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樽濁酒,嘆逝者紛紜如斯;燃一星檀香,感伊人流年似水;提一管狼毫,問蒼生路在何方。
臨風(fēng)而嘆詠傳誦僅作鋪墊,揮毫潑墨走筆行云是一種過渡,那一聲追問才是他們的初衷。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一襟素白,幾許風(fēng)塵;一種相思,幾處閑愁;一壺漂泊,幾番輾轉(zhuǎn);一聲追問,幾人能答……
一、灞陵亭
“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薄跺绷晷兴蛣e》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簫聲咽,音塵絕,已然成為灞陵亭悲愴沉郁的標(biāo)志,而你在亭邊的那一聲“此是何路”更成為一個令人深思的烙印。
從辭親遠(yuǎn)游,仗劍出蜀到供奉翰林,賜金放還再到遠(yuǎn)謫夜郎,遇赦東還,你的人生之路總是那般坎坷曲折,卻在曲折中跌宕出了豪邁與激情。
天生我材又如何,豈是蓬蒿又如何,那條濟(jì)蒼生,安社禝的路到底在哪里?!拔劍四顧又如何,會須一飲又如何,你心中那個兼濟(jì)天下的誓言一直都未曾改變。
古道寥落,報國無門,你的一次次追問是希望與失望中碰撞、積淀、升華,成為豪放派的一個個經(jīng)曲。
二、華陰旁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xué)長生?!薄缎薪?jīng)華陰》
五岳下,險峰旁,張籍的《行經(jīng)華陰》是山的見證更是山的詮釋。
世間熙熙皆為利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紅塵路上永遠(yuǎn)是這般名利喧囂,還有多少人記得山的沉穩(wěn)與淡泊?
閉眼沉思,仍可以看到那個山路旁白衣飄飄,淡然輕笑的他,一句反詰,一襟淡泊。那條嘈雜繁蕪的名利路,還是不要走吧!張籍的問路不是追問,而是反問,是勸喻,凡爭名奪利之人,都不可能安心息影,以求長生。
名利繁蕪,山路幽深,你的一句反詰有力地彰顯了清高這一中國人心目中不配的品質(zhì),而成為紅塵道旁的一座永恒的石碑。
三、薊北思
“問路更愁遠(yuǎn),逢人空說歸?!薄端E北春懷》
對于那些浪跡天涯羈旅他鄉(xiāng)的游子,問路恐怕是心中那抹不愿提及卻又時時隱隱作痛的傷痕吧!
問報國之路一聲長嘆;問名利之路,一句反詰;問歸鄉(xiāng)之路,一腔愁緒。
問路是一種人生的探索,也是文學(xué)史上最常見的方式。文人騷客們通過追問各種各樣的路徑來探索價值、抱負(fù)、親情、友情,于是才有了無數(shù)珠璣字句錦繡文章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才有了憂國憂民、淡泊清高,這些可貴的東西鮮明生動萬古流芳。
楊錦鵬,湖北天門中學(xué)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