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賢
摘要:新時期諶容小說中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知識分子形象,這些形象在當時都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本文試圖通過陸文婷、李壽川、秦波、楊子豐等知識分子形象的分析,挖掘人物形象獨特的意義,以加深對作品的理性深度和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
關(guān)鍵詞:知識分子;藝術(shù)形象
新時期的文壇上,諶容以現(xiàn)實主義文學為陣地,滿懷憂患意識地創(chuàng)作出大量反映現(xiàn)實問題的作品,其中,最能代表其寫作深度的當屬知識分子題材的作品。繼《人到中年》陸文婷的形象走進文學畫廊之后,諶容又塑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性格迥異的藝術(shù)形象,構(gòu)成了諶容獨特的小說世界。他們從不同側(cè)面表達了作者對知識分子人格的理性思考和人文關(guān)懷。
堅強和軟弱的雙性存在:陸文婷
《人到中年》中的陸文婷,被公認為是諶容的一個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這個人物形象幾近完美:她是醫(yī)術(shù)高超忠于職守的大夫,是忘我工作但絕不忘記家庭的賢妻良母,是克己奉公不計個人恩怨的天使。她無私奉獻,又堅強隱忍,在她的身上放射著近乎神性的光輝。
小說中,陸文婷的性格集中表現(xiàn)為深沉敏銳,從容鎮(zhèn)定,柔中有剛。她的臺詞很少,作者著力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她的性格。當她剛分配進那所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著名大醫(yī)院時,面對眼科專家孫逸民的考察測試,盡管穿著布衣布褲的她“是樸素的,甚至顯得有些寒傖”[1],但是她不慌不忙、從容鎮(zhèn)定,“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安靜得像一滴水”;她給焦程思動手術(shù)時,趙院長看見“這位女大夫走上手術(shù)臺時從容不迫、很有信心,精神也很好”;她心肌梗塞昏迷在病床上,“即便是在這生死線上,陸文婷大夫的臉色仍是從容的,好像沒有什么病痛,只是在安安靜靜地酣睡在溫柔的夢鄉(xiāng)”。
這些特定場景下的細節(jié)描寫都很好地表現(xiàn)了陸文婷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的性格特點,“想讓陸文婷大夫生氣,在眼科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待人處世方面,陸文婷胸懷寬廣,剛?cè)岵T诤糜呀獊喎页鰢暗母鎰e晚宴上,她沒有大悲大喜,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不能不走嗎?被刁蠻的秦波挑剔和輕侮之后,她從院長辦公室出來的時候,“心平似鏡,一如往常”。
作為小說的焦點人物形象,陸文婷無疑是美的,光彩照人的。陸文婷的形象曾經(jīng)照亮了一個時代,為一代人樹立了理想和事業(yè)的楷模,激勵著從文革中走過來的人們努力彌補失去的美好年華,腳踏實地的學習和工作。同時,陸文婷的命運也代表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常年超負荷的運轉(zhuǎn),默默忍受生活的清貧,而他們的犧牲又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和承認。最后她像“一莖瘦草”一樣昏倒在手術(shù)臺前,生命發(fā)生了“斷裂”現(xiàn)象。