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真
南北朝時移牧柴達木的吐谷渾人開辟了柴達木通往西域的吐谷渾道即絲綢輔道。它的誕生使柴達木與外面的世界有了連接的契機。雖然它早已被風(fēng)沙鞭笞得殘缺難辨,但是,只要提起絲綢之路,駝鈴聲依然從遙遠的天邊悠悠而來,不絕如縷。近代已駝鈴依稀,柴達木西部被國外的探險者視為月球。也有阿吉等傳奇商人時而帶著駱駝隊穿行柴達木,用聲聲駝鈴提醒八百里瀚海不要沉睡。那無數(shù)駝鈴聲串起的歲月,鋪就了開拓前行的漫漫長路。
現(xiàn)在的駝鈴娛樂人生,駝背上的短暫時光在笑聲中滑落。那時的駝鈴搖響的是生命之歌,駝背上負載著希望與命運。
柴達木石油工業(yè)也是在叮當(dāng)?shù)鸟勨徛曋虚_始的。在若干本中國石油或者青海石油開發(fā)史的畫冊里,有一張黑白照片:在柴達木荒灘上,有四個穿著羊皮大衣、騎著駱駝的男子。其中留著山羊胡子、右手指向前方的,就是阿吉老人。就是他,最早帶領(lǐng)進入柴達木的解放軍剿匪之后,又最早帶領(lǐng)地質(zhì)大隊找到油砂,找到水源。阿吉老人,讓駝鈴奏出的旋律,從商旅的零落清凄轉(zhuǎn)為開拓的悠揚輕快。
不久就有了長長的駱駝隊。從敦煌到柴達木,從戈壁佛地到荒漠曠野,第一代駝運員搖響連綿起伏的駝鈴,與第一代柴達木石油人一同走出一條條繼往開來的開拓之路。
在柴達木工作時,我采訪過1954年、1955年牽著駱駝進柴達木的老人葉多壽、王永忠、朋字達喜、喜爾達喜和阿宮等。記得1998年夏末的一天晚上,68歲的朋字達喜在病床上給我講述駝鈴串起的往事,幾個小時過去了,夜已深,我起身告辭,他問:“你還來嗎?”仿佛他的回憶剛剛開始。我點頭:“當(dāng)然還來。”是的,我在他們的講述中體味駝鈴的空靈與悠揚、堅韌與期望,感受駝背上駝鈴叮當(dāng)起伏如波的戈壁生涯,還仿佛看見柴達木如同一身灰黃的少年頂著風(fēng)沙踏著鈴聲的節(jié)拍從洪荒中一步一步走來——那時的柴達木,就是這樣在駝鈴聲中前行!
解放后第一批進入柴達木,成為石油地質(zhì)大隊運輸隊伍的駝運隊,主要由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提供的300多峰駱駝、30多名駝工組成,也有敦煌縣的數(shù)十峰駱駝和十余名駝運員。我從敦煌的葉多壽老人那里看見了一份由時任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政府會計的周浩然書寫并蓋章、由縣民政局蓋章、落款時間為1986年7月30日的證明材料。摘錄如下:
1953年肅北縣政府按甘肅省酒泉專員公署指令,肅北縣動員部分駱駝支援進青海的石油勘探工作。因而,我縣和勘探隊訂立了近300峰駱駝和30余個駝工的合同。合同主要內(nèi)容是:駝隊從肅北出發(fā),至返回肅北為止,由勘探隊向肅北縣支付駝運費,每峰駱駝每日2元,每個駝工每日3元。駱駝備齊駝鞍、繩索,在運輸期間駱駝發(fā)生死亡,由勘探隊負責(zé)向肅北縣賠償駱駝全價??碧疥牴ぷ魑唇Y(jié)束前駝隊不得擅自撤回。歷時兩年之久,肅北縣與勘探隊運輸費和賠償死亡駱駝?chuàng)p失已全部結(jié)算清楚。據(jù)駝工反映,配合支援勘探隊同時進青海的也有敦煌的8峰駱駝和葉多壽等人參加。
