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夕
摘要:明代章回小說女性形象的演變表現(xiàn)如下:從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封神演義》為代表的歷史英雄、神魔俠義小說中的妖女形象,到《金瓶梅》《繡榻野史》為代表的艷情小說的淫婦形象,再到《章臺柳》《山水情傳》《鼓掌絕塵》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人形象。這表現(xiàn)了作者審美觀的從神奇一日常一理想、女性觀情欲現(xiàn)的從遵循一叛逆一皈依的發(fā)展過程。
關鍵詞:《水滸傳》;《西游記》;《封神演義》;《金瓶梅》;《章臺柳》;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1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387(2009)01-0175-04
傳統(tǒng)儒家的審美理想認為,美不在于感官愉悅,而在于道德的完善與社會的和諧倫理性原則。儒家鼻祖孔子以“善”置于“美”之上: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貼近美的本質(zhì)達到審美的理想境界。這在明代章回小說的女性形象中有明顯的表現(xiàn)。
一、明代女性形象的演變
女性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永恒的形象,明代女性形象的演變表現(xiàn)如下: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封神演義》為代表的妖女形象,到《金瓶梅》為代表的艷情小說的淫婦形象,再到《十美圖》、《章臺柳》等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人形象。
(1)妖魔女:《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封神演義》
所謂妖魔女有兩種情況。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妖魔,如神魔小說中的精變一一《西游記》中的妖女,《封神演義》中的狐貍精、琵琶精等;一指比喻意義上的妖魔,一般把漂亮能迷惑男人的女性稱為狐貍精、妖女。《三國演義》若隱若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迷惑男人的“狐媚”。如書中的董貴妃,蔡夫人肯定曾迷住過漢獻帝和劉表;扈三娘、孫夫人、張繡妻和甄妃明顯地迷住了王矮虎和劉備、曹操、曹丕;最明顯的莫過于貂嬋,是個典型的狐貍精?!度龂萘x》很詳細地描寫了她憑著美色鶯聲,把董卓和呂布迷得云里霧里,而她得以在這兩個男人之間周旋,成功地挑起他們的矛盾,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所以她是一個為了政治目的而主動迷惑男人的一個妖精形象。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女性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孫二娘、顧大嫂這樣的“好而不美”的魔女:第二類是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等“美而不好”的妖女;其中扈三娘、林沖娘子、金翠蓮等“美善而又不好”,即不是“盡善盡美”的女性也無辜地歸于此類。
