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異新
由紐約驅(qū)車到普林斯頓,并沒有想象中的近。伸展一下麻木的四肢,忽然替當年的胡適感到累。
雨越下越大了。瓢潑大雨中在高速公路開車,無法不提心吊膽。
普林斯頓大學終于在濃雨中顯露出她靈動輕盈的身姿。是步入了畫中,還是觸到了凝固的音階?那些跳躍著的哥特式建筑,襯在如茵的碧草間,一座比一座精致華美,一座比一座玲瓏通透。帶著被清洗過的一顆心,我虔誠地踏進瓊斯樓。
如果有象牙塔,它一定是瓊斯樓這樣的拱頂和結(jié)構(gòu),高曠中趨于純一。而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就在它的升華之處,我迫不及待地拾級而上,去推開那重沉思的門。
西方童話中的古堡已然關(guān)在身外,釋迦牟尼佛端坐在正前方,永遠的慈眉善目。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手書的中文館名懸掛旁側(cè),每字一尺見方,筆酣墨飽,正是濃郁的東方情調(diào)。
背著包長驅(qū)直入,竟無人阻攔。果然是傳說中的對學人不設(shè)防,盡可享受自由。偌大個藏書室,靜極了,無論是民國期刊還是最新出版物,每一本都帶著對心靈的無比信任,靜默著,等候翻閱。在這樣的靜中,幽思有了聲音,在這樣的靜中,遠去的身影回到了鏡中央。
生日決議案
繽紛的雨霎時凝結(jié),飄然為雪;推門的手瞬間衰老,突顯歲月。那分明是一雙六十歲的人才會擁有的滄桑的手。是的,不用懷疑,他就是胡適。
呼號的北風吹得人睜不開眼。瑞雪正為他的還歷之壽狂歡起舞,可是,抖落一身的為何卻是愁緒?
1951年12月17日,在普林斯頓開往紐約的列車上,疲憊的胡適從懷里掏出個小藥瓶,習慣性地吞下兩粒藥丸,然后靠在椅背上,緩緩閉上眼睛。
傅斯年腦溢血……朱經(jīng)農(nóng)中風……王文伯燒傷……
這么多曾經(jīng)青蔥般的生命,在紛紛凋謝,而那個與自己劃清界限、脫離關(guān)系的小兒子,那個不只連說話,甚至連沉默的權(quán)利都沒有的可憐的人,與死去了又有什么分別呢?
他下意識地動了動左手的無名指,去年,這里因為一種叫做Trigger finger的怪病而做了手術(shù)。醫(yī)生居然說很可能是出于常想開槍打人的心理!
他望了望窗外,雪依然不管不顧地下著。他盼著列車快些到達紐約。曼哈頓區(qū)東八十一街一百零四號,這不只是一棟破舊的公寓,更是他和老伴兒溫暖的家。感謝老朋友趙元任寄來了真正的金華火腿。毫無疑問,太太做的冬瓜火腿湯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想起老伴,他的表情變得柔和起來。去年她厭倦了與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不愿呆在泰國,吵著要到這里來。一路多虧老朋友們照料,她安全抵達他的身邊。自結(jié)婚以來,他們好像還從來沒有擁有過如此清凈的二人世界。這段時光如果安排在年輕的時候,或許會有所不同。
他平生第一次幫她洗碗碟、抹桌子、掃地、化冰箱的冰,收拾客人走后堆滿煙頭的煙灰缸……他顯得笨手笨腳,有時還會長長地舒口氣。也難怪,在這之前,他只在場面上風光,哪知幕后的這些瑣屑。實際上,他是最怕人多,最怕熱鬧,最怕瑣碎麻煩的?,F(xiàn)在他終于明白了,即使換來一分的潔凈,也必須自己動手一分。
他曾經(jīng)走到哪里都是書,然而,太太對于書架,從來不感興趣,倒不是怪她不識多少字?,F(xiàn)在這世道,不識字的倒好。她還是一雙小腳,搬書上架這種活兒根本幫不上忙。
