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 瑩
滄桑更替,人事變遷,人的內心在變化中被感動著,激揚著,震撼著。許多種知所措和不知所措的心緒紛繁蕪雜在一起,就這樣,懷著愛恨交織的感世傷懷之情,懷著“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仰天喟嘆,淚揮滿天,溢溢灑灑,滴滴綿延從上古走來,演繹了一段段大起大落、一幕幕大開大合的曠世真情……
曾幾何時,眼淚有著古典之美。
公元前三世紀,有一年的2月14日,古羅馬古老的監(jiān)獄大門打開了,走向刑場的是一個青年,形容憔悴!即刑之時,一女子匆匆跑至,她神色凄慘,衣衫不整,赤腳滲血,伏在那青年身上。男子是圣·瓦倫丁,女子是典獄長的女兒,也是瓦倫丁的情人。二人相擁而泣,淚水似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淚,是古典美的典范,質樸純情的眼淚讓羅馬教皇感動,2月14日被定為情人節(jié)。這個永恒的日子,流傳至今。
曾幾何時,眼淚有著古典之恨。
西施會哭嗎?會。當年范蠡帶走她時,她真的哭了。傷心之淚,傾瀉如潮,入浣紗溪中。溪中昔日羨其美貌而自羞沉于水底之魚,浮出水面,泣送她遠去。
西施會再哭嗎?會。淚水再掛之時,為吳王兵敗之日,“紅顏禍水”論使西施悲泣。范蠡,這個當初鐵骨錚錚許下“待他日,吳國兵敗,我當先入宮,攜卿遠走高飛”的男人,真的第一個來了,拉起她的手說:“跟我走?!蔽魇┱娴母吡?,可奉勾踐之命而來的文仲,碎了她的夢,她心中的水晶城轟然倒塌,只殘留一片美麗的廢墟,她哭了,那淚是恨。
曾幾何時,眼淚中有著古典之傷。
在茫茫塞外的大草原上,一輪孤月中還留著兩千年前發(fā)出的一束光,那光點閃爍、晶瑩跳動的是遠嫁他鄉(xiāng)的“落雁”的眼淚。我們亦可以聽到,那一千年前馬嵬坡上傳來的一聲悲泣:“羞花已死,百花無言?!备刑燠宓?!
曾幾何時,眼淚中有著古典之悵。
孤獨的阮籍蓬頭垢面,來到一個岔路口,看看路,困惑而又無從選擇,遂頓地失聲。少頃,遁入竹林,不復出焉,點點苦淚,灑遍竹林。
落魄的士子張繼在干什么呢?他在哭,在蘇州的一條船上,放聲痛哭。長長的榜紙,卻容不下那簡簡單單的“張繼”二字。那夜傷心,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落榜之淚和《楓橋夜泊》,隨著古老的蘇州河水,流啊流啊,流了千年,流到了現在。
我們還可以看到柏拉圖的伏地痛哭,可以看到因沒有土地可以再征服而痛哭于地的亞歷山大,可以看到英雄奧德修斯十年征戰(zhàn)揮淚江海的孤獨身影。
現代的淚?什么叫淚?現代的人也哭啊,確實有好多人在干嚎,在無淚而泣。人類的真正的眼淚已經在幾千年中哭干了,比如愛情、親情之淚。這些基本的眼淚,都已不再,有的只是各種欲望刺激出來的液體,與洋蔥辣椒刺激出來的沒有什么兩樣。
現代的淚,混進了好多雜質,比如金錢、利用、權力、傾軋等等?,F代的淚,再也沒有至情至性的因素所在,再也沒有至純至真的情感所依,再也沒有至善至美的心靈再現。甚至,當你費盡心思終于哭出來的時候,你得找東西拭一下呀!古人是用衣襟和手帕的,你尋找時會發(fā)現,連古人的一方手帕都業(yè)已不再,有的只是方便快捷的紙巾,融水快,不用洗,用完可以隨手扔棄,根本看不到“淚濕滿襟”。
我們到了一個沒有眼淚的時代!
文章初讀看似很美,卻經不起推敲。對于“淚”這樣的話題,本身就很感性,融入感情的記敘文或散文是最合適的文體,且應該寫深、寫透,像這樣一小段一小段的材料顯然有羅列的嫌疑,浮于形式。而對于文章觀點的闡述,則凸顯了現在中學生作文的一個通病——每每寫到“古”、“今”之時,古代的總是美好的、純真的、不可復制的,而今天的社會永遠是虛偽的、功利的、浮躁的、讓人厭倦的,觀點是否偏激暫且不說,這種文章本身就顯得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