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貫穿性人物,賈平凹有著無可爭議的地位與影響。賈平凹是一個復雜獨特的存在,不同文體經(jīng)他的靈光照射便能異彩頓生,以一人“兼具數(shù)美”,實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界的奇才、鬼才。其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巨大,散文創(chuàng)作也毫不遜色,以廣泛宏富的內(nèi)容、超凡脫俗的形式從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脫穎而出,卓然獨立。西北大學教授費秉勛指出:“與寫小說相比,寫散文似乎更能見出賈平凹的才情和藝術(shù)素質(zhì)。他的散文確實寫出了特色,寫出了個性,在全國能自成一家[1]?!?/p>
賈平凹究竟給現(xiàn)代漢語寫作貢獻了什么,自然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也能給當下文壇帶來諸多啟示。充分發(fā)揮自身天賦,融會古典和現(xiàn)代漢語語言的成功運用,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色彩的文學語言,形成一套獨特的、極具個性化的文學語言風格和文學語言價值觀,是他對20世紀漢語言文學做出的重要貢獻。淡化抒情,樸拙空靈,是賈平凹散文語言風格的重要特征。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文學的審美價值要靠語言來實現(xiàn)。賈平凹認為,寫作上“語言是第一的”。與小說相比,散文對語言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些苛刻。某種意義上說,語言既是散文的形式,也是散文的內(nèi)容。小說可以通過曲折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吸引讀者,散文就沒有這種優(yōu)勢。散文篇幅短則幾百字長不過幾千字,語言粗糙缺乏個性,就很難抓住讀者。賈平凹對此深有體會:“我當編輯幾十年了,你拿出一個稿子,稿面干凈、清楚,就有好感,讀起來語言好,就有興趣讀下去。如果稿面亂七八糟,讀上幾段,語言枯燥無味,就不想看了[2]?!?/p>
賈平凹散文語言是從模仿上路的,他本人也承認這一點:“孫犁我學得早,開始語言主要是學孫犁。”[3]他早期散文語言中孫犁的痕跡很明顯,注重主觀與細致的感覺,追求“陰柔”意義上的“唯美”。其散文語言偏重于詩情畫意,清純流利,樸素傳神,雖顯得有些單薄清淺,雕琢痕跡,但其含蓄雋永、優(yōu)美自然的筆致,卻已走在了同時代作家前列,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好評。發(fā)表于1983年的《商州初錄》,成為賈平凹散文語言風格轉(zhuǎn)型的標志。賈平凹習得沈從文等文學大家語言的精妙,“吸精,吸神,吸髓”,放棄遣詞造句的精雕細琢,“刪繁就簡”,“求素求樸”,疏朗大氣。此后,賈平凹散文語言“逐漸擺脫主觀抒情的格調(diào),而力求使得作品語言冷靜些、清淡些,盡量地少些主觀,而多些客觀;少些激情,多些冷靜;少些抒情味,多些寫實性”[4]。他開始有意識地超越自我,與早期“荷花淀”風格拉開距離,進入另一境界:由空靈轉(zhuǎn)向平實,由輕巧轉(zhuǎn)向稚拙,由優(yōu)美轉(zhuǎn)向素樸,由單純轉(zhuǎn)向駁雜,人為雕琢痕跡、抒情特征淡化,追求“老僧話家常”境界,樸拙空靈,蒼涼雄渾,少了明顯的詩情畫意與哲理趣味,非常富于質(zhì)感與張力。賈平凹認為這是一種山石風格:“石頭的質(zhì)感好,樣子憨,石中蘊玉,石中有寶,外表又樸樸素素,這影響到我的性格,為人以及寫文章的追求。我不喜歡花哨的東西,不喜歡太輕太光滑的東西,我在文章中追求憨,憨而不呆。石頭純以天成,極拙極拙了,拙到極處,又有了大雅。無為而為,是無規(guī)律的大規(guī)律[5]?!?/p>
