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調元
在我“體質食養(yǎng)學”里,“烹調”不僅是工藝與操作技術,而且是一門“烹調學”。廣義的烹調學以“人”為根本,以“調”為手段,以“食”為物質,以“味”為入口,以“和”為目標。因此,它既要研究天時、地理、人和,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以調和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又要研究人體體質類型,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將病理體質調整到正常質。這個任務必須在認識食物的功能、講究食物的配伍,調整食物性味的基礎上再通過烹調,才能完成?!罢{味是烹飪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從烹飪學的角度而言,將味分成基本味和復合味兩大類。
基本味有六味:
1.咸味咸味具有去腥解膩的作用,且有提鮮增甜功能。代表調味品為鹽和醬油。鮮味,這是現(xiàn)代烹飪學新湊的一味,其實是咸味的衍生味,若仔細品嘗,鮮與咸確有區(qū)別,其成分多為氨基酸類,如大家早已熟知味精就是谷氨酸鈉?,F(xiàn)代調味新品種則如雞精、蝦油、魚露等不一而足。
2.甜味甜味也具有去腥解膩的作用,且能減緩辣味的刺激性,使其變得醇厚與柔和。代表性調味品為糖和蜂蜜。
3.酸味酸味不僅具有去腥解膩的作用,而且能軟化動物軟骨,使骨中鈣鹽溶解,而成可溶性鈣。酸味中的有機酸還能和料酒中的醇類發(fā)生酯化反應,酯能增加食物的香氣。代表性調味品為醋。
4.辣味辣味是六味中對味蕾刺激性最為強烈的一種,能刺激胃黏膜充血,故能對一般人起到刺激胃腸蠕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等作用。由于辛辣食物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故對腥、膻、臭等異味具有抑制作用。代表性調味品為辣椒、胡椒和芥末等。辣味中還有一個衍生物即麻味,這是四川的特產(chǎn)。麻與辣不同,麻是舌上的感覺,功效與辣相似,代表性食物是花椒。
5.苦味苦味一般不受人們歡迎,但苦味能清心火、去異味、去暑解毒。常用調味品很少有苦味的,食物中苦瓜、陳皮較為常用。
6.淡味吃過其他五味后,再吃無味的食物,口中會有甜的感覺。大家不妨一試。故中醫(yī)學只談五味而將淡味包括在甘味中。其實“淡而無味”也是一味,況且淡味在中藥藥理中確有其特定的重要功能,所謂“淡滲利濕”,即說明淡味具有通利小便以祛內濕的功能,故我常將“五味”改成“六味”。
復合味是由兩種以上的基本味調和而成的新的滋味。組成特定的復合味是形成不同風味的重要手段,其生理功能更為復雜。
風味有人認為“風味”者,即是“以民風定向,口味定性”,而體現(xiàn)出來的每種食品所謂的特色。強調以“民風定向”,即顯示風味具有地區(qū)特色。
通過幾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和調味品的添加來影響原料,以符合各種特定體質的生理要求,即調味的終極目的是調整因長期不當飲食造成的病理體質,減少對健康的危害,而不僅僅是享口福。
(作者每周四全天、周五下午1:00~4:00在上海石門一路67弄1號上海市名老中醫(yī)診療所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