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代游士的生命悲歌

2009-02-26 08:18柏紅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2期
關(guān)鍵詞:科舉制天凈沙秋思

關(guān)鍵詞:[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 游士 科舉制 舉薦制

摘 要:人們歷來對[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的藝術(shù)成就較為關(guān)注,而對它的主題相對忽略。本文結(jié)合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通過對“斷腸人”身份的斷定,指出它是對游士生存狀況的刻畫與描寫;指出它產(chǎn)生于元代,并不是偶然,而是元代游士不幸人生的高度濃縮,是他們的生命悲歌。由于游士自戰(zhàn)國以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士人的重要組成,所以它所傳遞的悲涼情感為人們所熟悉,這也是它傳誦不衰的重要原因。

[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最早載于元人盛如梓的《庶齋老學叢談》,“北方士友傳沙漠小詞三闋,頗能狀其景:‘瘦藤老樹昏鴉,遠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斜陽西下,斷腸人去天涯。”其后元刊本楊朝英的《朝野新聲太平樂府》與佚名編的《梨園按試樂府新聲》等均將之收錄其中。它在當時就受到好評,除了盛如梓言其“頗能狀其景”外,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也贊譽道:“前三對更,‘瘦、‘馬二字去上極妙。秋思之祖也。”后來明人蔣一葵在《堯山堂外紀》中完全認同并照搬了周德清的評價;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贊曰:“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在《宋元戲曲考》中又稱之:“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等等。

受此影響,人們對它的關(guān)注與欣賞主要集中在藝術(shù)性上,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詞造句,并運用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副秋天蕭索凄涼的畫面,從而觸發(fā)并彌散讀者心中的悲秋情懷。相對而言,對它的主題卻極為忽略,只是籠統(tǒng)地將之歸于悲秋之傳統(tǒng)主題中。其實,細觀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藝術(shù)上的努力是為了烘托最后才出現(xiàn)的主體——斷腸人,故作品所要著力傳遞的乃是“斷腸人”獨特的人生境遇以及內(nèi)心感受。如果將作品放入到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放入它所產(chǎn)生的獨特時代中去作考察,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此處的“斷腸人”并非泛指,而是有著特定指向。

作品本身已經(jīng)為我們對主題的深入探究提供了一些線索。首先,這位騎著瘦馬在日薄西山時艱難行走的“斷腸人”應(yīng)為一介平民,中國古代的平民主要分為士、農(nóng)、工、商等四類,結(jié)合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位“斷腸人”的身上明顯彌散著“士人”特有的精神氣質(zhì)。他為心中的理想而毅然地遠離溫暖的家園,這不是正如《論語·憲問》所言的“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嗎?即便歷盡艱難,他也能夠堅強地支撐著,這不是正如屈原《離騷》所言的“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嗎?而且,從“斷腸人”離開家鄉(xiāng)云游四方以謀求發(fā)展來看,他又屬于中國古代士人中極為特殊的一類——游士。眾所周知,游士興起于戰(zhàn)國,雖然秦漢統(tǒng)一后朝廷對之有所限制導致他們在數(shù)量上有所下降,但卻一直是中國古代士人隊伍的重要構(gòu)成。故當作品將“斷腸人”置于“古道”之上時,此處的“古道”就不僅僅是對其所走道路的形容,而是具有了特別的文化意味,表明其所選擇的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乃是傳統(tǒng)的游士之路。

既然“斷腸人”的身份斷定了,那么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也就明朗了,它是對游士生存狀況的刻畫與描寫。作品運用兩類相反的意象,一類是蕭索凄涼之意象,如“枯(瘦)藤”、“老樹”、“昏鴉”,一類是明朗溫暖之意象,如“小橋(遠山)”、“流水”、“人家”,在對比中烘托出游士對人生的迷惘和對家園的思念,最后“斷腸”二字不但對游士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作出了高度精細的概括,而且還將他積壓已久的情緒淋漓地宣泄出來,因此極富感染力。

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產(chǎn)生于元代。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它是馬致遠的作品,如果成立,那么據(jù)馬致遠的生平可判斷它產(chǎn)生于忽必烈統(tǒng)一全國前后。即便有學者對馬致遠說有所質(zhì)疑,如范春義在《〈天凈沙·秋思〉》是馬致遠作的嗎》中提出為無名氏所作(《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3期),從它首次出現(xiàn)在元人盛如梓的筆記中來看,此觀點對判斷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最多只能說明它較馬致遠說稍晚一點,因為盛如梓在忽必烈朝之后的元成宗朝至元武宗朝即1297年—1307年間為嘉定州儒學教授,以從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這樣一來,我們不僅會問它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偶然,還是與元代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當我們揭開那段塵封的歷史,進行深入研讀時,便會發(fā)現(xiàn)它實際上是元代無數(shù)游士不幸人生的高度濃縮,是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生命悲歌!

