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關(guān)于“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一句中的“之”字含義。歷來眾說紛紜,主要觀點有以下四種:
觀點(一),之:代詞,指代“孰美”這件事。
觀點(二),之,指示代詞,這,表示強調(diào)。
觀點(三),之:代詞,他的。
觀點(四),之:襯字,在句中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
根據(jù)上述觀點,我想簡單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對觀點(一)持認同態(tài)度的人多認為此句中的“問之客曰”為省略句,補充完整應(yīng)為“問之于客曰”,如果拋開其他句子,獨立分析“問之于客日”中的“之”字,解釋為代詞,代指“孰美”這件事,還是能夠講通的。但如果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把“之”字的含義代人文中:客人從外來訪。鄒忌和客人坐談,向客人問起“與徐公孰美”這件事說:我和徐公孰美?從上不難看出。這樣的敘述方式和我們現(xiàn)在的敘述有很大出入,如果“之”字指代“孰美”這件事的話,難免有畫蛇添足之嫌。
觀點(二)中將“之”解釋為指示代詞“這”。用法早在《詩經(jīng)》當中便已出現(xiàn),例如《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中便有“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在《莊子·逍遙游》中“之二蟲又何知?”也有此義的記載。但是,把此義挪用到“問之客日”處,我覺得不妥。聯(lián)系前文“客從外來,與坐談”本是“客從外來,與之坐談”的省略形式,此處的“之”即為客人,既是客人從外來,鄒忌與客人坐談,顯而易見,客人僅此一批,既然前面已經(jīng)兩次提到了客人,那么后文當中的“問之客日”中的“之”若解釋為代詞“這”表示強調(diào)的話,就沒有重復(fù)的必要了。因此,觀點(二)也是不成立的。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觀點(三)。之所以把“之”理解為代詞“他的”,主要是為了和前文“謂其妻曰”、“問其妾曰”從句式上相對應(yīng),因此,理所當然是“問其客曰”,為了避免重復(fù),用“之”字來代替“其”。乍一看來,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細推敲,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它的不當之處:“客從外來”此“客”即為鄒忌的客人,而“與坐談”也是鄒忌和客人坐著談話。試想。如果不是鄒忌的客人,鄒忌本人會“與坐談”嗎?因此,把“之”字解釋為代詞“他的”就難免重復(fù)啰唆了。
我本人比較贊同觀點(四)。依據(jù)此觀點,文中提到的“問之客曰”便是與前文所列的“謂其妻曰”、“問其妾曰”在音節(jié)上相對應(yīng),在結(jié)構(gòu)上更為完整,誦讀時會更有節(jié)奏感。這樣的例子在《世說新語·言語》中曾提及:“帝嗟慨久之”。此處“之”即為此意;我們在《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人之于國也》中也曾經(jīng)接觸過“之”的這種用法,“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其中的“之”,以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崩锏摹皹渲陨!敝小爸薄6紴橐r字,沒有實在意義,只是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所提的“問之客曰”中“之”字的淺薄認識,僅為一家之言。還望大方之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