第一類女性多是男性化了,說她們“好”而不是“善”是說她們不符合儒家的道德觀。而符合梁山的規(guī)則,能進入好漢級別,同時她們又是殺人魔頭,如孫二娘在沒有上梁山之前,就不知麻翻了多少客商做了人肉包子:顧大嫂殺人也是不眨眼。她們只是符號化的女性,本質(zhì)上已經(jīng)與男性沒有多少區(qū)別,被異化成不男不女的魔怪。
《水滸傳》作者把第二類女性中的“淫婦”如害死武大的潘金蓮、私通裴如海的潘巧云、給宋江帶綠頭巾的閻婆惜、弄權霸道的白秀英、陷害史進的妓女李瑞蘭等寫成天生的淫娃蕩婦,她們憑著美色興風作浪,是誘惑男人禍害男人讓他們受苦甚至送命的“妖精”。其中扈三娘、林沖娘子、金翠蓮等雖然長得漂亮,卻一點也不淫邪,甚至不乏“婦德”,應該算是“又美又善”的,卻實際上作了妖精做的事,所以不能稱為“美善而好”。如扈三娘容貌俊俏,武藝高強,是個“好而又美”的女性,但正是因為她的“美”在戰(zhàn)場上使王矮虎無心應戰(zhàn),受盡英雄的嘲笑,是無心而作了狐貍精。而林沖的娘子、金翠蓮等也是“美而又善”的女性,之所以指其“善”而不稱其為“好”,是因為她們基本上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主觀上一點也不恃美而驕而淫而害人,客觀上卻因為“美”而“禍害”了好漢林沖和魯智深,給他們帶來了麻煩和災難,她們雖然沒有作狐貍精的主觀要求和目的。但不能改變事實上有妖精禍害的實際結(jié)果。
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女性是比喻義上的妖精不同,《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女性有的是真正的妖精?!段饔斡洝分械难粌H平時殺人害命,而且要阻止唐僧師徒的修成正果。她們雖然是唐僧師徒取經(jīng)決心的陪襯與考驗,卻因為實際在破壞取經(jīng)英雄的修成正果,所以要一棍打死以絕后患?!斗馍裱萘x》中的妖精主要有狐貍精變的蘇妲己和琵琶精,尤其是狐貍精蘇妲己,為了滅掉成湯江山,施展狐媚和妖術,迷惑紂王,讓他殺妻滅子,殺盡忠臣,建炮烙蠆盆,剖孕婦腹、敲老人髓。最后身死酒池肉林中,殷商也因他的倒行逆施而滅亡。
(2)淫婦:《金瓶梅》等艷情小說
《金瓶梅》描寫的市井婦女,大多是率性而為、不顧節(jié)操的蕩婦,他們不屈服命運,不受倫理規(guī)范的制約,恣情放縱、偷期密約的行為充分展示了市井婦女背叛傳統(tǒng)。追求人性人欲的精神風貌。
潘金蓮有較苦的身世,兩次被賣,后來作為物品配給懦弱猥瑣的武大。她不聽從命運的擺布,不屑于金錢財富的貪求。卻變成了淫婦之尤。情欲的化身。她害死五個人。都是為了欲。她喜歡武松“身材凜凜。相貌堂堂”,看中西門慶“生得十分搏浪”。西門慶流連勾欄,她就拿琴童解渴,與陳經(jīng)濟私通。情欲成了她生命的動力。如果喪失情欲,立刻狂躁不安,一旦得欲,就精神抖擻,她渾身洋溢著一種粗俗放蕩的激情。
李瓶兒的名字是女性的性器官的象喻,她代表女性的性存在。小說寫出了當她在情欲沒有得到滿足時可能是魔鬼,而一旦得到滿足就成為天使的奇妙轉(zhuǎn)變,說明這個女人完全是唯性的,道德、金錢、地位等因素都退居其次。
龐春梅與西門慶翁婿通奸,后來貴為守備夫人,一變心高氣傲為情欲的追求,復與陳經(jīng)濟私通,又不惜與下人茍合,終因縱欲死亡。
對于吳月娘,作者寫她“承歡求子亦為歡”:薛姑子與和尚通奸;其余如宋惠蓮、林太太、王六兒等人雖然目的不一,追求性欲的滿足卻是一致。總之《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淫”的化身,她們活著的目的主要是為著欲的滿足。
其他如《繡榻野史》、《閑情別傳》、《僧尼孽?!?、《浪史》、《兩肉緣》等多是借口勸善,實為宣淫,著意于描寫艷遇、私合、群奸、亂倫。其女性形象多為淫娃蕩婦,比之《金瓶梅》又等而下之矣。
(3)佳人:《章臺柳》、《山水情傳》《鼓掌絕塵》《十美圖》等才子佳人小說