據(jù)1954年春第一批挺進柴達木的石油地質(zhì)大隊的大隊長郝清江回憶,由地質(zhì)普查、詳查、細測共5個隊400多人組成的地質(zhì)大隊,乘10輛卡車、1輛小吉普進入柴達木后,因工作地點全是戈壁荒漠,沒有駱駝不行,所以大隊立即派人到肅北、敦煌等縣租用駱駝350余峰,雇用駝運員50余人,還在阿克塞自治縣和肅北縣請了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的向?qū)?。就這樣,第一支駝運隊進入柴達木。從此,柴達木荒野,駝鈴聲聲如潮,與勘探隊員的腳步聲、地質(zhì)錘的叮咚聲、歌聲與笑聲,合奏出一支支開拓者之歌。
駝運隊主要負責(zé)馱運水、柴禾、帳篷、糧食和地質(zhì)普查工具,在地質(zhì)勘探的運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適應(yīng)發(fā)展中的勘探工作,1954年下半年,地質(zhì)大隊在敦煌購買了70多峰駱駝。1955年6月,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后,又從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酒泉、敦煌、裕固族自治縣等地購買駱駝1400多峰,從玉門、肅南、武威、金塔、敦煌等地招收駝運員200余名,組成了馱運大隊,下設(shè)4個分隊。
第一支駝運隊是1954年春夏之交分三批進入柴達木的,據(jù)葉多壽、王永忠回憶,隊長是卯國才。
第一批進入柴達木的葉多壽兼任開路的向?qū)?。他是牽著自己?峰駱駝進柴達木的。駝運隊派了另一名駝運員協(xié)助,解放軍駝兵團騎兵連的4名騎兵做保衛(wèi),其余是地質(zhì)隊員和炊事員共13人。他們從敦煌出發(fā),走的是馬步芳曾經(jīng)修的南疆公路。路過南湖、阿克塞、到柴達木路口的安南壩、再到冷湖西南邊的野駝泉、紅溝子、再到柴達木西部的嘎斯湖、油砂山、花土溝、茫崖。21天戈壁路,鞋破了,用皮子綁著,腳丫子還是在外面。他們就這樣走進柴達木。
蒙古族駝運員喜爾達喜是最早的向?qū)е弧?954年5月,肅北縣的牧場已經(jīng)冒出嫩綠色的草芽。40多歲的喜爾達喜正帶著兒子單不列在牧場放羊,一輛軍綠色舊吉普車在遠處停了下來,車?yán)镒叱鲆晃淮S軍裝的青年人。他以為是自己非常喜歡的解放軍,就快步走了過去。原來他是轉(zhuǎn)業(yè)軍人。他說,他是地質(zhì)大隊的,要進柴達木,想請一個向?qū)?。喜爾達喜欣喜無比,揮著胳膊說,我老家在青海烏圖美仁,小時候去阿拉爾放過羊,后來逃難到這兒的。柴達木我熟啊!地質(zhì)大隊的人握著他的手,接連說,老天長眼,讓我一下子就找到向?qū)Я?。喜爾達喜是個急性子,把羊群丟給兒子,就上了吉普車,笑瞇瞇的揮手做再見。到敦煌的第二天,他就帶地質(zhì)大隊進了柴達木。不久,第一支駱駝隊成立后,就在103隊陳自維小組當(dāng)馱運員。小組走到哪里,他就把水和饃饃送到哪里。一天刮大風(fēng),送水返回駐地的途中迷了路。白天,大風(fēng)已將寒冷帶回戈壁,夜晚氣溫更低,他就與駱駝依偎著在戈壁上迷糊了一夜。這一夜真難熬啊,身子哪兒不貼著駱駝哪兒就冷,肚子還很餓。他每次都把全部的水和饃饃送給小組的地質(zhì)隊員了。因為勞累、饑寒和缺氧、著急,第二天早上他牽著駱駝尋路時一陣眩暈栽倒在地。幸虧駱駝一聲長嘯,叫醒了他。這一次,走了一天一夜才找到駐地。
