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曾經是世界上最聒噪的商業(yè)世界。這里有幾個全球著名的“毒舌”CEO,如升陽公司的斯科特·麥克尼里、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和蘋果公司的喬布斯:這三個硅谷明星舌利如槍,樂于針砭對手。
僅從他們日漸淡出媒體的是非,多少可以感知一個時代的結束:麥克尼里讓出CEO之位、喬布斯因病閉關,而埃里森則許久不對外發(fā)言。
這讓4月21日埃里森和麥克尼里共同宣布甲骨文將以74億美元收購升陽的時刻顯得富有象征意義:嬰兒潮一代的“科技金童”們,從比爾·蓋茨到喬布斯到麥克尼里,正在以各種形式淡出自己的舞臺。
但你也可以將此視為他們對于這個行業(yè)施以最后的影響:蓋茨的離開,與微軟主導的產業(yè)橫向整合日漸收縮仿佛兩道平行線;而喬布斯過去5年里率領蘋果在Mac電腦、iPod和iPhone上連戰(zhàn)連捷,則讓科技業(yè)的垂直整合戰(zhàn)略再度煥發(fā)生命力。
此次埃里森的收購,與喬布斯的把軟件和硬件綁定起來,專心為用戶制造完美、統(tǒng)一體驗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聲明中,甲骨文說自己“將會成為僅有的一家能夠設計完整的從應用到磁盤的集成系統(tǒng)的企業(yè),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所有部件都天衣無縫地相互配合而不需要我們的用戶插手其間。我們的客戶將會享受更低的集成價格,而系統(tǒng)的效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會得以提升。”
不知不覺中,垂直整合在科技業(yè)已成為一種趨勢。就在前幾年,惠普收購了EDS公司從而在科技服務外包領域和IBM加大競爭。操作系統(tǒng)統(tǒng)治者微軟一直希望以收購雅虎來和谷歌在互聯網領域展開競爭。而谷歌則試圖提供從搜索引擎到云計算到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全面服務。就在四月,戴爾公司表示自己計劃引入新的數據中心管理軟件進入原本屬于惠普和IBM的領域,而思科則宣布了進軍服務器領域的計劃。
自2004年以來,甲骨文像一只不停吞食周邊領域的怪獸般,不惜一切代價收購了為數眾多的與自己有業(yè)務關聯的軟件公司,如PeopleSoft、Siebel、Hyperion和BEA。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微軟、IBM的反擊:微軟占領了操作系統(tǒng)平臺,而IBM則在1990年代針對企業(yè)級市場的IT架構里有很多應用軟件和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這一現狀,打造了將各方實力“聯結”在一起的中間件平臺。微軟和IBM的戰(zhàn)略部署,讓原本在數據庫領域稱雄的甲骨文始終可能被擠出游戲。為此,它只好以一連串的收購把盡可能多的應用軟件并入己方勢力。
而對升陽的收購,讓它在操作系統(tǒng)端扎下根來,并借助升陽的Java系統(tǒng)在中間件領域有了更多滲透。最重要的是,升陽所擁有的MySQL數據庫系統(tǒng),一直因其開源軟件的特性,而扮演著甲骨文的心腹大患角色——只是關掉對方,埃里森已經可以長出一口氣。
逆勢而進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
雖然過去3年里人們普遍將對互聯網的關注投向了谷歌,但得承認,貝索斯是今天美國科技業(yè)最接近喬布斯這一級別的CEO:他是上一波網絡泡沫中留存下來的唯一還在一線的創(chuàng)始人,且宏觀至云計算、微觀至電子書Kindle,他總能找到新且有價值的市場。
4月23日,在零售業(yè)一片慘淡的境況下,亞馬遜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18%的同比營收漲幅與24%的凈利潤漲幅,完美得讓已經預測到其增長的華爾街也大感意外。
更意外的是,亞馬遜并沒有求助于效果迅速而顯著、卻難以持續(xù)的價格折扣手段獲得這樣的成績。誠然,經濟低迷時期,更加謹慎的消費者轉向網絡交易會使整個電子商務行業(yè)受益匪淺,但亞馬遜提供的產品寬度卻還是讓其在如此關鍵的時刻,蠶食了不少市場領導者eBay的市場份額——eBay 3月份的用戶訪問量同比減少近1000萬,這一數字恰恰與同期亞馬遜的訪問增長量相當。
折戟私有化李澤楷
“小超人”李澤楷最終放棄了對電訊盈科私有化的努力。過去半年間,他甚至不得不為此忍受一波三折的煎熬。令這位電盈主席備感失望的,是香港上訴法院4月22日的判決:香港證監(jiān)會應阻止電盈的私有化。但該判決卻讓那些持反對態(tài)度的小股東歡呼。
李澤楷于去年11月在電盈股票下滑至9年來的最低點2.9港元后,才宣布將以每股4.5港元收購該公司少數股東的所有股票,并“真心希望借私有化為小股東提供一個較市價更好的套現機會”。然而世事難料,隨后該股開始爬升。不少小股東反對李收購要約的理由在于,該股已從2000年的最高點縮水97%,目前港股正在反彈,此時清倉對于他們而言無疑損失甚巨。
但這并非最終結尾。判決當天,電盈宣布計劃派發(fā)每股1 30港元的特別股息,這比李澤楷2000年入主以來派息總和還多。但投資者仍不領情,4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漲0.4%,電盈收市則大跌13.11%。在不足20天的時間里,原本認為私有化鐵定成功的“小超人”,無疑經歷了悲喜兩重天的莫大考驗。
誰的地盤?
