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李提摩太的傳教策略及其特點

2009-03-11 09:45王一普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09年5期

王一普

[摘要]李提摩太是近代英國來華的著名傳教士,他將基督福音的傳播與興辦世俗事務有機結(jié)合,編書辦刊宣傳基督教的傳教特點,力圖實現(xiàn)在中國基督教傳播的本土化,引導更多的中國人皈依基督。他的傳教過程,大大推動了由利瑪竇開創(chuàng)的基督教傳播的本土化(或稱為中國化)路線,走上了一條“李提摩太式”的傳教路線。

[關(guān)鍵詞]李提摩太,基督教中國化,興辦世俗事務

[中圖分類號]K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7-6241(2009)10-0091-07

李提摩太(1845~1919年)是近代寓華長達45年的英國著名自由派傳教士。在華期間,他集傳教士、學者、政客等多種身份于一身,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傳播上帝“福音”,成為清末大變局中的一位風云人物。

一、狂熱執(zhí)著的信仰、靈活務實的傳教

1845年10月,李提摩太出生在英國威爾士卡馬孫郡名叫弗迪蘭小村子里,世世代代都是鐵匠兼農(nóng)民,這留給李提摩太簡樸的生活作風和正直的秉性,他繼承了前輩強健的體魄和堅毅的性格。貧寒的家境,虔誠的宗教信仰環(huán)境,使李提摩太從小就富于想象又注重實際,熱情洋溢而又有自制力,篤信宗教而又寬宏大量。

1859~1860年間,十四五歲的李提摩太在公開表明了自己的信仰后,他在家鄉(xiāng)的小河里受洗成為浸禮會教徒。而且矢志不渝。1868年,在中國內(nèi)地會的魁麗斯夫人的一次演講會上,23歲的李提摩太被那些富有獻身精神和具有英雄氣概的傳教計劃所感動,于是上書英國浸禮會,立志赴中國布道。

1870年,年僅25歲的李提摩太懷著崇高的宗教理想,踏入中國這片神秘的土地??墒窃谌A傳教的困難,遠遠超過其想象的程度。中國普遍落后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以及劫匪強盜的騷擾和侵襲,都危及著他的生命安全。然而為了實現(xiàn)“傳福音于萬民,不僅救一人一方一國已也”的目的,李提摩太抱著對基督虔誠信仰的態(tài)度和“服從比犧牲更好”的信念,以及“天下猶一家,四海皆兄弟”的傳教宗旨,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宗教宣傳。

在李提摩太的神學觀念中,倡導救世的宗教既然為救世而設,就應該有益于社會,造福于民眾。而拯救民眾不能只注重靈魂,還應注重身體,注重世俗生活,拯救靈魂與拯救肉體同等重要。因此,他反對脫離現(xiàn)實社會的自我修行,而熱衷于救人苦難的世俗工作,認為只有推動世界走向進步的人,才最有資格進入天堂。正如在其回憶錄中所說的,他所面對的“不僅是如何拯救占人類人口四分之一的人的靈魂,而且還包括如何在年均四百萬的死亡率下拯救他們的肉體,以及如何解放他們那比婦女的裹足更扭曲的心智——從一種延續(xù)了無數(shù)個世紀的哲學和習俗的統(tǒng)治之下解放他們的心智,而正是那種哲學和習俗使它陷入了聽憑任何可能傷害它的民族擺布的窘境”。為此,他積極推動參與社會改革活動,將基督教的人道主義目標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而具體的社會活動。如從事教育、出版和賑災等活動,甚至直接參政、議政等活動。

李提摩太傳教路線的形成,既是由于其在多年在華傳教過程中,對中國文化親自考察的結(jié)果,也是其深受19世紀下半期歐美文化思潮特別是進化論思維的影響。因為在當時的歐洲,進化論對思想和宗教發(fā)展史論的影響便是把“人類精神的自然發(fā)展”看作一個由多神教向一神教乃至科學發(fā)現(xiàn)過渡的過程。他相信神的國度“不只建在人的心里,也建在世上一切機構(gòu)里;為使人現(xiàn)在或?qū)淼玫骄榷?,包括身體和靈魂……神的國度與人類日常生活是不可分的,那些盡力改善世俗世界的人,配得將來永遠的祝?!?。他重視現(xiàn)世和今生,試圖以教化和傳布福音相結(jié)合的方式,采取啟迪民智進而改造中國文化和社會的這一漸進式傳教道路,最終引導中國人皈依基督。

