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新課程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簡單
提供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的對象。本節(jié)課采用任務驅動法和教學輔助網站進行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位圖與矢量圖的構成;②掌握像素、分辨率和量化位數等相關概念;③學會計算位圖文件大小的方法;④掌握位圖與矢量圖的區(qū)別,理解計算機中位圖與矢量圖的表示。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任務的設置,強調學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本課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②通過學生實踐,使學生獲得位圖和矢量圖的感性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探索知識的能力;③課前分小組,營造小組競爭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常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①用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知識,用知識解釋生活,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②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體現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的人際關系;③培養(yǎng)學生在小組競爭中的團隊精神,倡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①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構成及特點;②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區(qū)別。
難點:①圖像的壓縮技術;②圖像量化位數的理解(拓展)。
教材分析
本章是粵教版信息技術選修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第三章,主要講述了各個媒體信息的格式及存儲、呈現和傳遞的特征和方法,以及它們在計算機中是如何表示的,讓學生了解各種信息的數字化表示方法和簡單原理。本節(jié)課是第三章學習的第二課時,本課主要講解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相關概念,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數字圖像信息在計算機中是如何表示的。但由于本章的內容主要以理論原理為主,在追求實際操作技術掌握想法的主導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能會受影響,故對教學設計中情境創(chuàng)設和激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課旨在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感受多媒體的特殊魅力所在,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媒體信息做鋪墊,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分析及教學策略
教學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通過本單元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多媒體的概念、類型、內涵和特征,認識到圖形圖像屬于感覺媒體,這就為數字圖像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課主要介紹的是理論知識,在課前進行的調查表明,學生都接觸和使用過數字圖像,但“位圖和矢量圖”這兩個名詞,整個班只有部分學生聽說過,并且對其不甚了解。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本課中創(chuàng)設了一定情境,利用教學輔助網站,設置“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讓自己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體。為了使學生能充分了解理論知識,設置“在線測試”,掌握學生學習效果。
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立足于“做中學”,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通過學生實踐,讓其發(fā)現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區(qū)別,然后學生通過教學輔助網站的自主學習與共同討論等方法,歸納總結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特征和區(qū)別,然后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手段
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進行基本提示和演示,給學生布置以本課知識為中心的基本任務,讓學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來掌握本課的知識。通過學生探索、討論和實踐進行自主性學習,并進行互動式的輔導和交流,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上機實踐,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方面:
1.通過教學輔助網站“在線測試”,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得到自我學習情況的有效評價(自評)。
2.小組討論,充分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主動與同學交流,以小組互評的方式展開,鼓勵大家表達自己觀點(互評)。
3.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地點評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和小組(師評)。
點評
本課是以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滲透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線,重點了解位圖圖像和矢量圖形的相關知識。本課的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力求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突出體現了“以學論教”教學理念的特點,至少有三個亮點:(1)“學習”源于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讓“學而有用”。例如,通過“圖片對比”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懂得辨別位圖和矢量圖,從而滲透相關概念性知識的了解和學習。(2)“學習”貼近學生的具體生活實際,讓“學而有趣”。特別是讓學生用數碼相機拍照的課堂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對有效像素數問題的求知欲,針對性強。(3)反映了技術學習不只是操作技能熟練程度的訓練,本質上是要提高學生認知思維活動的程度與質量。例如,把bmp“保存”為jpg的操作中,通過對圖片文件大小變化的觀察、討論和思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圖像壓縮技術。該課強調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與思考,關注學生對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重視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滲透,強化對學生學習的即時反饋(如“在線測試”)。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目標,過程與方法是核心目標(方法論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而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是前提。因此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在情感上有投入,幫助每一個學生“學有興趣”,擁有認真、專注、投入的學習狀態(tài),絕大部分學生“想學、能學、會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或綜合素質就在課堂上這種點點滴滴的用心設計與可靠實施中積累并發(fā)展了。
?。c評人: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鐘和軍)