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歡
【摘 要】PDS模式最早出現于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其核心是在教師教育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實施院校合作方案,經此改良后的新模式在實驗中成績突出,取得了較傳統教育模式更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PDS模式的實施策略和特點,對于中國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PDS 教師教育 院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2-0042-02
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蘇必利爾湖畔的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在長期培養(yǎng)四年制本科教師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了一條有別于傳統模式的教師教育新路,在傳統教育模式上創(chuàng)立了新型教師教育模式——PDS模式。這對我國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教師教育的兩種模式:傳統模式與PDS模式
雖然世界范圍內各個大學院校在教師教育尤其是職前教師培養(yǎng)方面都各具特色,但其實質都沒有脫離教師教育的兩種基本模式——傳統模式和PDS模式。
傳統模式(Traditional Versions of Teacher Education),即遠離實踐經驗的大學培訓模式:首先讓學生選擇滿負荷的遠離教學實踐的前期課程,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一段短期的教育實習。大學提供教育理論,中小學提供教育實踐,而實習教師則努力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在一個班級中,一名指導教師指導一名或多名“實習教師”單獨完成教學工作,然后這些實習教師就馬上承擔起教學和管理的全部責任,獨唱“教學”這部戲。怎樣把前期學習的理論運用到后期教學實踐中,是傳統模式中困擾實習教師的關鍵問題。
目前流行的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模式即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的院校合作伙伴關系模式,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美國,是一種面向中小學校實際情況的合作研究模式。院校合作伙伴模式之所以成為當今教師教育領域的焦點,是因為它在兼收并蓄傳統教育模式優(yōu)點的前提下,把實習教師和指導教師構建為一個整體,為實習教師提供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和及時的專業(yè)指導。正是這種整體融合、交流實踐、協調互惠、共同發(fā)展的新型教師教育模式的運作,使教師專業(yè)化水平顯著提高,使教師教學綜合效能和中小學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基于PDS模式的職前教師實習過程
由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率先提出了PDS這一新型教師教育模式,并在實行的四年中極大的提高了該校培養(yǎng)的實習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本文以德盧斯大學為例,說明PDS模式中職前教師的實習過程。
1.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
大學教師和指導教師在組織實習前兩個月會面,就教學實習的有關事項達成共識。在會面前,指導教師將自己擬制的針對實習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等細節(jié)情況書面告之大學教師。會面時,兩者必須對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包括實習教師的實習時間、實習教師的實習內容、實習內容的順序、實習內容的重點和結構框架、課終總結評價等)逐一落實。會面后,大學教師以簡明的書面形式綜合上述若干事項,并將之形成正式文字在開學時發(fā)給每位實習教師。
2.固定實習班級
因為實習時間的限制,通常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安排兩個實習教師去完成。其組成可以由大學教師指定,也可以兩兩自愿組合。教學任務由兩人共同完成還是一主一輔完成也可以自行決定。但實習教師對教學任務必須有自己的理解。
3.建立大學教師、指導教師和實習教師間的密切合作關系。
大學教師首先必須熟悉與自己合作的指導教師,并就實習效果對指導教師提出自己的具體要求。指導教師在大學教師和實習教師之間扮演著關鍵的中間角色,因而一名合格的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包括:①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并得到專業(yè)領域內的廣泛尊重和認同。②具有能夠與大學教師、實習教師和同事良好交流的能力。③具有不盲從于任何學術權威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教育哲學思想。④具有合理安排教學計劃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教學實踐反饋的能力、公正全面評價實習教師的能力、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的能力和與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的人和諧共處的能力。此外,每組實習教師按計劃進入安排的班級授課時,大學教師必須親臨現場,對實習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4.組織教學總結會
在PDS模式中,大學教師、指導教師和實習教師實質上組成了一個學習研究團體。參與者在實習教學的過程中,聆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接納新觀點、新方法。具體實施方案是每周的實習教學活動完成后,安排15~20分鐘的總結會,參與者在會上討論這周實習的優(yōu)缺點、下周的目標和諸如課堂管理等教學細節(jié)問題。
5.再次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在實習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后,但是整個實習階段還沒有結束之前,大學教師會針對實習教師的教學實踐情況穿插教學。教學內容包括教學中的理論體系、課堂管理、教學技巧和標準、課程進度等。實習教師也通過大學教師的教學獲知更豐富的、針對性更強的理論支持自己編訂實習單元計劃。該計劃將作為實習成果和教學素材,以標簽加以注明,然后由大學教師給予評議。這些包含原有教學計劃、改進后教學計劃、教師評議和實習教師自我反思的材料,對于實習教師今后的教學工作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模板。因此,穿插于實習過程中的大學教師的教學是實習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再提升的起點。
三、我國師范專業(yè)學生職前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
師范教育在我國一直備受重視。早在1897年盛宣懷奏請創(chuàng)辦南洋公學時,就首先要求設立師范院。京師大學堂籌辦之初也是師范館首先招生。1904 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把師范教育單列系統,專門制定了初級和優(yōu)級師范學堂章程。但是,在“教師專業(yè)化、教師培養(yǎng)由封閉走向開放”的發(fā)展趨勢下,我國的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仍然存在著下列問題。
1.大中小學缺乏實習指導合作
