品,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代文杰。他的賦作實現(xiàn)了騷辭向散體賦的轉變,直接開啟了漢代散體大賦。正因他杰出的文學成就,才博得了與屈原并稱的美譽。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他的辭賦創(chuàng)作也有其深厚的文化淵源。
一、南楚文化對宋玉辭賦創(chuàng)作的影響
縹緲空靈的巫風巫歌,不免會讓詩人產(chǎn)生神奇的想象;內質獨特的南楚文化,陶鑄了大異于中原文人的詩意情懷;流行于民間的古樂古歌,直接影響了詩人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些都對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
1.神話傳說使宋玉辭賦具有無窮的想象力、浪漫氣息和神異特色。楚民族是一個信鬼好巫的民族,有著崇鬼敬神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遠古的神話傳說得以在這塊文化土壤中生存、繁衍,今天流傳的《山海經(jīng)》的創(chuàng)作也與巴楚文化有關。這些古老的神話傳說不僅影響著屈原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影響著宋玉辭賦的創(chuàng)作。宋玉騷辭的代表作品之一《招魂》為了證明楚國才是人間的天堂和極樂世界②,極力向世人展示神話傳說中的恐怖世界、邪惡的怪物、兇神惡煞。這些傳說中的神怪和神話地理大多見于《山海經(jīng)》,也是當時的楚國人所熟悉的,這種神巫招魂儀式和招魂詞在作品中的巧妙運用,使人對未知的世界充滿恐懼,從而對人間世界無限留戀,對生命無比珍視。從而也使得這篇作品想象豐富、撼人心魄。
《高唐》、《神女》可視為兩篇姊妹賦,同為宋玉賦的代表作品?!陡咛瀑x》說:“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蓖跻蛐抑?。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薄渡衽x》則主要是對想象中的巫山神女作濃筆鋪寫,并借以傳達出作者縹緲的情思。巫山神女相傳為北方人文史祖炎帝的女兒,姚姬故事最早在黃河流域流傳,由于炎帝部族被黃帝族擊敗而遠走南方,進入巴楚之地,所以她的神話傳說也就被帶到了長江地區(qū),后來就變成了巫山之神女。姚姬雖然地位尊崇,但她所在的部族因戰(zhàn)敗而分崩離析,其余部被迫南遷,再加凄涼的個人遭遇,使這位美麗的神女更加神秘而獨特。作者以巴楚地區(qū)盛傳的神女故事為背景,將遠在巫山的神女移居到云夢中的高唐,以山川之麗映襯神女之艷,以失意之筆書寫神女之悲,使作品既充滿了浪漫之氣息,又具有凄艷的藝術魅力。
2.楚文化中的感傷特色使宋玉辭賦具有凄婉的藝術氣質。也許是因為云繞霧罩,使南楚文人多了些許妙想,也多了些脆弱的情感;也許是長期生活在巫風文化背景之中,南楚文人又對生死之界、生死之憂過分地關注和思考??傊?,相對北方中原文人來說,楚文化中的感傷特色較為突出。
屈原與宋玉的騷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作品中反復唱響催人淚下的調子,始終跳動著凄轉哀傷旋律,這種情調通過參差的句式和“兮”字表達出來,更是一唱三嘆、往復不絕。屈原的《九歌》是一首人與神、神與神之間的戀歌,但其實質卻在于以這種美麗的戀情,傳達出人生際遇的無常,反復吟唱著一種深重的失落感和無法排遣的憂傷與惆悵。宋玉把屈原的這種悲情繼承下來,并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九辯》開篇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起筆,極寫秋意之涼、秋景之悲,從而襯托出失意之人內心的孤獨、凄涼情緒,書寫一個胸懷壯志的士人老而無成的失落情懷,整篇詩作都籠罩在秋的凄涼和衰的悲哀之中。我們從詩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詩人一個人的悲哀與不幸,也是那個時代的寫照,聽到的是整個楚人沉重而悲哀的浩嘆?!墩谢辍方Y尾處“皋蘭被徑兮路斯?jié)u,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悲唱,與前面所寫楚王出獵時的轟轟烈烈的盛大場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今的云夢一片荒涼,昔日楚王驅車馳過、打馬走過的道路已被雜草掩蓋;時過景遷,物是人非,楚國大好的河山都像這云夢大澤一樣將不為楚人所有。
