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燕 劉生權(quán)
摘 要:本文旨在著力于闡述古代詩歌閱讀鑒賞入格、準備,以廓清古代詩歌閱讀鑒賞認識上的模糊性和不切實際。詩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體,以片段情境喚起整個情境的意象和情趣,同時凡語言都必伴有情感或思想,所以從語言入手,重視訓詁,才能進入藝術(shù)天地。要使所賞析的思想內(nèi)容和所欣賞的藝術(shù)手法具有說服力,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以揆情度理的原則來衡量,而慢節(jié)奏地咀嚼涵泳是鑒賞不可或缺的手段。
關(guān)鍵詞:古代詩歌 閱讀鑒賞 越位 匡正
詩歌鑒賞題涉及概括相關(guān)詩句的內(nèi)容,說明相關(guān)詩句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詩作蘊含的情感。“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考察形式似乎很容易作答,也起到了考察學生的鑒賞能力功效,這種平實視角下的命意恰恰點中了當下詩歌教學的命門,也無形地成為一座教學的觀象臺,引導我們體察日常的詩歌教學。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個詩歌鑒賞的案例:
風入松
[宋]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學生如此賞析:引用典故寫了西園,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物是人非之感,用想象的手法,虛實結(jié)合,寫出了愛人蕩秋千時玉手香凝,最后寫了階因愛人不到,惆悵不已,一夜間長出了青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達了詞人惆悵苦悶。
這段賞析乍看有模有樣,深得鑒賞的要訣,但是細論詩句,發(fā)現(xiàn)這樣的鑒賞其實滑入了概念的泥沼之中,全然沒有依附詩句的本意?!拔鲌@”是過去詩人和愛人游樂的地方,如何用了典故呢?明明是正面描寫黃蜂逗留秋千索,側(cè)面表明愛人離去,又何以“用想象的手法,虛實結(jié)合,寫出了愛人蕩秋千時玉手香凝”呢?不從詩句、詩意本身出發(fā)而加以鑒賞,借用足球比賽“越位”規(guī)則的說法,學生犯了“越位”思考、“越位”作答的錯誤。這種“失位”、“越位”病癥中的先入為主,直撲“情感”,標簽、概念齊上陣的現(xiàn)象并非個例。
當然,我們不能把罪過一棒子全打在學生的身上,一些賞析文章、老師的引導也表現(xiàn)出凌空蹈虛的氣象——不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匆匆進入賞析階段。我們無意將詩歌鑒賞當作簡單的文言翻譯,但是我們必須正視學生看不懂詩歌的現(xiàn)實。那么,怎樣匡正詩歌鑒賞教學的“越位”呢?
一、重視訓詁
詩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體,以片段情境喚起整個情境的意象和情趣,同時凡語言都必伴有情感或思想,所以從語言入手,才能進入藝術(shù)天地。重視訓詁,指不放過對一處詩的每一個字句的意思的正確理解。如果連字句都沒有弄懂,即使分折得天花亂墜也不會得出正確結(jié)論,還談什么賞析?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例如沒有通訓詁,許多同學就斷定某詩為思鄉(xiāng)懷人之作,抒抑郁不得志之情。
我們所說的重視訓詁是從微觀層面加以窺探詩歌之奧義。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開頭一句“細草微風岸”,實際上是“微風岸細草”,因為平仄的需要,語序出現(xiàn)了倒裝,詞語先后順序的變化反而更具視覺鏡頭的美感;岳飛的《小重山》中的一句“阻歸程”三字,看似明白,卻沒有主語。誰“阻”了我的“歸程”是敵人?還是朝廷內(nèi)部的投降派?都是,但這里不能明說,于是用無主語句,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晏幾道的《菩薩蠻》中的“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秋水”指女子的眼睛,“玉柱斜飛雁”是箏的形象,女子的“眉黛”如春山,這些常見的意象別有情趣……不能不說只有重視訓詁,才能登堂入室,進入詩歌的高級鑒賞階段。
二、識辨關(guān)聯(lián)
詩歌往往體現(xiàn)形式和實質(zhì)的完整性以及情感、思想和語言的連貫性。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起承轉(zhuǎn)合,上下內(nèi)容在語義上的相對完整,時空的轉(zhuǎn)換,情與景的契合,辨清這些特點是通向賞析的不二法門。
