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一個永恒運動的物質世界,整個世界充滿著矛盾和斗爭,即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是相互聯(lián)系不斷發(fā)展的辯證世界。物理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的任務就是研究物質的普遍運動形式和物質的基本結構,尋找各種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進而達到發(fā)現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呢?首先應該研究教材中辯證唯物主義的題材,進而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觀點來闡述物理知識,向學生揭露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來面目,指明物理知識、規(guī)律的內在辯證關系。這樣就把物理教學建筑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的基礎之上,使學生正確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一、通過宏觀物體的運動(地球繞太陽、月亮繞地球轉)、分子的熱運動、電子繞核運動、電荷在電場或磁場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說明運動的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無處不有,亦就是不存在不運動的物體,即運動是物質的最根本屬性,即絕對性。
進一步地,我們在研究機械運動時,如果單純地談一物體在運動是無實際意義的,總是以一所謂不動的物體作參照物,說明一物體對另一物體位置的變化。從某種意義講,機械運動是具有相對性的,但這和運動的絕對性并不矛盾,因為運動的絕對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而相對運動是物物間的各自絕對運動的相互聯(lián)系,即運動的絕對性通過運動的相對性得以反映,沒有運動的絕對性,亦就沒有運動的相對性。
二、通過牛頓第三定律、分子之間引力和斥力、電磁波的形成、運動和靜止、光和實物都是微粒和波德統(tǒng)一體的教學,闡明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進一步地,分子間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這時矛盾就存在于分子之間,既對立又相互依存,它們矛盾、斗爭的結果,取決于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又:變化的電場要在它周圍產生同頻率的磁場而這個磁場且又要阻礙產生它的電場的變化,亦就在它本省阻礙電場變化的同時它又產生了電場。這一對矛盾著、對立著的雙方,又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交變的電磁場。這正像馬克思所說:“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這就是辯證的實質,這就是對立的統(tǒng)一?!?/p>
三、通過物質三態(tài)變化、絕對零度、彈性限度、波長不同的電磁波表現不同的性質、透鏡成像(物距變化引起成像變化)等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
量變引起質變是事物相互轉化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恩格斯說:“純粹的量的分割是一個極限的,到了這個極限,它就轉化為質的區(qū)別?!?/p>
如:金屬的導電性和物態(tài)隨溫度的變化,某金屬當其在絕對零度時(附近)(有些金屬不達到絕對零度)其電阻為零,若逐漸升高溫度,由于金屬內部原子平均動能的增加,必然導致原子核的熱運動加劇,致使其導電性隨溫度升高而變差。對給定的金屬當溫度升高到一定時,由于原子本身熱運動的加劇,分子力不能把其束縛在其原來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但仍能相互制約,將由固態(tài)轉化為液態(tài),導電性亦隨著發(fā)生變化,若繼續(xù)加熱,等超過一定限度,分子力亦幾乎不起作用,物體將由液態(tài)轉化為氣態(tài)。此時,物體導電性亦將發(fā)生本質性的變化。原來的導電特性(即計算公式)亦不復存在。由此可見,沒有溫度在量的積累,亦就沒有物態(tài)的變化和導電性在質上的變化。
四、通過對光的本性的認識過程、力和運動的關系、原子結構的歷程、哥白尼日新說的建立的教學,使學生明確:人們對物理現象及其本質的認識,都是不斷地通過否定錯誤的假設或理論,而逐步深入的。即:認識的過程是發(fā)展的過程,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認識是無限的。
五、物理學研究對象本身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是,研究者在進一步認識和解釋這些物理現象、規(guī)律,并加以綜合、分析、概括為理論時,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本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因而也就帶有階級性。人類在探索物理知識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價展,充滿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
在古代和中世紀時期。哲學與自然科學是合在一起的,沒有什么具體分科。當時,人們雖然對自然的認識很膚淺,但是卻就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自然觀上的對立和斗爭。例如,大約公元前11世紀,在我國產生了把水、火、木、金、土五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看成是世界即由這五種元素構成的世界物質本原之思想,稱為五行說,這是我國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最早形式。大約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等也主張萬物都是由物質構成而不是由神創(chuàng)造的,還認為萬物運動的糧源、世界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是由于物質內部存在著對立斗爭的東西,這是樸素的辯證觀點。公元5 世紀到14世紀時期,在歐洲,由于統(tǒng)治者與教會互相勾結,建立神學體系,用神創(chuàng)論來為教義辯護,用宗教迷信的觀念來解釋自然界,因而,較長歷史時期,科學和唯物論的哲學受到窒息,停滯不前。哥白尼、布魯諾、伽俐略等科學家遭受教會的殘酷迫害,就是唯物主義科學理論同神學進行尖銳斗爭的激烈表現。“太陽中心說”對“地球中心說”斗爭的勝利,使自然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高中物理教材中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是豐富的,我們應該結合教材、針對學生的實際、配合實驗,使物理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辯證的、科學的思維方法陣地。使他們掌握“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guī)律,把他們培養(yǎng)成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且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