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多麗絲·萊辛作品中女性身份認同嬗變

2009-01-07 03:06:08寧慧霞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09年12期
關鍵詞:多麗絲萊辛身份認同

寧慧霞

摘要:多麗絲·萊辛是20世紀英國女性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不乏對女性和女性問題的關注。本論文主要從身份認同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歷時性研究萊辛兩部不同作品,試圖探查作家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反思經(jīng)歷了一個啟蒙身份認同危機到追求社會身份認同的裂變。

關鍵詞:多麗絲·萊辛;身份認同;啟蒙身份認同;社會身份認同

一、引言

20世紀的英國文學已經(jīng)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就在這一歷史時期,涌現(xiàn)出了多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其中有一位風格多變而又有獨特理論見解的小說家就是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1919 - ) 。萊辛從開始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以來就一直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批評性影響而蜚聲整個英語文學界。2007年10月,瑞典文學院宣布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88歲高齡的女作家,以表彰她為“女性經(jīng)驗的史詩作家, 以懷疑、熱情和想象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Rich:1) 萊辛作為20世紀英國女性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她一生關注女性和女性問題,作品不乏女性意識的書寫,和女性身份的探查。

以往對萊辛作品中的人物的女性分析,大多集中在一部作品或一個層面,如母女關系、敘事角度等。而本文作者主要想從身份認同的角度,通過歷時性研究萊辛60年代和80年代兩部作品,試圖探查萊辛對現(xiàn)代女性在身份認同的思考。

身份認同起源于啟蒙哲學,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個人與特定社會文化的認同。英國學者巴克認為:“政治斗爭、哲學和語言研究促使身份認同成為20世紀90年代文化研究的中心話題?!?Barker:165)另一位專家弗里德曼表示:“身份認同是歐美文化政治,在普遍進步與發(fā)展的基礎上的現(xiàn)代政治層面、政治文化開始了全面轉向與性別、本土或種族身份相關文化身份認同政治?!?Friedman:234)陶加俊教授則更強調身份認同是“某一文化主體在強勢與弱勢文化之間進行的身份選擇”,以及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思想震蕩”和巨大的“精神磨難”, 其顯著特征為“焦慮與希冀、痛苦與欣悅”并存的主體體驗。(陶加俊:465)

本篇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女性在身份認同過程中出現(xiàn)的“思想震蕩”和“精神磨難”。女性身份認同是一部女性不斷追求發(fā)現(xiàn)、認識、實現(xiàn)完整自我(a complete self)的歷史,經(jīng)歷了順從、反叛到一個勇敢的自我探索階段。萊辛對創(chuàng)作對象的女性重視進行歷史的、文化的關照和思考,從而尋求女性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以及與男人共同獲救的前途。美國女權主義理論家肖瓦爾特對萊辛曾有過高度的評價,“和那些具有女性審美感的小說家一樣, 今天的女性小說家, 尤其是萊辛和德拉貝爾, 認為自己正嘗試著通過藝術想象把破碎的女性經(jīng)驗統(tǒng)一起來, 她們關心的是對婦女作家自主性的界定”( Showalter: 35 ) 。

通過對《到十九號房間》中蘇珊和《簡·薩默斯的日記》中簡的解讀,筆者發(fā)現(xiàn)萊辛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反思經(jīng)歷了一個深刻的變化, 經(jīng)歷了啟蒙身份認同危機到追求社會身份認同的裂變。

二、啟蒙身份認同危機——現(xiàn)代女性的自我犧牲

啟蒙即反思,是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對人類社會存在的反思?;魻柦淌谡J為:“人是理性的統(tǒng)一體,具有理性、意識、和行動能力,能實現(xiàn)自我精神世界的整合?!?Hall:275)但是人的理性認識和自我實現(xiàn)本身就存在極大矛盾,對于女性尤其如此。正如魏天真教授指出的那樣,“女性主義主體能體驗到了自身處境的悖論, 即與男性機會均等是女性的合理欲求,與男性身心有別則是與生俱來的實情:這兩者間的矛盾構成了女性建立自我身份的障礙?!?魏天真:177)

萊辛早期短篇小說作品《到十九號房間》,講述了現(xiàn)代中年女性蘇姍在主體認識上的悲劇故事。蘇珊悲劇的根源就是理性身份認同出現(xiàn)危機。理性讓蘇珊認同現(xiàn)有生活方式,卻妨礙她充分肯定自我, 鼓起勇氣抗拒壓迫,開始新的生活。理性其實就是受壓迫女性變相認同男權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要求。“在千百年父權主義統(tǒng)治的社會, 婦女不得不在菲勒斯·邏各斯意識占主導地位的觀念中尋找自我。 她以別人的依賴為榮, 在同別人的依賴關系中肯定自己的存在,女人的生存取決于男性的賞識和庇護”。(Gilbert and Gubar: 154)而資本主義的興盛使男女的不平等處境得到空前凸顯,男性控制了所有的公共領域,女性只是家庭的免費勞力和家長的附庸。長久以來,作為男性的附屬物, 女性的存在既沒有自我的價值意義, 也沒有獨立的個性。女性的需要、自身的價值和個性自由, 都處于男性視域之外, 都被這個社會湮沒了。在這篇小說萊辛就是想揭開以女性的犧牲為代價的“幸福”生活的真面目,揭示了在男權社會中“理智”對女性的束縛與壓迫。