才子佳人小說作家剔除了《金瓶梅》等艷情小說中的“欲”,使之升華為“情”,從而塑造了一批有情有德的才貌兼具的“美而好而善”的佳人形象。
《章臺柳》寫柳姬與韓翊的風流遇合,但它的風流強調(diào)的是心靈而不是肉欲。小說歌頌了柳氏對韓翊的“脈脈相關之情”,他們因情結(jié)合,柳氏因情而削發(fā)為尼、因情而抵死守節(jié)、最終也因情而團圓?!渡剿閭鳌贩笱芰怂丨偱c寒門書生旭霞的曲折婚戀故事,歌頌了純情:索瓊小姐得知意中人旭霞被鄉(xiāng)宦逼婚逃走生死未卜時,對那些比旭霞條件好的追求者毫不動心。幾年以來,她拼死守候盟約,最后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妒缊D》更是歌頌了張靈與崔瑩的“生死以之”的真情《鼓掌絕塵》雪集寫書生文荊
卿與刺史女兒李若蘭的“至情”,他們一見傾心,詩賦傳情,雖遭叔父陷害,努力爭取知府判婚,最后高中團圓。
不同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中的妖魔女受男性主權話語支配,也不同于《金瓶梅》等艷情小說的淫婦受欲望的奴役。才子佳人小說使純情的女性登上小說舞臺,她們不僅視情如命,而且溫柔美貌、善良有才華,如自稱“性厭繁華,情耽文墨”的柳氏給法靈寺的光彩迷目、錦色迎人的繡幡。顯示了她的刺繡之才;旭霞對素瓊是先見其詩,敬慕才華,復睹其貌,傾羨美色,說明索瓊是才美并具;李若蘭是典型的“窈窕佳人”。與文荊卿靠吟詩傳情。她的詩才不言而喻。柳氏對李翼的“高士”之譽和“結(jié)客”之勸、尤其是對于韓翊必非久貧賤之人的賞識,其洞察力和識人之才贏得了李翼“女英雄”的稱贊:崔瑩的狀元不一定是才子的觀點,卓識獨具。她們在小人撥亂或戰(zhàn)亂強敵面前,還表現(xiàn)出一定的膽識,如柳氏在沙府多年,巧妙地利用老夫人以保全貞節(jié),后來又審時度勢才得以與韓翊的見面等;若蘭小姐也敢于對簿公堂??傊齻兪浅蹙呒讶诵蜗蟮奶卣饕簧⑶椤⒉?、德的統(tǒng)一。
二、審美觀、情欲觀發(fā)展演變
明代章回小說女性形象從妖女一淫婦一佳人的演變。表現(xiàn)了作者審美觀的發(fā)展演變
美首先指外貌,但主要還是心靈美,情韻美。中國古代傳統(tǒng)是忽視外貌,重視品德?!叭龂焙汀胺馍瘛敝械难憩F(xiàn)的是政治品德:艷情小說中淫婦反映的是倫理品德:佳人則是秀外慧中,是外貌美與心靈美、才華美與品德美的統(tǒng)一。
《三國演義》中除了諸葛亮的妻子再無丑女,貂禪和孫夫人固然是色德兼具的,而董承之妾肯定相貌不俗,但因為破壞董承等的殺曹操大計,在小說里就怎么也“美”不起來了。所以這里美也是服務于政治的。
《水滸傳》中男性化的女性,相貌丑陋,如“母夜叉”孫二娘。“眉橫殺氣,眼露兇光”。母大蟲顧大嫂更兼性格暴躁,從外貌到行為都是男性化的,在作者眼中她們都是好女人,因為她們符合作者的道德審美,是因為善而美的女人。尤其是扈三娘,才貌雙全,服從分配,完全符合作者的“梁山”道德。所以她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形象。而那些長相漂亮的淫婦在作者眼中卻是丑的,因而不配有好下場。這里表現(xiàn)的審美觀不是日常而是神奇的,是遠離我們?nèi)粘I畹挠⑿凵裨挕?/p>
《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的女妖外表美,實乃是骷髏和白骨或異類,這是通過虛幻的手法表現(xiàn)的作者的審美判斷。不是日常的現(xiàn)實生活。即使是具有母性的正面形象的觀音與姜皇后等,觀音不用說本來就是非人間的,就是姜皇后、黃貴妃等也不是蕓蕓眾生的代表,她們類似于忠臣烈士的自剜雙眼、跳樓自殺的激烈勸諫。無疑是宮廷血雨腥風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的反映。所以這幾部小說的審美觀是神奇而非日常的。
