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p>
王海鸰:和我們的兒子們
著名作家 王海鸰 傾情推薦
“鷗,喜歡媽媽嗎?”“不喜歡,”一頓,響亮地:“——愛!”這是兒子大鷗小時我們常做的游戲,彼此樂此不疲。我們,嚴格說是我,把“愛”當做了“喜歡”的更高呈現(xiàn):喜歡不一定愛,但愛必定首先得喜歡。
在《親愛的安德烈》里龍應臺說,她知道她的兒子安德烈愛她,“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更為尖銳的是她進一步又說,“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我們都沒有錯。分別只在我當時面對的是幼子,龍應臺面對的是成年的兒子。
安德烈的父親是德國人,他本人是德國籍,龍應臺在他十四歲時由德國只身赴臺灣任職,任職四年再見兒子發(fā)現(xiàn)她與兒子之間有了一座無形的墻。她感到兒子“愛”她卻不“喜歡”她,她問“我的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
電話中我說給在美國讀書的大鷗聽,想聽聽他有何高見,他說,十四到十八?太關鍵的四年啦!十四歲的安德烈和十八歲的安德烈根本就可能是兩個人。結(jié)論是,龍應臺錯過了兒子的成長。
龍應臺卻說:“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彼捎门c兒子寫專欄通信的方式溝通,《親愛的安德烈》便是龍應臺母子三年通信的集結(jié),書中雙方在梳理自己的同時努力探詢對方,向?qū)Ψ娇繑n。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的頑強和能力。做父母需要能力,以為是父母就擁有了天然的教育資格和教育能力并且終生擁有,是一個大大的誤解。所謂青春期叛逆,我認為唯一的原因在于,家長沒有能力跟上孩子的成長。沒有能力的家長不如干脆放棄自以為是的教育資格,樸樸素素做單純的衣食父母,那樣至少,可使孩子免受干擾或者誤導——此系題外話了。
總之,我喜歡《親愛的安德烈》——其中涉及政治的部分除外,那固然是龍應臺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放在這里頭稍顯生硬突?!谶@本書里,母親基本是坦誠的,兒子是相當努力的(指其以寫作的方式表達傳遞)。這書我是一字一字讀下來的,其間懷著特殊的情感心理,時時跟大鷗在電話里提及。
書中龍應臺最后一封信讓我兔死狐悲的傷感油然而起:從十四歲就與母親分開的安德烈同弟弟到上海做暑期實習,龍應臺“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來。一個母親的快樂想象:母子三人共處一室,在上海生活一個多月,多幸福。讓我來引導你們認識中國大陸,多愉快”。不料遭遇兒子們拒絕,他們甚至不與母親同住一個酒店。母親:連一個周末都不肯?兒子:一個周末都不!龍應臺把這歸咎于價值觀的不同,她奉行亞洲價值”,認為孩子這個月應當同她一起,孩子們奉行“歐洲價值”,一個月的自由獨立都不愿放棄。
我在電話中著重詳細跟大鷗說了這事,很想知道他怎么想,或說想知道將來,他會怎么對我。大鷗聽完后干干脆脆道:沒你們想得那么復雜,其實挺單純的,他們就是想自己玩一玩,Hi 一 Hi,到處跑跑看看,不想按照他們娘的想法去認識什么中國大陸、看長江黃河,說白了就是玩興沖突而已,你想他們玩時,身后拖著個老太太多無聊啊。我覺得也是。
見過很多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卻因家長沒有能力致使彼此無法溝通。有位高中男孩兒信中跟我說他和他父親已好久不說話了,后來他父親用寫紙條的方式來教育他,令他看了有一種“拉不出大便的感覺”——這里頭流露出的情緒不僅僅是鄙夷了。
也見過因分居兩地導致親情淡化的家長和孩子,比如龍應臺和安德烈。前面我之所以說龍應臺“基本坦誠”是因為她沒有說,當她決定離開才十四歲的孩子去臺灣就職時她奉行的是什么價值,歐洲的還是亞洲的?智慧如她般的母親不會想不到,她這一去對未成年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對今后的母子關系意味著什么,親子關系的形成哪里是僅靠精神溝通就能夠的?但她還是選擇了離去。在安德烈文字表述最出色感情傳遞最真摯的一封信《藏在心中的小鎮(zhèn)》里,安德烈直言,他概念中的“家”里,沒有母親。終究是亡羊補牢補比不補肯定要好,固然母親可以說“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系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但失去的,已然是失去了。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生命不可復制。
我和大鷗一起生活直到他二十歲時赴美國讀書,二十年里我們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關系,但當聽他說“身后拖著個老太太多無聊”時,我雖傷感卻一點都不意外,這對我一直以來的認識不過是一個印證:即使親密如我們母子者,也是,也應該是,各有各的人生。
自父母去世后兒子就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主角,男一號。從沒想到孩子的成長會如此迷人,從無知到有知,從幼弱到強大,給我的生命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充實和歡樂。都說母愛無私,我不認同,因母親在付出的同時已然得到了超值的回報;甚至當人們歌頌為救孩子犧牲自己的所謂偉大母愛我也不認同,這種歌頌太過主觀,焉知對母親來說那不是一種在喪生和喪子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本能反應?
現(xiàn)在大鷗二十歲多了并有了談婚論嫁的女友。我手機上貼的是他的照片,他手機上貼的是那個女孩兒,仿佛人生輪回的形象詮釋。送他去美國的那天,當高高大大的他背著雙肩包消失在機場海關人群深處時我就明白,他從此后就算永遠地離開了我,踏上了屬于他自己的人生旅程。當然他還會再回來,但那時的回來就是“?;丶铱纯础钡幕貋砹恕V習r我只企盼,他的回來不是迫于“亞洲價值”的孝,而是因為他喜歡家中的那個老太太。
精彩育兒書推薦參評辦法
讀者投稿
把觸動你心靈的讀書感悟(注明書名、出版社)告訴我們吧!如采用,將寄贈一本當期《父母必讀》雜志(來稿注明姓名、電話、郵編、聯(lián)系方式和地址)。E-mail:liyi@bphg.com.cn
出版社參評方式
提供優(yōu)質(zhì)家教育兒樣書 2套,附自薦意見、聯(lián)系方式參加評選。樣書寄至:100120北京北三環(huán)中路6號父母必讀雜志社 圖書部李奕 收E-mail:liyi@bphg.com.cn電話:010-58572635
主持心語:經(jīng)由《親愛的安德烈》這本好書,兩位愛子心切的睿智母親進行了心靈和思想的碰撞與交融。她們對孩子生命成長的尊重和思考,前瞻且令人震撼。
本活動為公益性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活動解釋權在父母必讀雜志社。
編輯/李奕(liyi@bphg.com.cn)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