二、傳播福音與興辦世俗事務的有機結(jié)合

來華之前,李提摩太就相信基督教能夠改造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意識到理想與中國社會之間的巨大差距?;浇虃鞑サ闹饕系K是普通民眾低下的文化水平以及赤貧如洗的生活狀況。李提摩太極其關(guān)心中國福音的工作,認為狹義的福音傳播應該加上廣義的西方知識。他把福音的傳播與興辦世俗事務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希望能最終引導更多的中國人接受基督教。

1、賑濟災民

1876~1879年,中國華北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特大旱災。在他看來,這正是他深入中國內(nèi)地傳教的契機。

為此,李提摩太積極投身到山東和山西兩省的募捐和賑災活動中,在賑濟災民中傳播上帝的福音、散發(fā)印刷品。面對嚴重的旱災,各地官民紛紛祈神求雨。李提摩太在城門張貼布告,宣稱:“若想求得雨,最好拋棄死的偶像,追求活的上帝,向上帝禱告,按照他的戒律和要求生活。”為了救助災民,他又多方募集資金,除向中國各地的傳教協(xié)會募捐外,還向英國浸禮會寫信,請求浸禮會撥款,賑濟災民,把中國人從饑荒下解救出來,使他們能夠奉守正確的道德準則。此外,李提摩太還積極向中國地方政府建言,進獻救災良策,提出向糧價低的地方移民,以工代賑等具體的賑災措施。

通過賑災活動,李提摩太發(fā)展了一些教民,也對中國社會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與中國底層百姓、上層官員以及一些知識分子,建立了比較廣泛的聯(lián)系。

2、進行科學演講活動

在山西的賑災活動,使李提摩太意識到。導致災荒以及民眾貧窮的原因是:“對于中國文明而言,西方文明的優(yōu)越性在于熱衷于在自然界中探討上帝的工作方式,并利用自然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的本領(lǐng)?!币蚨胪ㄟ^向官員和學者做一些演講,使其對科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為他們指出一條路,一條利用蘊涵在自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為他們的同胞謀福利的路。

同時,對中國的士大夫階層進行科學演講活動,也是李提摩太實施計劃的一部分。他深知使普通的老百姓轉(zhuǎn)變信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首先向官員和學者們,還有那些將來成為官員的人展示西方研究成果,可以開發(fā)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改善通訊狀況,使中國人民受益,從而達到傳播基督教的目的。官員和學者以及將成為官員的人,是李提摩太苦苦追尋的“上等人”。這些“上等人”形成的土壤,最適合于他們播種福音的種子。對他們進行科學演講活動,可以把宗教傳播與西方文化的推介、現(xiàn)代科學的推廣、現(xiàn)代新發(fā)明新技術(shù)結(jié)合起來,敦促清政府積極改革,建立現(xiàn)代教育。那樣,基督教必將自然而然地伴隨著科學的引進而引進。

為此,從1880年至1884年,李提摩太花1000多英鎊購買了許多西方書籍和教學科研儀器。這些西方書籍主要有:神學、比較宗教學、天文學、電學、化學、地理學、機械學、醫(yī)學等。教學科研儀器主要有:望遠鏡、顯微鏡、手工發(fā)電機、電池、電壓表以及照相器材等。利用這些書籍和儀器。他定期對山西、山東、北京等地的官吏士大夫做關(guān)于天文學、化學、蒸汽機、電學、光學、醫(yī)藥學和外科學的

演講。這些演講使這些官員和士紳們第一次知曉了近代西方科學并加深了對基督教的了解和認識。另外,他還先后撰寫了一系列宗教、人文學科、教育學科方面的文章或小冊子,分贈各級官吏以拓展他們的視野。李提摩太認為:通過官員和士紳提倡基督教,進而影響下層民眾信教的方式,使傳教工作進展得更加順利。

3、創(chuàng)辦山西大學

普濟貧弱民眾、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使更多的人接受基督教化,這是李提摩太來華傳教的重要方式。在清末山西發(fā)生教案的特定背景下,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三所高等學府之一——山西大學堂。

