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芳 任 鈺
我們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應(yīng)該是在扎實、樸實中彰顯靈動的。下面以《掌聲》一課為例,談?wù)労谜n的特點。
一、 活化的理念,搏動生命的氣息
好的語文課不僅應(yīng)該喚醒沉睡的理念,還要讓它在課堂上生長開花。走進學生的心靈,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使精神與語言同構(gòu)共生。
我們不妨來看看《掌聲》一課教學中出現(xiàn)的四次掌聲。
第一、二次掌聲:
師:老師給大家上課,歡迎不歡迎?我希望聽到你們歡迎的——(學生熱烈鼓掌)
師:你的掌聲在對我說什么?
生:歡迎您,老師。
師:今天這么多老師來聽課,我非常緊張,也很擔心,擔心你們會不會喜歡我,所以我更希望再一次聽到你們的掌聲。(學生再次熱烈鼓掌)
師:你的掌聲在對我說什么?
生:老師,你不要緊張。
生:老師,不要擔心,我們會上好你的課的。
師:兩次掌聲都很熱烈,第一次表示歡迎我,第二次是鼓勵我,我覺得你們的掌聲非常好聽,很會說話。耳邊回蕩著你們的掌聲,我很快樂。在你們的生活中得到過讓你們難忘的掌聲嗎?(此時的學生一時回憶不起來,反應(yīng)平淡)
第三次掌聲:
檢查生字詞時,許多學生“眼圈兒”的兒化音讀不準,有一位女生卻讀得非常好,老師建議把掌聲送給她,然后問那個學生:“這個掌聲告訴你什么?”小女孩說:“同學們的掌聲在肯定我讀正確了。”
第四次掌聲:
指讀第4自然段,一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老師帶頭鼓掌,全班學生也熱烈鼓掌。老師問讀書的學生:“你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我聽到了同學們的掌聲,這是在表揚我,我很高興?!崩蠋熡终f:“我們要善于記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掌聲。今后啊,讓你們再回憶掌聲的時候,你就會記起這一次掌聲?!?/p>
你覺得這位老師上的只是語文嗎?不,是在與生活對話,是在審視生命的意義,那一言一語都是生命情感的表達,那一顰一笑都跳動著生命的脈搏,學生已經(jīng)在“掌聲”中經(jīng)歷、成長……這樣的課堂,搏動著生命的氣息。
二、 樸實的形式,曳動課堂的情趣
情趣是強大的內(nèi)部動力,其作用遠勝于任何外加的動力。一堂好的語文課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必然是趣味盎然的。情趣不需要紛繁的形式,樸素的手段也能使充滿情趣?!墩坡暋分?教師只用了一個樸實的形式,就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打開了思維的閘門,讓課堂曳動著情趣。
師:課文中小英聽到了兩次掌聲,一次熱烈持久,一次經(jīng)久不息。那掌聲之前的小英是怎樣的?之后又是怎樣的?老師啊,給你們兩面鏡子,要去給小英照照相。(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兩圈代表兩面鏡子。)讀讀課文1~3自然段,看看之前的小英, 再讀讀5—6自然段,看看之后的小英又是怎樣的?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仿佛有魔力似的,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紛紛投入到了課文中。
片刻之后,學生積極交流,形成了如下板書:
說實話,要讓三年級的孩子去概括人物的形象,是有一定難度的。用鏡子照一照掌聲前后的小英,這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個小游戲。正是這不起眼的一筆,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游戲情境中,充分調(diào)動起他們的情感參與,使得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語文課堂上適當使用簡單而有新意的手段,將知識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巧妙結(jié)合起來,必能產(chǎn)生無窮的魅力,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趣味盎然,使我們的學生迷戀語文。
三、 扎實的訓練,涌動語文的本色
有人說:一堂好課一定要是本色的。是的,語文就應(yīng)有濃濃的語文味。語文的本色是什么?是學習“言語”,增長精神。課堂上,對文本的感悟,語言的欣賞、積累、運用等都體現(xiàn)出語文的本色。
片段一:在《掌聲》一課中,進入理解課文第一段時,老師是這樣引入的:
剛才我們通過照鏡子,知道了小英掌聲前和掌聲后不同的樣子,這么多的感受是誰告訴你的?(學生回答:課文)文字的魅力不可估量,讓我們把心放到課文中去,細細地到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中去捕捉,是哪些句子在撥動著你的心弦,把句子劃下來,細心的同學能找到2到3處呢!(生找后交流出示相應(yīng)句子)把你的心緊緊地貼近文字,讀得再仔細些,還能讀出很多畫面來呢!(出示……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學生自讀)讀著讀著,你看到了什么畫面?(交流:當?shù)臅r候,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教師總結(jié):是一天嗎?是兩天嗎?只是課上嗎?是的,一天、兩天,課上課外,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翱偸恰痹诟嬖V我們什么呢?(師生一起說了四個排比句“當同學們積極的發(fā)言時,……;當人家快樂地出去游戲┦,……;班隊活動大家踴躍參與時,……;冬鍛比賽同學們興奮吶喊┦,……”,充分理解了這句話。)齊讀這句話。
片段二:理解“猶豫”。
師:她干嘛把頭低下去?她害怕什么?低下去的時候她在想什么?但是,新來的老師和同學都在注視她呢。讀第三句,又明白了什么?(生說“猶豫”)去?還是不去?小英是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這就是——生說“猶豫”。
片段三:課尾布置小練筆
教師讓學生連起來讀1—3自然段課文時,先加了個這樣一個開頭:小英是個(憂郁)的孩子,然后以“不管┦恰…”“還是……”“她總是……”把三段內(nèi)容串起來讀。使學生對文意理解得更透徹了。隨后順水推舟,布置了這樣一個小練筆:以“小英是個的孩子”為總起句,選用課文中的語句寫一寫掌聲前的小英。
片段一遵從閱讀的特點,為學生理解文本和人物提供了良好具體的言語實踐途徑,在實踐中拓展了文本,凸現(xiàn)了人物形象。字詞理解在如今的語文課上已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字詞這塊“磚”畢竟是“語文”這座大廈的基礎(chǔ)。片段二在具體情境中進行了扎實的詞語理解,把枯燥的詞語理解與感知人物形象巧妙地融為一體,切實關(guān)注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片段三抓住訓練時機,自然地把語文從課內(nèi)引向課外,把學習轉(zhuǎn)化為運用,這樣的訓練更有效。我們認為,語文課就應(yīng)該有濃濃的語文昧,扎扎實實地進行言語的訓練,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無錫市玉祁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