克里斯·德沃夫(Chris DeWolfe)
漫長的忍耐與等待過后,默多克終于無法忍受MySpace的現狀了,于是他炒了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CEO克里斯·德沃夫的魷魚。過去兩年里,這家曾是美國最大的社交網站動能全無,被后來者Facebook全面趕超。諷刺的是,德沃夫的接任者正是Facebook前COO范納塔。而公司另一創(chuàng)始人湯姆·安德森仍在就是否留任與新聞集團談判。
6年前,安德森和德沃夫創(chuàng)立的這個社交網站以瘋狂的增長速度讓世界為之震驚,MySpace最終被尋求向新媒體轉型的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納入麾下。在新聞集團強大的經營勢力下,它在過去3年里實現了16億美元收入,2008年的利潤更接近2億美元——比起仍在虧損中的Facebook,這些數字看起來相當不錯。
但問題是,MySpace已經太久沒有給外界創(chuàng)造任何驚喜了。當Facebook不停進行用戶體驗、第三方應用和廣告模式的嘗試時,MySpace還保留著它極為丑陋的頁面,絲毫沒有變化的想法。尷尬的是,它今天絕大多數利潤來自于3年前與谷歌的9億美元搜索引擎廣告合約,但谷歌早已公開表示這一投資收效糟糕,顯然不會續(xù)約。對一向以適應新環(huán)境自傲的默多克而言,這實在是恥辱的一章。
指點迷津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關于美國政府“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反思正在成為主流。美國現在第一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在最近一次分析師會上,將其稱為象征恥辱的“紅字”。而美國最著名的投資者巴菲特也于近日加入了這一潮流。
股神的批評并非泛泛而談,而是針對TARP對銀行機構進行壓力測試時采用的指標,一種名為有型普通股權益資本(TCE)的考量。TCE主要指那些從利潤和股票銷售中獲得的資本,而刨除了優(yōu)先股、商譽、無形資產等,以更好地反映銀行的實際價值。
最近當巴菲特接受媒體采訪
時,他所投資的富國銀行的CEO迪克·科瓦塞維奇讓記者轉達了希望他對TCE做出評價的要求。巴菲特直言:“可口可樂沒有TCE,但他們的盈利能力很強……你并不是靠TCE賺錢的?!?/p>
雖然這并非多么激烈的批判,但巴菲特指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商業(yè)本身并非簡單的數學題,美國政府所需要關注的,始終是金融公司們最終能否恢復盈利能力,而非簡單的維持生存。
有驚無險
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
Windows Vista的成效不佳至此終于顯現。近日發(fā)布的第三財政季度報告里,微軟迎來23年來首度單季銷售額下滑:13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4.5億美元下降6%,高售價版Windows軟件的銷售額更下滑20%。
乍看上去,這似乎宣告微軟迎來一個歷史轉捩點:它會就此進入一輪漫長的低迷嗎?這是否證明了鮑爾默的失敗7
答案似乎恰恰相反。Vista的失敗不僅證明微軟短期內并不會因為一款產品成效不佳而被蘋果和谷歌等翻盤,更在微軟內部推動了一輪高層換人:一批50歲的元老高管,如吉姆·阿爾欽、杰夫·萊克斯等人紛紛退隱,新的微軟基本圍繞40歲的一代人構建,甚至出現陸奇這樣從雅虎前來直接擔任網絡服務部門總裁的空降兵。這一加速的新陳代謝有可能給微軟注入新的活力。而且,鮑爾默的另一王牌是必將走出Vista頹勢且上市在即的Windows 7,Office系列也將在明年推出新版本。這些都將保證微軟暫時仍是一架利潤機器。只是,如何在網絡業(yè)務上勝過谷歌,這仍是鮑爾默面前的一道無解難題。
家底與起點
項俊波
盡管從數字上看,中國農業(yè)銀行2008年年報遠非完美,其2112億元的營收是規(guī)模相仿的工行同期的2/3,514.5億元的凈利潤更是只是后者的一半,但項俊波在改制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仍足夠吸引眼球:新農行的起點展現在投資者面前。
看上去情況還算不錯:營收、利潤、存貸款增速和資產總量等都平穩(wěn)增長:資本充足率達9.41%:4.3%的壞賬率在同業(yè)中雖不算低,但也不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同時農行還在年報中首次披露了新的治理架構。對曾經關注或投資過工中建等先行者的投資者而言,農行似乎也將經過一條同樣的道路然后獲得涅磐。
但項俊波的前路仍然艱難。大環(huán)境使引進國外戰(zhàn)略投資者成為名利兩失的事,農行只能將目光放在本土:上市更是最后也是最難的一道關卡,全球投資市場何時能夠回暖到容納這樣一艘金融航母,仍是未知之數。
對賭敗將
楊國強
該來的總要來。在2008年2月15日與美林國際簽下一份股份掉期的對賭協議后,如今,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不得不面對超過12億元的浮虧,這或許亦令其身為大股東的女兒楊惠妍面臨7.4億元的損失。
“飲鴆止渴”,情非得已。受惠于兩年前如火如荼的樓市,碧桂園橫空出世,并于2007年4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發(fā)行價為每股5.38港元并備受資本方青睞,首日即上漲35%,此后更一路走高,成為內地市值最高地產公司。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受困于大量囤積土地的開發(fā)模式,以及龐大擴張計劃所需資金的短缺,僅僅不到一年時間,碧桂園就深陷現金流不足的窘境。與美林的對賭協議,正是迫于現金壓力的無奈之舉。
盡管楊國強堅信公司股價會上升,但由于投資者普遍擔心碧桂園會將更多的精力轉向其它投資,而非專注于房地產開發(fā)之主業(yè),碧桂園股價一路走低,這甚至令投資碧桂園的“亞洲股神”李兆基一度面臨近4億港元的賬面虧損。在如此現實面前,楊國強還能續(xù)寫“碧桂園模式”的傳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