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迭,況乃未休兵。
杜甫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貶為華州(今陜西省華縣)司功參軍后,當(dāng)?shù)匕l(fā)生饑荒,便棄官移家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這時詩人的心情極為苦悶壓抑。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攻陷東京洛陽及濟、妝、鄭、滑四州。當(dāng)時,只有弟弟杜占跟隨身邊,其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散在河南、山東等地。由于戰(zhàn)爭頻繁,消息斷絕,詩人心頭時常縈繞著對弟弟們的無限憂慮、關(guān)心和懷念。
乾元二年秋天,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明月朗照,詩人久久不能入睡,只得信步走到室外。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他思念起長久不通音信的弟弟們,于是,寫下了《月夜憶舍弟》詩。
詩人流落天涯,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在他的心目中,雖說天涯各地的月亮是一樣的,但家鄉(xiāng)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那里的月亮也比異鄉(xiāng)的明亮得多,這是詩人的心理幻覺,也是一種曲折含蓄的寫法,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熱切的思鄉(xiāng)情懷?!奥稄慕褚拱?,月是故鄉(xiāng)明”,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寫情,景中融情,景隨情變。后人常引用此句來感慨自己的背井離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