眾所周知,隨著高度推崇文治的宋代與金代相繼滅亡,元人對如何有效地治理國家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而科舉制作為前兩朝文治的核心,自然備受時人的關(guān)注。從元初開始,蒙古統(tǒng)治者便對科舉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呐懦?,如《元史》?1《選舉一》載太宗時,耶律楚材曾建議科舉選士,結(jié)果不久“而當世或以為非便,事復中止”。而且元人對科舉的批判也一直持續(xù)到元末,葉子奇《草木子》卷4下《雜俎篇》:“元末有危素太樸,江西人。游京師,專以倡鳴科舉無人才為說,以聳動觀聽,人多信之?!惫式K元一代,科舉制并不興盛。關(guān)于這點,僅從數(shù)據(jù)的簡單對比就可以看出。如終元一代科舉所取士人約1200人,尚不及仁宗一朝,《宋史》卷155《選舉一》:“仁宗之朝,十有三舉,進士曰四千五百七十人”;再者據(jù)學者統(tǒng)計元代官員總額為26690員,科舉所取之士即便全部成為官員,也不過占1/20。而且元朝在科舉方面還實行著民族歧視政策,《元史》卷81《選舉一》:“漢人、南人,時務(wù)策一道,一千字以上成;蒙古人、色目人,限五百字以上成”、“蒙古人、色目人,愿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者加一等注授”等。這樣一來,元代士人特別是在人數(shù)占絕對比重的漢族士人自然是很難走科舉入仕之路。

元代統(tǒng)治者主要采用舉薦制以選拔人才。魏初《送歸愚劉丈尹新河序》:“國初法令簡易,將相大臣,皆得以意辟”(《青崖集》卷3);《續(xù)文獻通考》卷37:“元時用人,多由薦舉。后雖科舉間行,而以征授官者,正未可以一二數(shù)?!边@意味著,元代士人只能走自始于戰(zhàn)國的“游士”老路。如趙文《送謝會可序》:“今隋唐弊法廢去不用,士無所發(fā)身以行其志”(《全元文》第1冊);如林景熙《送松存弟序》:“科舉廢,士謀青云,尤假所業(yè)以自見”(《全元文》第1冊)等。元人劉洗在《送歐陽可玉》中道出了元代科舉興廢與游士興衰之關(guān)系,“自宋科廢而游士多,自延祐科復而游士少,數(shù)年科暫廢而游士復起矣。蓋士負其才氣,必欲見用于世,不用于科舉則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保ā端呻[文集》卷2)忽必烈統(tǒng)一全國后,更是多次頒布了《舉賢才詔》及《選舉守令詔》等詔書,對士人大加激勵,故元代游士在數(shù)量上較之前代驟增,袁桷《贈陳太初序》:“世祖皇帝大一統(tǒng)海宇,招徠四方俾盡計畫以自效,雖誕謬無所罪,游復廣于昔。弊裘輦粟,袖其囊封,卒空言無當,以其無所罪也。”(《青容居士集》卷23)