宋玉把這種凄轉哀傷旋律也運用到其散體賦的創(chuàng)作之中,使其賦作表現(xiàn)出與漢賦不同的抒情特色。處于末世的宋玉,面對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重重社會矛盾,觸目所見是險惡的時局。個人的不幸和一生的坎坷,更增加其內心的悲涼。于是他把筆觸深入到前人尚未開拓的新領域:女性世界。在對女性世界的描述與歌詠中,我們可以看到宋玉的審美情趣、靈魂深處的痛苦和對安寧的溫馨生活的向往。在潛意識中要求在女性的柔情與愛戀中尋找創(chuàng)傷心靈的寄托點,這是宋玉女性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而突出的內涵。在他的作品里,所出現(xiàn)的美麗女子無不是對他表現(xiàn)出親昵與愛慕,這種溫馨與愛是作者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所得不到的,是作者飽經(jīng)風霜的心靈世界所要尋找的世外桃源。其《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諷賦》等作品都表現(xiàn)出這種情懷。作品中的艷遇與現(xiàn)實中的宋玉屢受打擊、排斥形成了鮮明對比,由此得到暫時的平衡。然而,作品中的一切只是虛幻,神女飄然而逝,留下的只是依依的戀情和無盡的相思,恍惚之中醒來,原是南柯一夢。當作者從誘人的仙境中跌落到現(xiàn)實的深淵之時,往往“徊腸傷氣,顛倒失據(jù)”③,滿心的委屈與悲苦無人傾訴,凄慘感傷之余,不禁悵然涕零。這與屈原通過役使眾神、萬物來尋求心理上的平衡大不相同,從此也能看到二人境界的差異。
3.輕靈超俗的審美情趣使宋玉作品在艷麗中透著拔俗的靈氣。楚文化傾向追求一種華麗、纖巧之美,無論是楚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音樂、舞蹈和繪畫藝術都透出一個“麗”字。但這個“麗”不是壯麗,而是帶著靈動之氣的脫俗的“秀麗”、“艷麗”。從今天出土文物可見,楚地出土的各種器物和絲織品,不僅制作精細,而且往往繪有艷麗華美、奇幻飛動的圖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個國家,只有楚地創(chuàng)造的鳳是昂首展翅欲飛的,是最充滿神采的;楚地的帛畫中的龍、鳳、鳥、獸、人、魚或亭亭玉立,或高冠長佩,皆是衣袖窈窈,體態(tài)輕盈,展示出楚人尚瘦秀之美、超俗之美。
最能展示楚人這種審美特征的是宋玉對美人的描述。在宋玉賦中,無論是使“毛嬙掩袂”、“西施掩面”的高唐神女,還是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的楚巷佳麗,抑或是光彩照人、體美容冶的采桑女子,都給人以美好的感受。這些女性都是完美的象征:體態(tài)美、衣著美、儀態(tài)美、心靈美、人格美,超凡而脫俗?!兜峭阶雍蒙x》中的“東家之子”是“天下之佳人,……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這段描述中,讓我們看到了楚文化中,人們對感情追求,不僅是男性,就是女性也少了些中原文化氛圍中禮儀道德的規(guī)范,而多了些開放與曠達;東家女子之美不是《詩經(jīng)》中所贊美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④的富態(tài)、高大之美,而是“腰如束素”的纖細之美。東家之子的美出于自然,出于真性,不加雕飾也不可雕飾,超塵而拔俗,與《詩經(jīng)》中“洵美且都”、“德音不忘”⑤的孟姜之賢雅、穩(wěn)重之美大相異趣。
二、戰(zhàn)國時代風尚
與說隱藝術對宋玉創(chuàng)作的影響
如果說屈原以其藝術天才創(chuàng)造了《離騷》、《九章》、《天問》等作品,開創(chuàng)了楚辭體文學樣式,而宋玉則是在繼承屈原楚辭體創(chuàng)作成就的基礎上,廣泛借鑒了春秋戰(zhàn)國諧隱藝術、荀子謎語般的小賦特點,汲取諸子文學和史傳文學的鋪敘手法,從而改變了屈原楚辭體風格,并創(chuàng)造了此前尚未形成一種獨立文體的賦體文學,從而奠定了宋玉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戰(zhàn)國的時代風尚和諸子文學對宋玉創(chuàng)作的影響遠遠超過對屈原的影響。