三、追求社會身份認同——現(xiàn)代女性的反思

啟蒙身份認同肯定人的內在價值和自律精神;社會身份認同則強調設計的各種決定力量。 前者突出自我完整統(tǒng)一性;后者承認身份認同過程中自我與他者,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強調社會作用,尤其是社會對個人存在和意識的決定性,關注不同的社會塑造力量,以及復雜社會經(jīng)驗的影響。

作為“女性經(jīng)歷的史詩作家”,萊辛對于當代西方女性苦苦追求的自由獨立問題是持一種理性審視態(tài)度。在《到十九號房間》中萊辛想說明的是女性自由來之不易,自由并不是擺脫表面的束縛就可以得到的, 現(xiàn)代女性要有經(jīng)濟的獨立和情感的獨立,它的實現(xiàn)離不開女性的自我努力。《簡·薩默斯的日記》(下文簡稱《日記》)就是萊辛又一次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反思。

《日記》出版于1983 年, 由兩部小說《一個好鄰居的日記》和《如果老人能夠……》組成。 前半部小說探討的主要是什么是健康的母女關系;后半部著重講述是什么是和諧的夫妻感情??梢钥闯鲈凇度沼洝分?萊辛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男女定位:男性是女性的主宰,女性被動適應著男性的情感要求,經(jīng)濟上依賴男性。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蘇珊而言,簡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萊辛卻有意讓簡的生活并不完美,在小說開始就安排了母親和丈夫的死亡,使簡陷入了一場身份認同的危機,把簡從這個危機中拯救出來的不是工作,而是在兩段母女關系中作為“女兒”和“母親”的責任以及與理查德的愉快交往。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婚姻、家庭的產生與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和結果, 它們反映的不是人與人的自然關系, 而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并構成了社會基本組織結構。所以, 婚姻、家庭關系的建立必須強調人的社會屬性。”(恩格斯:30)人的社會性是使人類社會區(qū)別于動物界,并高于動物界中自然選擇法則的關鍵因素。

在《日記》中,萊辛希望說明的是女性的身份認同離不開認識自己與他者,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離不開一種健康的母女關系和和諧的夫妻感情,女性不能游離母性,顯然,萊辛改變了對母性的傳統(tǒng)敵視態(tài)度。女性的自由同時也極需社會的另一大群體男性的支持,男女雙方是互相依賴性的關系。男女雙方對彼此的依戀和依賴不僅是社會的需要、心理的需要, 更是人性使然。

三、結論

縱觀萊辛對女性身份認同的反思,筆者不難發(fā)現(xiàn)在萊辛創(chuàng)作的世界里, 幸福的婚姻應包含著人性,包含著女性對人性對自由的追求,一味壓抑自我,強調理性定位女性在家庭中的身份,只會使女性迷失自己,進而損害和諧的家庭關系。同時在對待兩性關系上,應以一種務實、寬容而不是非此即彼、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來看待客觀存在的性別問題,生命具有同一性。 只有互相理解和視角轉換才能更深刻地洞察生命的奧秘,體驗生命的魅力。

參考文獻:

[1]Chris, Barker. Cultural Studies[M]. London: Sage Pub-

lications, 2000.

[2]Gilbert , M. Sandra and Susan, Gubar . The Mad wo-

man in the Attic[M].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79.

[3]Jonathan, Friedman. Modernity and Identity[M]. Lon-

don: Polity Press, 1991.

[4]Rich, Motoko and Sarah lyall. “Doris Lessing Wins -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he New York Times 10/11/2007 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ference/timestopics/people/r/motoko_rich/index.htm

[5]Showalter, Elain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 Being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6]Stuart, Hall. Modernity and Its Future[M]. London: P-

olity Press, 1991.

[7]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8]陶家俊. 身份認同. 趙一凡等主編. 西方文論關鍵詞[A].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9]魏天真.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和后女性主義[A]. 趙一凡等主編. 西方文論關鍵詞[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注:本論文為河南工業(yè)大學校級科研資金“追尋英國女性文學傳統(tǒng)”資助項目,項目編號:08XSK030。

猜你喜歡
多麗絲萊辛身份認同
高貴的“偽證”
高貴的“偽證”
德前總理要求前妻放棄使用他的姓氏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chuàng)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27:36
從后殖民主義解讀《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特的身份認同
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的敘事學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2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在關聯(lián)
长春市| 华宁县| 工布江达县| 西林县| 买车| 建平县| 德清县| 房产| 剑阁县| 湖南省| 乐安县| 沁水县| 绥江县| 闽侯县| 西乡县| 岳阳市| 乌拉特前旗| 松阳县| 通城县| 雷波县| 甘泉县| 甘南县| 利辛县| 双桥区| 和平区| 新民市| 铜鼓县| 铁力市| 抚松县| 满洲里市| 达拉特旗| 江都市| 抚顺市| 凤冈县| 宜春市| 宣威市| 宁陵县| 西盟| 通州市| 泾阳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