蒙古族的朋字達喜原是肅北縣6鄉(xiāng)的半脫產(chǎn)干部。1954年6月,聽說柴達木找石油需要人,他就報了名。6鄉(xiāng)去了4個人、32峰駱駝。從敦煌出發(fā)時,是地質(zhì)臨時工劉太林帶隊。一路駝鈴聲聲。一峰駱駝馱250斤面粉或兩桶150斤水。24歲的朋字達喜穿著母親縫的切濟木克(羊皮短大襟衣),腰上系著羊毛帶,羊皮褲腿塞進軟皮靴里,頭上戴著紅布帶纏的開力,走在駝隊一旁。他管的8峰駱駝有的馱著面粉,有的馱著兩個橢圓形木桶盛的水。從小在草原上與駱駝相伴的朋字達喜與駱駝相濡以沫,決不騎上駝背增加駱駝的負擔(dān),千余里戈壁路全是走過去的。走了三天三夜500多里的荒漠連死旱,看不見水草,只見到人、馬和駱駝的干尸。這是走進柴達木的第一個鬼門關(guān),死神將各種生靈變成木乃伊,讓死亡經(jīng)年累月在光天化日下顯赫。這三天三夜,素有荒漠之王美稱的駱駝腳步亂了,駝鈴也搖亂了,驚懼的長嘯此起彼伏。朋字達喜一一撫摸著駱駝,將生命的強悍傳遞給它們。在戈壁荒漠上,人與駱駝相互依賴相互鼓勵,交融成一個生命整體,去沖過艱難險阻,去戰(zhàn)勝死神。
為了早些走出死亡地帶,24小時只休息兩次,在駱駝圍住的圈里,席地而臥,每次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終于走出了連死旱。柴達木白天炎熱如烤,夜晚寒冷如冬,忽而陽光明麗,忽而風(fēng)沙呼嘯。他們是在變化無常的惡劣氣候里,走著艱難的柴達木之路。
朋字達喜走進柴達木后,在楊少華任隊長的102隊搞駝運。東至德令哈,西至依吞布拉克,駝鈴聲伴著腳步聲。1955年馱運測量用的水泥桿,因急著早些送到目的地,趕路時右腳關(guān)節(jié)嚴(yán)重扭傷,行走困難。原可以請假去敦煌治療,卻舍不得為自己花那么多時間,就忍著痛一瘸一瘸地走。有一天,一峰駱駝“撲咚”一聲重重地跪倒在地,用兩只誠摯的眼睛看著主人,請求主人到它的背上去。與駱駝相伴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朋字達喜,從來不愿用自己的身體加重駱駝的負重。在他心中,它們與他一樣是柴達木的開拓者,一定要愛惜它們。朋字達喜感動了,他緊緊地擁抱駱駝的頭,將自己的臉貼在它的臉上,對它說,起來吧,我能走,謝謝你啦!駱駝久久沒有站起來,它那雙眼睛里飽含著淚水。人與駱駝的愛是純真的,永恒的。朋字達喜拉起駱駝,抱歉地輕輕拍拍駱駝的臉。
阿官也是1954年6月進盆地的。他是牽著自己的10峰駱駝去肅北縣里報的名。后來當(dāng)了駝運大隊三分隊隊長,帶著80個人,經(jīng)管300峰駱駝。主要任務(wù)是從茫崖往柴達木邊遠探區(qū)馱運糧食、柴火和水。駝鈴是大銅鈴,每一次,清脆的鈴聲都與桶里水的晃蕩聲響成一片。有的駝運員笑著說,有了駝隊,就不怕柴達木長年干旱了,咱的駝鈴聲是濕的;有的說,是咱駝鈴?fù)浦粭l江。是的,沒有駝鈴,柴達木就沒有這條江,就不能保證勘探工作一步一步往前走。馱著水的阿官們口渴難忍,但每人一天只能喝三杯水。夏天烈日炎炎,就像受旱的魔鬼,隨時吸走敢于走來的每一個生靈身上的水份。為了解渴,他們就喝駱駝的尿,而駱駝的尿也少。有時碰上鹽堿地積蓄的鹽堿水,他們也喝。阿官說,寧愿燒爛自己的腸胃,也決不喝給地質(zhì)隊員駝運的水!