那么,元代士人由游入仕的結(jié)果究竟如何呢?科舉制不受重視,使得元初士人多少有些興奮,畢竟他們對新王朝是有所期待的。但興奮之后,舉薦制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首先,它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可以嚴格操作,魏初稱其“皆得以意辟”代表著元初人對它的微辭。而且游士要想成功,還有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即得到名公的賞識與舉薦,劉敏中《送王紹明郎中》:“今夫士之生不得其地,進不得其道者,亦必待大人君子有以感發(fā)振起之也”、“凡一惠一言之出,則使屈者伸,滯者通,弱者強,懦者立?!保ā度摹返?1冊)但這又是極少數(shù)游士才能具備的。而且,前文已言,元代實行種族歧視政策,除了科舉以外,在官員的任命上亦是如此。如李翀《日聞錄》:“國朝故事,以蒙古、色目不諳政事,必以漢人佐之。官府色目居長,次設(shè)判署正官,謂其識治體、練時務(wù)也。近年以來,正官多不識字”(《中華野史·遼夏金元卷》);如葉子奇《草木子》卷3上《克謹篇》:“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元朝自混一以來,大抵皆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內(nèi)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閉固拒,曲為防護,自以為得親疏之道。是以王澤之施,少及與南;滲漉之恩,悉歸于北。故‘貧極江南,富稱塞北,見于偽詔之所云也”等。(《中華野史·遼夏金元卷》)

這種政治環(huán)境注定元代游士絕大多數(shù)結(jié)局悲涼。如袁桷在《贈陳太初序》中對忽必烈時代的游士作如此描述,“合類以進省署禁闥,駢肩攀緣,卒無所成就。余嘗入禮部,預考其長短,十不得一,將遏其游以喻之,游者訖不悟。朝廷固未嘗拔一人以勸使,果拔一人,將傾南北之士,老于游而不止也?!保ā肚嗳菥邮考肪?3)正因為如此,命運多舛的游士形象屢屢出現(xiàn)在元人的作品中。如仇遠《游士》:“游士登門索里糧,塵埃冉冉畫衣裳。老夫也自飯不飽,童子聊沽酒供腸。彼此身謀寧枉道,古今樂事是歸鄉(xiāng)。家徒四壁侯千戶,夢里誰能較短長”,如薩天錫《秋夜京口》:“江南怨,生男遠游生女賤”等,均道出了元代統(tǒng)一全國后南方游士之多,以及他們生活的困頓與精神的苦悶。如馬致遠的《薦福碑》,劇中的張鎬就是一位苦難的游士,他雖然滿腹才華卻流落在鄉(xiāng)村教授兒童謀生,當他拿著好友范仲淹寫的三封信企圖籌集進京趕考的費用以及爭取權(quán)貴的舉薦機會時,卻接連“妨殺”了兩位主人,弄得他投托無門。雖然他所作的萬言書經(jīng)范仲淹的推薦得到圣上的青睞而被授予了官職,但中途卻被地主張浩冒領(lǐng),并為后者追殺。在龍神廟里算命時,他又得罪了龍神,結(jié)果當長老決定資助他一千份名貴的“薦福碑”法帖時,龍神卻將碑版狂雷轟碎了。他屢次都走上了人生的絕境,因此內(nèi)心充滿著屈辱與悲憤。

可見,正是因為元代輕科舉制重舉薦制,所以元代游士“復廣于昔”;正是因為舉薦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可執(zhí)行,而且在實施過程有著明顯的種族歧視,所以元代游士絕大多數(shù)是“游”而不遇,故他們在物質(zhì)與精神上均極為困頓。元代數(shù)量龐大且苦難的游士無疑給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元代出現(xiàn)了眾多的打動人心的以游士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就體裁而言,包括詩、雜劇及散曲等,而[越調(diào)]《天凈沙·秋思》便是其中優(yōu)秀篇章之一。在尚且清明的忽必烈時代,游士尚且如此不幸,那么此后隨著政治與社會環(huán)境日漸惡劣,元代游士們的命運就更可想而知了。而且前文已言,游士自戰(zhàn)國始就一直是中國古代士人的重要構(gòu)成,所以人們對于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情感自然極為熟悉,加之其藝術(shù)成就極高,故它自產(chǎn)生之日起便傳誦不衰。

(責任編輯:古衛(wèi)紅)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8SJD750017)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柏紅秀(1975- ),文學博士,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3] [元]葉子奇.《草木子》[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 [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C].揚州:江蘇廣陵刻印社.1988.

[5] [明]臧懋循.《元曲選》[C].北京:中華書局,1961.

[6] 車吉心.《中華野史》[C],濟南:泰山出版社,2000.

[7] 李修生.《全元文》[C] 南京:江蘇古籍.2004.

猜你喜歡
科舉制天凈沙秋思
古代的考試
秋思
天凈沙·春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科舉”
天凈沙·春思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與白樸《天凈沙·秋》的同和異
意象并列的張力
晚清科舉制度變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