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軍
中國30年的高速發(fā)展,積累了大量財富。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后,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才增1.2倍。在中國,超過76%的資產是政府擁有的,民間只有不到25%的資產。
中國古話說:國者,民之 利也。也就是說,我們成立一個國家,通過交出一部分稅收由政府進行管理,目的是為了保障民眾權利和利益的更好實現(xiàn)。但是在財稅制度等方面,我們迄今還是強調“國重民輕”,偏信“大河有水小河滿”。
為什么國家富有了,民眾卻依然生活多艱?首先是因為國民稅負總體偏重。去年《福布斯》發(fā)布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shù)排行榜”中,中國排名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前年則是全球第二。這個排行榜未必客觀,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稅負較重的問題。稅負偏重意味著,一部分“小河”的水可能被“大河”舀走了。
其次是價值取向與制度安排。眼下,經濟增長的好處更多分配給了政府和國企,所以我們看到屬于各級黨政機關的豪華樓堂館比比皆是,公務員工資、福利的增速超過了一般市民的收入增長,而壟斷國企的福利待遇更是高得令人乍舌。這樣的制度安排,自然會影響公共財政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投入,不利于改善民眾的生活。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還存在與民爭利的現(xiàn)象。比如,近年來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非常火熱,但許多普通家庭根本買不起住房。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賣地財政”,人為地使地價越來越高,從而讓高房價雪上加霜。
事實上,百姓收入和公共福利滯后已影響到經濟,消費不振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瓶頸。據(jù)世界銀行統(tǒng)計:中國消費率長期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2個百分點。這導致中國經濟停滯在靠廉價出口外銷上,遲遲喚不起國內強大的購買力,無法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政府過度占有社會財富是個危險信號,我們不能迷信“只有國有經濟強大,國家才能富強”的教條?!笆澜缟蠜]有哪個富有國家還維系大規(guī)模的國有經濟,也沒有哪個國家真正靠國有制富起來”。我們應當遵照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要求,抓緊解決民生、民富、社會公平等問題,盡快將“國富”的一枝獨秀,轉變?yōu)椤皣鴱娕c民富”齊頭并進。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