可熱心的趙元任偏偏要為他寄來原版的《四部叢刊》,這可是二千一百冊呵,至少要四個或五個大書架,怕還不夠。這在以前,當然求之不得,可是現(xiàn)在,這促狹的空間……自己簡直就是一個保姆,哪里有暇侍弄這些寶貝。
但是,自己還是不該把紐約的書帶回國丟在北平?,F(xiàn)在想收一些基本的參考書怕是難了。幸好碰上了這個“古董書庫”葛思德東方圖書館,竟藏有二十冊趙一清的《水經(jīng)注釋》手抄本,是世界上唯一直接從手稿本上抄錄下來的。這下被自己關(guān)注多年的《水經(jīng)注》考證工作終于有了依據(jù)。
有個最喜歡做詩也是作詩最多的中國人,一生寫了四萬兩千多首詩。雖然好的不多,但因為他是乾隆皇帝,就有人為他編了四百五十四卷的浩瀚詩集。然而,很多圖書館不屑收藏,不管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但葛思德圖書館竟然獨具慧眼,收藏了它。還是這位喜歡做詩的乾隆皇帝對曾經(jīng)反清復(fù)明的大學問家錢謙益看不入眼,曾下令舉國上下只要發(fā)現(xiàn)他的只言片字,就地焚毀。誰曾想,這里竟藏有錢謙益1643年刻印的文集,一百一十卷,完好無損。
還有那么多有趣的手抄本,五百多種兩千余冊的中國醫(yī)書……佛經(jīng)的南宋刻本、元刻本《磧砂藏》,明版的《南藏》、《北藏》……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八百年佛經(jīng)雕刻史”。也許將來我們還得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專門到這個“收藏家的圖書館”來做影片帶回去參考呢!
他為此而流著油汗忙作起來,夜以繼日地帶著工作人員們把全部藏書十三萬冊清理了又清理,研究了又研究,考證了又考證。當埋頭于故紙堆,紛繁的歷史線索,以迷亂的方式,誘惑著他的理性,使他覺不出眼下的痛,便又愈發(fā)地成“癖”了。
去年11月17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和圖書館館長泉井久之助來此參觀,陪他約略看后,說起京都大學認識的一些人,馬上被問及名字,報上后,竟大驚訝,說是少年時就聽說胡適了,不意在此相會。早年還讀過吉川幸次郎譯的《四十自述》,和其他作品選錄。這下泉井君連學校來人催也不肯離開,非要長談。只好把紐約的住址給他,請他便中前往。沒想到,兩天以后,泉井君就趕來紐約興致勃勃地長談。在這個世界上,有心靈相通的人惦念著總是好的。
聽說上周(1951年12月11日)普大總圖書館舉行了一次討論葛思德東方圖書館的會議,為節(jié)省開支,明年將終止聘約。這是遲早的事,所幸已經(jīng)找來了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的童世綱做助手,他早年畢業(yè)于武漢文華大學圖書館學系,為人扎實能干,是個好接班人。
說實話,去年春,決定接受聘請時,未曾想對方根本無力為自己改換護照上的臨時身份,更不用說提供住房。太太來之前,曾找人幫忙在這邊尋過住處,可聘任通知正式發(fā)表是在五月十三、四日,太早去尋,顯得急切……最后還是決定住在紐約,每周乘火車兩地往返一次。聘請的名義是館長、教授。頭銜無所謂,每年五千二百美金的薪水,還是夠生存的。但現(xiàn)在看來,年輕時多些積蓄顯然是明智的。
王文伯怎會料到突遭火災(zāi)呢?雙手再也不能復(fù)原。半年來,他一直到處為他籌集醫(yī)療費,一筆一筆地記賬,一封一封地寫信替他感謝相助的朋友們。這記賬也是平生頭一遭。深埋大半截土的人了,還會有這么多新鮮的初體驗,也算有趣,前六十年的自己怎么好像沒在人間生活過似的?