王永忠是1955年進柴達木的駝運大隊分隊長之一。1945年他在玉門油礦當(dāng)小工,后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春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到敦煌一個多月,聽說酒泉地質(zhì)大隊在縣里招工,要去柴達木搞石油地質(zhì)勘探,他就去報了名。縣里人說柴達木連鳥都不愿飛去,除了風(fēng)沙啥都沒有,先去的地質(zhì)隊員和駝運工可艱苦了,你別去??勺鳛橐粋€轉(zhuǎn)業(yè)軍人,報國之心還是滾燙的,他依然參加了地質(zhì)大隊。當(dāng)年8月,與40多人一起,乘兩輛嘎斯車,從敦煌到柴達木西部的油砂山,行程21天。從此,王永忠成為地質(zhì)測量工,足跡踏遍油砂山、獅子溝、紅柳泉。1955年元月,受地質(zhì)大隊派遣,他去酒泉、金塔等地買了500多峰駱駝。由一位哈薩克牧民帶路,從金塔到安西、途經(jīng)敦煌南湖、花海子、蘇干湖、克清庫勒、茶冷口、沙梁子、黃瓜梁、油泉子等地,一個多月才抵達油砂山。
那時的地質(zhì)隊員,對駝鈴聲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因為他們與駝運員和駱駝系在一條生命線上。只要能聽見駝鈴聲,就意味著生命離死亡遠了。駝鈴聲,就是生命之聲。據(jù)406測量隊的李成欣回憶,1955年8月,測量隊第三組在柴達木腹地的紅三旱進行勘探。有24峰駱駝馱地質(zhì)隊員和部分物品,還有一輛嘎斯車將食品、水、駱駝飼料、帳篷和儀器送到后,就回隊部了,6天以內(nèi)將給養(yǎng)送來??碧降?天,計劃用6天的水和食品所剩無幾了,而水和食品沒有按時送到。那時在柴達木,因風(fēng)沙迷路而影響運輸?shù)氖虑闀r有發(fā)生。在饑渴中勘探,到了第9天,完成任務(wù)了,兩名駝運員提出,如果駱駝倒下了,那就等于堵死了唯一的生路。隊伍應(yīng)該向馬??拷?那里有水源。饑渴3天的隊伍出發(fā)了。李成欣難忘那時的感受:“多么漫長的夜啊。這黑洞洞的夜如同地獄一般。唯一能提醒我們知道還活在這世上的只有那‘叮當(dāng)、叮當(dāng)?shù)鸟勨徛暋钡诙焯柹鹆?他看見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峰駱駝稍稍敲起了尾巴,一位駝運員趕緊伸出手掌在駱駝屁股下接了幾滴混濁的尿液,然后迅速送進自己的嘴里。在饑渴的第6天,一峰駱駝突然倒地,駝鈴戛然而止,只有與戈壁相撞的慘烈之聲,那余音與駱駝眼睛里的悲哀一齊射向駱駝們和人們。當(dāng)駝運員和地質(zhì)隊員們圍著它想扶它起來的時候,它仰起頭來一聲長嘯,人心頓時都撕裂開來,大地與天空都在顫動。為了保住更多的生命,只能卸下它身上的帳篷,與它揮淚告別。然而,當(dāng)人們一步一回頭地痛別時,那峰駱駝掙扎著站了起來,邁開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駱駝隊!它脖子上的駝鈴又響了,那是震懾死神的生命之聲!
那天,他們與另一個測量組的駱駝隊相遇,是駱駝隊救了駱駝隊。
只有柴達木開發(fā)初期的人們才體味到,為何稱駱駝為戈壁荒漠的生命之舟。正因為生命之舟對于柴達木初期開發(fā)的不可或缺,才有了19歲的駝運員范建民為尋找駱駝而獻出生命的悲壯故事。王永忠老人說,那是個河北小伙兒,個子不怎么高。他硬要去尋找在大風(fēng)沙里走失的一峰駱駝,結(jié)果自己在風(fēng)沙里走失。他是柴達木石油勘探中第一個犧牲的人。