1.戰(zhàn)國的時代風尚與語言特點對宋玉辭賦創(chuàng)作的影響。戰(zhàn)國時代既是一個各種思想交融、碰撞的時代,又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這種時代特征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道德觀念,也影響著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從史傳文學角度來看,《左傳》中溫文爾雅、剛柔相濟的行人辭令被《戰(zhàn)國策》中縱橫飛揚的說辭所取代;從諸子文學來看,《老子》、《論語》中短小精悍的哲理格言變成了《莊子》、《孟子》的天馬行空式的想象和江河直下式的論辯語言;從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來說,《詩經(jīng)》質樸的風格轉變成為《楚辭》極富浪漫特征的創(chuàng)作手法。所以說,整個戰(zhàn)國時代的語言風格都具有一種恢宏的氣勢,都體現(xiàn)出鋪排特點。
對事物和外在環(huán)境作細致地描寫、刻畫,以至于用夸張的手法盡情的渲染和反復的鋪排,這是人們企想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客觀世界的變化,探討具體事物的內在特征。早在甲骨卜辭、《詩經(jīng)》、《尚書》中就有體現(xiàn)。戰(zhàn)國諸子文學和歷史散文大大發(fā)展了這一藝術特色,特別是戰(zhàn)國縱橫家們的游說辭使這一手法達到了空前的頂峰。
宋玉騷體賦繼承了屈原作品的基本句式,但又有所創(chuàng)新,最大的特點是在詩體中滲入了散體句式,使楚辭體開始向散體辭賦發(fā)展,其《九辯》第一段悲秋的描寫,句式充滿變化,頓挫抑揚,情感起伏跌宕,充分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凄涼之感與孤獨、失意情懷?!墩谢辍烽_頭,插入一小段對話,采用的全是散體形式: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巫陽對曰:“掌夢,上帝其難從。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謝,不能復用?!蔽钻柲讼抡性弧?/p>
這簡直就是散文句式,宋玉將它們放在開頭,用以交待招魂儀式的背景、目的和被招者的身份。這種散體化句式在楚辭作品中的運用,是宋玉的一大發(fā)明,也是對屈原創(chuàng)作方法的一種變化。
在辭賦創(chuàng)作中,大量采用鋪排手法,如《招魂》中對東、南、西、北、天、地的依次鋪排,接下來又從居室、美人、飲食、樂舞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描寫,可謂是“極聲貌以窮文”,與后代漢大賦的創(chuàng)作風格極為類似,可以稱之為一篇《招魂賦》。這種手法在其賦作中更為常見,如其《高唐賦》、《神女賦》、《風賦》、《對楚王問》、《登徒子好色賦》和《釣賦》等都表現(xiàn)出這種鋪張?zhí)厣?/p>
2.將隱語藝術運用于賦體創(chuàng)作。至戰(zhàn)國時代,由于社會的變遷,士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春秋那種在禮儀面紗掩蓋下的雍容典雅、揖讓謙恭的風尚被人們無情地拋開,人們所崇尚的是智慧、謀略與言談,于是縱橫游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以高妙的游說技巧,憑借對時局的分析,制造聳聽的危言,以達到獲取功名富貴的目的。與縱橫說客并存的另一類人,則從維護君國利益出發(fā),以微言相感,巧諫君王,出現(xiàn)了一批“說隱者”。所謂說隱,就是通過對某一事物和現(xiàn)象的陳說或夸張,以暗喻自己的觀點,使對方像猜謎一樣來猜測說隱者所陳述的現(xiàn)象與事物。既要使聽者能悟出道理,又不至于索然無味。所以要求說隱者具有極高超的表達技巧?!秶Z·晉語九》載,梗陽有人獄訟不勝,便賄賂魏獻子以求其暗中相助,獻子見財心喜,想答應他,閻沒、叔寬二人以隱語諫魏獻子?!妒酚洝せ袀鳌份d齊人淳于髡善隱,“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p>