沒有人壽保險公司情愿光顧一個老年心臟病患者了。此時此刻的火車上,帶著藥瓶度過六十一歲生日的他,竟然想到自己很可能會忽然結(jié)束的生命。他為此而有了一個“生日決議案”。
這是一筆奇特的文債,都是些未完成的書稿?!吨袊軐W史》,與大兒子祖望幾乎同時誕生在民國八年,屈指算來已經(jīng)三十三年之久了,未完的下卷可改為《中國思想史》……《中國白話文學史》,還是二十五年前寫的那一半……《水經(jīng)注》的考證,也該了結(jié)了。另外,只要能力所及,為自由中國說話,總要盡全力,而不一定擔任什么公職……
他不愿回憶那表面風光的大使歲月,那些直到現(xiàn)在還不斷加到他頭上的榮譽博士頭銜。即便去華府,他也有意不去拜訪國會中人。在這個妥善保存東方文明的安全一角,為將來的漢學研究者做些鋪路工作,倒是他如意的角色。
他以為自己是飄飛的蓬蒿,他以為這里是風雨的驛亭,卻無心有一種風范、一種情懷,在這方凈土,落地生根于后人心田。
到哪里整理國故
1916年,剛從美國學成歸來便暴得大名的胡適成為以反傳統(tǒng)為基調(diào)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對追隨者來說,他們是在為古老垂死的中國文化切除腐肉、輸入新鮮血液;在反對者看來,他們卻是在無情撕毀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歷史的褒貶在明處張揚,命運的腳蹤卻于暗中潛行。大力鼓吹全盤西化的胡適無法預(yù)想,一個泡在北平琉璃廠舊書肆的外國人此時正為三十年后的自己成就一份整理中國舊典籍的謀生差事。
實際上,要讓一個美國工程承包商與學者胡適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是有點不尋常的。邱昂·穆爾·葛思德(Guion Moore Gest,1864—1948)就這樣懵然不知地患上了綠內(nèi)障。遍訪歐美著名眼科醫(yī)生,仍被告知束手無策的葛思德,在1914年的一天,萌生了遍游世界的念頭,他要在自己失明前把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看個夠。北京,是獨特而又使人終身難忘的一站。在這里,他通過美國駐華公使館海軍中校武官吉里斯(Irvin Van Gillis,1875—1948),獲知了產(chǎn)于河北定州的馬應(yīng)龍和白敬宇眼藥。作為一個清教徒,葛思德懷著僥幸的心理,決定再相信一次奇跡。
在一個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的日子里,葛思德手中把玩的這枚小小藥管忽然在眼前變得清晰起來。驚喜的歡呼聲還沒有來得及沖到唇邊,一個微小沉靜的聲音已從心底悄然泛起:“沒有任何一種文明是完整、全面、優(yōu)秀的,珍惜和保存這使你看見的東方。”剎那,葛思德的心中播下了一個難以拔根的夙愿——收藏中國醫(yī)書。中國,這個對他來說曾經(jīng)非常遙遠和神秘的國度,再也無法只是一個抽象的地理概念。“霍然大愈”的不只是葛思德的眼睛,還有他對主那漂移不定的信心。如果說對中國醫(yī)藥的療效,他是“見以致信”,那么,對于上帝賜予他長夜陰暗,曙光乍現(xiàn)的命運試煉,卻不能不說是“信以致見”。在離開北京之際,葛思德果斷地給吉里斯留下一筆錢,委托其代購中國醫(yī)書并逐漸擴展到中國古籍。他清楚地知道這將是一項負載著強烈使命感的文化偉業(yè)。
“庶幾心平氣和,可以思索義理?!奔锼谷h名為義理壽,可謂深得中國讀書文化之三昧。這是一位操一口流利的中國官話,對中華文化有著異常深厚情感的奇人,一個用海軍情報官的訓(xùn)練來鑒別中國書籍版本的達人,一個毅然辭去公使館海軍武官職位,專心從事中國圖書目錄編注研究的學者。義理壽甚至為此娶了一名中國滿族女子為妻,在北平購置了一所房子,專門替葛思德購買中國圖書并研究。1920年前后的北京琉璃廠舊書肆對義理壽的名字完全不陌生,在店主們眼里,這個外國人不但懂行,還自訂一種略高于市價的價格,以本數(shù)論值購書,其付錢之爽快,出手之不凡,每每令人喜出望外。精明的義理壽鎖定目標和有限的資金,瞄準私人收藏家以搜求各種珍本和明版書籍。中國近代圖書館之鼻祖、藝風老人繆荃孫先生就曾一度成為他纏磨的對象。老人經(jīng)過一生尋覓,找到一套“武英殿聚珍版”一三八種原書,由于此書系分別排印并刊行二十余年,一般人很難將之搜集成套。當時在世界上也僅有五套。義理壽以高價從其手中購得一套全書后,又從別處全力購得另外三套,成為這套叢書的最大擁有者(第五套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內(nèi))。義理壽絕非意在囤積,他迫不及待地仔細審讀了所購全書中將近三萬七千六百個雙頁,列出了兩千多處錯誤訂正,細心考辨各省版本與原版的異同所在。后來,他更以這種嚴謹?shù)木癜阉徣繄D書編成《葛思德東方藏書庫目錄》。著名的中國目錄版本學家、圖書館學家王重民對葛思德的收藏有極高的評價:
在所有我曾審查過的中國圖書館收藏中,我認為葛思德收藏是最重要之一。我曾在國會圖書館審查過一千五百個圖書項目。我又曾把國立北平圖書館于戰(zhàn)時存放在美國的二千七百個書目加以審查,我已發(fā)現(xiàn)葛思德收藏的A部分(古典文學)百分之七十,和國會圖書館或北平圖書館,并未重復(fù)。D部分(文藝寫作)有百分之五十不重復(fù)。這樣足夠證明葛思德收藏的價值了。
所以,你不得不佩服義理壽。1926年,這些來路不凡的中國圖書暫時被存放在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內(nèi),以二百三十二種項目、八千冊圖書的藏量正式開放為“葛思德中國研究圖書館”。1931年,受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影響,義理壽的購書暫停,葛思德的收藏已增至七萬五千冊。1937年,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得到洛氏基金會資助,獲得了葛思德的部分收藏,并辟為該校圖書館的一部分。后來,葛思德致信當時的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也是自己的朋友Harold W.Dodds先生,表示要將自己的所有收藏都賣給這所著名的“常春藤”名校。Dodds校長不置可否,無法認定這一大批中國圖書價值幾何。于是邀請閑居紐約的胡適出面加以鑒定。已近花甲之年的胡適終于與這些漂泊的舊書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實際上,胡適與葛思德東方圖書館絕非不期而遇。在1943年到1946年,卸任駐美大使的胡適,經(jīng)常向美國國會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及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借閱有關(guān)《水經(jīng)注》方面的書。當時葛思德圖書館的負責人南西·李·史溫(Nancy Lee-Swann)給了胡適許多借書的方便,讓他將館中的一些珍本書借回紐約寓所,做長期的校閱。因此,當接到Dodds校長邀請其對葛思德圖書館的中國圖書加以鑒定的請求時,胡適對這批藏書已相當熟悉,他真誠地建議Dodds校長認真考慮此事。在欣然接受了胡適的建議后,精明的Dodds校長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另外一個請求:希望胡適先生出任該圖書館館長,以謀繼續(xù)發(fā)展。
認為胡適是迫于生計而屈就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一職,不能不說是有偏見的。使命感、狂熱、癡迷、嚴謹、負責,葛思德與義理壽身上的特征怎能不與胡適不謀而合。這一項特殊的事功,終因聚集了優(yōu)秀的同道而得以成就。二十一歲掀起白話文革命,二十六歲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抗戰(zhàn)時期出任駐美大使的胡適迎來了他一生中看似不再引人入勝的兩年(1950年7月1日起聘,到1952年6月30日終止)。在這個甚至連美國的漢學界、華人學者也少有人知道的小小圖書館內(nèi),忙里忙外活動著他與助手童世綱清寂的身影。自己的著作正被祖國大陸所唾棄,卻能在此面對史上文字災(zāi)禍中幸免于難的紙上傳奇,甚至要為與當年提倡的“賽先生”(科學)扯不上邊的“秘傳濟世奇方”之類付出精力。是幸?抑或是不幸?“整理國故”的理想需延伸至此才能得以實現(xiàn)。