1901年,利用協(xié)助奕勖、李鴻章處理山西教案之機,李提摩太提出從庚子賠款中拿出50萬兩返回給山西,每年5萬兩,在太原建立一所西式大學。他認為建立西式大學,可以克服人的無知和迷信——這種無知和迷信正是導致對外國人屠殺的主要原因。1902年,慈禧太后以他協(xié)助處理山西教案有功,同意開辦山西大學堂,山西巡撫岑春暄聘請他擔任山西大學堂西學書齋總理。山西大學堂以西學為主課程設置,仿效英式教學管理,以英美傳教士為主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校舍的建筑與儀器設備的購買,凝結(jié)了李提摩太的許多心血和汗水。

盡管山西大學堂沒有正規(guī)的基督教神學課,卻能使傳教士在文化講座上自由地講述基督教的益處,也能讓傳教士老師公正地給學生講解各種宗教派別,與學生一起探討基督教。此外,在這里還可以和當?shù)毓賳T一起交流基督教的看法,邀請官員、士紳、學生不定期地在學校舉行禮拜。

4、顧問洋務鼓吹變法

顧問洋務,鼓吹變法,也是李提摩太福音傳播與興辦世俗事務有機結(jié)合的重要一環(huán)。在與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洋務大臣交往過程中,李提摩太對洋務運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李鴻章在與他的接觸中,多次批評頑固派的“夜郎自大”心態(tài),表達了對西學的認同和要求變革的愿望。李提摩太還曾向李鴻章提出過很多政策建議,如派遣皇室親貴到國外考察、興辦西學等。其中許多建議。后來還被清政府采納實行。曾紀澤對李提摩太為中國做的現(xiàn)代教育改革方案也是倍加贊賞,并督促他在高級官員中散發(fā),也認為“中國的唯一希望在于教育”。

維新派人士更是將李提摩太奉為精神領(lǐng)袖。李提摩太在《萬國公報》上發(fā)表一系列文章,鼓吹變法主張。這些著作對當時的維新派影響巨大,康有為和梁啟超都是《萬國公報》的忠實讀者??涤袨椤昂脼g覽西學譯本,凡上海廣學會出版之書報,莫不盡量購取”。他曾公開承認,其維新思想的形成,主要歸功李提摩太和林樂知。后來,維新派的許多主張其內(nèi)容也幾乎照抄廣學會的各種刊物。梁啟超曾經(jīng)自告奮勇承擔了李提摩太在京期間的秘書工作。另一個維新派骨干譚嗣同,也深受《萬國公報》的影響。1894年,讀完李提摩太撰寫的《中國失地失人失財論》后,譚嗣同深受啟發(fā),隨之堅定其變法的決心。另外,李提摩太還出入廳堂,游說李鴻章、張之洞、翁同穌等當朝權(quán)貴支持變法。在與翁同穌交談宣揚基督教義的同時,他提出“對中國生死攸關(guān)的四項要求”。在得到光緒帝的首肯后,發(fā)表于廣學會的報紙上。

李提摩太在華傳教過程中,將西方基督教福音的傳播與西方文化的推介、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推廣以及清政府積弊和改革以及現(xiàn)代教育的建立等結(jié)合起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李提摩太既是福音的傳播者,又是西方文明的傳播者。

三、傳教方式的本土化

李提摩太多次向人宣講:基督教福音的傳播既不能靠武力來支持,也不能靠條約來保證,它的傳播必須適應中國的實際情況。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使基督教中國化,便于中國人接受。

1、調(diào)和福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

李提摩太剛到中國傳教的頭兩年,也一直采取傳統(tǒng)傳教士所采取的游街串巷散發(fā)《圣經(jīng)》小冊子的形式傳播福音。然而由于福音話題的隔閡,再加上文化宗教之間的重大差異,其傳教收效甚微。那些參加聆聽布道的,大部分是來自于農(nóng)村的、偶然路過的流浪者,他們出于好奇,來看看外國人及其野蠻的服飾。另外,由于對中國人的語言、文化以及對中國的宗教史知識了解的貧乏,也導致其傳教效果的不佳。