楚人素有喜隱的傳統(tǒng),《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篇》說,楚莊王初立,聲稱任何人不得進諫,違者殺無赦。而成公賈看見君王不理朝政,害怕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但又不敢直諫,所以就借自然之物——鳥來設隱,以鳥之不飛,不鳴,不動,來隱莊王居君之位而不履君王之職,不務朝政。而莊王也是一個隱者高手,明白成公賈想要說什么,并借“鳥雖無飛,飛則沖天;雖無鳴,鳴則驚人”表達自己的志向。
《列女傳》有楚處莊姪以大魚失水諫襄王應以國為本⑥。
這種隱語在荀子手里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他把隱語的方式與技巧應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寫作《賦篇》,包括《禮》、《知》、《云》、《蠶》、《箴》等五篇小賦。
隱語及荀子賦是對《詩經(jīng)》以來賦的手法繼承與發(fā)展的結果,同時又與賦詩言志、升高而賦有著聯(lián)系。生活在荀子同時而稍晚的宋玉,同樣受這種說隱的影響,以侍臣的身份仕于襄王,因不能采用直諫的方式,于是也運用了類似于說隱的方法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從而達到“譎諫”的目的。但說隱藝術到了宋玉手中就大大不同了,他吸取了說隱的特點,又采縱橫說客語言之長,融以南方輕靈細膩的風格,使之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它奠定了賦體的基本體式,也具備后天賦體文學的特質,開漢賦之先河。
《風賦》是宋玉賦作的代表,也是其實現(xiàn)微言諷諫的經(jīng)典作品。文章從寫風入手,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夸張的手法對風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并別出心裁地把風分為大王的雄風與小人之雌風。寫雄風:起于青蘋之末,沖蕩于溪谷之中,“緣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沖出山谷,進入平原大地,飄搖高舉,凌礫萬物,但又不乏燦爛之彩和清涼之氣,裹著百花之芬芳,挾帶脂粉之濃香,進深宮,入洞房。此風吹在人的身上,直使人清醒神經(jīng),消解百病,舒泰無比;寫雌風:與雄風異道而行,帶著難聽的噪音,徘徊于窮巷之中,揚著骯臟的塵土,攪動腐臭的垃圾,不走正道,專行邪途。經(jīng)過此風一吹,心中凄慘恐慌,百病咸生,其狀慘不忍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作者以兩相對比,巧妙地表現(xiàn)了當時上層社會的貴族與下層社會的平民百姓懸殊的地位差別和生活境遇,從而也寄托了作者對個人不幸人生遭遇的不滿。
總之,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深受著楚文化的影響,與楚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現(xiàn)時也借鑒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他文學的語言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實現(xiàn)了騷體向賦體的轉變。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作者簡介:魏玉龍,許昌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藝術教育系講師。
① 章學誠:《文史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
② 金榮權:《宋玉辭賦箋評》,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屈宋論考》,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③ 《神女賦》。
④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
⑤ 《詩經(jīng)·鄭風·有女同車》。
⑥ 《列女傳·楚處莊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