如王昌齡《聽流人水調(diào)子》中的“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這是詩歌的三四句,內(nèi)容上密不可分,多數(shù)理解為“嶺色下雨,斷弦人落淚”。實際上這兩句說的是流人彈水調(diào)子仿佛將“嶺色千重萬重雨”交付給聽者,似言聽箏者的淚乃是箏弦收集嶺上之雨化成。學生大多未從通篇考量詩句在句法、音韻及通感上的特色,因而理解“失位”。
鑒賞劉長卿的《余干旅舍》一詩,我們要清楚時間上的轉(zhuǎn)換構(gòu)成了本詩的內(nèi)在邏輯,從日暮時分,到夜色漸濃、明月初上,直到夜闌人靜,坐聽閨中思婦搗寒衣,時間上呈現(xiàn)遞承,同時也透露出作者的思鄉(xiāng)感情逐漸加重的心路歷程。
再如李白的《玉階怨》一詩,是“誰”卻下水晶簾?是“誰”望秋月?詩中的環(huán)境提供了一個線索:是一個深夜不能眠的宮女。我們不得不去涉及理路直接參與、感受意境:我們一面是個觀眾,看著一個命運情境在我們的眼前演出,一面又化作宮女本身,扮演她并進入她的境況里,從她的角度統(tǒng)領(lǐng)著我們的意識??傊?,我們是在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進入詩的意境。這種主客既合且分,既分且合的狀態(tài),便是在作一種高級狀態(tài)的情景辯識、情景契合。
三、揆情度理
要使所賞析的思想內(nèi)容和所欣賞的藝術(shù)手法具有說服力,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以揆情度理的原則來衡量。
今年高考所選的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最后兩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不易準確理解。我們不妨參看袁行霈先生的賞析: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的《新語·慎微篇》中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崩畎走@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fā)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無疑,袁行霈先生鑒賞本詩考察了李白當時的社會背景,觸及李白的身世,明了一些相應的歷史典故,使得他對本詩的理解通情達理,合情入理。作為高中畢業(yè)生來說,對李白的生平肯定比較熟悉,雖然鑒賞可能不如專家那樣深入,但是如果在知人論世的前提下,揆情度理,是完全可以作淺顯的入情入理的賞析。
又如姜夔寫的一首年終思家的《浣溪沙》的結(jié)句說:“一年燈火要人歸?!狈路鹱约翰]有想到回家,而是受“燈火”的影響才引起歸思的。其實作者一直在想家,及至歲闌,依舊有家歸未得,只好故意這樣說了,這種鑒賞中的“以意逆志”是合乎情理的。
四、咀嚼涵泳
朱光潛先生說:“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是作者或是讀者,在心領(lǐng)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須有一幅畫境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xiàn)于眼前,使他神魂為之鉤攝,若驚若喜,霎時無暇旁顧……”這段話精妙地道出了欣賞一首好詩時的愉悅之感,它是咀嚼涵泳之中的咂摸,是咀嚼涵泳之后的豁然開朗,是詩作者和讀者人生世相的相互映照。然而在平時的詩歌教學中有多少人真正體味出詩的真義?急功近利、快節(jié)奏的理科式教學程序,使得詩歌的美感消失殆盡,這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為詩歌鑒賞不是純粹分析網(wǎng)中的獵物。
不可否認詩歌賞析是有難度的,唯其品讀境界高下,明曉深淺邪俗,更要“慢慢走,欣賞啊”。慢節(jié)奏地咀嚼涵泳是鑒賞不可或缺的手段。“讀書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标懢艤Y的意思是說,讀書平心靜氣,慢慢地涵泳、品味,每當有一點新的體會時,必然會感到興味無窮,其樂融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讀書時情緒越好,也就越有助于理解。采用涵泳法讀詩,不僅能從詩中吸取人文精神的營養(yǎng),而且還牟陶冶自己的性情。一花一葉總關(guān)情,久而久之,我們就能積累情感,練就靈性,有一雙很饞的耳朵,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易感的心。
(張京燕 廣東省珠海市文園中學 519000;劉生權(quán) 江蘇省江陰市青陽中學 2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