這次死亡的預演后,她幸運地被搶救過來,但她是“迎著朝陽和寒風”出院的。陸文婷這一形象的意義在于,它提出了知識分子政策問題,呼吁社會給與人道主義的關(guān)懷,在新時期“人的文學”的重樹中,陸文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但是,陸文婷作為正面形象照耀著文壇的同時,她作為知識分子的軟弱妥協(xié)也表現(xiàn)得相當突出。我們看到,陸文婷雖然沉著、鎮(zhèn)定,但同時她也隱忍、孱弱。對待不良力量,她逆來順受,缺乏積極抵抗的反抗精神,這是人物性格的缺憾,或許也是千百年來知識分子的共性積淀。
第一次與秦波見面時,秦波的眼睛里就閃動著兩道不信任的亮光,這目光“好像兩只冷箭一樣”,在很長時間里“還插在她背上”,使陸文婷感到“難以忍受”,但她因為這類事件“接觸的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她沒有當面頂撞,也沒有怒形于色,事后更沒有憤憤不平,相反她能夠“心平似鏡,一如往?!薄_@一方面歸因于她的修養(yǎng)、性格,另一方面不能不承認她缺乏那種怒視丑惡的人格力量。恰恰是她的妥協(xié)性,助長了秦波高干夫人的“優(yōu)越感”。
此后,秦波一再對她“挑剔和輕侮”,而陸文婷仍然是被動消極地“委婉答復”。事實上,秦波嚴厲的審視的目光,已經(jīng)給陸文婷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陸文婷躺在病床上,只覺得眼前有兩點藍藍的光。時而像夏夜的螢火蟲在飛躍,時而像荒原的磷火在閃爍,待到定睛看時,又變成了秦波那兩道冷冷的目光?!彼T诘┫Φ臅r刻,這種似夢非夢的意識流動,充分展示了她的潛意識,她并沒有真正地“心平似鏡”,相反她對秦波是心懷憂慮和恐懼的!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以陸大夫的優(yōu)秀和卓越,當人格受到侮辱時,她完全應該對秦波反戈一擊,完全應該對她的無禮進行對質(zhì),更何況秦波為丈夫治病正有求于她呢。但是沒有,陸文婷居然對秦波采取了忍讓態(tài)度,這不能不叫人感到遺憾。“我的理想、我的審美標準不是偉大或渺小,首先是正常和健康。而陸文婷的‘忍辱負重中因為蘊含奴性,因而也就有不健康性?!盵2]應當看到,陸文婷這個形象的妥協(xié)性、軟弱性在中國知識分子身上是普遍存在的。
幾千年來,封建道德、封建意識的殘留,使得人們對于強權(quán)、強勢已經(jīng)習慣了順從、忍受,這幾乎形成一種集體無意識,作為知識精英的陸文婷當然也不例外,這無疑也是社會不良風氣根固的主因。由此可見,知識分子要想贏得自身的解放,一方面要依靠國家政策和社會的關(guān)注,另一方面,他們自身也必須積極爭取解放。這種解放不是靠制度、政策能夠奏效的,只有打破自身精神層次的枷鎖,人格和尊嚴才能重建。或許,陸文婷這一形象身上隱含的正是作者的某種期待吧。
政治異化的兩極存在:李壽川和秦波
經(jīng)過文革非人的政治磨難后,很多知識分子淪為政治的犧牲品?;蔚恼危炀土撕芏嗷蔚男愿?。在諶容筆下,展示人物悲劇命運的同時,她也借這些形象反反復復呼喚著剛性健全的知識分子人格。
李壽川和秦波可以看作是被政治異化的兩極存在。前者以卑微奴性降到人格之下,而后者則自我膨脹到人格之下。
《獻上一束夜來香》中,李壽川這個小公務員是極左、動亂時代規(guī)馴出來的畸形典范。他唯唯諾諾、謹小慎微,脆弱的性格不能承受任何外力。幾十年來,他安分守己,循規(guī)蹈矩,生活就像一支鐘擺,在單位和家庭之間搖來擺去。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他買的一大把鮮花被同辦公室的女大學生齊文文放到桌子上,這個小公務員的性格弱點便面臨挑戰(zhàn)的極限?!八突ā笔录?jīng)人們小道流傳、添枝加葉,被渲染成“桃色事件”,在朱喜芬、沈處長等人的封建道德論圍攻之下,原本就不堪一擊的、懦弱的小公務員幾近崩潰,他本能地去找領(lǐng)導解釋,可是,他囁嚅幾句,說出的竟是檢討自己的錯誤!