《金瓶梅》就不一樣了。它所表現(xiàn)的家長里短、妻妾爭寵,完全是一副日常生活的圖畫。人物形象也日常生活化。作品里的主人公是均系世俗的蕓蕓眾生,而非歷史英雄和神怪異物,即使帝王將相、美女俊男、豪門大吏,他們也是以平常人的身份在小說中出現(xiàn),做著人們熟悉的事情?!笆芯U劊|房之碎語”小說描摹人們的服飾飲食狀況,反映百姓的日常消費內(nèi)容。寫下層民眾營衣造食的艱辛,更多展示人們追求奢華生活、實現(xiàn)塵世幸福的情形。如西門慶諸妻妾正月十五觀燈,車馬錦服,招搖過市。它們表現(xiàn)出的審美觀是世俗的、日常的。
才子佳人小說為了表現(xiàn)“對欲的揚棄、情的張揚”這個頌情主題的需要,作品無論是情節(jié)的設置——如柳韓二人十多年分離尚能忠于情而再合、柳氏在沙府幾載尚可全節(jié)、旭霞奇跡般的死里逃生、才子們的一舉中試、韓相國和知府的開明而做媒主婚: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李翼的幫助柳韓結(jié)合和捐棄幾十萬家計,才子們的功名與忠情,佳人們的情色才德的兼?zhèn)涞?,均表現(xiàn)了一定的理想。在這些才子佳人小說中,愛情又一次作為正面的內(nèi)容并得到充分的表述,愛情婚姻題材代替了倫理、政治內(nèi)容,積極肯定了男女都有主動追求婚戀幸福的權利,女性人物又一次作為“理想性”的美好形象出現(xiàn)。
總之,明代章回小說反映了作者審美觀的從神奇到日常再到理想的發(fā)展過程。與此變化相對應的,我們亦可追尋其情欲觀的嬗變軌跡。
首先《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封神演義》基本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遵循。
明清時期,程朱理學是提倡貞節(jié)。禁棄情欲的,貞節(jié)是排斥情愛的。女子的殉夫或守節(jié)主要不是出于真情,而是一種純道德行為。如果一個女性忠于感情,那并非貞節(jié),反是違背貞節(jié),因為情不屬于貞節(jié)而屬于淫欲。因此大多女性形象是不言情欲的道德或政治化身。
《三國演義》中的女性是依附于政治而存在,多數(shù)連個名字都沒有。作品有意忽略了女性的內(nèi)心情感,也沒有正視她們的性愛,那些后妃和男人的妻母不用說,即使是對實施美人計的關鍵工具的貂嬋,作者絲毫沒有表現(xiàn)她對董卓和呂布真實的欲望和感情,而只表現(xiàn)了她利用自己的美色,為主人王允破除逆賊、興復漢室而在兩個男人之間耍手腕用計謀,所以她只是一個沒有個性、形象模糊無情元欲的狐貍精形象。孫夫人的情感欲望完全為政治工具的身份所掩蓋。
《水滸傳》把政治的世界變成英雄的世界,它雖然在某些“淫婦”身上偶爾涉及女人的性愛和情欲,目的是為了襯托男性不好色的偉大,并以對她們的殘酷虐殺宣布英雄的勝利。因而不但將她們視為禍水。帶著敵視和貶斥的態(tài)度,而且將其作為凸現(xiàn)英雄品質(zhì)的工具來加以丑化的,表現(xiàn)了禁欲主義和強烈的厭女意識。
《西游記》對誘惑唐僧的妖女是一棍打死,也是對正常情欲的否定。而其對人間女子如滿堂嬌、金圣宮娘娘表現(xiàn)了貞節(jié)情欲觀的落后。唐僧的母親滿堂嬌因失身于賊人而在夫妻母子團圓的時候,赴水謝罪而死,因而贏得滿堂的“驕傲”;金圣宮娘娘因有五彩紗衣的保護而免受妖怪的侵犯。才能夠完璧歸趙,免于一死?!斗馍裱萘x》中后官佳麗三千的紂王的也因不正當情欲而導致身死國滅??傊牟啃≌f雖有許多差異。但在女性觀情欲觀上卻表現(xiàn)出一致。即視女色為禍水而不惜妖魔化異化她們,而作為女子一旦禍于即使是別人強加的情欲,也只有死路一條。這表現(xiàn)出遵循傳統(tǒng)、蔑視情欲的傾向。