抒情是散文的一個標志性文體特征,但并不意味著越是抒情的散文越成功。20世紀中國散文史的發(fā)展沉浮證明,散文抒情走向泛濫時,散文也就走進了死胡同。散文,更多的是訴諸自己的真情實感,訴諸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化。散文的情感需要節(jié)制,越是節(jié)制,情感的張力反而越大。抒情散文最容易流于虛假做作,虛假做作恰恰是散文的大敵——它消解了散文的本質(zhì)精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散文創(chuàng)作走向了激情表達和模式化,賈平凹對此有過深刻的論述:“散文忌諱那種空喊,那種聲嘶力竭的大話、空話、假話、官話。避免激情一泄無余?!薄懊枥L激情不可到頂點。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眼睛不能朝更遠的地方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6]”賈平凹在《對當前散文的看法》中,對真情熱切呼喚:“中國散文的一興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產(chǎn)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個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賴的便是真情的勃發(fā)。但不久社會生活的不正常,散文頓跌于套式,后一場“文化大革命”使人的虛假惡性發(fā)展為瘋狂,文風以唯美主義又更衍變?yōu)橐环N聲嘶力竭的空喊,以至于從此聲名狼藉。文學藝術(shù)的規(guī)律性東西乃至于基本的東西,現(xiàn)在的散文要振興,關(guān)鍵是為真情招魂。”有了這種文體自覺意識,賈平凹逐漸改變早期散文創(chuàng)作那種情緒過于外化、過于濃烈的主觀抒情,開始尋求一種淡化抒情的藝術(shù)表達。
淡化抒情是賈平凹散文語言的審美特征,也是散文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和大境界的必然歸宿。正如佘樹森在《散文創(chuàng)作藝術(shù)》中所說,“在洗煉散文語言時,不單要注意形容詞語的慎用、少用,避免堆砌辭藻,同時還應該注意盡量避免辭藻色彩(包括其感情色彩和自然色彩)的過分濃艷。其思愈深,其文愈質(zhì);其情愈真,其言愈樸?!盵7]
淡化抒情是在追求語言的樸拙中實現(xiàn)的。語言樸拙是賈平凹建構(gòu)散文語言世界的一個重要“法門”,也是其散文語言獨特性的重要表現(xiàn)。賈平凹說過:“我反對把語言弄得花里胡哨。寫詩也是這樣,一切講究整體結(jié)構(gòu)、整體感覺,不要追求哪一句寫的有詩意。越是表面上有詩意,越是整個沒詩意,你越說的白,說的通俗,說的人人都知道,很自然,很質(zhì)樸,而你傳達的那一種意思,那一種意念越模糊?!盵8]
賈平凹散文語言的“樸”指的是追求語言的“空白”效果,用的是“減法”,在黑紙上寫白字,是“求白用黑抹,求長用劍削”,不矯揉造作,用純樸的語言最大限度表現(xiàn)事物的本真面目。如他描寫一些自然景觀:“車開始上坡,山越來越近,似乎要一直爬上去,但陡然路落在溝底,貼著山根七歪八拐地往里鉆,陰森森的,冷得入骨?!?《商州初錄·黑龍口》)“本來是一面完整的石壁,突然裂出一個縫來;……到了石縫里,才看見縫中的路就是一座石拱橋面,依縫而曲,一曲之處便見下面水流得湍急,水聲轟轟回蕩,覺得橋也在悠悠晃動了?!?《商州初錄·一對情人》)《商州又錄》中,一切的人和物都是用最平淡樸素的語言來表現(xiàn)的,那“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那秋天的“果實很繁,將枝股都彎彎地墜下來”,還有“渾圓圓”的山,濃得“扯不開”的霧。這些語言使其筆下的商州世界如真實畫卷一般,一目了然卻又蘊涵豐富。
“樸拙”中的“拙”指的是,語言“內(nèi)向而不呆滯,寂靜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瀾深藏”,“文白駁雜、雅俗共舉、冷峻峭拔”,[9]蘊涵一種渾然的氣韻。賈平凹非常推崇漢代藝術(shù),給他很大藝術(shù)啟發(fā)的是一塊“臥虎”石與一個“漢罐”。這“臥虎”,只“不過是一個流動的線條和扭曲的團塊結(jié)合的石頭虎,一個臥著的石頭”;是一塊混混沌沌的石頭,一個默默的穩(wěn)定而厚重的臥虎的石頭。1980年冬天,賈平凹來到霍去病墓場,看到這只臥虎時,喜愛極了,把它視為自己有生以來所見的唯一藝術(shù)妙品,久久揣賞,感嘆不已?!皾h罐”,原本是一件極普通尋常的漢代器物,賈平凹把它珍藏至今?!霸谝股钊遂o,一個人伏案寫作,很煎熬了,就常??粗@漢罐,不知怎么,它就給我一種力的感悟……”在那只粗拙沉穩(wěn)、欲躍未躍的“臥虎”前,從這個破損了隨時可能被扔棄在院墻頭、茅房角的漢罐中,賈平凹對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審美品格終有所悟。他以“臥虎”、“漢罐”的樸拙大度反觀散文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了新時期散文“精神脆弱”、“小、巧、甜膩”的缺陷危機;以“臥虎”、“漢罐”的自然樸素審思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則對自己的藝術(shù)審美品格有了更深刻感悟。
