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軍
摘要:本文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提問這一問題進行了舉例闡述,認為在設計問題時要簡明易懂;要凝聚,設置一個統(tǒng)攝整節(jié)課的主問題;對預設以外的問題不能擴大化,必要時忍痛割愛。
關鍵詞:語文;提問;簡明;主問題
偶爾翻開自己的教學反思集錄,發(fā)現其中列舉了不少關于提問的例子,歸納一看,覺得這些例子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不是很起眼,卻經常發(fā)生,屬于那種很普遍卻容易解決的現象。于是我將自己的積累與感悟記錄下來與大家交流。
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簡明易懂
在《故都的秋》的教學中,我遇到了這么一個情況:我先在高二(1)班上,這節(jié)課有兩個板塊:第一,尋找秋景;第二,品嘗秋味。第一步中,設計了一個問題:作者說只有在故都才可以飽嘗到秋的味道,才能夠將“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賞玩十足,那么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作者所留戀的“故都的秋”在哪里?(設計此題的目的是找出文中“秋”的美之所在)當時我念完問題后,不少學生說沒聽明白,我就又念了一遍。我請學生作答的時候,回答聲零零星星、若有似無。一個學生無奈地告訴我:“老師,你念的問題沒聽明白?!庇谑俏覍栴}寫到黑板上,還口頭闡釋了一下“命題意圖”。接著是高二(4)班的課,我干脆將這個問題改為:作者在文中寫了哪些秋景?你能不能根據這些景色概括幾幅秋景圖呢?結果學生一看就明白,并迅速地交流了令人滿意的答案,效果很好。
從這個案例可知:由于教學對象是學生,所以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簡明易懂,要避免“長”問題、“難”問題。否則,既誤導學生,又浪費時間,甚至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為完成任務,老師只好自己作答)。
二、設計問題要凝聚,要設置一個統(tǒng)攝整節(jié)課的主問題
一次公開課,有位老師執(zhí)教《茶館》。這位老師很會處理教材,長文短教,切入點選得很好:通過戲劇語言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這位老師截取了六個片斷,分別是針對王淑芬、王利發(fā)、唐鐵嘴、吳祥子、常四爺、崔久峰這六個人物的語言和描寫,并設置了六個問題: 1.你認為“忍”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劣根性? 2.王利發(fā)兩次“遞鈔票”說明了什么?3.這個唐鐵嘴的出場有點像誰? 4.“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這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 5.常四爺這樣的人,稱不稱得上是民族的脊梁?6.崔久峰的話讓我們想起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那么你覺得崔久峰代表著民眾中哪一類人呢?
這六個問題,分別關于王淑芬、王利發(fā)、唐鐵嘴、吳祥子、常四爺、崔久峰,四個分析人物語言,一個關于場面,一個關于動作。單純從分析戲劇語言角度來說,倒是挺全面的。
可是,評課的時候大家認為這節(jié)課雜了點,沒有顯現主問題,且有肢解文本之嫌,學生吸納的是零碎的、無結構的內容。
于是,大家的處理意見有二:
1.遍地開花不如重點突破,即專門選取一人(如王利發(fā)),從涉及這個人的不同的戲劇語言角度(人物語言、動作、場面等)或就是人物語言角度去揣摩人物性格。學會了這種方法,學生自會去揣摩其他人。這樣設計的問題就凝聚多了,有效多了。
2.設置一個統(tǒng)攝整節(jié)課的主問題,如:老舍與魯迅一樣善于進行國民劣根性的思考,小茶館,大社會,從《茶館》中,可以窺見我們的民族劣根性,我們可以通過鑒賞戲劇語言,從哪些不同角度領會什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有了這個主問題,舍去第⑤問,其它五個問題組合起來恰好從不同層面體現了“民族劣根性”,思路清晰、結構連貫、目標明確。
從這個案例可知:沒有整體的部分,是零亂、缺乏價值的部分,要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就不能散亂,最好能通過設計一兩個“能起到主導作用,能在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討論、理解、創(chuàng)新”的主問題“統(tǒng)率三軍”,優(yōu)化課堂結構,避免滿堂提問、瑣碎提問、幼稚提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對預設以外的問題不能擴大化,必要時忍痛割愛
還有一回,上的是《齊桓晉文之事》,當講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及幼,以及人之幼”時,我突然冒出一
個問題:你認為孟子這種和諧觀在社會中可行嗎?這下課堂立刻分為兩大陣營,據理力爭:一部分同學認為可行,并列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尊老愛幼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諧社會、敬老院等證明;另一部分則認為不可行,并列舉人性自私、人性本惡、張家毆打父母、李家推諉養(yǎng)兒等證明。開始大家還彬彬有禮,你方說罷我發(fā)言,我則笑咪咪地看著、聽著、鼓勵著。很快,陣營對壘變成了高手對峙,兩個同學唇槍舌劍,其他同學津津有味地看“斗雞”。等我喊停時,兩人還斗了幾句,再加上我勸了幾句、總結幾句,這個突然生成的問題竟然占用了我近二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完不成了。其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到正反雙方各舉二三例證明觀點之時,我就可以介入進行小結,從而將課堂導向正軌。
從這個案例可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預設以外的問題,這是常有的事??墒?,我們應該對這些突然生成的問題(尤其是開放性較強、爭論性較大)要注意兩點:1.能放能收,不能任意擴大化,不能讓這些問題喧賓奪主,要將之控制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范圍內。2.必要時忍痛割愛,果斷取舍。
教師借助問題設計教學流程、實施教學過程、達成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必要方式和手段(或者說,語文教學離不開問題的設計,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而且,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然會經歷一個“問——會問——善問”的過程,因此,問題的設計與實施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擁有的基本功,我們都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反思、千錘百煉、去蕪存菁,使之成為一項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