其次,以《金瓶梅》為代表艷情小說則是對情欲的反叛。
在程朱理學的觀念下,真性純情尚且是不容存在,則男女之欲更是該堅決消滅的?!督鹌棵贰返绕G情小說,雖然主觀上宣稱是以欲勸欲,如“二八佳人體似酥,腰中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教君來骨髓枯”的引用、以及不時跳出來的說教等。但相對于小說里自然主義的描寫來說,這只能算是“勸百諷一”、“曲終奏雅”而已。所以它實際通過金、瓶、梅等女性形象宣揚了情欲,這客觀上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背離?!独C榻野史》中的麻氏的一段內(nèi)心獨自真實揭示了守節(jié)給她帶來的痛苦。麻氏后來沖破倫理禁錮私通了東門生。她從禁欲到放縱。與其說是人格的墮落,不如說是人格的完善,說明了人欲的強大。她們的放縱并非簡單的淫蕩,而是內(nèi)涵了對禮教的反叛,對人欲合理性的自覺追求。在自然的性欲呼喚、真實人性的狂歡中,她們逐漸認識到“天理”的虛偽、殘酷,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我。處于男性中心社會,她們試圖以自己性的優(yōu)勢和魅力來征服男性,獲得暫時的人格平等與快樂。此時她們得到的不僅是性的滿足,也是自我意識的張揚,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生物性意義而進入社會層面,屬于獨立個性與人格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既是對于禁欲主義的顛覆,也是對傳統(tǒng)兩性關系不平等的反叛。
最后,才子佳人小說展現(xiàn)的是對于傳統(tǒng)的皈依。
才子佳人小說作者認識到兩性之間“情”的重要性,并意欲表現(xiàn)真才子、真佳人、真風流,所以《山水情傳》《十美圖》等大力標舉情字。這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與滅人欲的封建禮教的對抗,這是才子佳人小說的特點和亮點,但其步履蹣跚,其中的佳人形象多是“情而守禮”,如《山水情傳》中的素瓊小姐雖然與旭霞兩情相悅,但他們只是心許魂與,而沒有私訂終身,更沒有私自茍合,而是等待父母命、媒妁之言;而且他們訂婚后也沒有越軌。與之相反,一旦才子佳人未諧花燭,先赴高唐,婚前就及于亂,則女性必會受到懲罰,男性反而可以坐擁雙美。同時才子佳人小說表現(xiàn)了兩情相悅,感情上似乎男女對等,但絕不是兩性平等,作者仍然是封建禮教的擁護者,把男女歸屬于不同的道德體系之內(nèi),如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享齊人之福,女性必須從一而終,并沒有給女性以平等的地位。最典型的例證是才子們在性愛生活中相對自由,如旭霞曾與兩個尼姑私合。而且在他們分離的曲折坎坷中,女性面臨的往往是寂寞痛苦和種種壓力,而男人卻是功名富貴、風光無限。男性所宣揚的愛情理想、愛情誓言。早已因為他們可以擁有眾多女性而失去意義,在婚戀關系中。男性仍然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女性仍然是附屬品。所以才子與佳人趨向于兩情相悅,卻遠遠沒有兩性平等的婚戀觀念??傊@種“情而守貞”和“兩情相悅”實際上與封建倫理道德并不沖突。因此它又是對傳統(tǒng)禮教的妥協(xié)和皈依。
綜上所述,明代章回小說女性形象從妖女——淫婦——佳人的演變,表現(xiàn)了作者審美觀的從神奇——日?!硐?、女性觀情欲觀的從遵循——叛逆——皈依的發(fā)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