師范生與其他大學生的最大差異處,不在于學識之精通,而在于教材教法之嫻熟。因此,職前教育實習是師范生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對一個欲成為教師者最有價值和幫助的學習活動。
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師范院校更加重視授予師范生教學理論知識,只能安排部分學生到學校聯系的中小學進行實習,大部分學生還是各自回家鄉(xiāng)自行聯系實習學校。而中小學現在還沒有真正從應試教育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考慮到實習教師的到來會影響正常的教學效果和班級管理,影響學校的升學率,讓實習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的時間不多,對實習教師的指導也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教育實習多是安排在本科教學的后期,實習生也利用實習的機會找工作或者復習考研,花在教學實踐上的時間和精力很少?;谏鲜鲈?,實習教師的理論知識往往和實踐脫節(jié)。一名成熟教師所具備的能力如課堂管理能力、教學組織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多半在實習教師任職后,依靠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
2.缺乏監(jiān)督管理機制和獎勵機制
在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的前中后三個時期,院校主管教學實踐的職能部門人員應該分別具體實施實習前的中小學聯絡銜接檢查、實習過程的實地檢查和實習結束后的回訪反饋檢查。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重銜接,輕回訪的情況。實地檢查也一般采取走馬觀花的巡查或者挑條件好、交通便利的實習點多次檢查?;卦L則往往等到第二年上門聯系實習時一并進行,此時才能發(fā)現上年實習生的遺留問題。
此外,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生進入實習學校中接觸最為頻繁的人,也是實習生獲取實踐經驗的重要之人,他們對實習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專業(yè)職能的養(yǎng)成影響深遠。實習生的到來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但是,中小學教師面臨升學壓力和多勞卻不多得的情況,一般以影響正常工作和升學率為由,不愿意接納師范生的職前教育實習。獎勵機制的缺乏會大大降低實習指導教師的責任心,磨滅其工作激情。
3.缺乏固定的實習基地
考慮到中小學的容納量,高師院校只能為部分學生落實實習學校,且每年的實習地點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大多數學生是自己聯系實習學校。各個實習學校對師范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不統一,為達成培養(yǎng)目標所做的努力程度也不統一。師范生實習地點分散,既不能及時反饋自己的實習情況和實習效果,也不利于實習后期高師院?;卦L工作的開展。因此,師范生的職前教育實習缺乏空間和內容上的整體安排。
四、PDS模式對我國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的啟示
1.加強實習指導合作
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校發(fā)展中,合作是一個核心理念,各級學校應打破長期隔閡,把職前教師實習甚至是整個教師教育看作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在師資培養(yǎng)的過程鏈中,大中小學應改變“接受”與“給予”、各自完成階段任務的局面。在平等的對話中,見證教師成長的歷程,共商“需與求”的標準,以積極的主人公的姿態(tài)共同行動,共同成長。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合作雙方的焦點可能同中有異,但是在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目標下卻能各取所需。
2.建立監(jiān)管機制和獎勵機制
政府應將職前教師實習的問題納入相關政策法規(guī),明確接受職前教師的實習任務,是中小學的義務,對職前教師的指導,是中小學教師的義務。每年接受并指導職前教師的情況,中小學應記錄在案,作為學校接受教學評估的考核內容。
改變已往大學單方主導實習教師的情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員、高師院校教育實踐部門的有關人員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組成教育實習領導聯合體,共同負責教育實習的計劃、組織、督導考核和評估,促進教育實習的順利進行。
還應將責任感強、教學經驗豐富、有較高專業(yè)道德水平的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與高師院校教師組合起來,設立專職崗位,并從福利待遇、評優(yōu)樹先、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大力度的傾斜。 鼓勵有資格指導教育實習的優(yōu)秀教師,克服工作強度大,責任意識要求高等困難,加強對師范生的實習指導,幫助樹立師范生正確的教師道德觀念,指導其教學實踐,為師范生職前教育實習提供有效的人力保證。
3.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
高師院校應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一批固定的中小學實習基地,幫助提高中小學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促進師范生的快速成長。高師院校一方面應通過政府支持、民間資助和學校自身等多種渠道加大對實習基地的資金投入,在教學設備和教職工待遇上對實習基地給予幫助;另一方面應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專業(yè)進修的機會,將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方法帶給中小學教師,促進他們研讀專業(yè)理論知識、開展教學實驗,進而獲得專業(yè)發(fā)展。中小學也要為實習教師提供一個真實的實習情境,一個“臨床性”的實踐訓練基地,形成平時溝通、階段性見習、畢業(yè)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指導模式,及時解決實習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習教師不僅要參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滲透到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體驗教師角色的全部內容。通過吸收指導教師的經驗和自身的實踐,實習教師可獲得教學的知識和技能,積累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這讓他們正式任職后能更迅速的融入真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談談我國教師教育的改革和走向[J].求是,2008(7)
2 吳麗君.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7(6)
3 謝藝泉.美國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探悉[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楊瑾若.美國教師教育的新模式: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的特征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2006(6)
5 Jane A K Carlson;Ann Kempton;Lois Oswald;Linda Puglisi . University/Schools Partnerships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J].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