為此李提摩太認真學習中國文字,穿上中國人的服裝,甚至買假辮子戴上,同時精研儒道佛等中國宗教,從中找出共同點,從而使基督教更易于為士大夫階層接受。他有意識地把基督教中的上帝與中國古代的圣人合為一體?!耙d之言天道,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言天道也。東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其心同,其理同也?!彼€講中國宗教和西方宗教是同源的,“其道并行而不悖,彼此相助,可兩存而不可偏廢也”。在青州的時候,李提摩太就開始研究理雅各翻譯的儒家經(jīng)典。后來,他的一位朋友給他一本佛教的《金剛經(jīng)》,他堅持每天研讀抄寫一個小時。通過對這些經(jīng)典的學習,他掌握了很多在中國人中常用的宗教術(shù)語,并嘗試用中文詞匯去表達基督教的思想?;趯χ袊鸾?、道教文化的了解,李提摩太認為:傳教士要多學習中國宗教文化、尊重中國宗教文化的特點。

此外,李提摩太十分尊重祭祀祖先等中國傳統(tǒng)禮儀。他認為中國人祭祖并非是迷信活動,也非偶像崇拜,而是一種“孝親”,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并要求傳教士不要干預,更不要反對。

2、雇用中國人進行傳教

在傳教過程中,李提摩太發(fā)現(xiàn)中國人向中國人傳教的效果比他們親自傳教要好得多,因此他們開始培養(yǎng)一些中國助手。他認為,基督教本土化的最有效途徑是采用中國人自己的傳教方式。

在英國浸禮會的演講會上,他主張從沿海省份開始,借以引導大清帝國的領(lǐng)導者接受基督教,并由他們?nèi)ソ逃麄兊耐?。他深信最?jié)省和最有效的傳教方式,不是勞民傷財?shù)匕严仙?,而是通過受教育階層灌輸給普通大眾的方式將溪水自山上向山下灌注。在《中國急需:善良的撒瑪利亞人》一文中,李提摩太說到:“要認識到在數(shù)量上大量增加訓練有素的中國牧師的重要性,通過他們可以很方便地接觸民眾。要為訓練這些牧師領(lǐng)會教義而開設學院。他深信中國必將轉(zhuǎn)化為基督教國家,但這種轉(zhuǎn)變不是由外國人完成,而是由中國人自己完成的。”在這文章中,他還舉例說,愛爾蘭長老會在東北地區(qū)進行的傳教工作最成功的原因,就是長老會為每名傳教士平均配備7名當?shù)厝藚f(xié)助工作。

3、力圖取得傳教活動的合法化

李提摩太認為:“任何宗教,唯有取得中國政府的諒解才能獲得最好的結(jié)果?!币虼怂貏e重視結(jié)交中國的領(lǐng)導階層,包括政治、宗教等各領(lǐng)域的人物。他利用與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權(quán)貴私交甚篤的特點,多次向中國政府官員表達要求保護基督教信教的自由。如他在與張之洞和李鴻章的交往過程中,要求查禁誹謗基督教的圖書。1896年,他在與翁同穌的會談中,提到“信教自由,是一最好的方法,華人對佛道教,以前也間攻擊,以

后任人民自由信仰,倒安然了。盼望對于基督教也要如此,不加禁止,任人傳習”。在與恭親王奕(讠斤)的交談中,李提摩太希望他“唯愿對于基督教,聽人民有傳習的自由”。

同時,李提摩太還想通過法律,來防止各地群眾反對基督教事件的教案發(fā)生。1884年,他在北京向清政府提出取得信仰自由的權(quán)利,同時又想組織一個福音聯(lián)盟以防止教案的發(fā)生。1890年,李提摩太在上海出席了第二屆傳教士大會期間,呼吁應該關(guān)注清政府傳播對基督教的敵意,并建議向中國皇帝上書澄清基督教的精神和真實目的,并要求下令沒收誹謗基督教言論的出版物。會后,成立委員會,負責向皇帝起草請愿書,要求清政府保障宗教信仰的自由。

1895年,李提摩太與沃瑞向總理衙門遞交了請愿書。次年2月,翁同龢向李提摩太口頭保證,造謠中傷基督教的宣傳材料將被清政府禁止,各級地方政府被告知要本著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傳教士。1902年,清政府通過上諭,邀請李提摩太制定基督教與中國民眾和平相處的規(guī)定。后來,李提摩太制定了保護基督教信仰自由的7項條規(guī),并得到接任兩江總督周馥的肯定。