柴達木石油人沒有忘記那個偉大的時期,沒有忘記那些勇者和先驅(qū)者。1995年慶祝青海油田創(chuàng)業(yè)40年,油田文聯(lián)編排的音樂舞蹈史詩《創(chuàng)業(yè)之歌》,演出了十多場。一位曾經(jīng)是駝運員的吳興榮老人每場都去觀看。他最愛看的就是駝隊進盆地的舞蹈。每次駝鈴響起,“駱駝”前進時,他就激動,就振奮。每次風(fēng)沙卷來,駝隊前行困難時,他就不由得捏緊了拳頭,心里對他們說:挺住啊,前進啊,否則只有等死!每次,駝運員們在風(fēng)沙中尋找范建民,他就禁不住站起來,嗓子眼發(fā)干。那是多么熟悉的小伙呀,“范建民——范建民——”曾經(jīng),那聲聲呼喊里,有自己的聲音啊。吳興榮老人說著,用手抹去眼角的淚水。
這些老人,講述光榮的歷程,講述后人不該忘記的歷史。那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特殊開拓史。隨著石油勘探開發(fā)的拓展,駱駝運輸?shù)娜蝿?wù)越來越繁重,而石油探區(qū)有淡水和草的地方屈指可數(shù)。到1958年,因勞累與飼料不足、幾乎沒有醫(yī)療條件等原因,1000多峰駱駝已死傷過半。在加強公路修筑、增加交通工具的情況下,汽車漸漸完全取代了駱駝。50年代末,存活的駱駝有的送回了肅北縣,余下的集中到大柴旦放牧。1960年開始的三年自然災(zāi)害,國家特批柴達木的石油隊伍可以去昆侖山打獵,這時的駱駝又成了運輸獵物的強者。
1961年春,幾個進昆侖山的打獵隊都有駱駝隊。馬萬海當(dāng)隊長、朋字達喜當(dāng)副隊長的勘探處打獵隊,有20多個人,80多峰駱駝。昆侖山四季積雪,新春如冬。朋字達喜打獵時脫掉了迭維一(長的羊皮大襟衣),摘下獨格土(羊羔皮制作的帽子,可以護臉),赤裸著上身在雪地上走。馬萬海說達喜啊你不要命啦!朋字達喜說,這是受駱駝的啟發(fā),沒有偽裝是最好的偽裝。這一年,這個打獵隊完成了30萬斤野生肉的任務(wù)。1962年夏季,朋字達喜帶領(lǐng)8名獵手將獵物的皮剝掉、砍成幾大塊,用棕繩穿起來,30峰駱駝各馱250斤以上,運往塔爾丁,公路上有汽車接。可是,昆侖山里的拉棱格勒河洪水奔涌,過不了河。一峰駱駝在岸上仰頭嘶鳴。朋字達喜知道,它在請戰(zhàn)。他就騎著這峰駱駝下水探路。在兩米多的深水里他被洪水沖走,機智的他順手抓住沖過來的駱駝鞍子,順?biāo)h了70多米,幸免遇難。這一次,探路的駱駝立了大功,駱駝隊順著它的路安全過了河,按時將獵物送到車上。
打獵隊收獲的所有野獸肉都是駱駝馱出昆侖,送到戈壁公路上,再由汽車轉(zhuǎn)運到油田各單位。駱駝在昆侖搖響駝鈴有三年之久。
1963年,駱駝只剩了291峰。1964年,駝運隊解散,駱駝歸采油廠。朋字達喜沒有離開駱駝,他是駝運隊里與駱駝相伴時間最長的人。直至1966年,朋字達喜與妻子道力格在采油廠放牧隊放牧180多峰駱駝。每天,把一歲的女兒綁在毛驢身上,一起離開蒙古包。他家有三個孩子是在駝鈴聲中誕生的。孩子們只要會走路了,就會趕駱駝了。兒子朋衛(wèi)席,繼承了父親的事業(yè),還是為柴達木石油工業(yè)搞運輸。只是,父親是駝運員,他是汽車司機。
50年代的駝運員大多數(shù)都患有腳腿病。他們與駱駝一樣一步一步地走著艱難的開拓之路,與駱駝一樣經(jīng)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風(fēng)寒、勞累以及危險。因為沒有條件及時治療而導(dǎo)致殘疾,朋字達喜的右腿殘瘸了。只要提起他,人們就會很自然地說,他腿腳不好使。阿官的兩條腿的骨頭已經(jīng)變黑,退休后還經(jīng)常腫痛。一次參加黨組織的生活會,他忍著痛,拄著拐杖慢慢移動,不足500米的路走了一個小時。走到門口,同志們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柴達木石油人永遠忘不了他們的艱辛歷程和對柴達木的深情。那時的駝運員,有的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想起他們,就會想起駱駝、駱駝隊,就仿佛聽見聲聲駝鈴。
駱駝已成為柴達木開拓的象征;駝鈴聲,已成為柴達木石油人魂牽夢繞的永恒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