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
首先,我想從柯巖的藝術風格談起。我發(fā)現(xiàn)柯巖寫作的體裁十分豐富,從最早的兒童詩、戲劇,到抒情詩,再到小說、電視劇、報告文學,有各種各樣的形式與內(nèi)容,但她整體的藝術風格卻沒有太大的變化,而貫穿于所有的創(chuàng)作中,那就是她明朗、爽快、親切、自然的敘述語調(diào),這是她藝術風格上的最大特色。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藝術風格呢?我想這與她的性格有關,與她的藝術觀有關,也與她的人生觀、世界觀有關。
我與柯巖阿姨僅有很少的直接接觸,但她爽朗、明快、豁達的性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正是這樣的性格,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被她帶入了作品之中,才呈現(xiàn)出了我們在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藝術風格。但我們也知道,柯巖所經(jīng)歷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舊中國的黑暗與丑陋,“文革”時期的批斗,“新時期”以來的議論與非議,她都親身體驗過,在她的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不少人生與社會的陰暗面,如《尋找回來的世界》中的問題少年與問題少女,《他鄉(xiāng)明月》中的“奇遇”與人性扭曲,《癌癥≠死亡》、《CA俱樂部》中的癌癥,等等,可以說柯巖所經(jīng)歷、所看到的陰暗乃至黑暗面很多,有的甚至很殘酷,但在這些似乎難以克服的困難與壓力面前,她沒有屈服,也沒有變得陰郁或消沉,而是以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去積極面對,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愛與希望,以及前進的路。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先鋒作家”去處理柯巖所寫的題材,他可能會竭力渲染其中的殘酷、陰暗,挖掘人性中“惡”的一面,他們并沒有經(jīng)歷過柯巖那么多的苦難,卻似乎看透了人生與社會,但并不知道真正經(jīng)歷了這一切的人,反而“閱盡滄桑意氣平”,愿意以一種更加平靜的態(tài)度去面對。但另一方面,另外的作家則會選擇逃避,將人生與社會中的殘酷、陰暗濾去,只留下光明、美好的一面,營造出一個童話般的透明世界,這樣的作品雖然寫得很“美”,但卻無法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社會與人生,因而是虛假的浪漫或粉飾的“太平”。
與以上兩類作家相比,我們可以看出柯巖的特色在于,她既沒有回避生活的陰暗面,也沒有沉溺其中,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而是勇敢面對,做出了自己的觀察、思考與判斷。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柯巖的藝術風格不是膚淺的樂觀,或者盲目的悲觀,而是在直面黑暗與污穢之后形成的一種明朗,是在看遍世間悲劇之后形成的一種豁達,而這,則是她藝術觀與人生態(tài)度的一個體現(xiàn)。
柯巖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特點,在于她善于抓住偏遠的題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周總理,你在哪里》等政治抒情詩之外,她大多數(shù)的作品選材都是較為偏遠的,不從正面觸及特定時代的核心問題,卻從一個較小的領域進入,在敘述與描寫中體現(xiàn)出時代精神。她早期的兒童詩,相對于主流文學,屬于偏遠的題材,《尋找回來的世界》中的工讀學校,《他鄉(xiāng)明月》中的出國青年,《CA俱樂部》中的病人,相對于當代文學中常見的農(nóng)村題材、都市題材,也都是屬于偏遠性的,或者說是一種“亞文化”。為什么柯巖對偏遠的題材如此感興趣呢?我想這與她的經(jīng)歷與藝術敏感點相關。以《尋找回來的世界》為例,我們知道,柯巖在50年代,就在北京第一所工讀學校體驗生活,80年代重回工讀學校繼續(xù)深入生活,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部小說,可以說這兩次“體驗生活”是這部小說誕生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可以說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使她對這些問題少年充滿了愛心與同情,正是這樣的“關切”觸發(fā)了她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熱情。而對孩子的愛,對問題少年的愛,對出國青年的愛,對癌癥病人的愛,使她避開了常見的題材,深入到一個個社會的小角落,深入到了這些人的內(nèi)心世界,以藝術家的敏感傾聽他們的心聲,在這些邊緣人與“主流社會”或者“正常世界”之間建立起了一種聯(lián)系,讓他們的生活、感受為世人所知,也讓世人的關愛投射到他們的生活之中,鼓勵、引導他們?nèi)ミ^一種更加美好、健康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柯巖處理的大多是偏遠的題材,但其中也貫穿著對時代的思考,她并非在一個孤立的小世界中書寫他們的生活,而是將之與更廣闊的社會整體聯(lián)系在一起,在時代的變遷中加以把握,從而使她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開闊的視野與宏偉的氣象。在《尋找回來的世界》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問題少年的生活,還有造成他們的“問題”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轉型期尖銳的斗爭與艱難的轉變。在《他鄉(xiāng)明月》中,我們所看到的也不只是兩個女青年的“奇遇”,還有中西文化與觀念的沖撞,“出國潮”對當代青年的影響,等等。我們可以看出,對偏遠題材的關注源于柯巖的細致、敏感與愛心,這使她能夠注意到別人很少關注的人群與社會角落,并傾注極大的熱情去觀察與描寫;而對時代的思考則源自她的責任感與參與意識,作為一個“人民作家”,她始終與時代的脈搏,與人民的感受密切相關,并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思考,對時代發(fā)言。這兩者結合起來,便形成了柯巖作品在選材上的特色。而這也同樣可以解釋,為什么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柯巖以抒情詩的形式直抒胸臆,如《周總理,你在哪里》等,這是她代表時代與人民發(fā)出的呼聲,也是來自她心底最真實、深刻的感受,在這里,“個人”與時代、人民融合為一體,詩人的聲音代表了時代的最強音。