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明 張麗麗
[摘 要]語言應(yīng)力求聲音和諧優(yōu)美,瑯瑯上口,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也就是要追求“音美”。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它在體現(xiàn)“音美”方面更具有其優(yōu)越性。本文分析了在英語中是如何使用五種語音修辭方式來體現(xiàn)“音美”的。
[關(guān)鍵詞]音美 頭韻 半諧音 和聲 押韻 擬聲
作者簡介:崔傳明(1963-),男,山東泰安人,碩士,山東科技大學(xué)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
語言是有聲語言,首先是訴之于聽覺。所以,人們在使用語言和追求語言功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音樂性質(zhì)。英國作家Stephen H。 Spender說過:“有時,在寫作中我感到遣詞造句猶如譜寫音樂。這種音樂對我的吸引,遠遠超過詞語本身?!?俄國作家高爾基也說過:“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語言的真正美,產(chǎn)生于言辭的準確、明晰和動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總希望說出去的話別人喜歡聽, 所以我們都在美化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美妙動聽,聲音配合得當,鏗鏘悅耳,和諧優(yōu)美,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能給人以美感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這就是人們對語言的“音美”追求。英語語言中的“音美”通常用以下五種語音修辭方式來體現(xiàn):
一、頭韻 (alliteration)
頭韻是指在一句話、一個語段或一個詩行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以相同的元音或輔音(以輔音為大多數(shù))開頭而形成的語流。頭韻是英語歷史上使用最早的一種韻,當時古英語詩行中還沒有其它韻種,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各種文學(xué)作品日漸豐富多彩,才產(chǎn)生了各種形式的韻,因而頭韻現(xiàn)在降到了次要地位。不過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常用的,尤其是當代新聞寫作中,新聞標題使用頭韻成了一種時尚。
(一)頭韻使用在習(xí)語和諺語中能起一種強調(diào)的語氣效果,如:last but not least (最后但不最次),safe and sound(安然無恙),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二)中古時期的詩人擅長用不同音的交替重復(fù)編制出各種復(fù)雜的音響圖案和效果。請看英國的“詩歌之父”喬叟在他的《鳥兒回旋曲》一詩中第一節(jié)使用的頭韻: Now welcome, summer, with thy sunshine soft,/ This wintry weather thou wilt overtake,/ And drive away the night so long and black! (來吧,夏天,用你柔和的陽光 /快來把寒意襲人的天氣代替,/把長長的黑夜趕得就此逃避?。?/p>
(三)新聞寫作為了追求吸引性,在文章的標題中刻意使用頭韻,如:《時代》周刊有一篇文章介紹時髦泳衣,標題是Splashy and Stylish。用了這兩個詞,情景躍然紙上:縱情戲水,水珠四濺,泳裝入時,趣味盈然,這恰好是頭韻所創(chuàng)造的聽覺形象。清脆明亮的「s」音,起首重復(fù),加上短促豐滿的兩個元音,聽起來十分悅耳?!渡睢冯s志有一篇文章,介紹1982年作為最佳女主角、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Meryl Streep。標題是Magnetic, Magnificent Meryl, 用頭韻串起三個詞,反映了她的特征:富于魅力,成就輝煌。
二、半諧音 (assonance)
半諧音是指詞與詞之間的重讀元音相同,而后面的輔音不同的一種不完全押韻形式。它作為一種美化語言的辭格來應(yīng)用,這一辭格的主要功能是加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半諧音是英國民謠的一種很普通的形式。例如: The anchor broke, the topmast split/ It was such a deadly storm。/ The waves came over the broken ship/ Till all her sides were torn。 ( Sir Patrick Spens )(大錨斷,中桅折,/風(fēng)暴如此猛烈。/洶涌波濤擊覆舟,/左舷右舷俱碎裂。)半諧音也是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迪更生詩歌的一個特點。例如: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the sea/ Yet know I how the heather looks/ And what a wave must be。/ I never speak with God/ Nor visited in heaven/ Yet certain am I of the spot/ As if the chart were given。(我從未見過荒原,/也從未見過海洋,/我可知道石楠的形狀;/也知道波濤的摸樣。/我從未同上帝把話講,/也從未瀏覽過天堂/猶如輿圖擺在我眼前,/我可確知要去的地方。
三、和聲 ( consonance )