四、進行文字布道工作

在華傳教初期,李提摩太發(fā)現(xiàn)觀眾對外國人的好奇因素遠多于對福音的興趣,對觀眾進行直接的宣講福音總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能直接聆聽講道的人很少,傳教士不能到達的地區(qū)則根本聽不到福音。為了“尋找如何借一個帶領(lǐng)一百萬人信主的方法”,他認為傳教士的適當角色是“介紹神所說的話和基督教的祝福,給那些準備好要接受的中國人”。那些準備好要接受的中國人,就是中國官員、士紳以及其中國的民間宗教領(lǐng)袖。而對這些人進行宣教工作最迅速,影響更廣泛的手段是文字布道工作。李提摩太認為,通過介紹西方文明出版品,可以使他們有接觸基督教的機會,避免民眾與傳教士當面沖突的可能,也有利于保護教會人員的人身安全。

1897年,李提摩太在倫敦演講時,在論及文字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時說到:“第一,印刷的書刊比口頭的講道對中國士大夫們更合適。在公開場合中對基督教持有敵意的士大夫們,在私人家庭生活中可能因著文字工作被帶到主前。第二,借文字來宣揚基督教,較不會引起暴動。第三,文字工作比其他方法較直接間接地接觸更多的人,也接觸得更快更有效?!彼J為:傳教士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對輿論進行教育這一方面多做一些工作”。甚至他還斷言:“如果被任的教育工作者不為中國雜志寫一些文章,那么中國人能從什么人那里得到真理?”

1890年7月,李提摩太應直隸總督李鴻章之邀擔任《時報》主筆,乃以此為陣地,為洋務運動大造輿論,倡言變法自強。此后不久,他退出差會成為獨立的宣教士,全部時間都用于從事基督教文字宣教工作。次年,他又接替韋廉臣任同文書會督辦,并將其改名為廣學會,確定了透過基督教觀點,用中國本土的思想文化著書立說,借以教育人民,特別針對中國有識之士與官員的辦報宗旨。李提摩太主張:“每一個與廣學會有關(guān)的人士,他的最大目標就是推廣基督教文明,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提供中國所需的新道德的動力?!?/p>

1910年,李提摩太在愛丁堡大會上,再次演講努力使人認識到基督教文字工作的巨大價值。他說:“在中國的教務合作中,最薄弱的鏈條就是缺乏有價值的基督教著述?!焙髞?,在永久委員上,他再次發(fā)言認為:“在傳教基金發(fā)放方面,分配在福音傳播、教育和醫(yī)藥方面的資金非常充裕,而文字工作方面分配的資金較小,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忽視文字工作了?!彼谡撌鰣罂饔脮r說:“中國茍行新政,可以立致富強。而欲使中國官民皆知新政之益,非廣行日報不為功。非得通達時務之人主持報事以開耳目,則行之者一,泥之者百矣。其何以速濟,則報館其首務也?!?/p>

雖然李提摩太未免夸大了報刊書籍的社會功效,但傳教士編譯出版的有關(guān)歷史、地理、理化、倫理、宗教等方面書籍,成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吸取現(xiàn)代知識的主要來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做了杰出貢獻。如他與蔡爾康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極大地影響了近代中國社會,是“晚清所有翻譯西方歷史書籍中銷售量最大,影響最廣的一部”。

毋庸置疑,李提摩太是一個具有獻身精神的福音傳播使者,其狂熱執(zhí)著的宗教信仰精神,以及多年的傳教經(jīng)歷,使他認識到要使上帝福音為中國民眾所廣泛接受,教會就必須要關(guān)心正在發(fā)生的社會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心冷暖疾苦,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并使基督教義廣泛融入中國官員士紳的價值體系中。

來華不久,李提摩太就拋棄了傳統(tǒng)自下而上的走村串巷式的街頭布道形式的傳教方式,開始尋找一條自上而下的廣義福音傳播的路線,并為此不惜歷盡千辛萬苦。他在致力于傳教的同時,又熱衷于中國文明和社會的建設,甚至不遺余力地鼓吹及至投身于當時中國的政治改革中。其傳教過程,無論是其廣度還是深度,都大大推動了由利馬竇所開創(chuàng)的傳教路線和策略,走上了一條“李提摩太式”的傳教路線。

責任編輯:柳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