1952年2月20日至4月20日,葛思德東方圖書館舉辦了名為“一千一百年的中國印刷”的圖書展覽會。為兩年來的心血作總結(jié),總策劃胡適揮筆寫就《普林斯頓大學葛思特東方收藏》的小冊子,該館的優(yōu)異收藏從此引起了西方漢學界的高度重視。當時,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中的明版書已有近二萬四千五百冊,代表了中國明代印刷術(shù)的特別發(fā)展,其中有十分之一的書籍印于景泰末年之前,大部分是朝廷刊印的各種版本的儒家經(jīng)書與佛經(jīng),極為罕見。在展覽序言《中國印書的一千年》中,胡適強調(diào)葛思德東方圖書館“擁有一批不同尋常的財富,它收藏了許多記錄中國和東亞印刷業(yè)發(fā)展的特質(zhì)例證……”
從僅存的一張展覽會場的照片上來看,西裝革履的胡適遠沒有在給友人的書信中敘說的蒼老,他甚至是朝氣勃發(fā)、躊躇滿志的。或許衰老的僅是他的心境。有形的收藏,使記憶變得不再短暫,過往的云煙也就不可能真正埋葬。而正在進行著的一個個人間悲劇,在時時聽到腳步聲的清幽襯托下,又怎能不加劇心海里的驚濤駭浪。友人的相繼去世,兒子的下落不明,在胡適的書信中僅凝結(jié)成簡單的六個字:“一切都如噩夢!”(1951年3月29日致趙元任夫人楊步偉信)
就在展覽會成功舉辦的第二天,當胡適還沉浸在自豪和喜悅中的時候,代理總圖書館館長Kelly與Dodds校長卻正為如何顧全面子的解聘他而絞盡腦汁。Kelly專門找到當時歷史系一位深通東方禮節(jié)之微妙的講師,來研究解聘信的措詞,為的是符合不能有任何蛛絲馬跡被解釋為“解聘”的“中國的禮節(jié)”。后來由校長具名寫給胡適的信,用了相當華麗的辭藻來描述他的成績,但同時指出:“我深感遺憾,學校的財政情形使我無法再請你擔任館長一職。”大概是覺得胡適剛剛為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就遭到解聘有失厚道,展覽結(jié)束后,校長和總圖書館的幾位行政人員又想出了一個顧及雙方面子的權(quán)宜之計:請胡適作榮譽館長。然而,在邀請函中,又為要不要提“不支薪”而頗費心思,以至于Kelly不斷為此事請示校長:“我們覺得不宜在邀請函中提到此事。我們估計,胡博士,一個對西方學術(shù)慣例深有所知的人,了解榮譽職位是不支薪的。然而,我們還是要Dodds校長考慮,到底要不要把‘不支薪這一點加上去。”
也許自以為精通中國文化的人反而并不了解它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對人生的達觀,并由這達觀而產(chǎn)生寬懷、傲骨和淡然。實際上,恢復(fù)書生本色的胡適,從來都不需要更多的演技。他深知在這個匆忙切實的國度,生存是首位,多贏乃原則。不用等到吹哨子叫停,胡適已然為自己的杰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他欣然告別普大,專心端坐于紐約公寓的冷板凳之上,埋頭于畢生鐘情的學術(shù),盡管迎接他的儀式——導(dǎo)師杜威先生的葬禮,再度顯示世間的冰冷。
時隔多年,我們?nèi)钥梢愿惺艿胶m當時對葛思德東方圖書館的心懷顧念。離任前,他對童世綱說:“您至少須在這里待上十年,才有成功的希望,將來您就是一位文化大使?!蓖ㄟ^童世綱,胡適轉(zhuǎn)贈給葛思德東方圖書館全部偽滿本的《清實錄》、臺北重印的《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等珍貴文獻私藏。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何炳棣受溫哥華僑領(lǐng)的允諾,要高價收買《清實錄》時,經(jīng)濟拮據(jù)的胡適斷然拒絕了。遵照囑托,童世綱一直沒有渲染胡適的無償捐贈,并且自接任館長一職后,遠遠超過了胡適的期待,為葛思德東方圖書館獻上了二十五載華年……
雨終于小了,一派干凈。由歷史堆中抬望眼,釋迦牟尼佛仍在靜觀中微笑。是該起身做別的時候了。行在長長的走廊,隔著遠遠的時光,還依稀可辨胡適當年看到的人生真相——不做晴日幻想,不靠先知隱喻,再相信一次地活在世間。
來到瓊斯樓休息廳,那高高懸掛在壁爐之上的牌匾清晰入眼:“上帝難以捉摸,但他并無惡意?!鼻∈菒垡蛩固沟牡挛拿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