和聲是指詞尾輔音或非重讀音節(jié)的重復(fù)。和聲的魅力絲毫不亞于頭韻和半諧音,其韻腳的使用同樣使語句美妙動聽,讓人難以忘懷。如:Who knows most says least。(懂得最多的人說得最少。)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進攻是最好的防御。)等。莎士比亞在他的十四行詩中對于和聲的使用頻率很高,如:Take all my comfort of thy worth and truth。/ For whether beauty, birth, or wealth, or wit… (Sonnet 37) (卻也從你的真與德得到了慰籍。/因為不論美、出身、財富,或智力……)。
四、押韻 ( rhyme )
押韻是在兩行或更多的詩行末尾重復(fù)同一個音。這種末尾音節(jié)的諧音一般都是建立在末尾的元音或元音及其后輔音的基礎(chǔ)上的。在現(xiàn)代英語詩歌中,絕大多數(shù)采用這種押韻方法,它具有兩個作用:一是作為詩的聯(lián)合代理者,把一個詩節(jié)聯(lián)合起來,使語句更加連貫;二是使詩節(jié)具有音樂感,增強了感染力,提高了語言效果。最基本的押韻方法有三種:
(一)aa, bb 韻腳。第一行與第二行押韻,第三行與第四行押韻。請看拜倫的一首名詩的第一節(jié): The Assyrian came down like the wolf on the fold, /And his cohort were gleaming in purple and gold; /And the sheen of their spears was like stars on the sea, /When the blue wave rolls nightly on deep Galilee。 (這亞述王沖過來像狼撲向羊,/他麾下的隊伍紫瑩瑩閃金光;/那矛尖像星星在大海上閃爍---/當夜晚加利利海深深卷碧波。)
(二)ab, ab 韻腳。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第二行與第四行押韻。雪萊在他的一首《失伴鳥傷其偶》第一節(jié)中采用了這種韻腳:A widow bird sate mourning for her love /Upon a wintry bough;/The frozen wind crept on above, /The freezing stream below。 (失伴鳥傷其偶,/秋棲寒冬枝頭;/天上夾雪風(fēng)吹,/底下帶冰溪流。)
(三)ab, ba 韻腳。第一行與第四行押韻,第二行與第三行押韻。約翰。韋伯斯特在他《挽歌》的第一節(jié)采用了這種押韻方式: Call for the robin-redbreast and the wren, /Since oer shady groves they hover /And with leaves and flowers do cover /The friendless bodies of unburied men。 (把那些知更和鷦鷯喚來,/它們在茂密的樹叢上飛翔,/在無親無友的未埋遺體上 /撒下了花和葉,把它們掩蓋。)
五、擬聲 (onomatopoeia)
擬聲是運用模擬或暗示自然聲音的詞語,以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增添聲音美。擬聲詞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所挑選的音響有助于在大腦中再創(chuàng)意境的回聲,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一)模擬人的聲音。如: How the pretty ladies talk / Tittle tattle, tittle tattle !/ Like their patters when they walk / Pittle pattle, pittle pattle 。 ( Erasmus Darwin ) (漂亮小姐怎樣閑話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恰似她們步履輕捷 /劈嘀啪嗒,劈嘀啪嗒。)該詩通過tittle tattle和pittle pattle模擬姑娘們在一起閑談的聲音和急促的腳步聲,使人仿佛聽到活潑可愛的姑娘們在嘰嘰喳喳談笑。
(二)模擬動物的聲音。如: The dog barks; the wolf howls; the tiger roars; the cock crows; the cat meows; the pig grunts; the duck quacks。 (狗汪汪,狼嚎叫,老虎嘯,雞鳴啼,貓咪咪,豬哼哼,鴨呱呱。)通過使用bark, howl, roar, crow, meow, grunt, quack 這幾個擬聲詞,幾種動物的叫聲被模擬得惟妙惟肖。
(三)模擬其它聲音。如: The ice was here, the ice was there,/ The ice was all around;/ It cracked and growled, and roared and howled,/ Like noises in a swound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這里是冰,那里是冰,/到處是冰墻重重。/崩裂、咆哮、吼鳴、嚎嘯,/真?zhèn)€是震耳欲聾。)用crack, growl, roar, howl模擬出冰裂的嘎嘎聲和海上洶涌的冰濤聲,生動地再現(xiàn)了冬季海面的嚴寒景象。
參考文獻
[1]謝祖均 《英語修辭》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北京)
[2]黃杲炘 譯《英國抒情詩100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上海)
[3]黃杲炘 譯《美國抒情詩100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上海)
[4]范家材 《英語修辭賞析》 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杜1992(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