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杰
摘要:教育家葉圣陶曾說:“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边\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更是當今21世紀公民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語文之所以被稱為“百科之母”,是因為它不僅具有語文學科本身的內涵。而且對于其他學科、對于學生的人文思想都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就要構建合理的語文課堂,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人文素質。
關鍵詞:語文課堂;構建;合理
“是人不是人都會教語文,學與不學語文都不為零?!边@是經常聽到的一句公開的私話,這種現象也確實存在,所以語文在學生的心目中遭到了“冷遇”。可事實并不如此。記得老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盡量運用語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更是當今21世紀公民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更是我們當今社會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素質。語文是“百科之母”。身為“百科之母”的語文教師,無論從教育目的,還是從教學任務來看,對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和人文素質都有著更為重要的責任。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和人文素質呢?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講。構建合理的良好的語文課堂至關重要。下面就以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的體會。談談我的淺薄之見。
一、要構建合理的語文課堂,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即為需要。人的各種行為都源自內心的需要。所以要使學生學好語文,關鍵是激發(fā)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經過十來年的教學實踐,我逐漸摸索出一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激發(fā)興趣??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褜W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同時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下工夫?!盎钴S”的表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fā)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fā)和啟示。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2、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如果依然全憑教師的肉嗓子、加黑板粉筆字這種最原始的教學手段來傳遞信息,不僅傳遞的信息量小、速度慢、質量低,而且大大落后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手段用之于語文課,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呢?可以做這樣的試驗:讓學生自己錄音朗讀課文。讓每個學生備一盤磁帶作為語文預習之用。每上新課即布置預習,要求將所規(guī)定課文段落制成朗讀錄音交教師,每節(jié)課用幾分鐘在全班學生面前抽查一、兩個學生的錄音,當堂播放。評論、打分,學生聽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我的聲音”。其樂無窮。此時學生又儼然成了欣賞者,自己去體會作者語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鑒別自己的朗讀與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評判自己的勞動成果,而教師給的成績是與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且是學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學生勞動收獲的歡愉就可想而知了。隨著多媒體的普及,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充實,同樣可帶給學生許多興趣。如今科學技術的發(fā)達,教學手段的豐富多彩,能讓我們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易于接受枯燥的知識。
二、要構建合理的語文課堂。必須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說教者了,而是面帶微笑來回穿巡于學生之間的參與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合作的好伙伴。教師的教態(tài)親切和藹,語言樸實無華,就會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奔放,師生共建一個激情奔放的語文課堂。記得楊再隋教授在講座中說:“師生在課堂上同為主體,又互為客體。”當教師在講授知識、引導學生釋疑解難時。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這種主客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不停地轉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評價、鼓勵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和無盡的表現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多方面激活學生,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評價或鼓勵。支玉恒老師說:“語文課堂是什么?是一種享受。在沒有壓力的感覺中共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共同享受自己的佳作?!钡拇_。這樣的課讓聽者也是一種享受,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期待的合理的良好的課堂,
三、要構建合理的語文課堂,必須使語文教學開放
開放應是全方位的。一是開放教學過程。教學沒有指令性,完全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fā)現。教師不刻意追求課堂結構的完整,而把課堂學習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一部分,重在學生對學習過程及情感體驗。二是開放教學內容。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學生記住多少知識,而是以教材為載體,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社會。因此,教師應是教材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會。三是開放學習形式。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采用各自的學習方式。四是開放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各自的實際情況,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指標,實行自評、他評與師評相結合,分數、等級與評語相結合。評價的結果是促進學生更有信心去學習新的語文課程和去探究語文新知識。五是開放學生思維。語文課堂應具有多元性、開放性的特征,強調多元價值取向,答案不求統(tǒng)一,允許學生依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思維大膽去想象,展開求異思維,重視思維過程的展示,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知識、智力、情感、人格意義的構建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最終得出較為科學合理的結論,使學生思維既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思想束縛,也不與科學的結論背道而馳。語文是社會的產物,所以語文學習不能脫離社會,必須放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去感悟。
語文之所以被稱為“百科之母”,是因為它不僅具有語文學科本身的內涵,而且對于其他學科、對于學生的人文思想都有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構建合理的良好的語文課堂,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