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俱全”,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都會用的詞。一個人如果稱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稱“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卻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堪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吃、喝、嫖、賭、抽”,有人認為是“坑、蒙、拐、騙、偷”,有人認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義上的“五毒”卻和這些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真正意義上的“五毒”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藥性猛烈之藥?!吨芴旃佟氛f:“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里的“五毒”就是石膽,丹砂、雄黃、礐石、慈石。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chuàng)、諸邪毒氣,丹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瘺,慈石主周痹風(fēng)濕。一般認為,所謂的“五毒”并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砂、慈石并無太大毒性,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后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具體的作法是:將這五種藥材放置在坩堝之中,連續(xù)加熱三天三夜,之后產(chǎn)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藥。此藥涂抹患處,據(jù)說有相當?shù)寞熜А?/p>
很顯然,“五毒”之名雖然張牙舞爪,面目猙獰,但卻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說是五毒,卻可以毒攻毒,最后卻成了五味良藥。
(選自《古怪油滑與悲天憫人:郭燦金讀史》/郭燦金 著/崇文書局 /200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