李澤厚先生用氣勢、古拙,概括出漢代藝術(shù)的美學特質(zhì):“漢代藝術(shù)形象看來是那樣笨拙古老,姿態(tài)不符常情,長短不合比例,直線、棱角、方形又是那樣突出、缺乏柔和……但這一切都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上述運動、力量、氣勢的美?!盵10]賈平凹在其散文語言運用中自覺吸收了這一美學理論。他描繪山水時,常短句連用,使行文的節(jié)奏感加快加強,形成奔騰放野之氣?!傍P冠山更是奇特,沒脈勢蔓延,無山基相續(xù),平坦地崛而盜起,長十里,寬半里,一道山峰,不分主次,鋸齒般地裂開,遠遠望之宛若鳳冠?!?《商州初錄·龍駒寨》)“而在懸崖險峻處,樹皆怪木,枝葉錯綜,使其溝壑隱而不見,白云又忽聚忽散,幽幽冥冥,如有了神差鬼使?!?《商州初錄·莽嶺一條溝》)作家擺脫了那些空洞、浮華的抽象抒情文字,努力回復到最自然鮮活的文字表達,去盡鉛華,樸拙簡約,渾然一體,意味悠遠。
淡化抒情的藝術(shù)追求,在賈平凹散文創(chuàng)作中得到很好實踐,使他的散文變得更為成熟精湛,也是其散文創(chuàng)作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曾令存教授指出,這種淡化抒情的風格契合著賈平凹散文“對厚重歷史感和文化意識的言說”,“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更深刻追尋,對精神靈魂的超驗拷詰。這種‘追尋與‘拷詰是一種理性與思辨的直逼,是無須任何花巧裝飾的直面對話。這種‘實有與‘虛無的對話,這種天地人的會意心悟,任何‘花言巧語都比不上‘赤裸裸的語言有力有分量”。[11]
參考文獻:
[1]費秉勛.賈平凹論[M].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156.
[2]賈平凹,謝有順.賈平凹謝有順對話錄[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241-242.
[3]賈平凹,韓魯華.坐佛·關(guān)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答問[M].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217.
[4]王永生等.賈平凹的語言世界[M].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185.
[5]賈平凹.與穆濤七日談,賈平凹文集·第十三卷[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6]賈平凹.賈平凹散文大系·第二卷[M].漓江出版社,1993: 214-216.
[7]佘樹森.敬文創(chuàng)作藝術(shù)[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186.
[8]江心主編.《廢都》之謎[M].團結(jié)出版社,1993:58.
[9]孫見喜.賈平凹前傳·制造地震[M].花城出版社,2001:388.
[10]李澤厚.美學三書[M].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87.
[11]曾令存.賈平凹散文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90.
作者簡介:
白忠德(1971— ),男,陜西佛坪人,文學碩士,編輯。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工作單位:西安財經(jīng)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