而在更多的歷史時期,柯巖的藝術特色則使她選擇偏遠的題材,以之表達自己對時代的觀察與思考。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盡管柯巖創(chuàng)作的題材與體裁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但其“底色”卻是不變的,那就是她始終是一位“人民作家”與“詩人”。說柯巖是“詩人”并不是專指她創(chuàng)作了兒童詩與抒情詩,而是指貫穿于她所有創(chuàng)作的那種詩情,即使在她的小說、電視劇、報告文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詩情,這是一種積極的浪漫主義,一種樂觀的審美態(tài)度,一種充滿自信的抒情方式。正因為有這種詩情,所以在她的筆下處處都是詩,《奇異的書簡》、《船長》是詩,《尋找回來的世界》、《僅次于上帝的人》也是詩,在創(chuàng)作者與世界的關系之中,柯巖把握的是一種“真實的詩意”,所以在她的藝術世界中,真實的也便是詩意的,而詩意的也是真實的,詩與真以一種她個人的方式融匯在一起,“真實”以一種獨特的藝術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我們看到了其中的詩意。但在這里,“詩意”并不是一種粉飾或逃避,而正是在直面現(xiàn)實之中所產(chǎn)生的,因而既深刻地切人了社會與人生,也“處處皆著我之色彩”,帶有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性與情感色彩。
作為“詩人”的柯巖,也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她早期創(chuàng)作的兒童詩與戲劇,是單純而明朗的,充滿了童趣,其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帶有童心的“小迷糊阿姨”;而在她新時期以后的作品中,盡管其藝術風格依然明朗,但卻不再像以往那么單純,而將更為豐富復雜的社會與人生現(xiàn)象納入其中,有批判,有思考,視野更加開闊,藝術上也更加成熟。這自然與柯巖在“文革”時期的經(jīng)歷有關,劇烈的社會運動使她接觸到了更為寬廣
的社會,以及更為復雜的“人性”,這自然也反映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她的詩便不再是單純的詩,而是更為豐富的“詩”,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個詩人的成長。從兒童詩到抒情詩,再到小說、報告文學、電視劇的“詩”,我們可以看到柯巖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這是一個從“自我”到“社會”的過程,也是一個在藝術上不斷拓展的過程,其間的變化十分清晰,但貫穿于這些作品中的情趣、愛心與詩意卻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是我們將“詩人”作為柯巖的底色的原因。
“人民作家”,也是柯巖最具根本性的特征,這不僅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自我定位與自我意識,貫穿于她所有的創(chuàng)作之中?!叭嗣褡骷摇笔且粋€很少被細致分析的概念,我們可以在歷史演變與社會結構中加以把握,在我的理解中,“人民作家”是為人民而寫作的作家,而不是為其他階層寫作的作家,或者“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家,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中,他們以文學的方式投入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并在歷史的轉折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30年代的“左翼文學”到40年代的“解放區(qū)文學”,再到“十七年文學”,涌現(xiàn)出了一批“人民作家”,他們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與人民血肉相連,呼出了人民心底的聲音。在這一過程中,文學和作家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不再僅僅是游戲、消遣或娛樂,而成為了一種精神上的事業(yè),作家不再是舊時代的戲子或文人,也不再追逐商業(yè)利益或者個人意義上的成名、成功,而致力于社會與意識領域的改造,與一種更加宏偉的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
柯巖也是“人民作家”中的一員,她的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商業(yè)利益或者個人成功,也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以藝術的方式參與現(xiàn)實和思想領域的辯論,以愛與美引領乃至塑造讀者的心靈,讓人們辨清何為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聨r的創(chuàng)作初衷如此,她的作品在事實上也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尋找回來的世界》、《他鄉(xiāng)明月》等作品的巨大社會反響,顯示了一個“人民作家”所可能具有的影響力。
柯巖屬于“人民作家”,但也與其他的“人民作家”不同。她1949年開始寫作時,正是中國革命取得了關鍵勝利的時刻,積極向上的時代氛圍奠定了她樂觀、自信的精神基調(diào),所以與舊時代的“人民作家”不同,她的作品中沒有那么多的壓抑、苦難與抗爭,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明朗的色調(diào),而這形成了她藝術上的重要特征,像我們上面所分析的那樣。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她也不像另外一些作家那樣致力于史詩性的寫作與時代精神的高度概括,而更注重對“小”的、偏遠題材的敏銳發(fā)現(xiàn),致力于從平凡生活中發(fā)掘出詩意與情趣,以美與愛心去感動并深入讀者的心靈,從而在“人民作家”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藝術特色。
以上我們從不同層面分析了柯巖創(chuàng)作的特色,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她作品的明朗風格、偏遠的題材,或者詩性的表現(xiàn)方式,都源于她“人民作家”的自我定位與自我意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她的底色是“人民作家”,并且在“人民作家”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