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英
心力衰竭(CHF)是各種心臟病在病情加劇或發(fā)展到晚期時常見的臨床綜合征。病情一般都較緊急嚴重。積極有效的護理對患者轉危為安、改善預后起關鍵作用,是CHF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結合臨床實踐,就CHF患者藥物治療的護理作一分析。
1 臨床資料
1.1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筆者醫(yī)治CHF患者180例,其中男130例,女50例。
1.2 病因 冠心病8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0例,心肌炎20例,肺心病40例。
2 護理
治療CHF患者,臨床常用強心劑、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等,這些藥物均有不同的不良反應,不僅醫(yī)師了解,我們護理人員也必須掌握并加強對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的觀察。
2.1 應用強心劑藥物的護理
2.1.1 熟悉洋地黃類強心劑及非洋地黃類強心劑的藥理作用。
2.1.2 洋地黃的治療量與中毒量相差較小,又因個體差異的存在,給藥時要因人因時而異,同時綜合考慮是否伴發(fā)其他疾病,如腎衰、低血鉀、甲狀腺機能減退等,是否合并用藥,如異搏定、甲氰咪呱等,伴發(fā)這些疾病或需合并用藥時,應減少洋地黃的用量。
2.1.3 給藥前,首先細檢查心率、心律等情況,分別在用藥的同時及用藥后15 min、30 min、60 min觀察心率及心律改變,詢問有無消化道反應、視覺改變、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及尿量改變,有條件者進行心電監(jiān)護。若用藥后自覺癥狀緩解、心率減少10~20次/min,ECG有相應改善,說明有效。若在用藥過程中心力衰竭一度好轉后又加重,并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和/或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能用原有心臟病改變及其他原因解釋,及用藥前原有或無心律失常,經動態(tài)觀察出現(xiàn)新的心律失常需考慮洋地黃中毒,若用藥后病情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又排除其他誘因及藥物中毒,可考慮洋地黃用量不足。這些臨床反應征象均應及時觀察和判斷。
2.2 應用利尿劑藥物的護理 利尿劑的應用,必須根據心衰的程度,掌握適應證,選擇合適制劑,以清晨或上午為宜,使利尿作用發(fā)生在白天,避免影響者睡眠及頻繁排尿時受涼感冒。在應用過程中,動態(tài)觀察水腫、體質量、尿量、呼吸、血壓等指標來判斷療效。
2.2.1 眾所周知,應用利尿劑后尿量增多的同時水腫逐漸減退,甚至消失,是判斷利尿效果常用且簡便的方法,心臟患者的尿量可作為心排血量的間接反應,它不僅可指導臨床應用藥物的時機,而且可對應用利尿劑的效果進行評價,如尿量逐漸減少,尿比重升高,預示心衰仍在進展,反之則提示心衰漸好轉。
2.2.2 血壓由于病情不同存在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利尿劑的反應相差懸殊,若大量利尿,可出現(xiàn)低血壓狀態(tài)及電解質紊亂,不注意觀察,繼續(xù)按計劃常規(guī)用藥,將造成不良后果。
2.2.3 體質量的變化可間接反應心功能狀態(tài)及利尿劑效果。因為心衰患者在出現(xiàn)水腫之前先有體質量增加,臨床上可根據體質量增加來判斷水潴留程度,從而推斷心衰的進展,體質量減少程度可反映利水劑的療效。
2.2.4 CHF患者的呼吸頻率變化對利尿劑治療的反應極為敏感,由于肺瘀血導致肺活量減少,從而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使用利尿劑后,肺瘀血減輕呼吸頻率減慢,故呼吸頻率的變化既是應用利尿劑的指征,也是判斷療效的重要指標。
3 應用血管擴張劑的護理
血管擴張劑治療CHF始于70年代初,Mejid等首先報道,近年來不論在實驗室在臨床上血管擴張劑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它不僅減輕心臟阻力負荷,而且增加心肌活動能力,延長患者存活時間,在用此類藥物之前要詳細掌握病情,了解藥物性能、劑量、滴注速度,嚴格三查七對,準確記錄特別護理記錄,密切觀察血壓、心率、面色及精神狀態(tài)等變化,隨時調節(jié)滴注速度,以免用藥后血壓驟降,劑量一般由小到大,以達到滿意效果為原則。
綜上所述,對心衰者不僅要加強一般護理,且要防止和消除CHF的誘因,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治療護理非常重要,臨床上護士除不斷完善專科知識,還須做到責任到人,護理到位,才能保證整體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