這種“狠斗私字一閃念”的自罪意識,是深刻在骨子里的歷史殘留,是非常政治對人的極端異化。李壽川安分守己、與人無害,但明哲并不能保身,知識分子的弱性,經(jīng)受不住道德輿論的攻擊,他成了子虛烏有的緋聞事件的犧牲品,差點上演一幕現(xiàn)代中國的“小公務員之死”。這出“無事的悲劇”頗具荒誕色彩,然而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他卻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如果說李壽川的性格呈現(xiàn)出病態(tài)的弱性,那么秦波則是一種病態(tài)的剛性,二者形成政治異化的兩極。
秦波這個形象戲份不多,但形象卻極其鮮明。這個“馬列主義老太太”時刻以黨員干部自居,滿口打著官腔,用一套馬列詞語隨時來禁錮他人、為自己謀私利。傲慢無理,自私自利已經(jīng)深深植入她的性格血脈。
為了給她的丈夫動眼科手術(shù),她三次到醫(yī)院,每一次都圍繞自己的核心利益展開。在趙院長辦公室與陸文婷初次見面時,她懷著“召見”的態(tài)度,用幾乎審問的語氣與之談話,她不信任的眼光在很長時間里都“好像兩只冷箭一樣”插在陸文婷的背上,這副居高臨下的派頭給了陸文婷很大的心理壓力。其實秦波的所為,無非是為了請最好的大夫、最大限度地保證丈夫眼睛手術(shù)的成功。但她卻極力掩飾自己的私利,自作聰明地用一套官話、套話蒙蔽他人。
在丈夫即將手術(shù)前的上午,她第二次“考驗”陸文婷。她竭力做出“謙遜”的聲調(diào)詢問手術(shù)有關(guān)問題,陸文婷給她解釋時,習慣了指手劃腳的她卻心不在焉。她問及白內(nèi)障,陸大夫告訴她這是個“很一般的手術(shù)”時,她立刻打著官腔說:“我的同志呦!不要輕敵嘛……”;她發(fā)現(xiàn)陸文婷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還沒入黨時,她似乎是找到了某種可以拿捏的把柄:“我們黨的政策歷來是有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xiàn)”,“只要你真正……對人民做出貢獻,黨的大門是對你開著的”。這里,通過語言和細節(jié),充分暴露了秦波可鄙、自私的性格,她所說的“輕敵”、“人民”,帽子大得嚇人,實質(zhì)上卻是在給陸文婷施加壓力,也為自己尋找謀私利的幌子。當丈夫的手術(shù)成功后,這個高干夫人即使站在陸文婷的病床前,仍掩飾不住利益既得后的神采飛揚。她對自己所謂“官僚主義”的“自我批評”,她對趙院長“不珍惜人才”的指責,她的喋喋不休、頤指氣使充分凸顯出高干夫人的大架子,她是那么粗鄙、可笑,當她長篇大論地宣講主義時,這個自我膨脹到畸形的形象不能不說是政治異化的又一個犧牲品。
李壽川和秦波的悲劇形象,好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同時代的人們的影子。無論是前者的被踐踏,還是后者的踐踏人,他們都脫離了知識分子的正常人格。通過這些人物的形象,作者寄予深切期望:新時期的知識分子必須勇于打破精神枷鎖,擺脫舊時代政治的陰影,惟其如此,才有望成就自己健康、剛性的人格。
健朗剛性的自我存在:楊子豐
同樣是知識分子,《散淡的人》中的楊子豐卻像夏季原野上一股清新的風。雖然經(jīng)歷過文革,他身上卻始終保持著“說不出、學不到的傲氣”[3],他清新、健朗、剛正、自我。而這,正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備受壓抑和排斥的個性。
他年青時代的人生經(jīng)歷,從“東洋小孩”變成一個由教會學校造就的“西方少年”,再到由民族災難孕育出來的“救亡青年”,從“牛津貴族”到歸國追隨“窮棒子黨”(共產(chǎn)黨)救國圖存,他自始至終堅持真理、剛正不阿。他是桀驁不馴的,這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恃才傲物”,還表現(xiàn)在戰(zhàn)爭年代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表現(xiàn)在作為莎士比亞研究的專家、詩人、作家、翻譯家的學界泰斗傲視群雄的獨創(chuàng)性。在最瘋狂的年月里,他遭受迫害,被打成“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但是敢講真話、勇于反抗仍是他的原則。批斗會、寫檢查絲毫沒有改變楊子豐的樂觀性情和傲岸風骨,也從沒有改變他的自信和自尊。
多少年來,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不羈,光明磊落,不隨俗從眾,不妥協(xié)退讓。雖經(jīng)挫折壓力,他仍然堅守自己的信仰。在年近古稀的老友聚會上,他宣布自己不要童年,不要青春,愿意一生下來就是老年,表現(xiàn)出他對往事、對歷史的豁達態(tài)度。
可以說,在楊子豐的身上寄托了諶容的文化人格和審美理想。楊子豐的傲岸、豁達、磊落、健朗,正是其他知識分子身上普遍缺少的素質(zhì)。在諶容知識分子題材的小說里,對知識分子命運的反思和性格弱點的批判,一直是作者傾力關(guān)注的問題。楊子豐的形象無疑是她給廣大知識分子樹立的一個標桿典范。
今天,重讀這一系列知識分子形象,在加深對諶容小說世界再認識、再理解的同時,或許從這些形象中,也能照見我們自身的某些弱性存在吧。
參考文獻:
[1]相關(guān)引文出自諶容.人到中年.[C]諶容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10。
[2]吳炫.新時期文學熱點作品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P53。
[3]諶容.散淡的人.[C]諶容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