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
中國改革30年,我們并沒有深刻反思過我們的國家話語轉型問題。社會政治與經濟層面都在轉型過程之中,但我們的政治話語,有多少沒有實現(xiàn)轉型,或完全沒有轉型?
譬如,過去工人農民的勞動,被視為向國家做貢獻,并沒有納稅人概念?,F(xiàn)在呢,我們通過納稅,來體現(xiàn)納稅人對國家的義務,同時也體現(xiàn)一個公民的責任。責任與權力相關聯(lián),這樣公民的權力意識隨之而生,行政體系不再是政治意志下的“為人民服務”,而是納稅人通過交納稅費,來向政府“購買服務”,公民社會的主體性因此確立起來了。
人民在過去的時代里,是一個政治性的具有精神價值的概念,它既是權力意志的體現(xiàn),也是“人民”的精神需要。人民在獲得精神的榮譽后,如果分享不到物質利益的成果,人民就成為一個虛擬概念,也成為一個概念化的存在。人民與具體的人沒有關聯(lián),人民這個概念發(fā)生了異化,與絕大部分人的具體利益無關,譬如土地權益、福利權益等。當改革開放將土地承包給農民的時候,當城市市民可以自行注冊個體公司的時候,我們說,人民獲得了具體的權益。這種具體權益,關系著他們的生存與發(fā)展、快樂與幸福。這種轉變,其實質是人民向公民的轉變,國家通過維護與保障公民權利,來獲得自己的合法性。國家不再高舉人民的旗幟,一廂情愿地為人民服務,而是傾聽民間,順從民心,科學決策,通過發(fā)展使公民社會獲得進步。
當依法治國成為國家話語的時候,我們應該清楚,它是對人治時代的一種否定。法律追求的是公平與正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的權力與利益都要服從法律,不得逾越。一旦有某些人的權力越過了法律,那么所有的法律條文都會成為一紙空文,法治社會也就破產了。由此可見,依法治國,作為國家話語,它就是最大的“政治”。因為它體現(xiàn)的是公平正義這樣的價值追求,價值追求永遠高于利益追求,國家的利益、政黨的利益、團體與個體的利益,都不能高過人類的公共價值。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理論思維使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能夠對社會獲得理性的認知,并獲得理論的制高點,沒有理論的制高點,就會陷于具體事務,糾纏于現(xiàn)實利益,而忘記了崇高的價值追求。我們回顧一下改革開放的成功,首先應對的是“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論話語變得勿庸置疑時,就等于擊破了“兩個凡是”的主張,改革因此揚帆起航。上世紀90年代初市場經濟的確立,也是一句“社會主義也可以實行市場經濟”起了作用。人們發(fā)現(xiàn),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獨有的東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可以引進市場競爭機制。中國的市場經濟因此獲得巨大發(fā)展,并成功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花了50年時間,認識了市場經濟的價值,并基本實現(xiàn)了經濟領域里的轉型,然而中國的環(huán)境、人力資源、社會道德等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是市場經濟的代價如何控制市場經濟這頭嗜血怪獸呢?有賴于公民社會的權力崛起,而在主流社會,則有賴于國家主流話語的轉型。
中國杜科院的于建嶸在《東方早報》上批評司法部長的講話,不懂“政治”,于建嶸批評的言下之意,是目前的各級官員與主流學界正在遠離理論話語,而更多發(fā)表的是“現(xiàn)實意見”。理論話語只從理論邏輯推論,直指社會價值;而“現(xiàn)實意見”,它考慮的是行政部門的利益與解決問題的效率。譬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律師們只考慮通過法律追究當事人與當?shù)卣姆韶熑?,為受害者討回公道。當?shù)胤秸莱觥爸v政治、講大局、講紀律”,要求律師服從地方政府的意愿,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平民百姓受害了,但他們的想法卻是力圖讓當?shù)毓净虍數(shù)卣皇苡绊懟虮M可能少受影響。依法治國這樣的大政治與正義的價值追求,就這樣被人為地虛置了。他們沒認識到,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利益受害,司法公正受損,國家與執(zhí)政黨的根本利益就受到了傷害。
所以,偉大政治家唯一的追求,就是價值追求,法律追求只有一個至上,就是公平正義至上。公平正義至上,就能使人民的利益至上,共產黨人一直說信仰的不是神,而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唯一動力:人民。在未來30年,人民作為政治話語,還應該轉型為社會話語,就是“公民”。公民是一個個具體的納稅人,當政治話語和法律精神指向具體的人的時候,以人為本的國家話語,就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由誰來關注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人的權益呢?由法律,由法律的執(zhí)行者法官和律師來擔當。所以,尊重律師的主體性,尊重司法的獨立性,應該成為國家話語戰(zhàn)略轉型的起點。
現(xiàn)在一些官員在不同場合發(fā)表的觀點,很少讓我們看到他們的理論高度,有的只是對現(xiàn)實利益的權衡,一些話語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一些話語甚至停留在“文革”時代。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尊重法治與民主的體制,這是立國之本。就當代中國現(xiàn)實而言保障人權是最大的政治,依法治國是最大的政治,如果將政治看成本本主義的權力意志,那么,政治就悖離它的本義,成為異化的政治,成為公民社會異已的力量。
編輯 葉匡政 美編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